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817&run=13

齐慧秋 女,1931年出生,由河北省任丘县艺人齐海亭、任少仙夫妇收养,自幼
随养父、养母边练功、边学艺、边流浪演出。青少年时期曾拜著名的“武汉梅兰芳”
南铁生为师,又向著名旦角陈喜星、崔熹云、费文芝、郭文俊等人学艺。解放前夕一
度于甘肃省兰州市京剧团任主演,解放后当选为甘肃省人民代表,演出程派名剧《锁
麟囊》,深得程砚秋赞赏。1953年进入天津市,多次同后四大名生之一的奚啸伯联袂
演出,深受奚赏识。1954年,以梅派名剧《梁红玉》参加天津市建国后的首次京剧大
会演,梅兰芳看后倍加赞扬。1955年进入天津市建新京剧团任主演。1957年同丈夫王
富岩一道进入山东省聊城地区京剧团, 两人一起被评为国家三级演员。1958年1月,
两人一起进入惠民地区京剧团。为了和另外两大“头牌”级别相同,夫妻自愿下降为
四级,成为当时全省仅有的8名四级演员之一 (其中惠民地区4名,齐慧秋、王富岩、
高少亭、刘俊文) 、惠民地区的“四大头牌”之一。齐慧秋进入惠民地区京剧团后,
成为挑梁的旦角。她为人极为谦恭,既尊重领导,又爱护、团结同仁、晚辈,从不因
个人劳累、 病痛推辞和影响一场演出, 而且一旦上场,全力以赴,终因过度劳累于
1960年初病倒。1960年2月去天津住院治疗,10月回到惠民地区京剧团,但元气大伤,
再不能唱武功吃重的剧目,只能以梅、荀、程、尚各派文戏维系其艺术生命。1964年,
剧团受经济困扰和左倾路线影响,齐慧秋退职。1966年,被迫去天津。1969年,她思
念剧团,又带病回到惠民地区京剧团,1970年7月31日病逝。

李人凤 原名李本厚,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1911年出生,1938年4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1929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反帝大同盟”
“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师范支部书记和师范学生会会长。1931年赴济南出席
“左联”代表会议,返回即发动学生参加救亡运动,被通缉,遂去西安避难,入杨虎
城部任军需员。1932年返临淄,任县立第一小学教师,1937年夏任临淄县第二小学校
长。 抗日战争爆发, 他与共产党员李曦晨等筹划,以第二小学为基地,组建临淄县
“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1938年1月5日,带队于辛店火车站西头伏击东犯日军
小分队,获胜,毙敌小队长吉田滕太郎。同年7月7日,“志愿军训团”改编为八路军
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10团, 他任团长。 1939年8月, 升任三支队副司令员。
1940年秋,调任清河专署专员。1944年任渤海行署主任,为创建清河、渤海抗日根据
地作出重大贡献。1947年,国民党部队重点进攻山东,渤海区支援前线有力,获陈毅
司令员嘉奖。同年底,在渤海区土地会议上,李人凤、景晓村等渤海区党政领导遭康
生的迫害、打击,被撤销一切职务,但他以大局为重,带病随军南下。
建国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农村水利部副部长,华东工业局党委书记、局长等
职。1954年调政务院,任地方工业部工业局局长、私营企业改造办公室主任、轻工业
部部长助理等职。1959年,“反右倾”斗争中,被错定为“轻工业部反党宗派集团”
首领人物之一,下放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身心再受摧残,遭到非法关押。
1973年6月8日去世。1980年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昭雪。

刘其人 山东省荣成市人,1916年出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
国工农红军。 1940年到清河区工作,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政委、清河军区副政
委、渤海军区副政委兼渤海区行署主任等职,对清河区、渤海区军队的政治建设和政
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同杨国夫等率渤海军区主力--山东解放军
第7师挺进东北, 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副政委兼政治
部主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政委,
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政委,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委兼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副秘书长、
组织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年病逝。

王雪亭 原名王松梅,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1911年12月出生,1944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1930年考入山东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到鲁北民团指挥部任副连长。1938
年任国民党保安9团团长, 开始与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取得联系,并帮
助安置、治疗伤员。1940年春,王雪亭率部起义参加八路军,担任蒲台县抗日民主政
府县长,这是抗战时期山东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团级军官。1942年调任垦区行政委员
会主任。 1943年4月,垦区行政委员会改为垦利县政府,王雪亭任第一任县长。1944
年利津解放后被选为利津县首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7年秋任渤海四地委兵站站长,
随即南下支前,先后任江淮地委粮食部长、苏南支前司令部财粮部副部长;随军进入
大西南,任西南服务团行政处长。1949年到重庆后,任重庆市委行政处长、重庆市税
务局城区分局局长、重庆市市政公司副经理等职。王雪亭后半生经历坎坷,在“三反”
“反右”“文化大革命”中屡受不白之冤。1979年3月2日,中共重庆市委撤销了错误
处分,恢复其党籍,3月5日,病逝于上海龙华医院。

廖容标 又名廖之秀, 江西省赣县人,1912年出生,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
军,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战士、
班长、游击分队长、连长、通信主任兼特务队长、副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历次反
“围剿”和长征。1937年4月入延安抗大二期学习,同年8月到山东,在长山中学以教
学作掩护,宣传抗日,并与校长马耀南、中共党员姚仲明、赵明新等人一起,于12月
发动黑铁山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任副司令员,开辟了清河抗日根
据地, 被人民誉为“菩萨司令”。1938年6月,奉命率8、9团约千余人南下鲁中,编
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1旅任旅长,1942年8月兼任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地委书记和
专员。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第4师师长。1946年6月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2月
任济南警备区司令员。1950年12月任华东公安司令部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1955
年9月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1965年10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改任南京军
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79年5月2日病逝于南京。

杨国夫 安徽省霍丘县人,1905年出生,1928年参加革命,担任中共大别山区地
下交通员, 同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
红军,历任战士、分队长、队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
参加了长征。 到达陕北后,入抗大三期学习。1938年5月调山东清河地区开展抗日游
击战争,先后任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山东纵队第3旅副旅长、
旅长, 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山东军区第7师师长。指挥部队和民兵胜
利地粉碎了日军对清河、渤海抗日根据地的多次“扫荡”和“蚕食”,为创建和巩固
渤海地区抗日根据地和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积累了丰富经验。 1945年9月率渤海子弟兵
挺进东北, 先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3军副军长。在
挺进东北的途中,组织了山海关保卫战,以1个多师的兵力,抗击了国民党4个军的轮
番进攻,坚持半月有余,为主力部队顺利出关争取了宝贵时间,受到中共中央的通令
表彰, 后又参加四平攻坚战和四平保卫战、辽西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6月任江西
省军区副司令员。1957年8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8月任济南军区顾问组长。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山东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2年2月4日病逝于北京。

高少亭 北京市人,1916年出生。9岁进入济南金德会剧社,拜董跃青为师。5年
后出徒重返北京,再进广和楼富连成戏班,拜苏连汉为师,先后在北京吉祥剧院、上
海大戏台等登场演出。1931年初进入天津大舞台演出,打出“小红钟”艺名并开始走
红。1935年返回济南金德会剧社,同年底进青岛新新大舞台献艺。1938年底赴东北安
东市,再转入沈阳市。1941年进入哈尔滨中央剧院与王云芳联袂演出,同年,同王云
芳进哈尔滨龙江戏院演出期间,又拜著名艺人张天保为师。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
松江军区接管了哈尔滨中央舞台,并改名“松江评剧院”,党组织派高少亭任该院编
导主任。沈阳解放后,党组织把高少亭从哈尔滨调到沈阳,派其接管沈阳中央大舞台,
随之又调到沈阳市的“东北人民剧院”任副院长,接管“辽宁大舞台”并任院长兼任
“东北人民剧院”副院长。1949年,高少亭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东北期间,先后编导并主演过16本《水泊梁山》、
4本《纣王无道》、12本《孟丽君》,以及《唐赛儿揭竿起义》和著名京剧《雁荡山》,
在东北三省久享盛誉。
1954年,进入惠民地区京剧团,和后来的刘俊文、王富岩、齐慧秋共同构筑成相
映生辉的惠民地区“四大头牌” ,是当时山东省仅有的8名四级演员之一。由于在东
北多年的编导功力,加之文化水平高、通音律,首先改编、导排并主演了《水泊梁山》
《猎虎记》《劈山救母》等大戏。在演唱上深具“东北唐”--唐韵笙之韵味和风范;
在角色应工上,主工红净、铜锤、架子两门抱;表演从人物性格出戏,或文或武,都
是激情充溢,灼灼照人,有“美关羽”“鲁北第一红净”之美称。1964年到德州地区
京剧团。1985年在德州地区病逝。

王卓如 原名王立仁,河南省内黄县人,1911年出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 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在领导农协斗争中被捕,关押3个月。
1930年考入大名十一中学,从事党的秘密活动,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1933年,被党
组织营救获释,先后任中共濮阳县委委员、中共直南特委巡视员、宣传部长、特委书
记兼宣传部长,领导当地农运工作,开展抗捐抗税斗争。1937年底赴延安抗大学习,
结业后,曾任华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司令员兼政委、晋南道清游击支队政委、第十八
集团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长等职。1940年起,任中共鲁西区党委、冀鲁豫区党委委员
兼行署秘书长等职。 1942年7月任中共冀鲁边区党委书记兼组织部长、 军区政委。
1944年1月起, 历任中共渤海区党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书记、军区政委和行署主任
等职。 1950年6月起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 省财委副主任兼商业厅长等职。
1952年12月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财委书记、 省财委主任。
1955年3月任山东省副省长兼计委主任。 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被下放到博山电机厂
劳动。1962年,冤案得到平反,调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
受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长达12年,始终对党坚贞不移。1978年得到平反,重
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1982年,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他关心供
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作了大量工作。
1991年10月19日病逝。

景晓村 原名景慕达,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1917年11月出生,1933年考入山
东省立济南第一乡村师范,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任中共济南乡村师
范地下党支部书记。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1938年1月参与
组织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月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秘书长、青年部长;8月
奉命组建中共鲁东南特委,任书记兼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二支队政治委员,领
导开辟鲁东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任中共山东清河特委书记,1940年1月兼任清河
军分区政治委员, 10月任中共清河区党委书记兼清河军区政治委员,1944年1月任中
共渤海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为建立、壮大清河、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坚持、
发展平原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兼任山东人民抗日反攻第四前线指挥部政
治委员, 率领渤海军民解放了渤海区30余座县城及津浦、 胶济铁路沿线部分重镇。
1946年冬兼任华东军区第10纵队政治委员, 并于1947年2月率队参加莱芜战役。1947
年冬至1948年春遭康生、饶漱石的迫害,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调中共华东局任政
策研究室研究员。随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华东军政委员
会工业部副部长,机械工业部局长、部长助理等职。1959年又遭极“左”路线迫害。
1963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技术司司长。“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曾被下放劳动3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景晓村历史上3次冤案得到平反。1979年任农业机械部常务
副部长。1983年退居二线,主编了《当代中国机械工业》和《当代中国农业机械工业》
两书。1994年8月9日病逝。按照其遗愿,8月23日,骨灰由滨州撒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