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1&rec=78&run=13

【概况】 滨州的港口建设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1969年,山东省交通厅青岛海运局
东风港开工建设, 于套尔河西岸建设两个500吨级泊位,1971年该港正式投产,为省
属地方港口,以出口原盐和进口建筑用砂石料为主,另有少量杂货。1978年,滨州境
内沿海只有东风港、富国港两座海港。1985年,青岛海运局撤销,东风港改为隶属新
成立的山东省航运管理局。之后,由于上游兴建水闸,水闸下游淤积严重,港口吞吐
量逐年下降。 1988年,富国港停运。至此,拥有240公里海岸线的滨州沿海仅剩下东
风港。 1991年5月,惠民地区行署设立港口建设办公室,专门负责港口建设工作,同
年7月,经山东省计委批复同意建设的滨州港2个3000吨级散盐泊位在套尔河东西两岸
动工兴建。1991年末及1992年初,为争取把陕北神木煤炭出海港址放在滨州港,省政
府分别在滨州及北京召开 “神木煤炭出口港滨州港路方案” 两次大型专家论证会。
1992年4月, 由于国家确定把神木煤炭出口港定在河北黄骅,滨州港停止参加神煤出
口港址比选。1994年7月,国家计委批复滨州港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97年3月,
航道整治关键工程导流防沙堤工程开工建设,拟建设万吨级码头,由于资金及技术设
计等因素,1998年底项目建设搁浅。至2000年底,滨州沿海地区共有通用泊位10个,
码头泊位最大靠泊能力1000吨级。 2005年2月28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加快滨
州大港建设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 提出航道疏浚、 商港、渔港、造船、油盐化工
“五位一体”的总体工作思路,采用建设套尔河西引堤跨越拦门沙直接进入深水区的
办法建设万吨级大港,滨州港获得了新生。2005年底,滨州港11公里引堤工程开工建
设, 至2009年底,完成主体抛石和堤心一部吹填。2010年3月,滨州港2×3万吨级码
头及附属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至2012年底,滨州港工程建设完成投资近40亿元,2×3
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建成、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开工建设;滨州北部沿海共有
通用散杂货泊位16个、化工泊位2个,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2012年完成吞吐量710
万吨。

【滨州港总体规划和“十二五”规划】 滨州港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黄蓝”
两大国家战略规划建设的重要港口之一,是济南城市圈惟一和最近的出海通道,是山
东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口岸,是滨州市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工程,2010年12月,
省政府经商交通运输部,将滨州港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原《滨州
港总体规划》作为地方一般港口规划于2006年底由市政府批准实施。为适应滨州港由
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功能定位,根据国家港口总体规划审批的有关
规定,市港航局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于2010年底正式启动《滨州港总体规划》
重新修编和完善提高工作;2011年7月1日,为使《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权威
性和可操作性, 市召开由市几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滨州港总体规划》 (2011~
2030年) 汇报会,广泛征求有关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2011年11月8日
至9日, 《滨州港总体规划》(2011~2030年)通过省级审查,并经过多次修改完善
后,上报省政府审批;2012年3月5日,省政府经商交通运输部,以鲁政字〔2012〕36
号文件正式批复《滨州港总体规划》(2011~2030年)。按照这一新批复的《滨州港
总体规划》,滨州港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以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为补充的
“一体两翼”港口总体发展格局。套尔河港区梯次规划整理岸线45公里,建设1000~
5000吨级泊位150个左右, 设计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以上,打造河海联运黄金水道,
拉动滨州临港经济低成本快速发展; 大口河港区规划岸线1.6公里,建设大口河东岸
及鲁北运河1000~3000吨级泊位20个, 设计年通过能力500万吨,为鲁北国家级循环
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和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海港港区通过双堤环抱和挖陆及突
堤相间的港池布局模式, 规划建设各类泊位120个以上,形成深水岸线42.5公里,港
口用地57.5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900平方公里。“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是建设2个3
万吨级(结构预留5万吨级) 通用散杂货泊位、3个5万吨级(结构预留10万吨级)液
体化工泊位和3个5万吨级(结构预留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2000万
吨以上;中长期规划建设原油、液化、煤炭、集装箱、件杂货等3~20万吨级泊位120
个以上,努力打造有效支撑滨州“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的亿吨以上区域性综合港口。

【滨州港建设】 1998年底,由于资金及技术条件所限,滨州万吨港在投入1.23亿元
后停建。 2005年2月28日,市委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对加快滨州大港建设进
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高规格的滨州港建设指挥部,
全面启动滨州大港建设。2005年底,组建了正县级规格的滨州市港务局(2010年1月,
更名为滨州市港航局) ,具体组织实施大港建设。2006年9月24日、11月10日,市委
分别召开第122次、 126次常委(扩大) 会议,对港口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确立了
“以港兴市” 的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滨州大港建设。特别是 “黄蓝”两
区开发建设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滨州港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功能定位、
发展规划、项目储备、工程建设、基础设施、体制创新等各个方面取得全面性突破,
可简要概括为“三大突破” 。(1)规划前期实现重大突破。滨州港功能定位实现历
史性跃升, 由地方一般港口晋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 并全面进入部、省建设规划,
2010年至2012年累计争取上级无偿补助资金5亿元; 2012年3月 《滨州港总体规划》
(2011~2030年) 获省政府正式批复;滨州港海港港区防波堤、3万吨级航道等重点
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小清河内河复航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为“十二五”时期
全市沿海港口及内河航运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项目储备。(2)工程建设实现强势突破。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底, 滨州港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近40亿元,其中2012年完成
投资近18亿元。至2012年底,2×3万吨级码头、11公里引堤、防波堤一期、17公里港
区一级公路、 南防波堤、1号锚地、滨州港运营管理调度中心主体及安装等滨州港一
期工程7个项目全部建成; 招商引资项目滨州港3×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于2012年12
月正式开工建设。 (3)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突破。至2012年底,建成了长达17公里
的集防波堤、挡沙堤、深水岸线、集疏运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新增宜
港岸线28公里, 初步搭建起亿吨大港的框架,为港界内9万亩可利用滩涂土地资源的
有效深度开发和实施“地主港”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滨州港的建设锻造了“不
畏艰难,顽强拼搏”的滨州建港精神;构建起了“内部防控、纪检监督、跟踪审计、
技术防控、综合防控”为主线的五大保障机制;搭建起了滨州区域协调发展的平台、
壮大县域经济的平台、转变发展方式的平台、对外开放的平台、产业聚集的平台;创
建起了以推动滨州港建设及北部沿海开发为突破口、构建和完善经营财政体系、积极
创新港口建设管理和投融资体制。
(李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