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卷 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712&run=13

1978年, 全区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84处,卫生人员1.3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
员1.07万人,总床位9691张。是年,成立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恢复爱国卫生工
作。1981年,按照“中西医共存、并重、并举”的方针,筹建地区中医院,部分县先
后建成县级中医院,部分公社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立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药诊疗系
统初具规模。1982年,恢复药品监督管理制度。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
法》颁布实施,建立地、县、乡镇三级药品监督网络。1986年,进行乡镇卫生院管理
体制改革和县及县以上卫生单位综合承包责任制改革试点,将乡镇卫生院下放乡镇政
府管理;县以上卫生机构推行院(站)长负责制。全区基本形成健全的医疗、预防、医
教科研、药品管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1988年,全区进行防疫保健体制改革,各乡
镇成立防保站,负责基层卫生防疫保健工作。是年,全区鼠密度降至全国规定范围之
内,成为“中国第一个无鼠害地区”。1990年,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农村卫生三项建
设”(县级防疫站、保健站、乡镇卫生院建设) 工程,共投资1.4亿元,使基层卫生组
织基本达到“一无三配套”(无危房,房屋、人员、设备配套)标准。是年,滨州市在
全国城市卫生评比中, 获全国县级十佳卫生城市称号。1992年8月,滨州市通过全国
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鉴定,成为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第一座国家卫生城市。
1993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以五项制度 (全面实行院、站、所、校长负责制,实行
干部、职工全员聘任制,实行“绩效”工资制,建立政府办医为主社会共同参与的办
医体制,实行多渠道筹资的多元化投入补偿机制) 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综合配套改革,
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是年,成立地区急救中心,挂靠地区人民医院,开展院
前急救工作;各县市急救中心、急救站相继成立。1994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爱
婴医院活动,地区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和邹平县妇幼保健院通过省“爱婴医院”评估,
成为全区首批“爱婴医院”。1995年,建立地区中心血站,全区临床用血实现“采、
供、输”三统一。1996年,全区医疗机构急救网络形成,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通
“120”“999”急救电话,形成完整的院前急救系统。2000年11月,全区顺利通过省
评估验收, 成为“爱婴地区”。至2000年底,全区共有各类卫生单位168处,其中医
疗机构124处; 有卫生技术人员1.05万人,其中医生5354人,护师、护士3458人;病
床723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