各民主党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31&run=13

【中国民主同盟滨州地区委员会】在民盟山东省委和中共滨州地委的正确领导及地委
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下,近10年来,从提高民主党派组织及成员素质入手,不断加强
自身建设,在参政议政,共同致力于全区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稳妥地加强组织建设。1986年前,中国民主同盟在滨州地区尚未建立组织,
只有盟员6人。 1987年后在滨州地委统战部的协助指导下,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有计
划地进行组织发展。 至1996年底,全区共有盟员74人。1988年4月,经民盟山东省委
同意,建立了民盟惠民地区支部,杜炎青任主任委员。1989年10月,经民盟山东省委
265号文件批复,建立“中国民主同盟惠民地区筹备委员会”。由5人组成,张兆华任
主任委员。1990年11月,经民盟山东省委同意并报民盟中央批准,建立了全国第一个
民主党派地区级委员会--民盟惠民地区委员会。 由7人组成,张兆华任主任委员,蔡
晓光任副主任委员,林传谱任秘书长(驻会) 。至1994年,下设8个支部,1个小组(即
教育一支部、二支部,医卫一支部、二支部,科技支部,文艺支部,滨州市支部,博
兴县支部和沾化县小组) 。1996年10月,民盟滨州地委换届。名誉主委张兆华,主委
蔡晓光,副主委崔寓黔、丁立华、秘书长由丁立华兼任。
注重思想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民主党派组织和盟员素质。民盟滨州地委建立以来,
始终按照盟省委及中共滨州地委的要求和安排,根据不同时期学习重点,采取定期或
不定期, 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等形式,抓紧盟员的自身学习。1990年8月,盟地委举
办了全体盟员参加的“自身建设学习班”,学习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和江泽民
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的讲话,请盟省委领导讲盟章、盟史,
加深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解和认识;1991年
5月, 盟地委召开了全体成员参加的“庆祝中国民主同盟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民
盟省委主委吴富恒到会讲话,中共滨州地委副书记冯宝璞到会祝贺并讲话,广大盟员
深受鼓舞。 1992年4月,民盟地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关于进一步
解放思想的论述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收效显著。1994年,博兴支部、滨医支部被民
盟省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任传忠、张善凯、张素芬、张振国、杨杰卿、耿涛被
民盟省委评为优秀盟员。1995年,民盟地委抓住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50周年这一契机,多次向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进一步加强了民盟地委机关的
自身建设,提高盟员的整体素质。1995年,民盟地委对青海省乐都县下营中学的捐助,
列全省首位,受到民盟省委的表扬;不少盟员积极支持希望工程,参与救助地区失学
儿童的活动。
较好地履行了参政党的职能, 发挥了参政党作用。全区74名盟员,1人被选为省
人大代表,1人被安排为省政协委员,4人被选为市人大代表,17人安排为县(市)政协
委员(其中县市政协副主席2人,常委6人)。另外,还有省妇联执委、省工会代表、全
国工会代表1人,省技术监督局义务监督员1人,地县特约检察员1人,监察员1人,教
育督导员2人,审计员1人。民盟地委领导成员多次参加地委、行署、政协召开的座谈
会、协商会,对全区经济发展战略及有关规划提出有益的建议。自1988~1991年共编
印《惠地盟讯》 8期,刊登民盟地委及各支部工作动态、交流情况和学习体会,并辟
有参政议政栏目,为盟员参政议政提供了阵地。发挥优势,为全区经济发展献计出力。
1989年,围绕中共滨州地委、地区行署的中心工作,由盟支部牵头,通过民盟省委邀
请了20位专家教授,由省人大副主任、民盟省委副主委严庆清率领来地区进行经济战
略考察论证。地区盟员孙尊孔自始至终参与了考察论证活动,并写出《关于开发黄河
三角洲的初步设想》,民盟省委也即向民盟中央写出了考察论证报告,对后来黄河三
角洲的开发起到了一定作用。1990年7月1日前夕,民盟博兴支部协助县党史委联合拍
摄反映博兴革命斗争史教育片《应该告诉他们》,中共博兴县委、县党史委向民盟惠
民地委筹委会致信感谢; 1991年5月,民盟滨州地委派盟省委在民盟滨州地委机关挂
职干部到博兴县寨郝村实地调查,写出《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
篇调查报告,在《山东盟讯》刊登,进一步宣传了滨州;1992年暑假期间,民盟地委
面向社会举办了英语、 数学辅导班,博兴支部举办音乐辅导班2期,为高等学校输送
了不少人才;滨医支部李居太教授,义务教练“大雁气功”达一年之久;1996年暑期,
民盟地委组织书画家一行8人, 慰问战斗在严打斗争第一线的公安干警;民盟地委组
织力量研制的无线自动报警器已在滨州市不少乡镇派出所、信用社安装使用,受到好
评。

(林传谱 李军)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滨州支部】 1987年前全区只有民革党员1人,1987年后民革
在全区发展成员。 1989年6月,民革惠民支部成立,田向前任主委。1993年,民革滨
州支部换届,汤勇征任主委。民革滨州支部成立以来,在民革山东省委和中共滨州地
委的领导下,在滨州地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全体成员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参
政议政,竭诚尽力,为全区现代化建设做出一定贡献。学习政治,提高党员素质。组
织党员学习了邓小平文选和民革史,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责任
感。1993年,创办小报《纽带》,通过信息、工作动态、学习心得、议政体会等的传
递,沟通了党员的思想,保证了支部党员从思想、工作、生活上与时代和拍。积极参
政议政,发挥民革党员作用。支部党员有7人为省、县(市) 政协委员。通过参加中共
滨州地委、行署民主协商会,书写提案,参加视察,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1993~1994年提出的两提案被省政协分别选入年度《提案选编》,还有不少建议引起
当地党委、 政府的重视和采纳。立足本职做贡献。民革党员中1人2次获全国奖,1次
获省奖励; 1人协助对台部门接待台胞70人次,为21户台胞、台属分别在大陆或台湾
找到亲人;不少党员通过书信与在台同学取得联系,宣传中共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一
国两制”构想以及国内的大好形势。

(汤勇征 李军)

【九三学社滨州地区支社】 1989年,九三学社开始在滨州地区发展成员,同年6月建
立九三学社惠民小组, 1992年5月成立九三学社滨州地区支社。自建立组织以来,以
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九三学社省委和中共滨州地委的领导下,在地委统战部的支持
和帮助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支社和成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功能,
以及学社的科技优势。在思想建设方面,按照九三学社省委十三次常委扩大会议要求,
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从实际出发,制定了成员行为规范6
条,定期开展活动。1995年9月3日,组织支社全体社员庆祝九三学社建社50周年。为
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召开社员座谈会,进行了生动的爱国主
义教育。在组织建设方面,坚持保证质量、稳步发展,严格履行发展程序,确保新成
员质量。 在14位成员中,高级职称9人,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获省级专业
技术拔尖人才称号,6人获地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获国家级成果2项,省级成
果21项,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4篇,编写出版学术性专著10部。在参政议政功
能发挥方面,能围绕中共滨州地委、行署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向党委提
出意见和建议。支社社员中有3人担任市政协委员(含常委2人) ,2人分别担任特约监
察员、 特约检察员,3人担任省非党知识分子联络员,都在社会活动和各自的岗位上
履行职责,发挥了作用,为滨州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绍木 李军)

【滨州地区工商业联合会】 1988年9月,邹平县在全区率先恢复了工商业联合会,翌
年8月、 10月、12月和1994年12月,博兴县、滨州市、惠民县、无棣县先后恢复建立
了工商联组织。阳信、沾化两县工商联的恢复建立工作正在积极准备过程中。1991年
中共中央15号文件下发后, 地委根据新时期工商联的性质任务,于1992年7月以滨普
发[1992]31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建立山东省工商联滨州地区办事处的通知》,临时
挂靠地委统战部。 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工商联的任务越来越繁重,1994年3月
中共滨州地委决定建立滨州地区工商联,为正县级单位,人员编制由统战部内部调剂
解决, 1995年5月12日在滨州召开了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地区工商联正式成立。第
一届执委会由43名委员组成, 其中非公有制人士31人,占72.1%;常务委员会由21人
组成, 非公有制人士12人,占57.1%;在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中,非公有制人
士8人,占66.6%;妇女也占有一定比例。1996年10月地区编委以[1996]24号文件确
定了地区工商联行政编制2人,工勤人员编制1人。截止到1996年底,全区县级工商联
组织5个, 乡镇基层工商联组织52个,成立乡镇商会4个,同业公会1个。全区有工商
联会员2530个, 其中非公有制会员1950个,占会员总数77%,会员结构是,企业会员
786个,团体会员85个,个体会员1628个,其他会员31个。
全区各级工商联恢复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指导下,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 组织会员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商品交易会。从1990年在福州
召开的第四次交易会开始, 截止到1993年,全区共组织会员参加了4次交易会,签订
购销合同共计985.5万元,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组织会员和非公有
制代表人士出国考察,加强了和国外工商界人士的相互了解和经贸联系。1992~1996
年,全区各级工商联组织会员出国考察40多人次。(3) 抓了非公有制企业人员专业技
术职称的评定工作。根据人事部、中央统战部下发的文件精神,地区工商联和地区人
事局联合下发了《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由工商联牵头管理,
并纳入当地人事(职改)部门统一组织的通知》,各县市工商联按此精神,共办理非公
有制企业人员评定专业技术职称70余人。(4) 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全面摸底
调查。 1994年3月,与地委统战部联合下文,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对非公有制人士进
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在各县(市)统战部、工商联、工商局、乡镇企业局等部门的大力
支持下,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对全区636名非公有制人士进行了摸底调查。在此基础
上,于1996年对其中的32家最有代表性的人士进行了走访,为他们建档立卡,作为工
商联的重点联系对象,开展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工作。(5) 融资服务。自1995年以来,
地县(市)两级工商联共为民营企业解决资金200余万元。1996年7月,邹平县工商联以
华孟集团为依托, 成立了邹平县商会基金会,不久,就吸储资金431万元,向民营企
业发放借款166万元,向农户发放借款56万元,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6) 参政议政。1995~1996年,在地委、行署及有关职能部门举行的各届人士座谈会
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为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7)搞好法律服务。自1994年以来,全区5个县市工商联都成
立了法律服务机构,至1996年,为会员提供法律服务1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
元。(8) 积极开展光彩事业活动。各县市工商联都把以扶贫济困、捐助社会公益事业
为重点的光彩事业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涌现出了不少典型事迹。最突出的是博兴县
工商联1个会员企业, 2年来累计捐款100多万元。1994年,邹平、惠民两县的民营企
业向新疆和田打井捐款8000元,全国工商联在《工商时报》上予以表彰。(9) 抓好会
办企业。为了更好的体现工商联的经济性,加强工商联的经济实力,地区和各县市工
商联千方百计,努
力抓好会办企业,至1996年,地区工商联创办了3个小型企业,县(市) 工商联创
办了6个经济实体,为全区工商联会办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0)及时完成了地委、
行署及省工商联交办的各项具体工作。

(周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