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819&run=13

李广田 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邹平县人,1906年10月出生。1931年考入北
京大学外语系,与同学卞之琳、何其芳结为挚友,1934年出版诗集《汉园集》,史称
“汉园三诗人”,同时开始散文创作。193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到济南第一中学任教。
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9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52年任云南大学校长
并兼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57年被错误地打成“右派” ,受降职处分,
1962年得以平反。 “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68年11月2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0
月平反昭雪。李广田一生著述甚丰,大多收入《李广田文集》。

郭兴福 邹平县人,1930年2月出生,194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生活所迫,
14岁投军。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先后调第十
四步兵学校和第四步兵学校学习。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12军34师教导营任排长兼教员,
再调任连长。任连长期间,他研究摸索出一套教学训练的好方法,受到总参谋部和中
央军委的重视和赞扬,被誉为“郭兴福教学法”。1963年,全军普遍推广“郭兴福教
学法”,掀起全军性大比武高潮。“文化大革命”期间遭迫害,在狱中达10年之久。
平后反,调回南京军区陆军学校任战术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4月离休。1985年8月27
日因车祸在南京去世。

郭在贻 邹平县人,1939年出生。1957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61年毕业后留
校在语言文学研究室工作。“文化大革命”后转中文系任教,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兼职教授。是浙江省第六届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在学
术界的职务有: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
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
有:《训诂丛稿》《训诂学》《郭在贻敦煌学论集》《敦煌变文集校议》。郭在贻毕
生致力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训诂学、敦煌学、楚辞学诸领域均取得卓
越成就,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推崇和瞩目。香港《大公报》两度载文评价赞誉《训诂
丛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语文导报》等报刊多次载文介绍他的研究成果。
1988年, 郭在贻被国家人事部核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1月,
因患癌症在杭州病逝。

韩仲民 邹平县人,1930年出生。1949年参加工作,在新中国书局天津分局任练
习生, 后调中宣部出版委员会。1949年7月至1957年,在国家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
任校对、助理编辑、宣传科副科长。期间,他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写了大量
的书刊评价文章。1958~1960年,任《政治学习》《读书》杂志编辑。1961年至1969
年9月, 在文化部出版局出版处任审读,从事出版信息的调研工作。1969~1972年,
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 干校劳动。 1973~1984年,任文物出版社总编室主任、
《革命文物》编辑部主任。1984年,调任国家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文物天地》主编。
韩仲民知识广博、治学严谨,勤于著述,硕果累累。他撰写的《中国书籍编辑史稿》
首次从编纂学的角度总结中国古代书籍的发展,获得中外学者的好评。《考古论著出
版三十年》一文系统总结了文物出版事业的成就。他还写过许多有关简牍帛书的论文,
如《帛书“周易”六十四卦浅说》《帛书系辞浅说》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他撰写
的《古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与考古》《考古学及考古重要发现》等,为了解中国古
代文明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1989年6月,在北京病逝。

郭传璋 惠民县人, 1912年出生。5岁随父去北京,15岁师从著名画家祁井西、
李鹤筹学画山水画与花鸟画。1937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他从传统入手,上溯五代、
宋、元、明、清历代大师,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技法30余年,打下了坚实的笔墨基础。
1956年与画院画家合作的《岱宗旭日》巨幅中国画,成为国家赠送苏联的礼品。1959
年与颜地合作《漓江山水》,参加出国展览。1962年应聘为中央戏剧学院兼职教授,
同时在北京师范学院等院校兼课,培养了大批国画人才。“文化大革命”中回惠民老
家劳动7年。 古稀之年不畏艰辛,多次深入华山、峨嵋等名山大川写生,尤其倾心于
黄山的奇峰、劲松、流云、飞瀑之神韵,被誉为黄山派大师。1983年为北京画院和日
本画院联展绘制的丈六巨幅《黄山云海》,受到广大中日观众和画家们的高度赞赏。
1989年,与田世光、卢光照、白雪石等18位著名老画家合作巨画《群芳竞艳》,表达
对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的良好祝愿。逝世前几天,还应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完
成了巨幅《黄山烟云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日本友人。1990年3月23日,在北京病逝。

陈维信 字金岭, 号陈实、诚斋,阳信县人,1914年5月出生。受家乡民间艺术
窗花、剪纸影响,幼年爱上绘画。1926年在阳信县城读高小时,绘画初露头角。1928
年高小毕业考入济南第一中学,两年后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回乡务农。为生活所迫,
1932年到北平谋生,做杂工度日之余研习绘画。1939年初考入北平故宫国画研究所,
学习中国画理论知识,临摹故宫珍藏的历代名画,尤重清初“四王”及石涛等人的作
品,同年10月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先学西画,后学国画。因经济拮据,靠送
报纸等微薄收入勤工俭学坚持学习。求学期间,他结识了国画大师张大千,并在周怀
民、萧谦中、黄宾虹等指导下专攻中国山水画,毕业前夕在威海、青岛举办了个人画
展。1942年秋毕业后先后就教于济南市立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六中学,1961年初
调济南市文联专事美术创作,1979年调北京画院。
陈维信致力于美术创作,师古而求新,创自己风格。他以山水创作为主,亦善花
鸟。青年时期,作品清隽秀润,后期作品讲求气势,以笔重显其力,以墨浓显其厚,
给人以淋漓酣饱之感; 大幅山水,更是气势宏伟。1976年6月,年逾花甲的陈维信,
与吴泽浩从井岗山出发,重涉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之路,历时7个月,途经11个省,
行程1.5万公里, 写生千余幅, 尔后多次整理, 几易其稿,创作出《井岗山主峰》
《黄洋界》《遵义春晓》等80余幅作品。1977年,其作品《雪山青松》参加了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中国画展览。1984年参加中日联展的巨幅作品《重入泰山》为其力作之
一。《泰山旭日》《泰岱松云》等,陈列于人民大会堂。《雄视大千》等,被中国美
术家协会收藏。
1984~1985年,他不顾年老体弱,与宇文洲等从青海龙羊峡出发到山东黄河入海
口, 走遍大河上下,完成力作《黄河之水天上来》等107幅作品,在河南、山东等地
举办“黄河画展”,并将作品捐赠给国家黄河委员会。1985年,菲律宾中国艺术中心
展出并收藏了其作品《独立苍穹》 。1986年8月,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50周
年之际,又将画稿重新整理成百幅气势磅礴、仪态万千的大型组画《长征路上》,捐
赠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并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其中他主笔的长18米、宽
2米的长屏《万水千山》 以雄浑气势描绘了长征路全貌。陈维信的作品,不少被国家
领导人作为国礼送往世界各地。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收其画后曾回赠金表作为答谢。
1990年12月22日,因心脏病突发在济南病逝。

霍兰田 博兴县人,1909年2月出生,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参
加革命工作,历任山东清河区八大队战士、副班长、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工兵队学员,
渤海军区工兵排副排长、排长,东北军区7师19团教员,6纵17师参谋,东北军区工兵
学校教员,长沙高级工兵学校二大队副大队长、器材处处长,工程兵司令部建委会材
料科科长, 山西阳泉104厂副总军代表等职。离休后住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部徐州
干休所。霍兰田参加了清河、渤海区的历次较大战斗,在杨国夫司令员的直接领导下
从事爆破工作。仅1943年,他所率领的爆破组就先后炸毁敌人碉堡41个,被渤海军区
授予爆破英雄荣誉称号。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几次死
里逃生。他发明十多种爆破器材,在战斗中培养了2000多名工兵技术人员。解放战争
中, 在东北将被水浸透的1.5万公斤炸药复活,用于整个东北战场,并把复活炸药的
方法印成册子发到每位工兵战士手中,受到纵队司令部通令表彰。1950年出席全国战
斗英雄代表大会。1995年10月22日在徐州解放军97医院病逝。骨灰在滨州黄河大桥撒
放黄河。

张  (bo) 祖籍无棣县,1911年4月出生于广州,其父张鸣岐时任清政府两广总
督。1930~1934年,先后就读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土木系和南京中央大学。
1934~1951年就职于天津基泰公司,1937年升任主任建筑师。1940~1946年,承接北
京故宫中轴线及其外围的文物实测、详录事宜。1951年,他抛弃基泰公司在香港的优
厚待遇回到北京,任永茂建筑公司(北京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和指导了天
安门广场、长安街的规划建设,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友谊宾馆、北京饭店、自
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北京旧城区62平方公里的科研与规划等国家重点工程。1964年
调北京市建工局,任总工程师。“文化大革命”期间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保护。
1978年恢复工作,是人民大会堂大修、改造、扩建,民族文化宫合资扩建的主要策划
人和设计人。1999年7月1日在北京病逝,骨灰安葬于故乡段家村祖坟。张 是国内著
名的建筑设计师,1978年,国家建设部为其颁发了建筑设计终身大师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