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14&run=13

中共市委书记林则懋*
刘宝庭
副书记隆方同
陈维玉
成乃长
刘相庆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德金
副主任王希海
范道彭
褚殿英
郭昌桂
崔守安
张光礼
市长隆方同
副市长成乃长
王金生
刘立志
赵振祥
孙剑锋
顾清森
市政协主席刘维村
副主席卢桂芳
王文礼
杨秀珍
田荣华
汤勇征
段娟秋
丁立华
中共市纪检委书记郭长海*
刘桂芳

【市情综述】滨州市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共滨州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
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滨州市始设于1982年,初以原滨县的北镇、博兴县
的小营镇和蔡寨乡的朱全管区为行政区域。1987年,原滨县撤销并入滨州市。1990年,
旧镇镇由高青县划入滨州市。全市面积1040平方公里,辖6乡6镇5个街道办事处,917
个行政村,人口5794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5634人。居民以汉族为主,并有回族、
蒙古族、 壮族、 苗族、满族等25个少数民族居住。1996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23.20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1.21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70亿元,财政收入1.18亿
元。1996年,全市农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800元,已有5个街道办事处达到小康标准。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1996年,全市人民战胜了历史罕见的春旱秋涝和20年
未遇的黄河大讯等自然灾害,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0.03亿元,比1986年增加6.57亿
元;粮食总产25.8万吨,棉花总产8.6万担;瓜菜面积达到12.34万亩,瓜菜总产24万
吨, 比1986年增长17倍;果品总产3000万公斤,比1986年增长15.47倍;林木覆盖达
到17.6%;年末大牲畜存栏24.3万头,肉类总产5.53万吨,蛋类总产3.5万吨,比1986
年分别增长3.99倍、 22.87倍、18.17倍,水产品总量达到1.1万吨,淡水养殖面积达
3.4万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6年以来,全市
立足于工业立市,扩大工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特别是1996年,紧
紧围绕“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把新上2640长网多缸纸机项目、涤纶短纤维项目和
乳制品加工项目扩建工程列入1996年十件大事,投资6600多万元,工业发展后劲进一
步加大,产业、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全市乡及乡以上企业发展到2700多家,主要产品
及花色品种逐年增加,形成了纺织、化工、机械、造纸、印刷、油棉加工等门类比较
齐全的工业体系。1996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1.18亿元,比1995年增长34%。以产
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已有12家工商企业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5家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 4家亏损企业被兼并,3家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破产。
有315家乡村企业完成改制, 占乡村企业的49%,其中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213家,租
赁经营79家,拍卖企业23家,组建企业集团6家。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全市新建、扩建大型商业网点已达64处,
大型专业批发市场9处, 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7055户,私营企业570家。1996年第三产
业增加值达到12.3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较1986年增长9倍。
外经外贸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10年全市已有2家市属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办
成海外企业1家。 1996年完成出口交货值6.88亿元,比1995年增长124.1%,1996年全
市完成自营出口1191万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108.4公里,1995年全市实
现村村通油路。 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2万多门。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年供水能力达
5500万吨以上; 市区绿化覆盖率达32%;自1992年起连续夺得“齐鲁杯”,是首批国
家卫生城市之一。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1991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市,1995年提
前两年实现教育“两基”目标;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科技对经
济贡献率达到49%; 全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计划免疫率和妇幼保健率分别达到了
80%、 100%、95%,计划生育率达到99%。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稳
定。1995年被省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省双拥模范市”,1996年被省委、省
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

【创建国家卫生城】滨州市人民经过努力拼搏,使整个城市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成
功地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新路。 1984年至1987年连续4年在全
省城市卫生评比中名列乙级组第一名,1988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城市,1990年被评为
全国县级十佳卫生城市,1991年至1994年先后夺得山东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
上”活动“齐鲁杯”并获“齐鲁杯”里程奖称号。1992年顺利地通过了国家级卫生城
市的鉴定。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具体做法:(1) 经常性工作与突击性活动相结合,
以经常性工作为主。各行业、各部门都实行日清扫、周突击、月考评制度,并将卫生
工作列为企业承包指标和机关干部考核成绩的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卫生突
击活动。(2) 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以治本为主。商业网点、农贸市场、景点建设等设
施日趋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为搞好城市卫生建设奠定了基础。(3) 城市卫生管
理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5办1乡对所属单位划片定职责,担负起横向管
理的责任,各职能部门依分工进行纵向指导督促,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互
补余缺。(4) 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依法治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滨州市爱国
卫生管理暂行规定》、《滨州市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滨州市爱国卫生管理实
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市。

【两基工作成绩显著】1994年,中共滨州市委、市政府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
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
抓。 市委、市政府及各乡镇办都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并采取了市6大班子
领导包乡镇的办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筹资、建校工作的力度。仅1994、
1995两年, 全市就筹资7253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1.09万平方米 (其中楼房12座,
1.9万平方米) ,建院墙1.99万米,新建、扩建操场94个,新购置课桌凳18549套,并
按省定标准配备了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及图书。同时设置了劳动基地,大大改善了
中小学办学条件。 加强成人教育阵地建设,全市14处乡镇成教中心共占地194.2亩,
建筑面积12950平方米, 并配备了仪器、图书和电教器材,使14处成人教育中心均达
省定标准。为保证全市按时实现“两基”,市委、市政府还实行了“两基”工作目标
责任制,制定了对困难儿童的救助措施,保障了适龄儿童入学,并在动员聋哑儿童入
学的同时,做好了其他残疾儿童的插班就读工作。全市小学适龄人口中正常儿童入学
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7.2%,初中适龄正常少年入学率达99.4%,小学在校生
无辍学,初中在校生辍学率在1%以下。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17周
岁人口中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7.1%。扫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1990年以来,
全市共扫除文盲20815人,1995年底,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8%,有扫盲任务的村
扫盲面达100%, 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9.2%。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995年底,全
市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2%,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6%,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
合格率达100%,并持证上岗。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全市公办及民办教师工资能够按照
定额发放,民师工资均达到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8倍以上。1996年1月,经山东省人民
政府“两基”评估验收组复评,滨州市“两基”工作各项指标均达省政府要求,滨州
市提前一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科技领域成果累累】 自1986年至1996年,滨州市共取得各类获奖科技成果185项,
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获省星火奖9项(二等
奖4项,三等奖5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59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42项),
获地区星火奖25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9项) ,获市科技进步奖84项(一
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43项) 。所有获奖成果中,国际首创的12项,国际先
进的2项, 国内首创的2项,国内先进的25项,省内首创的4项,省内先进的22项,地
区首创的3项,地区先进的192项。为进一步振兴滨州市经济,促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
阶,1995年2月开展了争创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的活动,经过近一年卓有成效的工作,
于1996年元月顺利通过了国家科委验收, 国家科委以国科发政字[1996]321号文件
公布滨州市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进步
的政策法规和基础条件,健全了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和工业科研开发
网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滨州市整个科技工作的发展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天华集团总公司在发展中壮大】山东天华集团总公司始建于1983年,在省八届
人大代表、集团董事长、总裁王新利的带领下,历经艰辛,靠奋力拼搏的实干精神,
发展成集工贸一体的乡镇企业集团。集团下设乳品总厂、门窗总厂、化工总厂、塑料
厂、织布厂、建材厂、制氧厂、建筑工程公司、装饰工程公司、安装工程公司、电脑
绣品有限公司等12处骨干企业, 占地26万平方米,拥有资产2.5亿元,职工2100人。
天华集团本着“健康、稳步、快速、高效”的指导思想,坚持“优投入、高水平、多
产业、大流通”的发展方针,通过完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竞争机制等八项机制和
培养化工总厂、乳品总厂、海洋生物制品总厂、建筑公司四大支柱企业,推动实施三
个战略转移:即增长方式上,由外延扩大向内涵提高转移;经营策略上,由企业经营
向资本经营转移;产品档次上,由一般水平向优质名牌转移。在1994年全国乡镇企业
综合评比中列500佳第82位, 被国家农业部授予 “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 。
1995年6月被批准为省级乡镇企业集团。 1996年在全区乡镇企业中第一个被国家农业
部定为“大型一”企业。1996年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大力度,抓管理,练内功,向管理
要效益。 在1995年投资5300万元的基础上又投入了4800万元进行了3个项目的技术改
造,即乳品总厂新增5000吨乳制品,电脑绣品有限公司新增绗缝绣品55万米,化工总
厂新增碱铵30000吨。1996年完成产值3.2亿元,实现利税3180万元,是连年的一级信
用企业。

【东郊水库建成蓄水】 东郊水库位于滨州市梁才乡境内, 距市中心15公里,共占地
4679亩, 库容1400万立方,总投资达1亿多元,整个工程包括提水泵站、沉沙库、蓄
水库、水厂、送水管线等几个部分。东郊水库是滨州市建市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
的工程,是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是解决市区工业用水和市民
生活用水紧缺的关键工程,1996年1月开工建设,11月建成蓄水。该工程主要特点有:
(1) 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在1、2月份的清基工程中,建设者们踏积雪,破坚冰,睡地
棚, 准时完成了任务。之后,施工的同志们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50多万土方
的筑坝任务。 在截渗工程中,遇到了600米6.5~9.5米的地下流沙层,在施工中
两次将来自辽宁的垂直铺塑施工队的25米长的铺塑大臂夹于地下,后改为粉喷打桩截
渗,又两次将来自德州的粉喷打桩施工队的钻杆夹于地下。建设者们先后多次请专家
“会诊”,开“诸葛亮会”,最后采取了先引后打粉喷桩的施工方案,历时83天,终
于把这一影响工程进度的最大绊脚石给搬掉了,达到了保护大坝、防渗的效果,确保
了工程的顺利实施。(2) 一切服从于质量。指挥部专门成立了质检组,各施工队配备
专职的质检员,聘请山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徐又建、胜利油田工程师马俊德担
任技术顾问, 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先后有26个施工队受到处罚,其中有2个施
工队被终止合同。由于在施工中严把质量关,东郊水库各项工程质量的检测指标均达
到或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如雨季前筑的大坝,碾压密度达到了1.68,超过了高速
公路的密实度,虽经过夏季暴雨的冲击,大坝安然无恙。11月底竣工的护坡工程达到
了“四不差一”的高标准,即削坡平整度高低不差一公分,铺砂平整度高底不差一公
分,预制板平整度竖缝不差一公分,衬砌预制板平面高低不差一公分。(3) 节地造地
效益显著。在年初清基工程中,取库内表层好土25万立方,帮助东赵、石家等村垫压
碱地1429亩,其中1200亩种上了玉米、大豆等作物,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利用库内
深层土28万立方, 新建了3个窑厂和保证了3个旧窑厂5年的用土量,仅此一项可节约
土地300亩。利用库内深层土12万立方,帮4个村镇平村内低洼地进行旧村改造,可节
约耕地150亩。得到了国家土管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马良德 刘汉卿)

【史志工作结硕果】 滨州市史志工作于1988年起步,9年来,广大修志工作者勤勤恳
恳、任劳任怨,为编修新一代社会主义地方志洒下辛勤的汗水,开创了史志工作的新
局面,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和奖励。几年来,山东省电视台及滨州电视台对滨州市史
志工作曾多次进行过报导,有3人被评为省、地史志先进工作者,1人被省荣记三等功;
5人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三等功,39人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史志工作先进个人。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1994年滨州市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滨州市
志》正式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它全面真实地记载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90
年滨州市150年的历史及现状, 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的出版对全市政治、
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编纂《滨州市志》的同时,广大史志工作者积极开
拓史志工作新路子,把工作的立足点转入了乡镇志及村志的编写上。1993年10月全区
第一部乡镇志《小营镇志》正式出版,该书为全市乡镇志的编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1995年8月全区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村志《崔傅刘村志》又相继出版,该书在1996
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图书评奖活动中被评为国家优质图书。在组织编纂各类志
书的同时,还编辑出版了《滨州企业》、《滨州乡亲通联集》等书,为促进经济发展
和为现实服务作了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