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20&run=13

中共县委书记周建世*
姜银浩
副书记李炳众
崔其忠
赵玉德
常学锋*
宫敬宝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元德
副主任王景山
尹兆明
王荣嘉
王泽云
史绪海
县长姜银浩*
李炳众
副县长赵玉德
刘安芳
李泽岭
国兴庭
王沛发*
方守金
王建新*
刘来河
王桂香(女)
县政协主席杨秉海
副主席贾玉忠
傅东岳
李允贵
李汝义
曲延庆
李志华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宫敬宝

【县情综述】邹平县地处黄河下游南岸,胶济铁路北侧,济青高速公路横穿腹地,总
面积1251.75平方公里。 1994年至199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邹平县撤销11乡
设镇。到1996年底,全县共辖14镇3乡,77个办事处,858个行政村,总人口672532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53429人。 居民以汉族为主,并有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壮
族等24个少数民族。199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 19.23亿元,
比1986年增加14.52亿元,年平均递增16.93%;1996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现价)
36.2亿元,比上年(现价) 增加5.16亿元,增长11%;工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
1995年完成70.21亿元,比1986年增加60.96亿元,年均递增30.8%;1996年完成(现价)
92.03亿元, 比上年 (现价) 增加21.82亿元,增长31.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96年
8.55亿元,比1986年增加6.83亿元,年均递增19.5%。财政收入1995年完成1.18亿元,
比1986年增加9879万元,年均递增21.9%,1996年完成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11%;
农民人均纯收入1996年2108元,比1986年增加1677元,增长5倍。
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由1986年
的5.54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10.88亿元,年均递增7.7%,1996年(现价)达到12.34亿
元, 比上年增长13.4%; 蔬菜面积达到11.4万亩, 瓜菜总产达到40.7万吨,分别比
1986年增长3.7倍和8.3倍;果品总产4.2万吨,比1986年增长5.4倍;林木覆盖率达到
22.4%, 较1986年提高9.2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比1986年增长22.9
倍。1986~1996年,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蔬菜、林果、
畜牧、桑蚕四大商品基地已具规模,“张高”水杏驰名全国,焦桥镇形成全省最大的
禽蛋市场。邹平跨入全国小麦基地县和产棉百强县行列,定为省外向型农业开发示范
县。
实施工业兴县战略,骨干企业作用明显。1986~1996年,工业企业不断壮大,工
业总投入达20.44亿元,完成技改项目993项,产值、利税分别以40.6%和23.6%的速度
递增。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培植了纺织、食品、冶金、建材、机械、化工六大支
柱行业,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体系。1996年县属工业总产值12.37亿元,利税2.27
亿元, 利润9628万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7.5%、18.8%和22.6%;全县利税过千万元
的企业6家; 全县乡镇工业实现产值67.32亿元,比1995年增长38%。全县组建起省级
企业集团6家, 地区级企业集团12家。山东琥珀啤酒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生产的
10°P、 12°P琥珀啤酒、10°P金琥珀啤酒,1995年在全国啤酒行业质量评比中均获
总分第一,定为全国啤酒优质产品。“绿色食品”碧云洞矿泉水获29、30届优质产品
金奖,定为国宴特供饮品,“范公特曲”评为全省“十佳”名酒。魏桥棉纺织厂规模
效益在全国商办工业名列前茅,跻身全国商办工业及省内棉纺织行业出口创汇大户。
县棉纺厂系列产品享誉中外。邹平铜矿被称为“江北第一矿”,矿藏丰富,潜力巨大。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全县商业网点8139处,个体工商户发展
到22626户, 私营企业658家。 199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2亿元, 比1991年增加
6.26亿元,年均递增20.9%。全县集贸市场达到112处,其中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达到21
处。1996年集市成交额达到3.75亿元,较1986年增长9.8倍。有6处市场被命名为省级
文明市场,14处市场被命名为地级文明市场。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外经外贸稳步增长。 1996年利用外资达到712万美元, 比
1990年增加9.8倍, 1996年底利用外资总额达到2271万美元。1996年,全县完成出口
商品供货值6亿元,比1990年增加11.3倍。外贸出口产品发展到15大类,50多个品种,
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
精神文明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省级“精
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双拥模范县”、“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1992年省级卫生
县城达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发展建制镇10个,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试点县。程
控电话容量达到2.01万门,开通了济青高速公路光缆通讯。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村
村通电,成为“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建立了邹平县人民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创办了
《邹平报》。“双基”教育全国达标。文艺繁荣,1986~1995年,省级以上获奖作品
67件, 1996年自编自演的大型吕剧《平安村》 获全省精品工程奖。科技成果累累,
1989~1996年,获省、地科技成果进步奖97项。体育事业大丰收,1986~1996年,邹
平运动员4人(次)在世界比赛中获得名次,2人(次)在亚洲地区比赛中获得亚军,在全
国、省各类比赛中,共获金牌32枚,银牌48枚,铜牌48枚。1992年荣获“全国体育先
进县”称号。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为省级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鹤伴山开辟为国家级
森林公园。 兴建起全区唯一的三星级涉外宾馆黛溪山庄。年发电1.5亿度的邹平热电
厂兴建试运成功。

【全国第一个对美国学者开放考察点】根据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时达成由方毅同志
签署的“中美互换留学生与学者的谅解” 协议,1984年10月5日外交部、公安部、教
育部、国家科委、中国社科院联合下文11个省市征询建立调查点。经反复筛选,中美
双方多次磋商,和美方两年的试考察,确定从1987年开始,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正式
派员到邹平县冯家村等9个村镇进行为期5年的多学科、连续性、蹲点式考察。美方认
为“贵国决定开放邹平县这一地方,给美国学术界作为社会考察研究的据点,引起了
美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大家都将此项事业视为美中文化交流的又一里程碑”。1987
年至1991年, 11名美国学者先后68次对冯家村等9个村镇进行了考察,对考察情况感
到满意。1991年国家与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签订的考察协议结束以后,1992年部
分美国学者,要求继续来邹平完成考察课题,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同意,邹平农村调
查点继续对美国学者开放。 至1995年,又有7名美国学者来邹平考察。其中匹兹堡大
学博士研究生傅静在西董镇北禾村考察长达18个月。

【创建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1990年,邹平县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把创建初级卫
生保健示范县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取得显著成绩。惠民地区行署先后两次在
邹平县召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现场会。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会议推广了邹平县的经
验的作法。全省有38个县(市、区)到邹平县参观学习。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一)把
实施初级卫生保健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县长任主任委员的初级卫生
保健协调委员会,抽调40余人组建了专门班子,制定了《邹平县农村实现“2000年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实行分类指导和阶段目标管理。(二)开展全民健康教
育, 强化全民健康意识。把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开课率达90%。所有示范
村都建起了健康教育宣传展室,把健康教育同计划生育、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工作
紧密结合。通过举办农民健康夜校、广播电视等途径广泛开展键康教育和卫生宣传。
为10万名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接受健康教育的达132万人次。全县儿童“四苗”接
种覆盖率达94%, 食品卫生合格率达85%以上, 各种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到1.87‰。
(三)依靠群众,重点突破,除县财政拨款外,全县每人每年2.25元列入提留,乡镇统
筹,专款专用。重点进行了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建设、改造厕所、改水和改
造村容村貌。为突破改厕难关,成立了农村改厕技术试验指导小组,设计出了适宜农
户的“双池联圈水封式”卫生厕所。改水工作,建立了全县范围的水质、水源和改水
项目工程档案,做到保护、改造、建设、使用、监测系列化管理,获得了较高的社会
效益。 全县81.5%的人口饮用水达到安全卫生标准,改水受益人口和自来水建设两项
指标均达到了“七五”计划规定的要求。

【实现全县村村通柏油路】1993年11月11日,邹平县召开“村村通柏油路竣工祝捷大
会”,国家交通部副部长李居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凤基发来贺电,副省长张
瑞凤到会祝贺。至此,邹平县成为全省第四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
为改善全县交通落后状况,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1990年,
制定了年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面对南部山区、北部黄河滩的复杂地理环境和资
金不足等困难,全县党政统一,全民动员,开展了一场彻底改善交通环境的攻坚战。
三年来,全县出义务工110万个,搬动土石方6842万方,筹集资金3877.42万元,其中
群众自筹3000多万元, 占总投资的80%以上。 新修大型桥梁3座,新修县乡村柏油路
568公里。全县柏油路总里程923公里,公路密度达74公里/百平方公里,880个村实现
村村通柏油路,占全县总村数的99.6%。全县形成了县外相接,县内贯通,纵横交错,
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公路网络。柏油路的管护与管理基本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
求, 柏油路完好率达91%。四通八达的乡村柏油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增强了运输能
力,促进了城乡物资流通。全县拥有营运车辆3218台,1993年完成货运量144.60万吨,
货运周转量12854.9万吨公里, 比1992年分别增长12.8%和10.2%。农村运销队伍迅速
发展,全县从事营运活动的农民达2万多人。

【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成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1993年,邹平县把文化工作作为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促进了文化事业全面发展,被省政府命名为“社
会文化先进县”。主要作法是:(一)抓认识,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乡村
三级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把文化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精神文明建设和
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各级制定了文化工作发展规划,列入工作日程,做到常抓不懈。
(二)抓设施,高标准构筑社会文化阵地。几年来,投资4000多万元建起了文化馆、文
管所等九大建筑群体,成立了县艺术学校。各单位建起了俱乐部、图书室、文化活动
室及体育活动场地。 全县建设13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474个,文化专业
户852个。 形成了县为指导,乡为枢纽,村为基础,户为补充的社会文化活动网络。
(三)抓基础,建设一支高水平群众文化骨干队伍。有文艺创作、书画摄影、艺术表演
等8个骨干队伍和戏剧、诗词等7个协会,业余演出组织80多个。近几年,地级以上刊
物发表作品1800多件,其中获国家级奖32件,省级奖121件,出版诗集5部,拍摄电视
剧12部(集) ,创作书画摄影作品300余件。(四)抓活动,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每
年组织县级大型文化活动20次以上,乡镇及厂矿企事业单位经常举办文艺汇演、晚会、
纪念会、报告会、演讲会、青年歌手大奖赛等。

【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省政府“两基”验收团经过对邹平县“两
基”工作全面检查验收,确认邹平县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
盲,成为鲁西北第一个“两基”验收合格县。几年来,邹平县不断强化“两基”的重
中之重地位,始终把义务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1989年制定下发了《邹平县
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1993年12月,经滨州地区行署验收,基本扫除
了青壮年文盲,接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1994年初,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奋战
一九九四年,提前两年实现‘两基’,争创鲁西北第一个‘两基’验收合格县”的目
标。经过一年扎实有效的工作,投资3400多万元,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小学达到
100%,初中达到98.5%;在校生年辍学率小学为零,初中为1.32%;盲聋、弱智儿童入
学率分别为84.8%、96.9%;15周岁人口受完初等教育完成率和17周岁受完初级中等教
育完成率均达省定标准。全县教育经费基本实现了“三个增长”。教学仪器达标率小
学为85%以上,初中为90%;初中、小学专任教师达到三级以上的比例均为100%;教师
学历合格率初中为85.2%,小学为99.8%;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1994年全县民
办教师工资达到了当地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91倍。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办学面均为100%, 年培训能力达到13万人次,达到劳动力总数的1/3以上;全县15至
45周岁人口中非文盲率为99%,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超过省定95%的标准。
省政府验收团对邹平“两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邹平县人民政府,
实现‘两基’功在千秋,巩固发展任重道远。”

【琥珀啤酒连中三元荣登榜首】1995年9~12月,在5年一届的全国啤酒行业质量评比
中,山东琥珀啤酒厂生产的12°P琥珀啤酒、10°P金琥珀啤酒(GB492791优级)、10°
P琥珀啤酒均获总分第一,定为1995年全国啤酒优质产品。
琥珀啤酒厂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依靠。自1990年开始,有计划的对生
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5年总投资1.5亿元,更新3条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2万瓶
/小时自动灌装线,建成年产10万吨的大糖化车间,新上露天发酵罐16个,CO2回收
系统一套。为解决水中带沙问题,增设了缓冲罐和储水池,生产主要工序应用了微机
自动控制程序,生产过程中专用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一流水平,使啤酒的
内在质量进一步提高。
增强名牌意识,提高竞争水平。首先,琥珀啤酒选用经国家级鉴定为优质的碧云
洞矿泉水和优质麦芽,制备上乘的麦汁,为酿造优质啤酒打下基础。其次,严格露天
发酵工艺、严格控制瓶颈空气含量,采用德国的先进技术,对糖化原料的配比和生产
工艺进行了改造,使酿造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一致。合理的发酵工艺和严谨的工
艺执行措施, 保证了啤酒理化、 口感双过关。再次,加强了生产管理,积极进行了
ISO9000GB/T19000列系的贯标和认证工作。 结合本厂实际, 制订了《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修订了以往的《操作规程》和《内控标准》,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先
进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
坚持依靠先进工艺技术与严把产品质量关,琥珀啤酒在1995年全国群“啤”中独
领风骚。

【魏桥棉纺织厂规模效益在全国名列前茅】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是一个棉、绒、油、
纺、 织、染系列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固定资产3.2亿元,棉纺
15万纱绽,织机1500台。主要生产纯棉纱、纯棉灯芯绒、牛仔布等系列产品。1996年,
工业总产值6.54亿元, 销售收入7.02亿元,实现利税12026万元,利润7313万元,出
口创汇4000万美元,人均劳效达20万元,是全国商办工业及省内棉纺织行业中的利税
大户和出口创汇大户。
灵活经营,依据市场求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该企业“盯着市场看,瞄准
市场干,围绕市场转,跟着市场变”。以市场为依托,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略,以市
场信息为先导,适时优化产品结构,先后试制开发成功了J100S、J120S纯棉纱和
纯棉灯芯绒、牛仔布等市场畅销产品,其中J100S纱在省内同行业第一个开发成功,
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部分省市,实现向
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的转移。
抓住机遇,加快技改上水平。该企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实施“膨胀”战略,走
棉花深加工增值之路。依据市场走势于1995年初投资4000万元扩大灯芯绒生产能力,
增加织机784台,其中无梭剑杆织机380台,引进了香港全自动浆染联合机、德国泡沫
缩水机等设备。 实现了快施工、早投产、高回报,当年生产棉布300万码,实现利税
450万元。
完善措施, 提高质量保信誉。该企业视质量为“生命线”按照ISO9000系列国际
标准健全了各种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并实施了《产品质量与工资效益挂钩的暂行规
定》、《产品质量目标责任制》,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严格把关,定期考核。
保证了产品质量,出口棉纱达到国际乌斯特公报5%的水平,棉布入库一等品率98.8%,
出口商检合格率100%。
强化管理,激发企业活动。按照机构精简,人员精练,队伍精干的“三精”原则,
尽量压缩非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4%,全员总数比同等规模的企业少60
%左右。内部挖潜,节能降耗,各项修理费用低于国家标准,1995年节约用棉400吨,
节支900多万元,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1995年,被省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中共滨州地委、行署授予“全区明
星企业”称号。厂长张士平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邹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工业综合经济效益全国第一】邹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是
集商品经营、生产加工、仓储运输、服务娱乐于一体的农村集体经济联合体。下辖34
个独立核算单位,其中17处基层社,17处社属企业,干部职工8836人,拥有所有者权
益3.4亿元, 资产总值9.6亿元。1996年,全系统完成商品购销总额1.8亿元,工业产
值7.4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其中利润7591万元。列“全国供销社工业综合经济效
益县社第一名”和“全国供销社工业国家队第一名”。
坚持工业兴社, 实现科技工业新突破。投资1.8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形成了棉、
绒、 油、 纱、棉布、毛巾、再生资源、食品、饲料等工业体系,产品涉及11大门类
130多种。采取措施抓促销,产销率达到97%以上。工业新经济增长点增多,魏桥棉纺
织厂开发的牛仔布、孙镇供销社的电解铅、长山食品厂的“蟠凤春”酒、第四油棉厂
的脱毒棉饼(粕)等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1996年全系统完成
出口交货值3.32亿元, 比上年增长26.2%,棉纱、灯芯绒布、脱水小葱、卷心菜等产
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强设施建设,实现经济新突破。1996年投资1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一批经营
服务设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县供销大厦三期工程建成,成为邹平县设施最先进、
营业面积最大的综合商厦。 果品盐业有限公司投资260多万元,形成集恒温库、冷风
库、液化气、加油站及其它商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型中型企业,年创利税80多万元。
坚持办社宗旨,实现为农服务新突破。在全县9个重点植棉乡镇的9个村的2500亩
棉田中实施棉花高产开发, 平均单产皮棉83.5公斤,最高达到110公斤,树起科技兴
棉样板。推行全县农资联营,对化肥等主要农资保质监销。全年供应农资总值9220万
元。扶持1200亩蔬菜基地、38个养殖基地建设。举办各类培训班62期,印发科技资料
2.6万份,培训农民15260人次。

【全省十大杰出青年--张克】张克,男,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邹平县有色金
属工业公司总经理。
1987年,长山镇大齐村公推张克创办村办企业。集体经济“一穷二白”,为选项
目,他背上“二面”饼,只身进上海考察,口渴喝凉水,夜晚住火车站,终以智慧的
头脑选中有色金属铸造。为闯难关,他用诚心、用真情陆续聘请到32名技术员、专家,
把企业逐步发展成拥有600多名职工,产值达1.5亿元,利税1100万元的镇办企业。被
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乡镇企业”。
张克有着一往无前的气魄。生产的第一期产品是电动材料阳极板,质高价廉,打
进了市场。为让企业上档次,上了一条生产铜棒加工线,驰名中外的三环锁锁芯铜棒
就是他们的产品。为抓住市场机遇,搞深层次加工,他几经周折与沈阳冶炼厂签订了
委托加工200吨无氧光亮杆合同,为企业盈利5万元。这份合同,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4岁的儿子无人照看, 不慎滑入水塘,溺水而死。张克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痛下决
心, 要生产出自己的无氧光亮杆,实现多级增值、多级创利。1992年8月他们成功地
生产出第一批优质无氧光亮杆。20mm、25mm新规格的产品,提出新的课题,
经过不懈的攻关、探索,他们成功地跃为全省唯一的全国排第五位的生产这种规格的
无氧光亮杆企业。企业建起了国内一流质量检测中心,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突
出检查,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张克用青春描绘着企业的蓝图,用热血铸造着企业的辉煌。1994年光荣地当选为
第五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