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16&run=13

中共县委书记盖国强*
刘致兴
副书记王洪昌*
刘致兴*
胡炳山
宋玉庆
王登祥
刘相国*
吕耀珍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菅继志
副主任宋延亭
张荣生
王守义
李法成
张忠望
何成章
县长王洪昌*
刘致兴*
胡炳山
副县长王登祥*
吴国华*
刘相国*
郭建新
尚洪立
陈杰
李兆锋
李福友
县政协主席王雪松
副主席毛秀兰
李兆锋*
刘嘉俊
张储英
赵文斗
颜景玺
郝思英
马玉清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胡炳山*
张同祥

【县情综述】阳信位于山东省北部,地跨东经117°15′~117°52′,北纬37°26′
~37°43′。北连庆云县、无棣县,南接惠民县、商河县,东靠沾化县、滨州市,西
毗乐陵市。县境南北长26.5公里,东西宽48.5公里,总面积792.49平方公里。1996年
全县辖6镇7乡,879个自然村,844个行政村。总人口42.46万,除汉族外,另有7个少
数民族,少数民族共有10350人,其中回族10325人,满族16人。蒙古族2人,壮族3人,
达斡尔族2人,白族1人,彝族1人。耕地面积69万亩。
1986~1996年,阳信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昔日全国有名
的贫困县,如今走上了由温饱通向小康之路。从1987年开始,中共阳信县委、县政府
在认真分析县情的基础上,选择了靠改造启动活力脱贫致富的路子,在政治、经济各
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综合配套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1996年全县国内生
产总值13.8亿元,比1986年增长5.6倍;工农业总产值27.6亿元,比1986年增长5.4倍;
完成财政收入5098万元,比1986年增长8倍。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自1986年始,注重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搞好粮
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棉花、鸭梨等资源优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996年农业总
产值8.7亿元,比1986年增长1.8倍。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
确定了以林果生产、畜牧生产、水产养殖、蔬菜生产为主的“四大富民工程”。植树
造林工作根据阳信实际,提出了“依靠科技、发挥优势,兴果富民,建设小康水平的
鸭梨之乡” 的方针, 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阳信鸭梨发展规划》,将鸭梨开发作为
“科教兴阳”的重点。重点抓了营造鸭梨为主的经济林,用材防护林稳中有增,林网
化面积、 农林间作迅速发展。 1996年底林地面积发展到16800公顷, 比1986年增加
42.6倍。 农田林网面积发展到37400公顷,农林间作面积发展到2493公顷,四旁植树
510万株, 林木覆盖率22.6%,果品总产量1.4亿公斤,产值1.79亿元。1993年全县林
业生产通过了林业部平原绿化达标检查验收,1994年底全县林业生产通过省绿委平原
绿化提前达标检查验收。为培植高产值的林果生产,1995年制定了“九五”及2010年
林果业发展远景目标规划。为将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坚持“两个为主,两个一齐
抓”。即发展牛、羊等草食畜为主,牛、羊、猪、鸡一齐抓;以发展专业村、专业户
为主,专业村、专业户和社会养殖一齐抓。由于措施得当使畜牧生产得到了超常规、
跨跃式发展。 大牲畜存养量和肉类总产1986~1990年, 年平均递增14.1%、12.5%,
1991~1995年,年平均递增28.4%、57.3%。1996年底,大牲畜存栏20万头,比1986年
增长5.3倍。肉类总产列全国百强县第35倍,畜牧业产值达2.5亿,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38.5%。 1996年全县养殖水面21200亩,比1990年增长7倍。水产品总产量4300吨,比
1990年增长7.16倍。 渔业总产值达到2100万元。1996年,蔬菜总面积达到7.8万亩,
总产1.95亿公斤,产值1.1亿元。产量分别比1990年和1995年增长12.9倍、2.4倍。
工业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餐具生产、电缆加工、油棉加工、机械制造、纺织、
家具制作、包装装潢、工艺制品等十几个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
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强化,1996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到18.9亿元,比
1986年增长25倍。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向型经济对全县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
步增强。按照“三外”并举,突出外资、强化外贸、开拓外经的思路,广泛开展招商
引资活动,自1991年阳信县“对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以来,先后有26家三资企
业和商人来阳信投资办厂、兴办实业。其中有9家是合资企业,2家是港商独资企业。
累计合同吸收资金4108.51万美元,到位资金累计2833万美元。外商投资的满腔热情,
受到地方政府的热切关照,双方相互配合,互惠互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96年全
年创汇1.21亿元人民币。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职工年人均收入1996年达3650元,农民人均收
入1996年为1582元, 比1986年增加4.3倍。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人民消费水平有所提
高,全县城乡居民1996年末储蓄余额达到6.4亿元,比上年增长7.9%。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1986~1995年,县级以上公路建设以改造拓宽为主,
县及县级以下,公路建设以建设新路为主,1995年10月20日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沥青路
目标, 跻身全省前五名。至1996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到811.5公里,比1986年增加
了5.6倍。 为使电力建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电力设施建设。1986~1995年
10年间,建成了唐家110KV变电站,建成了劳店、河流、洋湖3座35KV变电站。对商店
35KV变电站进行了增容,完成唐家110KV变电站二期工程,改造老化线路200KV,洋湖
35KV变电站采用了微机控制技术,提高了电网调度能力。1996年又建成了水落坡、流
坡坞两座35KV变电站,完成了商店110KV变电站前期准备工作,供电能力进一步提高,
1996年底供售电量分别达到8925万KW.H和8795万KW.H,比1986年分别增长了1.77倍、
2.16倍。 1986年初,通信事业较为落后,市话电信传输设备仅为400门纵横制自动交
换机, 1992年8月S1240型2048门程控自动交换机割接成功并投入使用。 1995年8月
S1240程控交换机扩大容量3072门, 总容量为5120门。1995年12月12日并入C3网,电
话号码由6位数升为7位数。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996年县城开通主要街
道5380米,基本搭起了县城主体框架。
科教文卫等事业成果辉煌。通过制定《“九五”科教兴阳发展规划》和实施“乡
镇科技工作考核目标”,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46%。1995年3月被
国家科委授于“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教育事业,以“两基”为转折点,努力实现
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1996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1.58%;
普教、 幼教、职教呈现全面快速发展的局面。5月,被国家教委评为“幼教工作先进
县”。12月底,阳信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两基”先进工作县。卫生事业发展较快,
医疗保险改革进展顺利,继县人民医院之后,中医院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验收,
医疗设施不断增加,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支持正
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两
个文明建设。

(王新民)

【教育改革与发展】阳信县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立足实际提出“越穷越要办
教育、越穷越要搞改革”,按照教育发展一靠投入,二靠改革指导思想,不断加大教
育投入,不断深化完善教育改革,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88年,以小桑乡为试
点在全县推行了以教师“双向选聘”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办学单位聘任校长,校
长出聘任教师, 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内部, 调动了办学单位和校长教师的积极性。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后,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村教育新体制,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反复探
讨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
府包揽办学现状,实行政事分开,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形成由政府办教育、校长管
学校的体制;转换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建立“多
劳多得、优教高酬”的分配制度;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
全县精减教师1307人, 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合并减少初中11处、小学280处,扩大
了办学规模。 精减教师、合班并校等共节约经费210万元,依照“减人减校不减资”
的原则,提高了投资效益和办学效益。
阳信教育改革得到了国家教委和省、地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
极影响,《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各大报刊相继作了报道。
1994年阳信县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县级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会后,全县
重新调整了教育发展规划,确定了1995年提前两年实现“两基”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
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奋斗目标。
1986~1992年全县投入4300万元,先后完成农村和城镇中小学校舍改造。在基本
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1994年、1995年累计投资5300万元,用于“两基”建设,合
理调整了学校布局, 提高了办学效益。初中由1993年的29处调整为17处,小学由602
处调整为314处, 投资1110万元完善了学校内部设施。中小学的普及程度、师资队伍
建设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省“两基”验收标准。1996年初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实现
了“两基”,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实施义务教育提供了经验。实现“两基”后,阳
信县积极巩固“两基”成果,努力提高“两基”实施水平。以加强学校管理、加强教
育培训为重点,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先后被地区行署和省政府推报为“全国两基
先进县”。1996年相继被命名为“全国幼教工作先进县”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
阳信县围绕经济发展,坚持“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教育发展方向,大
力发展职成教育, 1990年投资680万元在县城新建职业中专,13个乡镇均建有成人中
心校, 835个行政村均建有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县乡村成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县职
业中专按照产业设专业,围绕经济育人才,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一”的路子,培养
了大批实用人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5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被授
予“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1995年9月省委书记赵志浩在阳信县视察时,称赞
阳信职业教育办得好,职业中专办得有特色,并欣然题词“发展职教、振兴经济”,
予以勉励。

【工业生产步入快车道】工业经济速度增长较快,效益明显提高。1996年完成工业总
产值18.9亿元, 比1995年增长35%。在促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外资、合
资等骨干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通过落实生产责任制,狠抓扭亏
增盈和“达产、超产”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企业整体素质和企业生产效益双丰收,为
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4年总投资560万美元的山东欧亚电缆有限公司, 1996年产通讯电缆40万对公
里, 年创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2136万元,出口创汇1368万美元。电子产品是阳信
发展跨度较大的行业。1993年台商独资兴办的长威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2500万美元,
1996年创产值8300万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不锈钢制品生产是阳信工业的支柱企
业。 有生产厂家10余家,可生产中、高档不锈钢餐具和560种规格的厨具、索具、链
条等,年出口创汇3500万美元。皮革制品是阳信工业发展的又一颗新星。现有皮革加
工企业4家, 生产皮鞋、旅游鞋、手套等皮革制品和各类玩具共计1200余个品种,产
品畅销美国、荷兰、德国、香港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油棉加
工及纺织是阳信工业发展的又一主力军。 1996年全县有油棉加工、纺织企业6家,拥
有固定资产12120万元, 年创产值17567万元,实现利税975.8万元,年产棉布2700万
米,棉纱2万吨。全信系列白酒是全县轻工业生产中的“拳头”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以鸭梨醋、梨汁、饮料、鸭梨天然爽为主的阳信鸭梨工业已初具规模。以上海复旦大
学为依托, 采用瑞士布赫公司榨汁设备,年产2600吨浓缩鸭梨汁生产线,于1996年4
月试车并投产,标志着阳信的轻工业发展步入九十年代先进水平。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采取政策启动、市场牵动、典型带动、服务联动等多种方
式,促使个体私营经济在总量、规模、速度、效益上同步增长,1996年底全县个体工
商业户已发展到11347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纳税额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政策启动。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农民奔小康的突破口,叫响了“发展个体
私营经济有功,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光荣”的口号,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发
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成立了
由乡企局、工商局、县纪委、金融等部门参加的个体私营服务办公室,在资金、场地
信息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市场牵动。1996年,新建3处市场,全县的集贸市场增至37处,并从提高档次,
完善功能, 提高辐射入手, 充分发挥市场带动作用。洋湖乡街道建设力度大,迁移
100多户, 主街道扩宽为50米,两旁商品房设摊位1500多个,规划了工业、商业、文
化、生活等四个小区,引来了众多外地客商前来经商办厂。流坡坞镇通过对街道的治
理,搞活了市场,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典型带动。充分发挥个体大户和先进个体企业的典型示范作用,让他们发挥典
型效应和规模效应。由骨干企业或个体私营大户传授技术,扩散项目,形成“龙头”
带“龙尾”的企业群体;立足开拓大市场,以商带工,以商促工,走生产基地加专业
市场的路子,形成家庭工业群体;由能工巧匠牵头,开发和恢复传统工艺,以“滚雪
球”的方式逐步走上规模经营的路子,极大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1996年,全
县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产值11亿元,个体工商业户营业额12822万元比1995年增长26.3%。
--服务联动。为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实施“服务工程”,从县、乡部门抽
调三分之一的人员, 进村入户帮助上项目400多个。在服务工程实施中,农村党员干
部起到了“领头雁”作用,既带头致富,又带领群众致富,在全县形成了发展个体私
营经济的热潮。

【外经贸工作成效显著】外经贸工作按照“三外”(外经、外贸、外资)并举,突出外
资、强化外贸、开拓外经的思路,以利用外资为重点,扩大出口创汇为中心,外经贸
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96年完成社会出口2.79亿元,比1995年增长6.4%。其中自营出
口210万美元,比1995年增长62.6%。出口产品产值占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6%。
为发挥阳信不锈钢系列产品的出口优势, 1996年3月与港商合作成立了“阳信丽高餐
具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空心把描金不锈钢餐具”等高档产品,提高了不锈钢系
列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国际市场占有率,餐具公司1996年实现自营出口210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倍多。 从拓宽渠道、开拓市场着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96年组织参
加了“’96汉城经贸洽谈会”、“春季广交会”、“’96威海中韩洽谈会”、
“’96青岛外经贸洽谈会”等较大洽谈会。签订利用外资合同协议15项,合同、协议
外资额700万美元, 贸易合同、协议45项,合同、协议贸易额达1050万美元。1996年
下半年组织到广州、番禺、珠海等地参观考察和经贸洽谈,成功地将投资近亿元的皮
革项目引到了阳信。1996年全县新批三资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资661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614万美元。

【交通事业跨入全区先进行列】1996年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
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投入,从而使全县交通事业蓬勃
发展。公路建设取得新成绩。继1995年村村通沥青路之后,1996年全县又新建改建沥
青路152公里, 打通断头路14条,使阳信县乡与乡之间与邻县之间的沥青路形成了网
络。全县总通车里程达到811.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102.4公里沥青路,
在全区位居榜首。公路管理养护进一步加强。在“建养并举、以养促建、重在养护”
工作思路指导下,加大了公路管理力度。县成立了公路管理局,各乡镇成立了公路管
理所, 并制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公路档案管理制度。全县6条县级路和89条乡村
路都建立了档案。 全县174座桥梁,128个涵洞,665道倒虹吸均已汇编入档。阳信公
路管理养护工作步入全区先进行列。公路“三乱”得到有效遏制。严格贯彻县委、县
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 从端正行风和落实各项规章入手, 坚决制止杜绝
“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发生,“三乱”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

【商业经济效益稳步发展】阳信县商业总公司下属13个成员企业。其中大型零售商店
3个,农副产品及肉类批零公司1个,饮食服务企业1个,商办工业2家,拥有固定资产
3000万元, 干部职工1000余人。营业网点遍及县城驻地和13个乡镇,总营业面积3万
多平方米,主要经营大小百货、五金家电、化工、交通工具、针纺织品、服装鞋帽、
烟酒糖茶、 家具用具等2万余种商品。商办工业主要产品有阳信鸭梨醋、“虹雨”牌
时装、 “健尔达”牌旅游鞋、“梨花牌”农地膜和精制瘦肉香肠等。年销售总额1亿
余元, 商办工业产值4000余万元。1996年创利税300万元。阳信商业系统,认真贯彻
落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阳信精神,大力开展横向经济
联合,走大市场、大流通之路,先后与杭州西湖电视机厂、齐鲁石化总公司、四川长
虹电视机厂、广东钻石电扇厂、上海缝纫机厂、青岛海尔集团、济南轻骑集团等全国
100多个名牌厂家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 经营形式不拘一格,批发、零售、代购代
销、来料加工、总经销、总代理等多种形式并举从而使企业有了长足发展。经济效益
逐步增长,企业实力年年壮大,1994~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保持滨州地区
同行业首位。 3年中,先后被滨州地委、行署命名为“经济效益支柱企业”、“综合
治理先进单位” ,被滨州地区工商银行授予“特级信用企业”、3次被滨州地区商业
局评为“经济效益竞赛先进单位”,1994~199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单位”。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成果辉煌】阳信县1988年被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
公室列为开发区, 由县农委具体负责开发工作。 当年4月份制定出了1988~2000年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阳信县规划》,开发涉及全县13个乡镇,统一领导、统一规则、
统一政策,坚持资金、政策、科技综合投入,实行生产、加工、流通综合开发、综合
治理、综合经营。1988~1995年累计投资3119万元,投资最高的1994年,为866万元,
最低年份1988年,为127万元。总投资中,中央、省扶持662万元,贷款1164万元,地
方自筹1293万元。 期间共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改造荒碱地4万亩。扩建和完善农机
站8处, 农技服务中心5处, 疏浚治理河道3条, 开挖支渠586条,225公里,农斗渠
1254条,239公里,新建和修复机井300眼,建扬水站9座,配套桥、涵、闸274座,架
电线61公里,铺路144条,112公里,购买小型农业机械60台套,新建和补植农田林网
15.5万亩。相继扶持了阳信鸭梨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畜牧养殖场、种鸡场、果
品蔬菜保鲜、草苇工艺品加工等10个龙头项目。通过开发,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和
完善,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共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28万亩,改善除
涝面积9.5万亩。 每开发一亩中低产田和荒碱地,增产粮食分别在200公斤、300公斤
以上,期间共增产粮食42.5万吨,增加产值6565万元。同时,加快了畜牧、林果、淡
水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农村二、三产业,培育了地方财源,经济、社会、
生态效益同步提高。 1996年,投资7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全年疏挖
沟渠200多条, 完成土方800万方,新建维修各类建筑设施100多座,开挖坑塘53个,
完成了3处机井灌溉示范片和1处喷灌节水示范片的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
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0万亩,并建成高标准方田8.2万亩,整修道路400多公里,栽植
树木150多万株, 为改善生产环境, 实现旱能灌, 涝能排,高产稳产提供了保障。
1996年农业开发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投资106万元建成年饲养肉牛2000头育
肥场一处; 投资105万元新建年产400万尾鱼种繁育场一处;投资200万元建成5000亩
棉菜套种高产高效农业示范片一处。

【《阳信年鉴》出版发行】继《阳信县志》出版发行后,《阳信年鉴》的编纂工作,
在县政府的主持下全面展开。为加快工作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县政府交给的工作任务,
采取责任到人的办法,分头到各单位进行督促指导。对各承编单位的组织 (包括领导
和编写人员) 落实和技术培训同步进行,一步到位,使承编单位达到领导分工落实,
编写班子落实,工作计划落实。实施了主编、副主编、编辑、责任撰稿人制度,形成
了采、编一条龙流水作业线。为保证年鉴一书的高质量按时出版,阳信县史志办公室
集中人力奋战2个月,改写文字50万字,查询单位和个人350次(人),补充、核对资料
450条(次),于10月底圆满完成了年鉴统编任务。1996年12月,阳信年鉴(1986~1995
卷)由齐鲁书社出版。至此,填补了滨州地区县级综合年鉴之空白。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县公安机关坚持“严打”方针,保持对严重
刑事犯罪分子的强大攻势。为强化大要案的侦破,建立了以刑警大队为骨干,以派出
所和内保组织为依托,各业务科室为侧翼的大刑侦工作体系,对刑侦工作在人力、物
力、 财力上实行倾斜。1986年刑警队8人,以后逐年增加,1996年达到了24人,并配
备警车4辆, 人手一部对讲机,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1986~1996年大要案破案率达
到85%以上。 对刑事案件,尤其是大要案,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快侦快破,以快制
胜。 1994年6月22日,阳信镇东南村杨春荣被人杀死在家中,接到报案后,迅速组织
干警赶赴现场, 及时提取了有价值的物证,3小时就将此案破获,两天后又将畏罪潜
逃的杀人凶手抓获。1990~1996年发生的44起重特大凶杀案全部破获。1986~1996年,
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打击什么犯罪,哪里问题严重就在哪里开展工作”,适时开
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专项斗争和破案会战,有效遏制了犯罪的上升势头。共开展
34次专项斗争,摧毁犯罪团伙64个,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1995年,局
长李守清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1996年,副局长董宝申被省公安厅荣记个
人二等功一次;1994~1996年连续三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优秀公安局。”

【城乡建设成绩斐然】为进一步改变县城功能不健全,承载能力差的落后状况,在财
政困难、城建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加强县城基础设施为突破点,推动城乡建设全面
发展, 1995~1996年投资2400万元,建成了库容黄河水350万立方米的幸福水库,改
变了长期以来城区人民饮用地下咸水的历史,为工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搞好
供水设施建设的同时, 还着重抓了道路,园林设施的建设。1996年,投产650万元开
通了阳城六路、阳城五路、阳城二路和幸福三路4条城区干道,总通车里程达5389米,
相当于前10年城区道路总长的53%。 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幸福一路、幸福二路的配
套工程建设。 投资40万元, 架设了阳劳路幸福河大桥。投资75万元安装了阳城五路
1300多米的排水管道,缓解了县城单向排水的压力,提高了县城防汛排水能力。在完
善各项公用设施的同时, 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了梨园公园二期工程,建成了人工湖、
幼儿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依法加强城乡建设管
理的过程中,村镇规划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
道。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