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 历史人物选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813&run=13

孙武 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今惠民县人) ,约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
前5世纪初。 因避齐国内乱,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研究兵法,著成兵法十
三篇。经吴国重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带上兵法晋见吴王阖闾。不久,吴王任命孙
武为将军。公元前506年,孙武辅助伍子胥指挥吴国军队,以3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
敌国,五战五捷,大败20万楚军,直捣楚国都城,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
弱胜强的奇迹,立下卓著战功。后又辅助吴王成为一方霸主。孙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
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国内现存
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
等多方面的法则,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有英、日、德、法、俄等文译本,
国际上认为是“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伏生 又名伏胜,字子贱,战国末期齐国人 (今邹平县人) 。自幼嗜古好学,对
《尚书》研读尤精,秦朝时曾为儒学博士。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焚书坑儒,禁止民间
私藏经书,伏生冒诛杀之罪藏书于墙壁间。由于秦末兵乱,伏生流亡外地。刘邦平定
天下后,伏生回家寻其藏书,已失数十篇,仅存《尚书》20余篇,教授于齐鲁之间。
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没有,后闻伏生之名,乃下令召见,然而伏生年
逾90,不能赴京,汉文帝派太常掌故晁错亲赴其家乡向其学习,因伏生年事已高,口
齿不清,令女儿羲娥代言,口传28篇,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录,后世称《今文尚书》。
后曲阜孔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无今文佐证的既不能读,也无人理解,谓之“逸书”。
因此,人谓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历
代学者赞誉伏生为“尚书再造”。

东方朔 字曼倩,西汉平原郡富平县人(今惠民县人) ,公元前161年出生。汉武
帝即位之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举贤良方正之士。东方朔应诏到长安,上书武
帝,颇得称誉。公元前138年(汉建元三年) ,汉武帝不恤民情,扩建上林苑,东方朔
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甚得武帝欣赏,遂拜为太中大夫。后因醉小遗殿上,被免为
庶人。随即又命为中郎,直至去世。东方朔言词敏捷,性格诙谐,常被武帝问以众臣
不解之疑难问题,多能解答甚详。东方朔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有一席之地的是他的辞赋《答客难》和《非有先生论》。其中《答客难》以主客问答
和自我解嘲的形式,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有志不得施展的郁愤情绪,巧妙地为自己鸣不
平。公元前93年去世。

董永 今博兴县人,约生活于汉朝,家贫,自幼丧母,靠自己田间劳动养活父亲。
董永每去田间劳作,辄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到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亲解渴,过
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父死,无钱治丧,董永便自卖其身以葬父。其孝行历代广为
传诵,奉董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中国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后人又将其事迹编成
故事、戏剧,并加以神化,遂有董永至孝,感动天帝,仙女助织还债等故事,最为今
人所熟悉的是《天仙配》。

孙炎 字叔然,三国时魏乐安(今博兴县)人,擅长经学、训诂学,为郑玄弟子,
当时称为“东州大儒”。撰《周易春秋》,并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
语》等书作注,另撰《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反切从此盛行。所撰各书已佚,清
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

展子虔 今惠民县人, 约出生于550年。历北齐、北周至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
督。善画台阁、人物、道释、鞍马、山水。画立马有走势,卧马有跃势;画台阁,江
山远近,咫尺千里;画人物,神采如生。后人评为“上继六朝传统,下开唐代画风”。
618年去世。今存《游春图》为国内传世最古的山水画。
王薄 隋末邹平县人(今邹平县人) 。611年(隋大业七年),因隋炀帝穷兵黩武、
民不聊生,铁匠出身的王薄以长白山雕窝峪(今邹平县青阳镇西窝陀村南1公里处) 为
根据地,发动农民起义,揭开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薄以民间歌谣的方式进行宣
传,作歌曰:“要抗兵,要抗选,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
光”。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自号“知世郎”,附近贫困农民纷纷响应,不到一
年,起义军就攻占山东许多州县。613年(隋大业九年),起义军扩大到数万人。618年
(唐武德元年) 开始转战外地。619年(唐武德二年)降服唐朝,任齐州总管。622年(唐
武德五年)为仇家所害。

胡旦 字周父,宋代渤海县人(今滨城区人) 。978年(宋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钦
点为状元,被委任升州(今南京)通判。当时,江南刚刚平定,南唐时出家的僧人多数
还俗,胡旦认为他们缺房无田,极易聚而为盗,主张在他们脸上刺字,收为黥兵。随
后调任左拾遗,又曾任海州知州等职。胡旦喜欢议论时政利弊,多次上书。宋太宗极
为不满,屡屡被贬。胡旦平生好书善史,晚年双目失明后,犹令人诵经史,凭几而听。
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义》《唐乘》《家传》等三百余
卷。曾制一大砚,方五六尺,上刻“胡旦修汉春秋砚”字样埋入地下,以传后世。

范仲淹 祖籍陕西省彬县,后迁居平江(今江苏省苏州市),989年出生。两岁时,
父亲病故,母亲谢氏改嫁朱文翰(时任平江府推官) ,取名朱说。4岁时,随继父北归
长山县河南村(今邹平县长山镇河南村)。继父让其经商、学艺,皆不喜欢,唯愿读书,
因随母改嫁倍受歧视,加之家境贫寒,自幼形成自强不息性格。1009年 (宋大中祥符
二年) ,到长白山醴泉寺借读,每日仅以粥充饥,笃学不辍。两年后得知自己身世,
前往南方拜名师,继续苦学。1015年(宋大中祥符八年)中进士,迎母亲归养。29岁时,
复姓范,改名仲淹,曾任大理寺丞、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范仲淹为政清廉,刚
直不阿,因力主改革,屡遭诬谤,几度被贬。1052年去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之仪 字端叔,号姑溪居士,今无棣县人,1038年出生。1073年(宋熙宁六年)
中进士,曾任枢密院编修、州通判等职。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1103年 (宋崇宁二
年) 为奸相蔡京迫害, 蒙冤下狱。 遇赦后定居安徽当涂,因当地有条姑溪水,自号
“姑溪居士”,并命名其词集曰《姑溪词》。李之仪善诗能文,尤精诗词,与苏轼、
黄庭坚、秦观交游甚密,苏轼称赞其文笔是“入刀笔三昧”;《四库全书总目》以为
“与秦观不相上下”,而“神锋俊逸,往往具苏轼之体”。李之仪论词,力主以情见
长,要“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姑溪词》多写爱情,长调近柳永词风,
小令有秦观韵味, 其诗词格调含蓄隽永,婉约清丽。《唐宋名家词选》录其3首,其
中《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尤为后世称道并广为传诵。1117年去世。

唐赛儿 女,明初蒲台县人(今滨城区人)。幼年家贫,父母愿其胜男,取名赛儿。
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十万民夫,农
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
安丘、寿光等地,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1420年2月(明永乐十八年),
率众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发动起义,一度发展至万人。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
斩来使。明政府派安远侯柳升为总兵,率5000京营兵马前往镇压,包围了卸石棚寨。
唐赛儿设计引诱柳升,于明军薄弱处突围,下落不明。

孙皇后 女,今邹平县人。1426年(明宣德元年),宣宗即帝位,封孙氏为贵妃。
按照旧例,赐皇后金宝金册,仅赐贵妃金册。但宣宗宠爱孙氏,也赐孙氏金宝金册,
贵妃有金宝与皇后同等待遇自孙氏开始。孙氏未生育,为加强自己的地位,阴取宫人
子为己子,被立为太子,即后之英宗,皇后因而被废。1428年(明宣德三年),孙氏被
立为皇后。1436年(明正统元年)英宗即帝位,尊为皇太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
瓦剌贵族也先率兵攻打明朝,宦官王振挟皇帝亲征,英宗被俘,京师震动。孙太后支
持于谦抗敌,反对迁都,先立英宗之子为太子,并谕英宗之弟监国总理朝政,加强北
京防卫,稳定了局势。1450年(明景泰元年)初,英宗之弟即帝位,是为景帝,不久,
英宗被释放回京。1457年(明天顺元年),在孙氏的支持下,曹吉祥、石亨等发动“夺
门之变”,英宗从景帝手中夺回帝位,英宗复辟,加孙氏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
宫闱徽号自孙氏开始。1462年(明天顺六年),孙氏去世,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
烈齐天配圣章皇后”。

杨巍 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明海丰县(今无棣县)人,1516年出生。1543
年(明嘉靖二十二年) 中举人,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1566年(明嘉靖四十
五年) 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1573年(明万历元年)任兵部右侍郎,翌年转吏部,不
久任左职。1582年(明万历十年)任南京户部尚书,次年调北京,任工部尚书,再任户
部尚书、吏部尚书。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辞职还乡。杨巍90岁时,神宗皇帝曾派
员慰问,加授“柱国”衔。1608年去世。

李之 芳字邺园,明朝武定州人(今惠民县人) ,1622年出生。1642年(明崇祯十
五年)中举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中进士。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6月,李之芳以兵
部侍郎身份离京去杭州“总督浙江军务”,参与平定了降清后又率兵独立的耿精忠之
乱。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 8月,应诏回京,因其出师年逾50,转战10年,还朝须
发皆白,康熙皇帝亦为之动容,晋升为兵部尚书。不久即托病回家。1683年 (清康熙
二十二年) ,康熙皇帝南巡,李之芳前往迎驾,随即被召回北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
兼吏部尚书, “入阁办事” ,被尊为“阁老”,成为当事汉族中职位最高的官员。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离职家居。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病逝于家。

苏兆登 苏敬衡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沾化县人,1768年出生。幼时家贫,
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 收养读书。 兆登刻苦自励,学业优异,每试皆冠。1795年
(清乾隆六十年)考取举人。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
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
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 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 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1821年
(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
年卒于家。
苏敬衡,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考取
举人,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
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
使等职。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
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苏氏以“父子二鼎甲”
闻名。

杜受田 杜翰杜受田,字芝农,清滨州人 (今滨城区人) ,1788年出生。1823年
(清道光三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为山西学政。1835年
(清道光十五年)特召回京,值上书房,教授咸丰帝读书。咸丰帝即位后,先后加杜受
田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再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1852年(清咸丰二年),黄河决
口,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杜受田在实施赈务途中触染暑疫,卒于淮安清江浦,
咸丰帝甚痛,赠太师大学士,谥“文正”。灵柩至京,咸丰帝亲往祭奠,抚棺痛哭。
杜翰,字继园,杜受田之子,1806年出生。1844年 (清道光二十四年) 中进士。
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杜翰随咸丰帝逃往热河。次年,咸丰帝病
危, 与载垣、端华、肃顺等8人同受顾命,赞襄政务,俗称“顾命八大臣”,他与肃
顺等坚决反对两宫垂帘听政。“辛酉政变”起,被革职。1866年去世。

孙中新 博兴县人,1852年出生。受母亲影响,自幼酷爱演唱,17岁就学会了打
花鼓、唱凤阳歌、莲花落等民间曲艺。后从师学戏,精通皮簧、梆子、 腔等,既能
演唱,又擅长司鼓操琴,常与当地民间艺人搭档在集市和庙会上演出,深得群众赞赏。
1880年(清光绪六年),联合刘峦峰、张贵兰、张保光等搭伙卖艺,创造性地将 腔、
梆子、京戏、琴书的曲调、曲牌、打击乐和表演艺术运用到自己的戏中,改编了《看
瓜园》《后娘打孩子》《崔金定上坟》《三贤》(《小姑贤》)等剧目。因这些剧目最
初没有台本,演员按照故事情节需要随机而唱,当同行们问这种剧叫何名时,孙中新
说:“咱们的戏是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因“捋”与“吕”同
音,遂以“吕剧”定名。193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