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15&run=13

中共县委书记李成明*
祁维华
副书记魏 *
王长松*
刘启盛
李慎猛
曹洪儒
刘长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路福增
副主任司金英
李宝清
王国平
陈培成
宋焕芝
冯俊岭
县长魏 *
刘启盛
副县长曹洪儒
张德新
张玉标
王悦华
齐文长
田有增
步兵
县政协主席王占宝
副主席武宗树
李洪喜
高法铭*
林青夫*
崔国明*
王合金
李寿星
王洪昌
邱立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袁炳银

【县情综述】惠民县地处山东北部,黄河下游,东经117°16′-117°49′,北纬37
°06′~37°36′, 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1996年年末耕地面积110.07万亩。县辖9
个乡, 共1279个行政村,总人口6171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8781人。绝大多数居民
为汉族,并有回族、满族、朝鲜族、佤族、拉祜族、白族、傣族、蒙古族、水族、壮
族等10个少数民族。
1996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07亿元,比1986年增加17.85亿元,年均递增16
%; 工农业总产值37.94亿元, 比1986年增加29.48亿元,年均递增16.2%;财政收入
8000万元,比1986年增加5235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5.77亿元,比1986年增加42.14
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比1986年增加1245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9亿
元,比1986年增长8.97亿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农业总产值由1986年的5.71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
12.37亿元, 年均递增8%。粮食总产由1986年的3.32亿公斤增长到1996年的3.82亿公
斤,其中小麦总产由1.93亿公斤增长到2.77亿公斤。棉花11年平均年产量2116.7万公
斤。 1996年棉花总产904万公斤,比1986年减少1577万公斤。199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
30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20%。1988年以来,惠民县通过积极参加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
开发、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防雹增雨设备、新式农机具推广等项工作,农业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由1986年的
72.91万亩增加到1996年的77.33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86年的156355千瓦增长到
1996年的341604千瓦,农业机械作业率达60%以上,为全县农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1990年中共惠民县委、县政府提出稳定粮棉生产,发展“三园一牧”高效农业的战略,
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1996年全县桑园、果园、菜园总面积达37.8万亩,为
1986年的9倍,总产值达4.08亿元,占现价农业总产值的20%。1996年全县畜牧业总产
值6.35亿元, 比1986年增长5.74亿元,年均递增26.4%,现价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
总产值的47%。
工业投入增加, 发展速度加快。1986~1996年,县属企业技术改造投资7亿元,
完成项目60个。其中“七五”期间完成7826万元,“八五”期间完成4.46亿元,1996
年完成1.93亿元。 县属工业增加值4.21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增加值的75%。1996年
底县属工业企业154家,其中大型企业13家,年利税过1000万元的1家,过500万元的2
家。县属企业工业总产值5.89亿元,为1986年的3.4倍,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5.57
亿元的23%, 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全县工业总产值1996年比1986年增长8.28倍,年
均递增25%。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1986年全县乡镇企业13884家, 从业36482人, 年总产值
9279.3万元。其中个体企业13596家,从业29837人,年总产值5962万元。1996年全县
乡镇企业发展到18877家,从业87298人,年总产值34.48亿元,其中个体企业18173家,
从业67350人,总收入22.1亿元。
外向型经济有了突破性进展。自1987年开始到1996年,全县办成利用外资项目44
个,实际利用外资1496.5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8家,实际利用外资1078.5万美元。
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9个。 1996年,出口创汇企业达24家,出口供货值2亿
元人民币,创汇920万美元。
第三产业迅速膨胀,流通贸易日趋活跃。全县第三产业总值由1986年的8838万元
增加到1996年的57681万元, 年均递增21%。1996年全县批发贸易单位发展到177个,
比1986年增加169个;零售贸易单位282个,网点12195个,从业23102人,比1986年增
加15676人; 餐饮贸易单位23个,网点1245个,从业3803人,比1986年增加1640人;
社会商品零售额由1986年的1.24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4.45亿元。
电力、交通、邮电、城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力事业,1992年全县实现村村
通电,1995年户户通电。1996年实现供电13516万千瓦时,售电量13211万千瓦时,比
1986年分别增长98.77%、109.1%,年底实现电网安全生产3000天。公路交通,1987~
1996年共投资4574.5万元,改造扩建干线公路147.56公里,占县境内干线公路总长的
80.5%。1991年集资500万元,在清河镇黄河渡口建成承压舟浮桥,结束了车辆靠摆渡
过河的历史。1993年以来,共投资7665万元加强县乡公路建设。1995年全县实现村村
通柏油公路。1996年全县乡村公路总长909.2公里,比1992年的183公里增加了近4倍。
1996年境内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9.8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92.6公里。通
信事业连上五个台阶:1988年引进日本设备,开通县内纵横制自动电话;1992年开通
2000门数字程控电话;1994年开通无线寻呼,实现全省联网;1995年开通模拟移动电
话,实现全国漫游;1996年开通数字移动电话,形成现代化通信网络。是年全县完成
邮电业务总量1930万元, 是1986年的27.5倍。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1年共新建楼房
200多幢,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工程造价近3亿元。自来水厂得到扩建,同时又新
建了第二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基本保证了县城用水。
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为弘扬历史文化,宣
传《孙子兵法》 ,惠民县于1989年5月承办了首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讨论会。根
据中外学者的提议, 筹资900万元, 于1992年完成了“孙子故园” 一期建设工程。
1990年胡集镇路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考古的一项空白。1996年清代城堡
式民居魏氏庄园被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化景点的开发与开放,
充分发挥了对外交往的窗口作用。惠民县1989年建成电视发射台,开始转播中央电视
节目的自办地方新闻节目。1994年建成有线电视台,1996年底传送中央、省加密及卫
星信号接收自办共14套节目, 用户发展到8000户。1996年又在李庄镇建成100瓦电视
发射台,进一步扩大了电视有效覆盖面。11年来惠民县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全
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1996年高考上线161人,居全地区第二位。
体育事业,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1992年被国家体委
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6年县体育代表队参加国家、省、地区运动会,分别
获金牌1、9、36枚。卫生工作,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健全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初
级卫生保健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计划生育工作,突出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和流动人口
管理两个重点, 1996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9.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精神文明、
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路梦公 罗振东)

【“三园”建设成效显著】1990年以来,惠民县在巩固粮、棉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
展果园、桑园、菜园三园建设。
果园建设,先后建立5处千亩育苗基地,培育短枝红富士苹果优质苗木1.6亿多株。
1993年,被省农委列为“省苹果良种繁育基地县”。1996年,全县果园面积达17.9万
亩,总产量5000万公斤,比1989年分别增长3.4倍和和2.8倍。惠民县短枝红富士苹果
获省名、特、优果品鉴评会金奖,获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展优秀成果奖。
桑园建设发展迅速。 1996年全县桑园面积5.8万亩,桑农21109户,81988人。全
县产茧231万公斤,产值3500万元。比1991年产值130万元增长25.9倍。惠民县蚕茧质
量列全省第一。
蔬菜生产先后建设高温大棚、拱棚2万多亩。有6种蔬菜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
多者达3万余亩。1996年全县菜园面积达20万亩,总产量5亿公斤,比1989年分别增长
4.9倍和5.3倍。
1996年“三园” 总面积达37.8万亩, 商品产值3.3亿元, 占现价农业商品产值
16.8亿元的20%,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

(马训海 刘尚德)

【畜牧业成为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惠民县畜牧业连年迅速发展,成为振兴惠民经济
的重要产业。
畜禽数量持续增长。1996年全县大牲畜存栏量36.11万头,比1986年增长3.9倍。
其中牛存栏量29.26万头,出栏量19.4万头,比1986年分别增长5.6倍和73.6倍;生猪
存栏量32.37万头, 出栏量44.63万头, 比1986年分别增长1.7倍和3.9倍;羊存栏量
36.98万只, 出栏量41.01万只, 比1986年分别增长7.4倍和34.4倍; 家禽存养量
914.93万只, 出栏量910.47万只,比1986年分别增长7.8倍和9.3倍;兔存养量36.33
万只,出栏量70.37万只,比1986年分别增长2.1倍和7.8倍。
畜牧业转向良种化和专业化。 全县建有肉牛冷配站、点85处,改良覆盖率80%以
上; 瘦肉型猪繁育场1处,改良站、点87处,瘦肉猪覆率95%;父母代种鸡场5处,孵
化厂6处,良种蛋鸡覆盖率90%,肉鸡覆盖率100%;肉羊改良站、点9处,种兔场120余
处, 良种羊和良种兔, 分别占总只数的25%和80%。全县发展畜牧小区67处,专业村
245个、 专业户1.73万户。1991~1995年承担国家星火计划的“北方肉羊产业技术开
发”项目,荣获科技星火一等奖。1993~1994年承担“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荣获
“全国十佳县”金奖。1993年惠民县氨化饲料列全国第一名。同年,承担“省瘦肉型
猪基地”项目,收效显著。
1986~1996年, 惠民县畜牧业产值年递增率27.5%。1996年产值6.35亿元,占农
业总产值的47%,成为发展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

(刘俊柱 刘尚德)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成果丰硕】1988年,惠民县被国家及省、地列为黄淮海平
原综合开发县。 9年间,惠民县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标准,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增产粮、棉、油为目的,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并取得丰硕成果。至1996年底,共争取利用开发资金5670
万元,其中中央及省1766万元,地区700万元,自筹1729万元,为项目贷款1465万元;
改造中低产田54.7万亩, 开垦宜农沙荒地5.7万亩;在开发区内新建和修建排灌站10
处,新建和改建桥、涵、闸3185座,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目的,使中低产田变为高
产、 稳产田;投入科技推广资金1213.5万元,占整个开发资金的21.4%,先后有中国
棉花研究所和县棉花良种场联合开发的中杂028(RH-1)新组合良种大棚西瓜早春嫁接,
大棚内二氧化碳施肥高新技术,苹果劣种改造开发,扬潜叶蜂的生物及防治研究,洼
地绵羊提纯,62项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均效果明显。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7925.8
万公斤、棉花737.9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27543万元,新增效益19319万元。

(王秀河 王绍举)

【电力事业迅速发展】1986年以来,惠民县电网建设不断扩大,供、售电量逐年增加。
1992年全县1273个行政村, 实现了村村通电。在此基础上,筹集资金660万余元,加
强电网结构建设。 更换10千伏高能耗配电变压器661台, 33350千伏安,改造电动机
3086台, 30012千瓦, 改造迂回、 陈旧和高、 低压线路346千米,装设补偿电容器
26936千瓦, 提高了电网科学调度能力。1994年,惠民县被国家电力部批准为全国第
一个节电示范县。 1995年筹集资金20余万元, 帮助8334户贫困农户用上了电。全县
154451户实现户户通电用电,达到了全国初级电气化县标准。
全面建立健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搞好安全生产。全县电网平均力率达到90%
以上, 电压合格率达到95%以上,10千伏以上送配设备完好率达100%。1996年底,实
现电网安全生产3000天。
1996年, 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 装设主变压器3台,容量71500千伏安,
110千伏线路21千米; 35千伏线路98.4千米。 有10千伏配电变压器1911台, 容量
109436千伏安。实现供电量13516万千瓦时,售电量13211万千瓦时,比1986年供电量
6799.9万千瓦时,售电量6316.6万千瓦时,分别增长98.77%和109.1%。电力事业的发
展,增强了为振兴惠民经济服务的实力。

(王卫秋 刘尚德)

【交通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惠民县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交通事业。
1987年、 1991年两年投资1230万元,修建乐胡路县内段断头路5.1公里,改建永
莘路县内段32.95公里。 1993~1996年,投资3344.5万元,改建庆淄路、大济路县内
段共72.31公里, 国道北郑路县内段37.2公里,建成文明样板路。1987~1996年,共
投资4574.5万元, 改建、修建干线公路147.56公里,占过境干线县内段总长183.4公
里的80.5%,其中建为二级路和超二级路的102.66公里,占69.6%。1996年惠民县公路
管理局被评为“省交通系统文明样板路先进单位”。
1993年以来,县、乡、村公路建设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民需民
办,群众集资等措施,发动全社会大办公路。至1995年先后投资7665万元,建成县、
乡、 村公路653公里,全县实现村村通沥青公路。1996年建成县、乡、村公路73.2公
里,全县县、乡、村公路总长达909.2公里,比1992年183公里(县、乡公路) 增加近4
倍。
1996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92.6公里,境内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79.8公里,
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振兴惠民经济创造了良好条件。

(董新生 马殿英 刘尚德)

【通信事业发展势头强劲】1986年以前,惠民县尚为清一色的摇把子电话,通信技术
手段较为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通信事业取得了史无前列的突破和飞跃。
1988年引进日本设备开通市内纵横制自动电话; 1992年开通2000门数字程控电话;
1993年建成滨州地区第一个本地程控电话网,全县21个乡镇实现电话程控化;1994年
开通无线寻呼,实现全省联网;1995年开通模拟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1996年开通
数字移动电话,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程控交换为主体,大容量光纤、数字微波传输为骨
干,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本业务与增值业务相补充的四通八达的现代化通信网络。
截止1996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6128门,为1986年的8.9倍。其中市
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0240门, 为1986年的14.6倍, 农话交换机容量达到5888门, 为
1986年的5.4倍。 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556户,为1986年的10.4倍。其中市话用户达到
6228户, 为1986年15.3倍,农话用户达到3328户,为1986年6.4倍。农村通信完全实
现了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并具备了光纤、微波两种数字传输手段,农话电路由
1986年的52条增长到870条。 无线寻呼、移动电话用户从无到有,分别达到2913户和
727户, 移动通信基站达到3处,基本实现全县无缝覆盖。与此同时,“168”信息服
务、200号和800号业务、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等新业务得到广泛应用,满足了社会多
层次的通信需求。

(吴佃新 王绍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1986~1996年,惠民县城的建设,依1984年省政府批准的《惠
民县城总体规划》顺利进行。期间,仅楼房就新建两百多幢,建筑面积64.4万平方米,
工程造价近3亿元。 高10层的中国银行营业楼,高14层的建设银行大楼,座落于县中
心的鲁北大厦和金融大厦,高架灯矗立的东转盘路和业已开始的护城河综合治理等,
都体现了惠城建设的勃勃生机与活力。还落成了一批仿古建筑。如孙子故园,其书院
建有大殿、 东西配殿及侧殿7座,回廊相连,古朴典雅。乐安街,大小建筑30余座,
风格各异,相映成趣。魁星阁,既维护了古城墙,又保护了国家测绘标志,也增添了
一处景点,中国测绘报曾头版刊图载文,充分肯定了这一作法。为完善基础设施和提
高城市功能, 陆续拓宽改造道路19条,路网基本形成,并安装路灯400余盏。第一水
厂建起2000立方米清水池, 第二水厂建成投产,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用水普及率
达95%。铺设地下排水管线2.3万米,结束了明沟排水的历史。主要街道基本形成了三
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格局。1994年,县建委荣获全省建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
被评为“齐鲁杯”优胜县。1996年,被评为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县、小城镇建设先进县。
1994~1996年还连续被地区评为“惠城杯”城市“三上”(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先
进县。

(吴耀贤 王绍举)

【工业经济长足发展】截止1996年,县属工业企业154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家,年利
税过500万元的2家,即县的第二棉纺织厂和县地毯厂,超1000万元的有惠民棉纺织厂。
1985~1996年,县属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7.17亿元,完成项目60个,如惠纺的
引进气流纺纱机、清钢膜、精梳机和喷气织机及纺部设备改造,县孙武纸厂新上1575、
1760短长网纸机和10吨快装锅炉,改造了制浆设备等。
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纺织、油棉加工、食品加工、轻工业、机
械加工成为全县支柱产业。第二,优化工业资源配置,技术装备明显提高。企业主要
装备具国内90年代先进水平的占30%,具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的占15%,具国际90年代
先进水平的占5%以上。第三,产品结构调整有较大进展。技术开发项目列地区以上计
划的32项, 其中国内先进水平的8项,填补省内空白的9项,地区空白的4项。新产品
产值率达15.5%。第四,1996年县属工业增加值42080万元,占全县工业经济增加值的
75%。县属工业总产值58895万元,利税517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的18
%和16.6%。

(陆永亮 谢祥珂)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6年,惠民县乡镇企业有车马挽具、化纤制品、中小农具制
造、 建筑建材、 食品加工、纺织等行业13884家,共有从业人员36482人,年总产值
9279.3万元,实现利税2111.2万元。1987年7月,惠民县姜楼乡双井路村投资130万元
建成五四丙纶厂, 年产丙纶丝2000吨,促进了当地化纤绳网业的发展。1988年5月,
省屯乡投资150万元建成惠民县福利新华淀粉厂,年产玉米淀粉达3000吨,年产值500
万元。 年底,全县乡办、村办、联办、个体办四个层次的企业发展到15533家,年产
值20730万元, 完成利税3497万元。进入90年代后,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
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暂行规定》和《关于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的试行规定》,为
加快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截止1996年,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18877家,
从业人员87298人,年产值34.48亿元,实现利税3.24亿元。其中乡镇办工业总产值完
成7.26亿元,利税实现6180万元。乡镇企业成为惠民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支柱
产业。

(吴志虹 谢祥珂)

【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自1987年开始到1996年底,全县已用外资项目44个,
实际利用外资1496.5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38家,实际利用外资1078.5万美元,国际
租赁及国际无偿援助项目6个, 实际利用外资418万美元。投资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上
的外资项目9个, 其中县地毯厂与美国诺瑞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惠民诺瑞毛制口有限
公司,于1995年被评为全省500家实力最强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外商主要来自香港、
台湾、 德国、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菲律宾等8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主要销
往美国、日本、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到1996年,全县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24家,
出口产品品种3100个。并已初步形成出口供货企业、外贸自营进出口企业及三资企业
齐头并进的局面和棉纺织品、工业制品、农副产品三大出口创汇体系。1996年实现出
口供货值2亿元人民币,创汇920万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王良耕 谢祥珂)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加大了对教育的
投入。1993~1996年,全县投入7500万元,全面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
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 农村小学合班并校,由1992年的1087个并为487处,新建学
校34处,设置定点小学144处,444处教学点。农村初中由24处并为21处,聋童学校迁
入县城。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教师进修学校和成人中专合并称职教中心。根据教学
需要,全县新建教学大楼20栋,面积45537平方米,平房3990间,面积79800平方米。
添置各类教学仪器、器材、桌台橱架、图书等学校内部设施价值1406万元。
在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全县教育深化改革,坚持“两全”方针,
加强教育管理,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993~1996
年4年高考本科上线481人,比1988~1992年5年多出152人。1993~1996年被大中专院
校录取学生2562人,高考录取率70.8%,比1988~1992年的平均值高出35.2个百分点。
基础教育质量也有较大提高, 1996年高中招生1416人,录取最低分数线476分,列全
区第二位。

(苗长利 谢祥珂)

【纪念兵学鼻祖兴建孙子故园】 惠民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故里。 根据
1989年5月首届《孙子兵法》 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专家学者们的提议,惠民县委、县政
府确定在惠民县城兴建孙子故园,并聘请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专家褚璞教授进行
故园的总体设计。 设计方案是:孙子故园建于县城文化区内,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
米。整个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布局,以孙子塑像为中心,左右两侧为孙子书院和孙子博
物馆。园中心为乐安湖,湖南侧为孙子阁和学术会堂。第一期工程为孙子塑像小区与
孙子书院建设。1990年冬破土动工,1992年4月竣工并对外开放。孙子塑像高8米,由
优质花岗岩雕成。孙子书院为组群式轴对称仿清建筑结构。兵圣殿内陈孙子铜质坐像,
壁嵌大型木雕孙子圣迹图供人瞻仰。 第一期工程共投资900万元。省政府为工程拨款
100万元。 地直机关、全县人民及国际友人都为工程踊跃捐款。杨尚昆、李鹏、费孝
通、洪学智、聂荣臻、张爱萍等国家和军委领导人为孙子故园题词纪念。
孙子书院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中外游客和学者36万人次,并被定为中国人民解
放军国防大学《孙子兵法》教学基地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

(刘沛然)

【魏氏庄园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氏庄园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
人宅第,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到十九年(1890~1893)。庄园为一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
建筑占地24613平方米,总平面包括城堡、住宅、池塘、广场、花园、祠堂等。
庄园的城堡具有明显的明清中国城池的基本特点。城堡坐西朝东,城门拱为券形,
两扇城门铁板包镶,并嵌有35路共1225颗大铁钉。城垣南北长84米,东西宽46米,高
10米。城墙的上顶部内砌女儿墙,外垒垛口,中间设平面跑道。城垣的东南角和西北
角各建一座马面形角堡,并设射击孔,充分显示出其军事防御功能。
城堡内的住宅为北京四合院式建筑。住宅有三进九座院落组成,沿南北中轴线按
前堂后寝的规划依次排列,各组跨院分列两侧。住宅的每座房屋均按《清工部工程则
例》设计建筑,为砖石木混合结构。大门和垂花门按照宋《营造法式》中的透雕技法
装饰门面,装饰图案有八仙图、凤凰牡丹、松、竹、鹿、鹤等,象征富贵吉祥,寓意
高雅。
整组建筑与巍峨的城垣建筑融为一体,一片青灰色调,气势磅礴,威严庄重,显
示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研究价值。1996年,魏氏庄园
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建国 朱学山)

【乡镇卫生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994年以来,惠民县针对乡镇卫生院经费不足、设
备简陋、人才匮乏、效益低下等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进行乡镇卫生院全方位改革,
并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惠民的卫生改革给乡镇卫生院的生存与发展探
索出一条新路子,走在了全省前列。
具体做法是“四制改革”。(1) 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
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并不断有所积累的前提下,实
行“一院二制”或“一院多制”。(2) 人事制度的改革。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由民
主推荐和投标产生。科室实行承包制,人员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3) 分配制度
改革。推行效益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原工资做档案工资管理。(4) 投入和补
偿制度的改革。乡镇政府对卫生院投入实行“四包一空”,即包发离退休人员工资、
长期病休人员工资、遗属补助、防保人员工资和定额拨付在职人员80%的工资。
通过改革,更新了思想观念,坚定了乡镇政府办医的信心,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
者的积极性, 有效地强化了服务功能,提高了效益。先后有陈集、魏集2处卫生院被
评为地区文明单位, 陈集、石庙、魏集、清河镇、何坊、姜楼、胡集7处卫生院被山
东省卫生厅命名为“一级甲等医院”。1996年,全县乡镇卫生院共完成门诊36万人次,
住院2000人次,业务收入600余万元,药品代购分发经营额650万元,分别比1995年增
加2.3万人次、500人次、62万元、65万元。

(李迎春 王绍举)

【老年门球活动蓬勃兴起】1988年,县老干部局、体委开始组织门球健身活动,建立
了以离退休干部职工为主体的老年门球队。老年门球队长期坚持锻炼和技艺研讨,有
力地促进了老年门球运动在全县的普及与提高。1996年底,县直单位和乡镇已建有50
支球队,计有1000多名老年人参加门球活动。老年人通过打门球不但增强了体质,丰
富了生活,而且打出了水平,打出了荣誉。县联队教练卜宪东撰写的论文《浅谈〈孙
子兵法〉对门球比赛的指导作用》,受到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与会中外专
家学者的好评,并获全省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奖。
县联队、军干所队、电业局队、惠纺厂队都是实力超群的老年门球队,在各级赛
事中创造了优异成绩。在滨州地区八届老年门球比赛中,惠民县获六届冠军、一届亚
军、一届第三名;1991年获全省第六届“长寿杯”老年门球赛冠军;1992年在武汉获
全国门球赛第三名;1993年以来,参加首都“体旅杯”全国门球邀请赛(百队大赛),
先后获第二、第五名和第第一名;1994年在北京中日友好门球赛中取得第一名;1995
年赴东南亚参加国际门球交流赛,取得九胜一负的战绩,获冠军杯,为国家赢得了荣
誉。
1996年底,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摄制组以《孙子故里人》为题,专门报道了惠
民县的老年门球活动。

(卜宪东 路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