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滨州地区委员会(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23&run=13

【综述】1986~1996年,中共滨州地委领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区广大党员干部,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全区经济工作和
各项事业都得到较快发展。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4.33亿元,按可比口径,
比1990年增长了1.52倍;农业增加值完成65.13亿元,工业增加值65.69亿元,按可比
口径分别比1990年增长73.9%、 2.3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788元,扣除物价因素,比
1990年增长1.22倍。按现价比,增3.6倍。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全区各级党政认真贯彻落
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从滨州地区实际出发,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黄淮
海平原开发,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探索建立起了抓龙头、带基地、联农户的机制。在抓龙头上,集中抓了博兴县柳桥肉
食鸡、邹平县西王村有机化工、阳信县刘庙村工贸加工、滨州市天华奶制品、阳信鸭
梨、无棣县金丝小枣、惠民县缫丝、滨澳农牧项目综合开发等10大龙头。这些龙头企
业以其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速了农村产业化格局的形成。在基地建设上,惠民县
的“三园”(果园、菜园、桑园)农业、阳信县的25万亩梨园、无棣县80万亩枣林间作
和沾化县的芦笋、滨州和博兴两县市的淡水养鱼,都产生了较强的规模效益。通过区
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区已兴办起一批经营百亩以上土地的家庭小农场、小牧场、
小林场。特别是通过结构调整,全区牧、渔、果、菜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全区果
园面积已发展到74万亩, 农林间作120万亩,蔬菜面积16万亩,全区粮经作物比例调
整到6∶4,林牧渔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7%。
二、实施“优势膨胀战略”,放手发展工业经济。按照“两个转变”的要求,坚
持“工业兴区”,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针对全区企业技术水平低,
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实际,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实现战略升级,培植规模大、实
力强的企业集团,重点实施了“二四八”工程,即:建两个城(活塞、印染)、四个基
地(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棉纺织品出口)、八大集团,总投资47.7亿元。
通过与利税大户签定双向目标责任书和对重点企业直接调度,在资金、电力等方面保
证满负荷生产等措施, 积极培植利税大户。狠抓企业内部机制转换,地区选择8个大
中型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推动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断扩大发展空间。
全区形成了纺织、 化工、机械、轻工四大产业,大中型企业发展到106家,培植出了
鲁北化工集团、滨州化工厂、山东活塞集团、滨州印染集团、魏桥棉纺织集团等国内
外有一定影响的大中型企业。1996年,全区有19家企业利税过千万元,其中5000万元
以上的4家,过亿元的1家。
三、实施“科教兴滨”,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地区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
片”的方针,全力做活“放开一片”的文章。组建技术开发中心,搞好科技开发和攻
关。1996年,全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共拥有技术开发研究机构56家,其中省级以上技术
开发中心3家, 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增强,科技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培植新
技术增长点8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7项,已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有8家企业被省授予省级星火示范企业。 开发技术市场,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1996
年全区各类技术项目机构达186个, 从业人员1800人,其中科技人员1266人,年实现
技术交易销售总额7561万元,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狠抓“素质教育”,培养合格
人才。通过调整教育结构,搞好“三教”统筹,在办好普通教育的同时,重点发展职
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逐步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和绿色证书制度。1996年成人大中专技
术培训达40多万人次,劳动素质普遍提高。
四、实施外向带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地委始终坚持从滨州实际出发,在对外开
放的总体布局上,坚持三外并举,突破外资,狠抓外贸,搞活外经,整体推进,配套
联动。认真做好以土为本,以地生财的文章,使招商引资有了突破性进展。按照出口
多元化的原则,重点抓了自营出口和兴办“三资”企业,促进了全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1996年,全区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4家,全年自营出口60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
年末全区有三资企业280家,实现出口额4093万美元,增长48.4%。外商直接投资累计
协议项目298个,累计协议额2.57亿美元,其中新签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项目38个,
协议额288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45万美元,增长26.9%。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在整个工作中,
地委始终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认真做好经济工作的同
时,把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一)贴近中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利用举办读书班、研究会等形式,坚持每年对县级班子集中整顿;利用党校等阵地,
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集中学习。按照“五个好”的要求,采取机关干部下派挂职、
任职等办法, 全面整顿了全区后进村班子,使80%的农村后进党支部得到转化。认真
抓好企业党组织建设,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任免作出了具体规定。在强化党的组织
建设的同时,狠抓“干部形象工程”,促进作风转变。对各级干部强化廉洁勤政教育,
反腐败取得新成果。(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实施“细胞工程”,
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和“十星户”活动,城市实施承诺服务、创文明“窗口”。深
入开展学孔繁森、学王廷江、学韩素云的“三学”活动,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
雄人物和先进群体应运而生,使全区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三)加强了
民主与法制建设。通过建立民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以及普法教育,增强了全民法
制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区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广
大干部群众人心思上,精神振奋,出现了团结奋进奔小康、干四化的大好局面。

(李延典)

【重要会议】 全区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工作会议1986年5月19日至22日,地委、行署
在滨州召开全区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了“增粮保棉,扩大经济田,
林牧副渔再突破,乡镇企业、多种经营大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着重做好六方面的
工作:(1)提高认识,调转架势,把乡镇企业、多种经营作为战略任务来抓。(2)坚持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以发展乡办、村办企业、集体企业
为主;在经济基础较差的地方,重点发展户办、联办企业,走专业户、专业村的路子;
在经济困难地区,重点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多种经营。(3)充分发挥优势,
利用一切条件,加快发展步伐。(4)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发横向经济联合。(5)搞
好企业整顿,重点搞好尊重企业的自主权,建好企业领导班子。(6) 认真落实党的经
济政策。
地直单位领导干部会议198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地委、 行署在滨州召开。会议主
要传达贯彻省委、省政府在诸城召开的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大合唱”现场会精神,推
广诸城经验,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地区外贸公司、供销、科委、农业银行、物资
综合公司、交通处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作了大会发言,地委书记李聚馨作了讲话。会议
指出,诸城经验有普遍意义,应该认真学习推广。要结合惠民实际,振奋精神,千方
百计地完成全年生产计划;从实际出发,狠抓改革,加强惠民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强
农业这个基础,紧紧抓住林、牧、渔、加(工)这四个重点,作出更大成绩。
地委工作会议1988年12月6日, 地委在滨州召开。会议总结了1988年的工作,重
点研究了进一步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会上提出了
1989年的任务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6%(17亿元) ;工业产值增长15%(20亿元);乡
镇企业产值增长30%(2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3%,达到44.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增50元, 达到530元。会议要求,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定不移贯彻中央治理整顿经
济环境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集中力量抓好以畜牧业为突破口的多种经
营,形成一批骨干企业,抓好重点乡镇企业,沿海经济开发盐、虾、鱼、虫一齐上,
重点上盐业;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全区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会议1989年5月23日地委在滨州召开。 会议进一步学
习了李鹏总理在首都党政军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地委书记董凤基作了重要讲话。会议
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坚决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 贯彻地委5条意见,共产党
员要在这场斗争中表明个人态度,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
不信谣、不传谣、不上街、不围观学生游行,不参与非组织活动,坚守工作岗位,坚
定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确保改革开放和
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全区抗洪救灾总结表彰大会1990年8月29日地委、 行署在滨州召开。会上表彰了
在抗洪救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61个先进集体和261名立功人员。 省政府、省军区授予
在抗洪斗争中牺牲的无棣县河沟乡王白杨村基干民兵王云岭“抗洪民兵英雄”荣誉称
号。地区抗洪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王道玉、政委董凤基分别作了重要讲话。董凤基代表
地委、行署总结提出了“惠民精神”,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顾全大局、团结协
作、扎实苦干、默默奉献”。并号召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大
力发扬“惠民精神”,夺取抗灾斗争的全面胜利,为惠民地区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区三级干部会议1991年2月27日地委、 行署在滨州召开。会议总结分析1990年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形势,研究落实全区农村经济工作的计划和措施。地委副书记、
行署专员王道玉在会上要求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政策,强化服务,推广科技,增
加投入,搞好综合开发。具体奋斗目标是:全区粮食总产17.5亿公斤,棉花总产17.5
万吨,人均收入增百元。行署副专员胡安夫强调:棉花是惠民地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
柱作物,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要狠抓棉花,
落实面积,大力推广增产技术,切实打好棉花优势仗。
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1992年5月11日至13日地委、 行署在滨州召开。会议主要
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传达全省对外开放
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广东、海南等地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从滨州地区实际出发,进
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研究确定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基本思路、工作重点
和政策措施,动员全区人民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开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局面。
会议确定全区经济的发展要逐步转向内外兼顾,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轨道。基本思路
是:继续实施高起点跨越发展和“科教兴滨”战略,坚持内外并举,开放先导的方针,
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科技,促调整,突出重点,带动全区,实现内经大发展,
外经大突破,推动整个经济上新台阶。地委书记王道玉、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李戈
分别在会上讲了话。地、县、市、乡镇负责同志1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全区农村工作会议1993年3月8日至10日地委、行署在滨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
市地委书记会议精神,听取了10个单位的典型发言。对1992年乡镇企业、计划生育、
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作出了关于首批经济强乡、强村的决定;并与
县市签订了1993年人口目标责任书、绿化目标责任状;研究制定了1993年农村各项工
作再上新台阶的任务和措施。
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1994年6月7日至8日地委、 行署在滨州召开。这是滨州地
区自1992年后又一次重要的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会议听取了考察团赴苏南、广东考察
学习情况的汇报,地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发了言。与会同志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总结
了前一时期的情况和经验,实事求是地查找了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深入讨论了今后的
发展思路和措施,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共识。会议提出了对开放要作出全面规划,
统筹安排,尽快构筑起“三外齐抓突外资,外资项目多层次,点线面上搞突破,内引
外联大突击”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地委书记王道玉,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李戈在
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1995年1月17日地委、 行署在滨州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全
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结合滨州地区实际, 回顾总结1994年的经济工作,研究安排
1995年任务。会议动员全区上下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团结奋斗,力求在
新的一年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会议确定1995年全区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遵照
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开
发三位一体战略,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重点发展工业乡镇企业,以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大力促进规
模经济,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和社会全面进步。地委书记王道玉,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李戈在会上分别讲了话。
全区经济工作会议1996年1月16日至17日地委、 行署在滨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全
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滨州地区实际,分析形势,统一思想,研究部署了
1996年经济工作任务。地委书记王道玉,行署专员王宗廉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上,
地委、 行署对1995年在经济建设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4个经济效益明显企业、17个经
济效益先进企业、15个先进乡镇进行了表彰。地级班子领导同志、县市委书记、县市
长、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参加了会议。胜利油田驻滨单
位、滨州医学院负责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

(朱继业 李延典)

【重大活动】 梁步庭在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86年7月4日至6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梁
步庭来滨州地区视察了滨州活塞厂、沾化万亩养虾池、黄河引桥工程等,听取了地委、
行署的工作汇报。梁步庭说:惠民地区从城市到农村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地委、行署
抓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农业这个基础要加强,但要
在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上作文章;大力发展乡、村、镇联户、个体办的农村工业;同时
也要发展乡村工业。
林乎加在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86年9月11日至12日, 中顾委委员林乎加由省政府
顾问朱奇民、省人大副主任李晔、行署专员王道玉陪同,视察了无棣县、沾化县。
李昌安在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86年12月22日至23日,山东省省长李昌安、省政协
副主席刘勇及省计委、经委、水利厅、交通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领导同志在地委、
行署主要领导同志陪同下,先后视察了无棣东风港、滨州活塞厂、黄河大桥、博兴工
艺品厂、和平染织厂、第二棉纺厂,听取了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肯定了惠民地委、
行署近几年的工作成绩。
姜春云在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88年5月25日至26日, 山东省省长姜春云由地委书
记董凤基、行署专员王道玉陪同,先后视察了无棣埕口盐场、鲁北化工总厂、滨州活
塞厂、和平染织厂,听取了地委、行署工作汇报。姜春云指出:在农村第二步改革中,
要充分发挥资源方面的五大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在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
展合作、集体经济,强化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地发展规模经营。
赵志浩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89年8月4日至7日, 山东省省长赵志浩在惠民县、
阳信县、无棣县视察工作,听取了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在同基层干部座谈时,赵
志浩强调:要突出抓好廉洁勤政、消除腐败,切实办几件取信于民的实事,依法树立
党和政府的权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田纪云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89年11月10日至11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率国家
计委、财政部、农业银行、开发办的工作人员一行11人,在山东省副省长王乐泉陪同
下,察看了沿海滩涂开发,听取了地委、行署工作汇报,对惠民地区经济开发作了重
要指示。
姜春云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89年11月27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在地委书
记董凤基、行署专员王道玉陪同下,到邹平县西董乡视察工作,并到东峪村看望了老
党员,勉励他们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
路、植树,发挥优势,尽快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
姜春云来惠民地区走访慰问1990年1月8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在地委书记
董凤基、行署专员王道玉陪同下,到沾化县齐瞿阝乡东孔家村看望慰问了干部群
众,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帮助他们制订脱贫致富的措施。
赵志浩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90年3月11日至12日, 山东省省长赵志浩到邹平县
视察。他要求各级政府要依靠科技、走群众路线,努力把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搞上
去。
何康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90年5月25日至26日, 农业部部长何康先后察看了阳
信县、惠民县、滨州市、博兴县的农业生产情况,重点考察了无棣县开荒植棉工作。
他在考察后说:目前国家急需要棉花,惠民地区农业开发的潜力很大,特别是粮棉两
大优势,最有吸引力的是棉花。要更积极、更有效地搞好开发。
全国政协视察团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90年7月18日, 由17名常委、委员组成的
全国政协赴山东视察团一行在团长余湛(原外交部副部长) 、副团长白介夫(北京市政
协主席)率领下来惠民地区进行了4天视察,指导黄河三角洲的利用和开发工作。视察
团成员听取了地委、行署关于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问题的汇报,视察了无棣县滩涂开
发、东风港、埕口盐场、鲁北化工总厂、打渔张引黄闸、引黄济青水利工程、滨州活
塞厂、滨州二棉和滨州市容。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省政协副主席郑伟民,地委、行
署、政协工委领导董凤基、王道玉、商功阁等陪同视察。
费孝通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91年4月30日至5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在省人大副主任林萍、省人大教科文委副主任李聚馨、地委书记
董凤基、行署专员王道玉、地区人大工委主任胡兆坤等陪同下,视察了惠民县、博兴
县、无棣县,对惠民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给予了很高
评价。
钱正英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91年5月18日,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省政协副
主席丁方明、省水利厅厅长林廷生和地委书记董凤基、行署专员王道玉及政协地区工
委领导同志陪同下,视察了引黄济青工程博兴段,对惠民地区人民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给予高度评价。
姜春云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91年8月4日至6日,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在地
委书记董凤基、行署专员王道玉等陪同下,到阳信县、惠民县、滨州市、博兴县、邹
平县进行考察,与工人、农民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姜春云强调指出,
惠民地区应从实际出发,坚持“重工、强农、富商”的思想,调整产业结构,上质量、
上档次、上名优产品,创造出最佳效益。
赵志浩来惠民地区视察工作1991年9月10日, 山东省省长赵志浩率省计委、省农
业厅和省供销社负责同志在行署专员王道玉、副专员胡安夫等陪同下,视察了惠民县
棉花生产情况和滨州一棉、滨州毛纺厂。赵志浩指出:作为地区,没有工业不好富起
来,应拿出更多的精力抓工业,走靠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黄毅诚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2年4月11日,国家能源部部长黄毅诚一行8人,由
山东省副省长马世忠、地委书记王道玉、行署专员李戈陪同到无棣县东风港进行了视
察。
田纪云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2年10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由山东省副省
长李春亭陪同来滨州地区视察。在滨期间,接见了地级班子领导同志和各县市委书记、
县市长,听取了地委书记王道玉同志关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和今后发展设想的工作汇
报,并作了重要指示。
赵志浩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2年11月23日至25日,山东省省长赵志浩来滨州地
区先后视察了滨州市、博兴县的工业、乡镇企业、开发区、开发方、商场、水库、农
村,听取了地委、行署关于当前工作的汇报,作了重要指示。
费孝通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2年11月29日至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建春及地委、人大工委主要领导同
志陪同视察了无棣县和滨州市部分工业企业和商业网点,听取了地委、行署工作汇报,
就黄河三角洲开发等问题讲了重要意见。
姜春云来滨州地区走访慰问1993年2月17日至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
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韩喜凯,在地委书记王道玉、行署专员
李戈陪同下,到无棣县、沾化县农村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受灾群众,把部分钱款送到
灾民手中,对如何搞好抗灾自救做了重要指示。
赵志浩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3年9月22日至23日, 山东省省长赵志浩率省直有
关部门负责同志先后到沾化县、无棣县、阳信县的一些企业和乡村调查研究,视察工
作。并听取了地委、行署关于全区工作情况的汇报。赵志浩对滨州地区的工作给予充
分肯定,要求地委、行署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两手抓,两
手硬,把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赵志浩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4年4月11日至13日, 山东省省长赵志浩先后到阳
信县、惠民县、滨州市、博兴县、邹平县视察,听取了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
姜春云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4年7月13日至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
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先后到博兴县、滨州市视察农村工作和防汛情况,听取了地委、
行署关于全区经济和党建工作的汇报。
全国政协视察团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4年9月19日至22日, 以全国政协副主席
邓兆祥为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赴山东省视察团一行70余人来滨州地区视察。视察团先
后察看了博兴县寨郝村、柳桥村,无棣县芦家河子水库、东风港、埕口盐场、鲁北化
工总厂,阳信县梨园、香椿园,山东活塞厂、滨州化工厂等,听取了地委、行署工作
汇报。省政协副主席王裕晏及地委、人大、行署、政协主要领导同志陪同视察。
费孝通来滨州地区主持“黄河三角洲滨州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 1994年9月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专程来滨州主持“黄河三角洲滨
州跨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等单位的部分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李春亭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5年5月11日至12日, 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先后到沾
化县开发方、小开河渡槽,滨州活塞厂、滨州印染厂,博兴县柳桥村、脂肪铵厂,阳
信梨园、椿粮间作、电缆厂等,听取了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
赵志浩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5年9月16日至18日,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先
后视察了滨州地区阳信县合资企业、梨园、香椿园,沾化开发方、冬枣开发、平原水
库,滨州造纸分厂等,听取了阳信县、沾化县和地委的工作汇报。
李春亭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5年11月16日至17日,山东省省长李春亭来滨州地
区参加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并视察了无棣县三角洼平原水库、沾化县平原
水库,听取了地委工作汇报。
李春亭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6年5月27日至28日, 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带领省计
委、农委、财政厅、农行等部门负责同志来滨州地区先后视察了博兴县曹王镇、兴福
镇、寨郝镇的民营企业、“小康屋”试点村和学校,考察了惠民县清河镇薯棉菜间作
套种情况,听取了地委、行署的工作汇报。
赵志浩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6年6月18日,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由省委常
委、秘书长张宗亮、副省长邵桂芳陪同,带领省农委、农业厅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到邹
平县长山镇、邹平镇查看遭受风雹灾害袭击的农村,慰问抢收小麦的驻军指战员。
赵志浩来滨州地区视察工作1996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赵志浩及
省委常委、秘书长张宗亮等一行来滨州地区先后视察了博兴县兴福镇福王村、小清河
治理工地、路域治理,滨州市东郊水库、天华集团、滨州印染厂等,听取了地委工作
汇报。

(朱继业 李延典)

【政研工作】 中共滨州地委政策研究室,前身是1986年4月建立的中共惠民地委调查
研究室,1990年初改称中共惠民地委研究室,至1996年底称中共滨州地委政策研究室。
其主要职能是为地委领导决策搞参谋咨询服务和文秘服务。建室以来,主要承担全区
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调研任务,每年都起草一大批综合材料,撰写一系列专题文章。
11年间,共编发《调查研究》340期、《领导参阅》60期。
地委政策研究室始终围绕地委中心工作搞好参谋咨询服务和文秘服务,11年来,
在我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政研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对全局工作影响力较
强的新观点、新思路,为地委领导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如,重工、强农、活商、
兴科的发展思路; 政府创造环境、 社会发展经济的思路;改革、开放、开发、调整
“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按黄河三角洲的特征实施开发战略的观点;加快鲁西北经
济发展的战略构思;发展规模农业,加快向农业强区转变的观点;加快建设“海上滨
州”的观点;全面推进科技兴滨战略,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观点;创造性执行中
央方针政策的观点;滨州地区扩大开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
问题与建议;对博兴县“兴福现象”的研讨,等等。这些观点和思路都以地委文件、
领导讲话、领导署名文章等不同方式进入了地委领导决策。11年来,全室共获省、地
党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80余篇。在搞好决策服务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文秘服务工
作。11年间共完成地委领导讲话、汇报提纲、代地委起草文件150余份。在此基础上,
地委政研室还组织协调了地直部门和各县市的调研工作,与省内外24个调研机构建立
了信息资料交流关系。
11年来,地委政研室始终本着搞服务首先必须强素质的原则,坚持把政研队伍自
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政研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在继续倡导发扬多年形成
的五种室风的基础上(即: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向上的新风气;勇于探索,实事求是,
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新风气;学习竞争,刻苦钻研,努力进取的新风气;顾全大局、相
互关心,团结一致的新风气;严格要求,言行一致,遵守纪律的新风气) 。努力塑造
新时期政研人员的四种良好形象。即:调研一流,见解不凡的专家形象;勇于探索、
善议大事的高参形象;博学多识,严谨求实的学者形象;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公仆
形象。

(柴德杰 季长华)

【组织工作综述】 1986~1996年,地委组织部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和中共滨州地委的
领导下,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大力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狠抓了基层组
织建设,干部下派、党员电教、知识分子、干部监督及调查研究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
效,为全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以“三讲”为重点,大力加强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按照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及地委提出的“重配不轻管,
爱护不袒护,放手不撒手,正人先正己”的思路,加强了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强
化制度建设,制定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意见》,并及时下发了《关
于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通知》;加强了干部
培训教育,先后制定了1991~1995、1996~2000年两个干部培训规划和《关于实行领
导干部政治理论合格证制度的意见》,推动了干部培训工作的制度化,11年来,通过
各种途径共培训干部29.6万人次, 其中6.8万人取得了中专以上学历;在全区党员干
部中组织开展了向孔繁森、王廷江学习活动,还注意运用个别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反
面典型,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廉洁自律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
教育;大力倡导领导干部驻村蹲点,组织全区县乡领导干部深入农村,驻村蹲点,体
察民情,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二、坚持标准和程序,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在领导班子建设中,始终
围绕着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领导集体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标准、坚持
程序,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培养、选拔、交流、锻炼等途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使全区县级班子结构更趋合理。到1996年底,县市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2.4岁,大专以
上文化程度占95.3%,并按规定配备了女干部、党外干部。全区680名县级领导干部中,
45岁以下的237人, 占39.4%,95%以上的达到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大力培养选拔了
年轻干部进班子。制定下发了《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暂行规定》 (86年) 及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三年规划》,按照“四化”标准,采取了班子有空位优先
考虑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干部的“两优先”办法,使大批德才兼备的
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截止1996年底,每个县市班子中都配备了1~2名35岁以下
年轻干部。加强了对后备干部的管理。对后备干部强化了培训,实行了动态管理,目
前已建立了拥有50名一把手后备干部、100名近期可进班子的后备干部和300名县级后
备干部库,为班子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切实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
想,大力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在农村,以奔小康总揽全局,以“五个好”(好班子、
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好制度) 为目标,以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支部班
子为重点,按照“促强、帮弱、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
级组织建设,1987年以来,共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306个,优秀党支部(党委、党总支)
书记100名。 对部分贫困后进村党支部,采取“换脑子、建班子、选路子、学样子、
送引子”等措施,坚持不懈地抓整顿提高。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全区分
三批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支部班子558个。 按照中央提出的“充分发挥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三
句话要求,完善了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实施“政治核心工程”,全面加强了企业党建。
到1996年底,全区708家县级以上企业中,建党委的58家,总支51家,支部559家。党
政正职分设的占14.7%,一人兼的占81.4%。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好的和比较好的占92
%。 与此同时,加强了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等新型经济组织和
机关、学校、街道、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在全体党员中,实施了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主要内容
的“换脑子”工程,开展了党员“双学”和“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活动,以各
级各类党校、农村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利用电化教育等各种形式,组织党员学习邓小
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
1990年以来,每年对村党支部书记轮训一遍,对农村党员进行一次冬训。党员参训率
达85%以上。1986年到1996年,全区共发展党员42531名,其中,女党员7252人,占发
展总数的17.1%, 少数民族党员128名, 占0.3%; 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29202名,占
68.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7851名,占65.5%;工作在企业农村生产一线的23763名,
占55.9%。到1996年底,全区党员总数达到167981名,其中女党员占11.2%,少数民族
党员占0.24%。
四、知识分子、干部下派、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组织部门进一步增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努力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加强了对专业技术人才
的培养、 选拔和管理,评选出地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82人,省级拔尖人才10人,
有36名专家学者被批准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狠抓了科技副职的选聘,先后选出科
技副县市长27人, 科技副乡镇长178人。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实行了奖励,有92
名知识分子获得了“青年科技奖”。
通过狠抓选调、协调、管理、培养等环节,进一步搞好下派工作。1987年以来,
先后从地直机关选调10批共计1124名干部到基层挂职、任职、包村或包企业。这些干
部本着“立足当地,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有所作为”的指导思想,铺下身子,扎实
工作,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
围绕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努力搞好调查研究工作。11年来,共在省以上报刊杂
志上发表调查报告、文章、论文200余篇,有的还在省委组织部获得特别奖和一等奖。
此外,干部监督、调配、电化教育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扈光民)

【县市领导班子换届调整】按照中共山东省委要求,各县、市党委、纪委、人大、政
府、政协领导班子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5年进行了换届。同时,根据领导班子
建设的需要,及时对县、市领导班子和地直部门领导班子进行充实调整。在换届和调
整工作中,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解
放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
优秀干部选拔进入了领导班子。结合换届调整,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大力选拔优秀年
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和“经济型”、“专业型”干部,使领导班子结构更趋合
理。 到1996年底,县市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2.4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5.3%,配
备女干部8名,党外干部4名;78个地直党政群机关中配备女县级领导干部54名,党外
干部28名;全区680名县级领导干部中,45岁以下的237名,占39.4%。

【党员电化教育】(1) 党员电教机构和网络逐步健全。1990年11月地委组织部成立了
党员电教中心后,全区6县1市相继成立了党员电教中心或党员电教办公室,其中四县
市属副科以上专职机构;地委组织部购置了全区最先进的摄像、编辑设备,具备了系
统完备的制片能力, 博兴、邹平、阳信、滨州等县市也配备了一定的电教设备。106
个乡镇(办事处) 成立了党员电教站;448个农村和9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了“两机
一室”配套的党员电教播放点,还有2138个农村建立了巡回播放点,全区农村播放点
达到39%。(2) 制片供片工作有新突破。1992年以来,地委组织部拍摄了8部电视专题
片,其中《黄河三角洲的崛起》和《冲不垮的堤坝》分别获得全省党员电教片观摩评
比二、三等奖;《OK北禾村》获“大地奖”。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冲》片编辑隋全
国同志荣获全省唯一的“最佳编辑奖”,该同志还先后参加了省委组织部《客官纪事》
和中央组织部《无愧于光荣称号》的创作。《乡镇干部--韩青海》在地区电视台播出
后,引起了广泛好评,《人民的好医生--李秀峰》、《扶贫新曲》等,在《山东党员
电教》上发放全省。从1996年开始,每年出版四期音像教材《滨州党员电教》。为了
丰富教育内容,从外地购买引进了《邓小平重要讲话辅导》、《党课一小时》、《农
业科技片》等电教片280多部,共复制3500多盘,发至乡镇级党员电教站。地、县(市)
两级党员电教中心还都建立了“片源库”,共存片3800多盘。其中,地区党员电教中
心和博兴党员电教中心分别存片700盘以上,为地县(市)直机关借片播放提供了片源。
地、县(市)、乡、村四级播放网络,通过层层建立播放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积极工
作, 创出了一流成绩。全区涌现出了省级播放工作示范乡镇8个,沾化、博兴两县被
山东省委组织部命名为“《山东党员电教》播放收看先进单位”,有16名同志被评为
“全省优秀党员电教工作者”。1994年,滨州地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被中共中央组
织部命名为“全国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隋全国 徐战)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986年至1996年,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到1996年底, 有基层党委236个,党总支768个,党支部9736个,党小组20714个,党
员167981名。其中,乡镇 (含办事处) 党委113个;行政村党支部 (含党委、党总支)
5357个;企业党委73个,党支部(党总支) 714个。全区各级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三、
十四大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不断改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推动了
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农村,以奔小康总揽全局,以“五个好”(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体制、
好制度) 为目标,以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支部班子为重点,按照“促强、帮
弱、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促进了一类班
子上水平,二类班子登台阶,三类班子变面貌。各级重视加强了经济强村党的建设,
地委对经济强村提出了不仅经济上要强,而且政治上也要强的要求。1993年地委、行
署制定了《关于加快经济强乡镇强村发展的意见》,命名表彰了10个经济强乡镇和50
个经济强村。 地委组织部以博兴县寨郝村为基地,对108个经济强村支部书记进行了
培训,提高了经济强村带头人的素质。对大部分处于中间状态的村支部,通过实施党
支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奔小康红旗党支部”、“五好支
部”等活动,促其“争先创优”,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
中全会以来, 全区分三批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的村支部班子558个,先后选
派428名乡镇以上机关干部到313个贫困后进村任实职,其中262名担任了村支部书记;
向后进村派驻工作组402个,工作队员1055名;有216个部门或单位,95个经济强村与
贫困后进村结成了帮扶对子。 在抓思想作风整顿的同时,对437个后进村班子进行了
组织调整, 调出班子429人,充实支部成员505人,新选配书记265人。通过整顿,绝
大多数后进村支部恢复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企业,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彻底清除淡化党的领导的影响,认真贯彻《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精神,强调企业党组织和政治核心地位,积极研究、
探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与厂长(经理)的“中心”的协调。按照中央提出的“充分
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三句话要求,完善了企业内部领导体制,实施“政治核心工程”,全面加强企业党建。
在领导成员配备上,实行党政宜专则专、宜兼则兼、专兼结合;在工作制度上,建立
了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 党管干部原则、 党委议事规则等制度;在活动上,开展了
“党务工作目标化管理”、“党员责任区”、“党员挂牌服务”等活动;在干部素质
建设上,加强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家队伍建设,并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到1996年
底,全区708家县级以上企业中,建党委的58家,总支51家,支部559家。党政正职分
设的占14.7%, 一人兼的占81.4%。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好的和比较好的占92%。与此
同时,加强了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等新型经济组织和机关、学
校、街道、事业单位党的建设。
全区各级党委以提高素质、增加党性为目标,加强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1995年
以来,各级举办农村党员科技培训班6000余期,参加培训的党员12万多人次,培植党
员科技示范户29300个, 参加科技联户的党员55600多人,有55390名农村党员掌握了
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 近2万名党员达到了农民技术员水平。在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同
时,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实行了党员目标管理、党员联户、党员责任区、民主评议
党员、党员活动日、流动党员管理等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评先树优”活动,发
挥了广大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展党员工作】1986年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遵循“坚
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执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
展党员细则(试行)》的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全区党员队伍不断扩
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党
员工作,将其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每年都从实际出发,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上下结合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并通过预审、季报、组织员谈话、定期督
查、半年通报等措施和办法,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指导,保证了发展党员工作
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建立了《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簿》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
实行动态管理,优进劣出。通过举办培训班,吸收听党课、交任务、压担子、参加党
日活动等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锻炼,促使入党积极分子健康成长,尽快
成熟。各级党组织从解决薄弱环节入手,突出了在企业、农村生产一线和青年妇女中
发展党员这个重点,改善了全区党员队伍的结构。11年来,全区发展女党员由14.3%,
上升到23.1%; 发展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由48.4%上升到71.4%;发展企业、农村生产
一线党员由42.9%上升到62.6%。各级党组织坚持把保证质量放在首位,正确理解和掌
握党员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严把“入口”关,保持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1986年以
来,全区发展先进模范人物入党9346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22%。
1986年到1996年, 全区共发展党员42531名,其中,女党员7252名,占发展总数
的17.1%;少数民族党员128名,占0.3%;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29202名,占68.7%;高
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7851名, 占65.5%; 工作在企业、 农村生产一线的23763名,占
55.9%。
到1996年底, 全区党员总数达到167981名,其中女党员占11.2%,少数民族党员
占0.24%。 年龄分布:25岁以下的占4.2%;26~35岁的占19%;36~45岁的占29.4%;
46~55岁的占22.5%;56~60岁的占9.8%;61岁以上的占15.1%。学历分布:大专以上
占12.8%;中专、高中占28.2%;初中占31.8%;小学以下占27.2%;职业分布:职工党
员占37.5%, 乡镇企业劳动者党员占2.7%; 农牧渔民党员占51.3%;其他职业党员占
8.5%。

【知识分子工作】1986年,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指导下,从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强知识分子工作。(1) 1986年,对全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
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全区2198起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对716名科技人员调整归队。
地委、行署连续召开全区知识分子工作大会,相继出台了重奖科技人员、鼓励科技人
才辞职到基层领办经济实体等有关政策规定,制订了选拔管理地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
才、选聘科技副职和引进人才的意见。使全区知识分子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逐步走上
正规。(2) 加强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1989年以来,先后评选表
彰了5批241名地级拔尖人才, 到1996年底,全区共评出地级拔尖人才182名,县级拔
尖人才246名,乡村优秀人才286名;先后有3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6名专家学者被批准享受国家政策特殊津贴;有10人被先后评为省级拔尖人才。还会
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 “滨州地区青年科技奖” 的评选活动。 共有2批92人被授予
“青年科技奖”称号,成为滨州地区优秀人才的后备队伍。1995年,地委、行署颁发
《滨州地区地区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暂行办法》,地委组织部建立起以拔尖人才
为主体的优秀人才协会和地区专家人才信息库,从而以拔尖人才为龙头的优秀人才管
理已形成体系,并逐步科学化、规范化。(3) 狠抓科技副职的选聘管理工作。1988年
以来,全区共选聘科技副县市长27人,科技副乡镇长178人。由于抓住了选准、管活、
用好三个重要环节,全区科技副县市长多次参加全国科技副职会议并介绍经验,科技
副职工作走到了全省前列,较好地促进了地方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干部下派工作】1986年以来,滨州地区先后从地直机关选调了10批1124名干部到基
层挂职、任职、包村或包企业。其中5批430人到县、乡挂职;2批199人到县乡任职;
3批495人包村或包企业。通过狠抓选调、协调、管理、培养四个环节,下派干部在当
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本着“立足当地,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有所作为”的指导思
想,铺下身子,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1) 坚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促进了经济发展。自1987年以来,
下派干部举办各类培训班1400余期, 培训11.5万人次;帮助新上工副业项目327个,
技改项目115个;协调资金56451.3万元,农用物资折款2340万元;帮助修路275公里;
帮助76个村安装了自来水。(2) 坚持以加强农村支部班子建设为重点,抓好贫困后进
村转化,促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986~1996年,下派干部帮助调整
村支部班子762个,新建党支部76个,选拔村支书83名,选拔村后备干部270名。 (3)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炼,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前8批961
名下派干部中, 有84名被提到县级领导岗位,有312人被提为科级干部。大部分下派
干部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成为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头雁。(4) 坚持以干部下
派工作和下派干部为桥梁和纽带,上通下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机关建设。
同时,根据省委组织部安排,滨州地区与外市地开展干部挂职交流活动。自1991年分
别派出1名地级干部、7名县级干部到淄博市挂任相应职务。

【干部培训工作】1986年以来,全区干部培训工作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党
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广开渠道,开展了多种形式、多层次、大规模的
干部教育培训。(1) 突出了培训重点。1986~1989年,以提高干部适应岗位职务能力
为目标,重点开展了岗位职务培训。先后对全区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书记、总
工程师、总会计师、总经济师以及县、乡党政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工商、财会、工
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几十种岗位的干部进行了岗位职务培训。1990~1992年,以
确保党的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为目标,重点组织干部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后,特别是党的
十四大召开以后,按照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
全党的战略部署,广泛开展了政治理论培训。在培训对象上,突出了领导干部和中青
年干部。据统计,1992~1996年,在地、县市委党校举办县、科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
培训班228期,培训干部1.9万人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6期,培训县、乡(科)、村级
后备干部3726人次。同时,加强了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外经外贸、法律知识和业务
知识的学习培训。(2)改进培训方式。打破封闭式教学模式,把课堂讲授与研讨交流、
外出参观考察、聘请专家讲课、下基层实践锻炼和开展电化教育结合起来,基本形成
了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
化技术相结合的立体交叉式培训网络。还先后安排部分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出国(出境)
参加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全区110个乡镇(办事处) 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办事处主任)
到清华大学进行培训,增强了培训效果。(3) 狠抓培训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干部培
训档案、干部培训工作目标管理、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培训合格证等多项制度。通过加
强检查指导和宏观管理,保证了干部培训计划的落实。(4) 加强培训主阵地建设,进
一步改善各极党校、干校的办学条件。地委党校于1991年12月经省委批准,晋升为大
专体制, 7所县级党校分两批于1992年8月和1995年6月全部晋升为中专体制,为搞好
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1986~1996年,利用各种形式,全区共培训干部29.16万人次,
其中有6.8万名(次) 干部取得了中专以上学历。经过学习培训,广大干部普遍增强了
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提高了参与、领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能
力。

【宣传工作综述】1986~1996年的11年间,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在地委的领导和省委宣
传部的指导下,认真宣传贯彻自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始,历经十三大、特别是
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以及此后相继召开的六次中央
全会等党的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一个根本指针、四项主要任务” (即以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
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紧紧围绕滨州地区改革、发
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始终坚持“服务中心、虚事实做、提高效率、抓出特色”的工
作思路,抓重点、干大事、求实效,宣传思想战线各个领域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为全
区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
支持、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了全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理
论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实际,以及人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解答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促进了人
们思想解放,提高了人们的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新闻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
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正确实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舆论
导向,特别注意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宣传重大经济举措,参与重大经济活动,
宣传重大经济典型,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情;精神文
明工作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充分依靠群众,广泛
吸引群众参与,以三大创建活动为载体,加强思想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
家庭美德建设,弘扬时代精神,倡导社会新风,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工作坚
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推动创作繁荣,并深入持久地开展文化、科技、
卫生“三下乡”活动,满足了全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坚持一
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扫黄打非,清除不良文化现象,培育了
活跃有序的文化市场。11年来,全区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坚持每年着力抓几件牵动全局
的大事,围绕大事,指导和协调全社会、特别是新闻舆论各部门,搞好宣传思想工作
大合唱,同时,深化宣传系统内部改革,不断探索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思路、新
办法,大大提高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水平。在全省宣传系统,滨州地区实现了“整
体工作位次前移,单项工作夺冠军”的目标,理论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始终走在了全
省的前列

,省委宣传部《山东宣传》(原《宣传通讯》)近百次介绍和推广滨州(惠民)地区
的经验作法; 在1990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6年召开的5次全省理论工作
经验交流会上,滨州地区都作了典型发言,并被评为先进单位;地委宣传部新闻科连
续7年被《大众日报》 社评为“先进集体”;1990年,中宣部在《理论工作简报》第
10期,以“抓住四个环节搞好社会主义教育”为题向全国转发滨州地区宣传思想工作
经验。

【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1986年以来,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为主题,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一)理论学习。11年来,按照
中宣部统一部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知识。198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
精神,重点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两本书;1990年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和《社会主义若干
问题学习纲要》,同时学习《矛盾论》、《实践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
展》 等原著; 1991年重点学习第二版《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和
《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1992年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及邓小平
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学习市场经济新理论、新知识;1993年重点学习《邓小平文
选》第三卷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4年
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重
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和《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5年重点学习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1996年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
六中全会精神,重点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
关系》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等重要讲话。整个理论学习,突出3个重点,按
系统工程组织实施:(1) 抓好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重点工程”,尤其是抓好
全区106个县级中心组的学习。 全区县以上中心组都较好地坚持每季度集中3至4天学
习制度,做到5个有,即有计划,有时间,有重点发言人,有学习笔记,有学习档案。
对全区县以上领导干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检查考核“三统一”的规范化
管理。1990年11月对全区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考试。全区统一命题,采取
闭卷考试的方法,分27个考场,有731名县级干部参加考试,占应考人数的96%,学习
成绩通报全区,并记入干部培训档案,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干部、干部考察和使用的一
项内容。此后,每两年组织一次考试考核,对领导干部学习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
时,利用各级各类党校、干校,通过举办培训班、报告会、读书会等形式,组织县以
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1993年,连续举办3期县以上领导干部读书班,培训干部
300余人;1994年,先后举办了5期县以上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党的
十四届三中、
四中全会《决定》 读书班,参加学习的均达300多人,还在北京举办了全区领导
干部理论学习班,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培训县以上干部70多人;1995年在阳
信举办地委理论学习读书会,各县市委书记参加了集中学习;1996年又先后举办了全
区县以上领导干部五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全区县级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党建理论学
习会。学习中,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写,发挥了重要的表率作用。在
1990年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地委书记董凤基以《以马克思主
义理论为指导,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为题,代表惠民地委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与会
者高度肯定。(2) 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基础工程”。对一般党员干部,利
用宣讲团、培训班、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学习。自1986年以来,先后聘请
30名中央级专家教授来滨州地区作报告,有吴振坤、马齐彬、魏杰、胡振民、王珏、
吴敬琏、 杨沛霆、权延赤、雒树刚等等。1985~1988年,利用4年时间,对党员干部
进行正规化理论教育, 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政治经济学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4门课程。全区共举办培训班634
期, 对4万余党员干部普训两遍。1993年,按全省统一要求,创办山东干部函授大学
滨州分校, 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财务会计和法律4个专业,对全区党员干部进行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教育。建校3年来,已有1550
名学员结业,截止1996年12月,在校生达2650名。1996年,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全
省“双学”(学理论、学党章)知识竞赛活动,滨州地区7万多名干部和群众参加学习,
并获全省组织二等奖。(3) 抓好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学习“希望工程”,开展丰
富多彩的活动,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区大中专学校进教材、进
课堂。(二)理论宣传。1986年以来,组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配合集中教
育活动,开辟专栏、专题、专论、广泛深入地宣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1995年,地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专
题片《滨州启示录》,结合滨州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对邓小平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重大问题,进行阐释。该片先后在山东卫视、中央电视
台播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1996年全国电视理论宣传工作会议上,该片代表
山东作为观摩片放映。 为强化理论宣传,1994年5月,经地委研究,原由社联主办的
理论刊物《渤海论坛》改
为由地委主办,并作为地委机关刊物。3年来,该刊物已发行4万余份。(三)理论
研究。(1) 组织重大理论研讨活动。1987年,组织两次全区较大规模的清理“对马克
思主义的附加”问题研讨会,先后撰写了《清理在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附加成份》、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清理社会主义附加成份》、《清理对资本主义的附加,扫
除深化改革的思想障碍》等论文。关于“社会主义附加”的研究得到了中共中央、山
东省委的重视,中央办公厅以《每日汇报》形式报中央政治局参阅,关于资本主义附
加的研究, 省委办公厅以《每日信息》 、《山东信息》转发,同时报中央办公厅。
1988年,配合政治体制改革,组织召开全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研讨
会,研究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渠道和措施,形成《地区一级应建立实体政权》的论文,
由七届人大代表、行署专员王道玉作为提案,提交全国七届人大。1994~1995年,先
后召开了“兴福现象与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研讨会和“滨印现象”研讨会,分别邀
请中央、省、地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研讨。两个“现象”的研讨,一个
研究农村经济,一个研究工业经济,反映了滨州地区改革与发展的全貌,对全区经济
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996年11月,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四
届六中全会精神,在邹平县组织“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由精神文明建设
的职能部门负责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地、县(市)、乡三级领导,以及理论工
作者参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
深入研讨。(2)组织重大理论课题研究。先后承担了8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课题:1994
年承担了“关于发展山东省劳动力市场的研究”;1995年承担了“深化基础教育体制
改革研究”和“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1996年承
担了5个课题, 即“国有企业改革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欠发达地区加快区域经
济发展的思路研究”、“欠发达地区财源建设研究”、“发挥教育带动作用促进全社
会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和“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研究”。(3) 编写研究专著。地委宣
传部先后编写了《鲁北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研究》、《领导与管理科学论丛》、《十
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辅导材料》 、《党史党建理论辅导讲话》、《兴福之路》、
《云帆万里竞潮头--滨印现象纵横谈》等一批理论研究专著。

【新闻舆论工作】1986年以来,滨州地区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按照服
务大局,把握导向,弘扬正气,提高水平,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要求,大力宣传了
全区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就。1986年至1996年,全区在省以上新
闻单位发表新闻6万余件, 其中沈宝明、魏洪坤、张宝国采写的调查报告《跨出一步
天地宽》荣获1994年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 组织优势兵力,展开宣传战役,为改革
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每年根据地委、行署工作思路和总体部署,确定若干个宣传重
点,有计划地组织各个新闻单位的骨干力量,撰写、摄制重头稿件,在一定时期内形
成宣传热点,为全区的中心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1987年,加强了对改革、开
放、 搞活总方针、总政策的宣传。组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对滨州地区改革9年
成就集中进行宣传报道,在济南和滨州先后举行了两次新闻发布会;热情宣传了一批
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先进企业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为深化改革、
振兴惠民做出积极贡献; 在农村主要通过宣传9年来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成果,深入进
行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及其两个基本点的教育,重点总结宣传了博兴县寨郝乡、邹平
县临池乡。1988年,重点组织了对改革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0年伟大成就的宣传、
外向型经济的宣传以及物价、工资改革的宣传。1990年,突出进行了抗洪救灾的宣传。
当年,7、8月间,滨州地区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区新闻宣传部门全
力以赴投入了抗洪救灾之中。地、县(市)由宣传部牵头分别成立了抗洪救灾宣传组,
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全区抗洪救灾的宣传工作。 400多名宣传干部白天趟泥涉水、走村
串户、慰问群众,运送救灾物资,了解抗灾情况,晚上赶写稿件,制作录像片。《惠
民大众》开辟了专栏,滨州电视台举办了专题节目,各县市都办了抗洪救灾简报,录
制电视片25部,同时向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了大量稿件。仅8、9两月被省级以上新闻
单位采用稿件319篇。 地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抗洪壮歌》一书,以生动的事实,记
录了惠民地区抗洪救灾斗争的史实。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振奋了精神,鼓舞了斗
志,坚定了全区人民战胜洪涝灾害的信心。时任地委书记的董凤基称“新闻宣传胜过
千军万马”。1991年以来,切实加大了经济宣传力度。先后集中宣传了黄河三角洲开
发、建设“海上滨州”、“五大兴滨工程”、“王牌战略”、“小清河综合治理”等
重大经济举措,组织各新闻单位积极参与地委、行署的重大经济活动,组织开展了一
系列战役性宣传报道,总结推广了鲁北化工总厂、滨州印染厂、滨州化工厂、魏桥油
棉厂、沾化发电厂等一大批经济典型,还大力宣传了全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先进
人物,如宣传了山东省首届重大科技贡献奖获得者冯怡生、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郝进然、
以“争创一流”精神而闻名全国的企业家杨本贞等人的先进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区
人民参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情,为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创造了良好的舆论
环境。1996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
特别加大了对先进典型的集中采访报道,先后摄制完成17部典型新闻片,在中央、省
级新闻单位进行了广泛宣传,倡导了良好的社会风气。(2) 建立健全了奖励和激励机
制。 1988年以惠宣发[1988]7号文件,制定了《模范通讯员评选条件和奖励试行办
法》、《关于试行新闻报道工作责任制暂行规定》。1991年对上述《办法》和《规定》
进行了修定,除对先进工作者奖励外,对重大题材报告的稿件进行追加稿费,并根据
发搞打分情况,每年举行一次新闻报道的总结表彰大会,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物质
和精神奖励。(3) 加强了新闻舆论的宏观管理。坚持了三项宏观管理制度:新闻例会
制度,主要是传达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和地委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指示,通报新
闻舆论工作情况,协调、布置重大报道的安排;通气会制度,对新闻出版一个阶段的
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注意的苗头及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引起重视;
新闻阅评制度,建立了报刊审读委员会,主要对省内、区内内部刊号的报刊审读、把
关,发现重大情况,及时通报。由于管理及时、到位、规范,确保了舆论导向的正确
性。11年来的新闻舆论也都保持了基调鲜明,把握平稳,形成了密切配合、协同作战
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4) 加强新闻
舆论的理论总结和研讨。1989年,编辑出版了《黄河入海流》一书,把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惠民地区广大新闻工作者在《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和中央部委机关报
上发表的有关惠民地区重要新闻稿件结集出版。全书共收入作品206篇,其中消息102
篇,通讯88篇,调查报告8篇,新闻言论8篇。(5) 加强新闻舆论阵地建设。1987年,
完成“惠民电视台”组建工作,并于下半年开始向全区播放自办节目。1994年,创办
地委机关刊物《渤海论坛》,地区人民广播电台于9月1日建成开播。1995年1月1日,
地委机关报《滨州日报》在1 994年小报改大报的基础上,由周四报改为周六报。(6)
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 1988年,无棣、博兴、惠民3县成立新闻科;1989年,各
县市全部建立新闻科(列科级单位),在县、市委领导下全面负责新闻报道和新闻管理
工作,地委和各县、市委都成立了中心报道组,大部分乡镇也成立了报道组,形成了
地、县(市)、乡三级新闻报道网络;1990年以后,部分县一度取消新闻科,但到1995
年上半年,根据地委决定,各县市又全部恢复了新闻科,并增挂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
牌子,加强了对报刊、电台、电视台及出版印刷行业的统一协调管理。在健全组织机
构的同时,加强了新闻队伍建设。主要利用培训班、挂职学习等方式,组织新闻工作
者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1995年以来,特别注意加强了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
建设,对禁止有偿新闻和新闻记者廉洁自律做出了有关规定,提高了广大新闻工作者
的职业道德素质。

【对外宣传工作】1986年以来,积极开展了对外宣传,提高了滨州地区的知名度和吸
引力,推动了全区对外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1) 组织撰写外宣稿件。1987年,在中
央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望》
海外版、 《香港中报》 、《纽约时报》,发稿60多篇;1988年,在《人民日报》、
《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中国国际商报》、《香港经济导报》、中央电台发
稿80多篇;1996年,对外宣传发稿达250多篇(件)。(2)编印外宣专版专辑宣传材料。
1988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省《走向世界》和《今日山东》杂志上办了专版;
1989年,编印了《走向世界》惠民专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了专版;1996年,
配合各类经贸活动制作发送宣传品1万多件,制作各类对外传播品40余种(件) ,在全
省对外宣传品评选中,有7件获全省对外传播奖。(3)制作拍摄外宣专题片。1987年,
联合山东电视台对外宣传部,录制了《乡间的艺术节》、《黄河下游的新兴城市--滨
州》两套节目;1989年,录制了《发展中的惠民对外经济》专题片;1995年,拍摄了
电视外宣片《一群特殊的大学生》 ,在中央电视台及美国3家电视台播出,并获得全
省对外传播二等奖;1996年,先后摄制了《黄河三角洲--滨州农业开发纪实》、《奥
森伯格与邹平》、《阳信鸭梨甲天下》等外宣电视片,其中《奥森伯格与邹平》在美
国熊猫电视台、彩虹电视台、斯考乐电视台先后播出,并获得全省对外传播一等奖、
全国对外传播金桥奖一等奖。(4) 邀请涉外记者采访。1986年以来,每年都邀请20余
名涉外记者来区内采访,集中宣传滨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有力地配
合了全区对外开放的整体部署。1996年,通过邀请涉外记者采访,新华社在香港推出
的系列报道“300家国有企业巡礼” ,滨州地区3家企业入选,8月份,香港多家媒体
又陆续推出了对鲁北化工厂、山东活塞厂、滨州印染厂的专题报道。

【形势任务教育】1986年以来,随着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针对干部群众思
想上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扎实有效地进行了形势任务教育。1987
年,在全区深入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面教育。为搞好教育,编印了《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惠民地区十大变化宣传提纲》 ,请老山前线英模报告团作巡回报告达9场,
听众3万多人。 总结推广了滨州活塞厂、滨州国棉一厂开展教育的典型经验,帮助广
大党员、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加深了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
理解,提高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自觉性。1988年,以贯彻落
实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
针为中心内容,广泛深入地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地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广泛深入
进行形势教育的安排意见》,地委宣传部编写了《形势教育宣传提纲》。为增强教育
的针对性, 对全区的经济、 社会发展状况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印发
500份《学习情况调查表》 和1600份问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反映的几个突
出思想认识问题,组织了有领导干部、经济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工人、农民、学生
参加的讨论会、报告会、对话会等40余次,对“左”和右的思想影响进行了清理。同
时,召集地直23个单位参加的形势教育座谈会,对教育的内容、重点、方法和应把握
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和研究。另外,还举办了全区形势教育理论骨干培训
班,培训理论宣传骨干75人。1989年,组织了改革宣传教育。在机关党员干部中,集
中开展了“十年改革话成就”讨论活动,在企业开展了“忆十年话改革”专题教育;
在农村开展了“十年回顾对比”;在学校则开展了“我与十年改革”演讲教育活动。
配合教育活动,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形势教育宣传提纲》和《关于廉政建设问题》、
《关于教育问题》、《关于物价问题》和《关于农业问题》等形势报告材料,共计15
万字。在此基础上,组织宣讲骨干,深入到机关、厂矿、农村、学校中去,进行了面
对面的宣讲。 仅地委宣传部和地委讲师团的领导和一般干部就宣讲30场次,听众达3
万余人次。本着着眼于稳定、着力于鼓劲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宣传群众关心的问题和
易于接受的道理,做到三个讲清:讲清十年改革的巨大成绩;讲清当前面临的困难,
把工作的基点放在战胜困难上;讲清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引导人们看到
问题,看到光明,看到有利条件,逐步缓解、消除了人们的埋怨和不满情绪,增强了
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1990年,针对苏联、东欧形势剧变和1989年春夏之交动乱给
人们思想造成的混乱,加强稳定教育。地委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为地直和县市培训骨
干232人, 各县市、地直各大系统先后举办培训班182期,为基层培训宣讲骨干590余
名。地委还成立了由地委书记、副书记和宣传部、党校、讲师团、大专院校有关人员
参加的形势教育报告团,并专门发出文件,要求各级党组织都要成立报告团。全区共
成立报告团196个,成员1013人。报告团成员分5个专题,即: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是历史的必然;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苏东形势和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战略;国内政治经济形势;鸦片战争的回顾和思考等,采取一杆子插到底的方法,直
接面向群众有针对性的宣讲。据统计,全区共宣讲3290场次,听众达53万,印发宣讲
材料9万余份。在机关、学校,教育面达100%;工厂、农村出现了厂厂、村村有人讲,
家家户户有人听的情景,在全区掀起了形势教育热潮,有力地保证了全区局势的稳定。
1992年,在全区范围内精心组织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在调查研究、分
析区情的基础上,发动干部群众自我解剖,找差距、查原因,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
“四破除四树立”为主要内容的“换脑筋”活动,即“破除稳稳当当、怕冒风险的思
想状态,树立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敢闯敢冒的新观念;破除盲目乐观、小富即
安的自满情绪,树立奋勇争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破除畏难发愁、甘居落后的思维定
势,树立从实际出发,超常规、跨越发展的超前意识;破除自我封闭、固步自封的小
生产意识,树立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新观念。这次大讨论声势大、效果好,使
全区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精神振奋,增强了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强化了机遇意识。省
里分别以“滨州地委、行署领导带头解放思想”、“滨州地区实施‘王牌战略’,加
快外向型经济发展”等为题以“情况简报”向全省作了介绍,肯定和表扬滨州地区大
讨论活动成效显著。1993年,对广大干部群众持续开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全
区农村举办各种类型的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培训班1600余场,培训农民20万人次。1994
年年初,在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之机,举办了全区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班,
分财政、 金融、税收、投资、外贸、现代企业制度等专题,组织专家报告会8场,培
训干部1200多名; 4月份,举办全区私营业主政策法规培训班,就新税制、股份合作
制、合法经营等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地委、行署领导率领有关部门面对面解答问题,
使个体私营业者打消了疑虑,明确了发展方向。1995年至1996年,形势任务教育围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了廉政教育、市场教育等。在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上都进
一步深化,对统一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品工程”的组织与实施】1993年底,根据省委宣传部关于实施“精品工程”的
意见,地委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研究,成立了由地委、行署领导同志牵头的“精品工
程”领导小组,拨了专项经费,并决定每年表彰一批“精品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
连续3年受到表彰的, 授予地级劳动模范称号。在实施“精品工程”中,坚持以反映
改革开放题材为主,以弘扬黄河三角洲文化为主,以地区传统剧种吕剧为主,扬长避
短, 发挥优势,搞好“精品工程”生产。3年来,“精品工程”硕果累累,获省“精
品”入选作品逐步增加。1994年,电视剧《太阳依然升起》、、新闻稿《跨出一步天
地宽》荣获省“精品工程”奖,庞允悌被评为“全省十佳理论工作者”。1995年,电
视专题片《滨州启示录》、吕剧舞台戏《金水河风波》、理论文章《民营经济:农村
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获省“精品工程”奖;展庆芳荣获“全省十佳新闻工作
者”。1996年,大型现代吕剧《滩回水转》和《平安村》、吕剧戏曲电视剧《庄户娘
们儿》三个项目被省评为“精品”;杜贞年荣获“全省十佳理论工作者”,李锡伟荣
获“全省十佳新闻工作者”。1996年,组织滨州地区首届“精品工程”评论,共收到
全区各类作品100件,经严格审核,共评出地区级精品6类17件。“精品工程”的实施
促进了滨州地区的文化繁荣,也促进了文化工作者的成长提高。

【思想政治工作】1986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坚持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了企业、农村、机关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
就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在城市,先后调查了60多个工
厂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问卷调查,总结了滨州活塞厂、印染厂、地区物资综
合公司等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还召开了全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讨论会
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在农村,组织各县市围绕在发展商品经济、
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条件下,如何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查,写出调
查报告12篇,其中“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一文,被
省委宣传部《全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调查材料选编》 采用。是年9月下旬,召开了全
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在学校,与地区教育局一起,在深入贯彻执行全国《中
小学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促进了教育改革。
1989年,着重围绕稳定大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分别组成学校、机关、企业、
农村等4个信息调查组, 自上而下健全了信息网络,使每个阶段社会各个层次的思想
动态都能及时、准确、详尽地反馈上来。期间,共写出42期有情况、有分析、有预测、
有对策的《情况反映》。同时,组织宣传思想干部深入重点单位,有针对性面对面做
好工作, 确保了全区大局的稳定。8月底,召开地委宣传工作会议,下发《中共惠民
地委关于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就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会
后,在新闻、出版、文化、教育和理论等5界,普遍开展了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克服淡化、取消思想政治工作错误观点的集中活动,统一了思想认识。1990年,进一
步加强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扎扎实实办了一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事。在全
区开展了“十校、 百厂、千村”思想政治工作调查活动,组织9个调查组深入基层开
展调查,写出调查报告20篇,研究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在此基础上,针
对企业、农村、学校、机关的不同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以稳定职工思
想、稳定企业为指导方针,主要抓三项工作:召开全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部署
了全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办法;广泛开展青工“双基”教育,举办全区“双
基”教育师资培训班,为基层培训师资786名,全年共培训青工3万多人;以职工思想
政治工作研究会为龙头,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全区职工思想政治工
作研究会团体会员发展到3000多名,成为全区人数最多的群众研究团体,研究会组织
会员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强化了理论研究工作,开展了
“国家有困难,企业怎么办,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的大讨论,组织了一系列劳
动竞赛活动。在农村,主要组织了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在学校,重
点抓好4、 5、6三个月的稳定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以苏联、东欧局势为主要
内容的形势教育,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国情教育,以大学生行为准
则为主要内容的校风校纪教育,以有关集会、游行、示威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
以学雷锋、讲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人生观教育。在机关,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
以落实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宗旨观念为重点,在全
区范围内组织了庆祝建党69周年为党旗增光彩读书学习竞赛、党的知识竞赛及评先树
优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提高了发挥模范作
用的自觉性。1992年,在企业,先后举办了3期职业道德培训班,2万余名企业干部职
工接受了培训,在农村,进行了兼顾三者利益、破旧俗立新风和民主法制教育;在学
校,开展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基本国情”以及“三热爱”教育,总结推广了北
镇中学“灌输、渗透、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1993年,着力加强和改
进发展市场经济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件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抓了企业文化
建设,以此作为对职工进行教育的有效载体,努力把职工的思想凝聚到爱国、爱厂、
爱岗、增强主人翁精神上来,既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又使思想教育做得有形、
有声、有色。1994年,本着“选准弱项下功夫,盯着问题做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厂
矿、学校特别是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年初,地委宣传部组织各县(市)委宣传部,围
绕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写出调查报告13篇。在此基础上,广泛宣传了惠民县申桥乡、博兴县兴福镇、邹平县
好生镇等单位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惠民县申桥乡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思想教育的经验,地委主要领导批示全区学习借鉴,
并在全省城乡社教、党员教育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在企业,广泛开展了创“五优”
(优秀政工企业、 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活动积极分
子、优秀论文) 活动,“主人翁精神与市场经济”主题教育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等,
加强了企业政治思想工作。1995年、1996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关
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区各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对照文件
要求,制定了整改措施,理顺了工作思路。特别是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召开后,
各企业进一步强化“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和意识,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
导和工作力度,努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使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为激励先进,在全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会于1995年、1996年相继召开的第十次、第十一次年会上,对企业“五优”进行了大
力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