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3&rec=117&run=13

【综述】1986~1996年滨州地区各级档案部门以贯彻实施《档案法》为先导,以档案
馆、室达标升级为动力,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全区档案事业发展较快,实
现了整体推进,单项突破的奋斗目标,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
1996年底,全区各级各类档案馆9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8个,城建档案馆1个。
8个综合档案馆全部跨入省级先进行列,其中省一级3个,二级3个,三级2个。综合档
案馆馆藏档案20.7万卷,比1986年底增加14.5万卷,馆藏资料9.92万册,比1986年底
增加4.7万册; 编制各类检索目录5053册, 文件卡片和人名卡片24.2万张, 分别比
1986年底增加4613册和17.9万张; 抢救重点档案1201卷, 23556张。 累计开放档案
16951卷, 开放文件20.04万件,编制开放目录660册,20.04万条;编辑档案资料210
种,约747万字,其中公开出版的11种,326万字;接待提供利用6.72万人次,提供档
案、资料29.09万卷册次,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编史修志、落实政策、工作查考、
晋职晋级、解决纠纷等方面提供了凭证和可靠数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档案部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明显变化,现代化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开始
应用于档案管理和档案保护。自1984年至1994年,各县市相继建起了新档案馆楼,除
阳信、 惠民外,其他均标准比较高;全区9个档案馆中有5个配备了微机,4个配备了
复印机, 拥有空调8台、去湿机12台、消毒机1台、吸尘器9台,各类消防器材97件,
档案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95年,地委印刷所搬迁,地区档案馆面积增
加近一倍,完成库房改造任务后,档案保管和办公条件得到初步改善。特别是1996年,
为庆祝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迎盛会“百日
宣传”活动。地区档案馆在这次活动中开展了10年档案、资料进馆,使馆藏档案、资
料增加2万余卷册,目录增加750余册,丰富了馆藏,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重点抓了综合管理和升级活动。全区乡镇以
上机关778个, 80%以上的实现综合管理。有291个机关进入省级先进行列,其中省一
级33个,省二级123个,省三级135个;有14个系统进入省级先进系统行列,特别是地
区人民银行和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系统的档案工作全部跨入省一级先进行列,尤其是地
区中级人民法院是全省法院系统唯一受全国最高人民法院表影的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同时,组织开展了地、县市机构改革中撤并单位的档案移交工作,保证了档案的完整
与安全。全区各级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科学化、规范
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档案工作在为各项工作的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档案自1995年以来,以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目的,狠抓了乡村建档工
作。以先试点创造经验,后全面铺开的方法推动全区乡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是年7月,
在邹平召开了全区乡村档案工作现场会,各县市根据邹平的经验,结合本地的情况,
选择了自己的试点,使全区乡村建档工作迅速发展,为使工作平衡发展,地区制定了
农村档案工作“九五”规划和奋斗目标,按年度把任务目标分解到县市和乡镇,各县
市地都制定了乡村建档工作意见和办法等。 到1996年底,全区112个乡镇的档案工作
全部实现综合管理, 其中87个乡镇跨入省级先进行列,占77.7%,有2423个行政村开
展了建档工作, 并全部建立了村民档案,占50%。全区农村建档工作的迅速发展,为
经济欠发达地区创造了经验。为此,1996年11月全省农村档案工作会议及华东地区档
案协作组会在滨州召开, 推广滨州地区的经验。 《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
《档案学研究》都为山东及滨州的乡村档案工作搞了专页,肯定成绩,推广经验。
全区县属以上企业档案实现综合管理的81家,有88家企业的档案管理达到省级以
上管理水平, 其中14家达国家二级水平。乡镇企业档案工作有3家达省级先进水平。
引黄济青工程、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和活塞厂技改项目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档案
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同时,积极开展了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为企业经营发展发挥应
有作用。

【档案教育培训与学术研究】档案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在职干部的岗位培训和
继续教育充实更新知识。1987~1996年,全区举办各种培训班51期,培训4988人次,
其中地直先后举办11期, 培训人员1089人次。1992年组织378人参加全国档案干部继
续教育电视讲座学习,全部取得合格证书。1994年冬季,在全区档案干部中进行持证
上岗培训,发证737人。1995年春,在全区组织了档案业务“五门”(档案管理学、科
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文书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编研概论) 课程学习培训,参学
者520人。 1991~1996年全区档案系统向省档案学会提交论文17篇,获奖的2篇。6年
中, 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区档案系统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论文263篇,评出优秀论文
41篇,其中1996年收到59篇,评出优秀论文10篇。是年11月成立了滨州地区档案学会,
发展会员220名, 同时,召开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上收到论文52篇,有12篇宣读
交流。 自1994年以来,全区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专业文章189篇,其中国家级33篇,
省级45篇。 仅1996年就发表113篇,其中国家级24篇,省级24篇。1994~1996年,编
发简报37期,报道交流信息90余条。通过以上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提高了全区档案
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

【馆藏地方特色档案】1986年以来,全区各综合档案馆把丰富优化馆藏,突出地方特
色作为档案馆工作重点,在做好正常接收档案进馆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集和
搜集档案资料,进一步丰富了馆藏内容,优化了馆藏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地方
特色。 1996年1月,地委办公室和行署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向地区档案馆移交报
送资料的规定(试行)”,各县市档案馆也先后下发了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知,征集
到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 地区档案馆征集了黄河大桥引桥工程档案126卷;阳信
县档案馆收集整理了鸭梨开发、获奖档案18卷 (件) ;无棣县档案馆征集了名胜古迹
(海丰塔)档案20卷,小枣节专题档案28卷;邹平县档案馆建立了梁漱溟、冯永喜名人
全宗;惠民县档案馆建立了《孙子故园特色档案全宗》,搜集和征集了案卷22卷,照
片2册及有关资料、文献等162件。据统计,1987~1996年,全区各综合档案馆共征集
各种档案资料1047卷(件)。分别建立了古迹、土特产及名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

【档案资料编辑研究】1986年以来,滨州地区档案部门在做好外来利用工作的同时,
积极探索档案编研工作新路子,各档案馆坚持编研工作面向社会,深入调查研究,了
解社会需求,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编出了许多具有较高利用价值
的档案资料。沾化县档案馆和县地名办合著的《地名学文稿》获省专著二等奖。地区
档案馆编辑的《滨州古今名人事略》、《滨州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名录》,惠民县
档案馆编辑的“惠民县建国后统计资料选编”、“惠民县自然灾害大事记”,博兴县
档案馆编辑的“兴福现象研讨会文集”,邹平县档案馆编辑的“邹平县基本情况介绍”,
阳信县档案馆编辑的“领导人谈改革”等都为当地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好评。在编研工作的选材上,既立足于馆藏又不限于馆藏,
馆内馆外结合,编出了一批贴近现实,为实际工作服务的资料,地区档案自1986年起,
编写《滨州地区大事记》,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丰富了馆藏。在编研形
式上,采取自编与合编结合,以自编为主,拓宽了编研工作的路子,加强了与有关部
门的联系。据统计,全区综合档案馆共编辑档案资料210种747万字,其中公开出版11
种,326万字。

(李富英 杨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