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17&run=13

中共县委书记周清利*
崔建平
副书记李振恒*
崔建平*
商玉明*
侯友新*
邵振魁
焦利平
梅宝信
李金华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锡
副主任王玉璞
石岷
邢宝仁
程学文
卢振声
冯汝栋
商玉明
县长崔建平*
邵振魁
副县长李金华
赵惠民
田宝礼*
李延增
崔秀娥
刘泽田
王方正
县政协主席李传忠
副主席徐瑞仁
陈树文
陈景义
王道功
崔振乾
崔明周
冯汝泽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马宝华

【县情综述】无棣县地处山东省最北部“两岛一湾”千里黄金海岸线的中间地带,东
北濒临渤海湾,东南连沾化、南靠阳信,西接庆云,北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为邻,
即是“海上山东”建设和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前沿阵地,又为山东半岛与京津塘交通要
塞, 素有“齐燕要津”、“冀鲁枢纽”之称。全县面积1998.12平方公里,耕地5.52
万公顷,人均耕地2.01亩,辖6镇、12乡,593个行政村,人口41.2万。居民以汉族为
主,并有回族、蒙古族、藏族、彝族、壮族、布衣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
傣族、锡伯族、华籍日本人,少数民族人口占1.17%。
1986年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
地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突出“发展”主题,充分发挥“枣、牧、渔、盐、棉、
砂”六大资源优势,抓发展机遇,做结合文章,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
突破性发展,1996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2亿元(当年价,下同) ,工农业总产
值44.17亿元, 其中农业总产值13.74亿元,工业总产值30.43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
长5.9倍、5.9倍、1.5倍、19.4倍;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138万元,社会固定资产
投入44898万元, 财政总收入8221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3.5倍、23倍、6.4倍;城
镇居民收入43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7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3.6倍和4.5倍。1996
年全县人口为41.2万,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增长-0.09%,其中农业人口37.61万,
非农业人口3.59万,人口出生率7.86‰,自然增长率2.2‰。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农村经济结构日趋优化。1986年以来尤其是“八五”
期间,全县相继完成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1.2.3期工程,“东黄5万亩荒洼开发基地”
和“60华里一条线”高效农业带建设;兴建了3座库容各为1000万方的大型平原水库,
探索出了“民办公助”建设平原水库的新路子;连续11年大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
体战,建立了人工消雹增雨和科技服务网体系,形成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沟
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雹能防的农业基础设施格局。种植业上大力发展了以枣粮间
作、 套种轮作为主的种植模式,冬季农业破题兴起。1996年新发展大棚蔬菜面积4.6
万亩, 菜粮套种5000亩,新辟桑园9000亩,苜蓿种植达6万亩。畜牧业规模养殖与饲
养总量有了较大发展。 1996年全县新增畜牧大户121个,专业规模养殖小区50处,畜
牧总产值达5.62亿,人均收入523元。海淡水养殖通过“’96水产年”,获得新突破。
1996年全县新增海水养殖水面3万亩,达10万亩;以“上粮下渔”模式开发“三荒地”
3.46万亩, 形成以河蟹养殖为主的淡水养殖水面3.6万亩;与之相配套的育苗业已形
成体系。林业生产,1995年提前实现省颁“八五”绿化标准,枣农间作已达81.6万亩,
实现了向优质高效林业迈进。1996年小枣产量突破2254万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
以个体私营和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有了长足发展,1996年全县乡镇企业实现产值26.6
亿元, 工业销售收入18.8亿元,工业利税1.9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6235万元。1996
年全县民营经济上交税金达2334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28.26%。
工业兴县战略整体推进,实现了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针对全县经济总量不足的
突出矛盾,把工业经济摆上突出位置,尤其是1995、1996两年全方位实现了“工业兴
县”战略,大力度开展了“目标管理争名升位”活动,全县上下形成了县属工业、乡
村办工业、流通行业办工业和部门办工业四路大军并驾齐驱上项目,扩总量,齐心合
力求发展的良好局面。 1996年全县乡及乡以上的新增工业投入2.7亿元,新开续建在
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投产10个。全县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利税1.5亿
元,分别较95年增长41.8%和53.4%。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的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
“15万吨磷铵、20万吨磷石膏制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放大项目,已正式动工建设。
鲁北企业集团、银宇不锈钢制品集团、埕口盐化集团、海丰集团等骨干企业与化工机
电、不锈钢精铸、海洋生物、高档瓷、医药保健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得以
优化升级。 1996年全县共完成技改投资3.2亿元,实施技改项目400个,其中投产308
个。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展的助推力不断增强。1986年以来,在对企业实行拨
改贷、承包制、放权让利、下放自主权的基础上,1994年又对全县企业按照“抓大放
小, 扶优扶强”的原则,进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县已有249家工商企业实行了
改制改组, 其中组建企业集团17家,成员企业达142家。1996年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3000万元股票已在沪市交易。流通企业按照“流通保吃饭,工业求发展”的思路,
实行了经营体制的战略化改革调整。实现了三次产业的混合发展。以建立完善土地流
转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
卫生、计生、乡镇管理体制、国家公务员制度等领域的改革也向纵深发展,并呈现出
了良好的运行势头。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全面展开,步伐不断加快。外向型经济从无到
有,由小到大,全县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兴办“三资”企业34家,
其中港商投资企业2家, 美商投资企业1家。1996年,全县新批三资企业8家,实际利
用外资1089.35万美元, 县进出口集团取得了自营出口权。全县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
9482万元, 其中出口创汇535.4万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一批名优产品逐步打开了
国外市场。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先后完成了205国道无棣段
改造、省级干线大济路无棣段拓宽及新建,辛沙路无棣段新建及万吨级滨州港疏港公
路的部分新建工程。通过改造与新建,以干线路为骨架,县乡、乡村路为网络的公路
交通网已形成, 已有11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滨州港3千吨级泊位码头建
成投运,投资6600万元的航道治理工程已经省计委批复立项并动工建设。城市建设自
1986年以来实施了“五路一桥涵” 建设工程,投资680万元完成了幸福河城区段衬砌
及沿河排污治理工程和棣新二路、三路的绿化、硬化等配套工程,打通了棣新四路、
院前街, 完成了棣新五路改造。新扩自来水水库库容40万方。新辟工贸小区3处,建
成了“海丰商业大世界” 。邮电通讯开通了长途60路全自动数字微波电路、480条长
途光纤大容量数字电路以及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系统, 改装并扩容了市内S1240数字
程控电话,市内交换机总量达5000门,完成了移动通信基站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乡乡
通程控电话,村庄通程控电话率达45%以上。电力建设新建了马山子、东黄110千伏安
变电站两座,完成了农村低压线路改造任务,加速了农村电气化建设进程。
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以端正党风、廉洁勤政
为主旨的反腐倡廉工作步步深入,力度不断加大,制度建设逐步加强。各级党员领导
干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意识大大增强。涌现出了一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先进
典型。首批推出的13个县直部门,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成效明显。对各级干部开展
了系列教育活动,对企业法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全民普法教育开展了扎实有效,“一
五”普法获全国先进县荣誉称号,“二五”普法获省先进,“三五”普法全面铺开。
通过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社教和各种创建活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全民的
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有显著提高。科技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95年被命名为“全
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和“山东省科技兴鲁先进集体”,1996年争取国家及省、地“星
火”、“丰收”项目10项,集科研、科普、培训于一体的科技馆已完成了主体工程,
科技经济信息中心二级代理站已与国家信息中心并网。教育事业全面实施了初级中等
义务教育,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0%和99.6%。1995年完成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
历史性任务。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职业中专已跻身于首批国家重
点职业中学行列。文化事业有较快发展。1992年重修了“海丰塔”,开辟了“塔影公
园”,1994年出版发行了新编《无棣县志》,广播电视实现了无线、有线互补;恢复
了《无棣大众》报。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和
竞技体育硕果累累。全县呈现出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
项事业繁荣的可喜局面。

(张宝泉 李玉森)

【全县经济提前5年实现翻两番】 1986年以来,无棣县立足县情,咬定发展,抢抓机
遇,确定了“农业强县、工业兴县、开放活县、科技兴县、依法治县”的总体经济发
展思路,以增加三个收入为主线,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团结拼搏,
扎实苦干,务实求实,铸就了全县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八五”计划的主
要经济指标于1994年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 到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01亿元
(90年不变价, 下同) ,比1980年增长11.24倍,年均递增17.5%;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39.42亿元, 比1980年增长15.74倍; 年均递增20.2%; 财政收入完成6260万元,比
1980年增长22.62倍,年均递增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36万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1455元,比1980年增长10.2倍,年均递增15.5%,提前5年实现了党的“十二大”
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产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为“九五”规划和“2010年”
远景目标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兴县”战略牢固确立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无棣县针对全县经济总量小,实
力差、后劲不足的矛盾,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先后组织5批300人次到河南林州、
江苏张家港等经济发达省市考察学习,站到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为本县定位,宏
观开思路,微观学方法,形成了兴县先兴工业的共识,确定了“工业兴县”战略。配
套实施了“三八十五”工程和“目标管理争名升位”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举措,
充实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了严格、科学的督查与考核体系,成立了7个产业责
任体系和1个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营造了“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定奖惩”的强大合
力。在具体运作中,坚持发展与提高并举,速度与效益并重的原则,抓投入扩总量,
抓改革激活力,抓管理增效益,抓调整促优化,抓技改增后劲,努力开发和培植新的
经济增长点,全方位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了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到
1996年底,全县县属工业企业已发展到93家,构筑起了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国有、
集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三资、民营等多路大军并驾齐驱多元化的工业经济格局。
全县乡及乡以上新增工业投入2.7亿元,新开续建投入在500多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7
个,投产10个。化工、机电、纺织服装、饲料及添加剂、化纤、塑料制品、工艺品、
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迅速膨胀升级,不锈钢精铸、高档瓷、医药保健品、电
子构件、海洋化工、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已成产业体系。被列入国家“九五”规划
的鲁北化工总厂“15、20、30”放大项目已破土动工。1996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
30.42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28.6亿元,利税3.18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51.9%、43%
和47.9%。

【开放领域全方位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无棣县坚持外经、外贸、外资“三
外”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国外、国内县外、县内三个层次并行的原则,不断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外向型经济有了较大突破。自1990年以来,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
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累计引进国外资金2286万美元,兴办“三资”企业34家,有三
家企业取得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全县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8502万元,比1990年增
长167.2%, 年均递增11%。1996年,全县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9482.6万元,出口创汇
553.4万美元, 新批“三资企业8家,利用外国政府及国际商业贷款585万美元,引进
各类县外资金8302万元。 有5家国内外客商在本县东部7.6万亩荒地上投资36000万元
进行农、牧、渔综合开发。为加快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步伐,与黑龙江省现代农牧业发
展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兴建现代饲料酸模植物蛋白生产基地,前期工作已基本结束。
与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110千伏变电站和港商独资接
三星级标准施工的大酒店先后投入运营。在俄罗斯设立了境外企业--莫斯科安雅国际
贸易公司,鲁北企业集团的领先技术跨出了县、省、国“三门”。先后与5家大企业、
32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结成了帮促对子,与淄博市淄川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
河南省林州市等经济发达市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展开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有力
地促进了全县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枣粮间作独具特色小枣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无棣县金丝小枣栽培历史悠久,素有
“华夏枣都”之称。11年来,无棣县本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不断健全和完
善林业政策,大力发展以枣粮间作为主体的林业生产。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枣树生
产和管理的政策与地方性法规,特别是1993年出台的以“地随树走,确权发证,谁栽
谁有”为主要内容的《无棣县加快发展林业生产的决定》,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植
树、管树的积极性,每年春、夏、秋三次林业会战,都是全民发动,全力以赴。枣粮
间作面积以每年10万亩的速度递增。1996年底,全县84万亩耕地已有81.6万亩实现了
枣粮间作化, 全县共有枣树1500万株,其中结果树340万株,年产优质干枣3000万公
斤,小枣收入上亿元,人均近300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16.7%。小枣产量和质量均
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小枣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无棣县不断加大资
金和技术投入,扩充小枣精深加工规模,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至1996年底,全县已
拥有小枣加工企业20余家, 年小枣加工能力达1000多吨,主要产品有6大门类40余个
花色品种,有5种枣系列产品相继在国内外荣获金奖,有4种产品填补了国家空白。枣
脯、枣醋、金丝枣白兰地、蚁王壮骨液、灵芝枣茶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有20多
种枣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

【沿海资源实现规模化综合开发】无棣县濒临渤海,有浅海滩涂98万亩,草场78万亩。
先后投资10.5亿元, 开发海水养殖水面10万亩,盐田175万公亩。至1996年,初步建
成了水产养殖、原盐生产、盐化工及海洋化工等四大基地。对虾、梭子蟹、各种鱼类
及贝类等水产品年产量达5.7万吨,太平洋牡蛎、海带和螺旋藻等养殖试验获得成功,
已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 其中螺旋藻养殖产量可达30吨左右,产值达600万元。原盐
生产能力由1986年的40万吨扩大到1996年的165万吨。 经过对盐业资源进行扇形技术
开发, 先后建成了11家盐场、9家海水养殖企业、一家三溴厂和年总产达6000吨的溴
素厂3家,全县盐化工产值已达1.5亿元。基本构筑了以原盐生产为基础,盐化工与养
殖为“两翼”的“一水五用”综合开发、多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研制的硫酸钾、氯
化镁、碱式炭酸镁等海洋化工产品已进入试生产。以贝壳砂为原料进行资源深层次开
发产品, 具有较高附加值,年产300万件的高档日用陶瓷项目运营良好,产品畅销国
内外。

【农业综合开发与平原水库建设成效显著】1988年以来,无棣县抓住被列为“两黄”
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的机遇,立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紧持“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成片开发”的原则,按照项目实施计划,不断强化措施,多方加大投入,
至1996年底全县已引进上级开发资金3600余万元,县乡投入配套资金3860.7万元,圆
满完成了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先后完成“东黄五万亩开荒植棉基地”建设,“六
十华里一条线”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平原水库建设等开发项目32个,改造中低产田43
万亩, 开垦荒地22万亩,改良草场6万亩。其中东黄五万亩开荒植棉示范工程被国家
验收组鉴定为“山东第一,全国少见”。
针对地处引黄诸河末梢,引、排水受上游制约十分严重,处于“早引不来,涝排
不了,丰不能蓄,枯不能取”的实际,结合“两黄”农业开发,紧紧围绕缓解水资源
紧缺的矛盾和消除水患两大目标,按照“兴建平原水库,实现冬蓄春用,丰蓄枯用”
的思路, 自1992年开始投资260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王山、芦家河子、三角洼3座库
容各为1000万方的大型平原水库,一次蓄水3000万方,年调蓄两次,可达6000万方,
扩大灌溉面积30万亩, 改良盐碱田10万亩,解决了东部乡镇14.6万人、13.75万头大
牲畜的饮水问题。1996年,县政府制定了《关于民办公助建设平原水库的实施意见》,
对乡、村所建的百、十万方平原水库予以一定补助。当年建成百、十万方水库12座,
新增蓄水能力974万方,扩大灌溉面积9.7万亩,为全县农业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全方位强化科技意识,加大科技
投入, 11年取得各类重大科技成果56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86年的26%提
高到1996年45%。 1994年率先在全区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1995年先后
被省、地授予“科教兴鲁”和“科教兴滨”先进集体称号。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991
年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工教育于一体的县职业中专,并于
1996年跻身于全国首批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行列, 5年中共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2368
名。1992年完成了城镇校舍改造任务,1993年部分乡镇中小学实现了规范化,1996年
小学生升初中的比率达95.7%, 共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学生5213人。强化卫生
事业, 全县卫生医疗机构发展到632个,专业技术人员1400余人,农村三级卫生网进
一步巩固和提高,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医有药。全县消灭或基本消灭了疟疾、麻风、碘
缺乏症和脊灰质炎等疾病。1993年,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批、全区首家“二级甲等
医院”。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连续10年保持和巩固了“无鼠害县”成果,
1994年获得“省级卫生县城” 称号。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连续6年成功举办了“中国
无棣金丝小枣节”,1995年,海丰书画学会与台湾澹宁书画协会在济南联袂成功地举
行了书画作品展。重建了大觉寺塔,整修了清代学堂,辟设了“唐枣”,大口河等旅
游景点。编写并协拍了电视剧《枣木杠子的家事》和《还是枣木杠子家》,在中央和
省地电视台几次播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建成了无棣县体育中学。竞技体育实现了
突破,1995年,残疾人运动员杜铁旺在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了世界级比赛
的金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实施,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实施“优
生兴业幸福工程”,计划生育工作初步实现了由单纯抓计划生育向与经济社会发展有
机结合综合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1996年全县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统计合
格率分别达99.73%、 98.44%、99.85%和100%,连续5年获得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
责任考核一等奖,被省政府授予“‘三为主’合格县”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电力设施建设速度较快。全县已拥有110KVA变电站3座,
110KV线路52.7公里;35KVA变电站10座,35KV输变电线路145.13公里;全县配电变压
器904台, 10KV配电线路764.9公里,低压线路850公里。1996年全县用电设备功率总
量56888KW, 供电量达1.4亿KWH,基本形成了以110KVA变电站为主,以35VA变电站为
辅的电网骨架。交通运输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陆路交通,“八五”期间,完成了大济
路、 辛沙路、205国道干线以及十几条县乡路的新建、改建任务,到1996年,全县公
路通车总里程达849.1公里, 11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海上运输,三千吨
级滨州港已建成投运,万吨级滨州港前期配套工程顺利实施。邮电通讯事业得到空前
发展。开通了长途60路数字微波里自动电路,改造开通了市话S1240-2000门数字程控
交换机并实施了9000门扩容,实现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播,11个乡镇电话全部实现程
控化并进入了全区CS网,开通了无线寻呼,移动通讯和分组交换网,基本形成了现
代化的综合通讯网络和运递快捷的大邮政格局。城市和市场建设步伐迅速。通过全面
扩建、新建和改建,城区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绿化、照明、排污、人行道硬化等配套
工程同步实施。新建各种商贸设施4.2万平方米,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1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