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电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699&run=13

1978年, 全区共有影院11个,露天影院3个,国营电影队110个,社办电影队150
个。影片供应严格按计划调度排映。1979年,一批传统优秀题材的电影如《杨门女将》
《穆桂英挂帅》《诸葛亮吊孝》《姊妹易嫁》等相继与广大观众见面;一批优秀历史
题材的电影如《甲午风云》《林则徐》等重现银幕;一批革命战争题材和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题材的影片如《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又回到广
大观众面前。全区各影院出现了争相购票的情景;在农村,电影队每到一地都受到群
众的欢迎。
1980年起,地区充分利用电影放映这种形式宣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几乎每
场电影放映前均放映幻灯片,宣传计划生育、法制教育、科学种田等。博兴县、滨县
的许多电影放映队利用幻灯片来表演山东快书、吕剧片段、西河大鼓等短小精悍、喜
闻乐见的节目。同年2月,地区幻灯代表队带《在结婚典礼上》《送粮路上》等节目晋
京汇报演出。1983年,地区电影公司购进国产新片《喜盈门》拷贝13个,搞复线放映,
全年放映7233场, 观众达1456万人次, 创全区单部影片年度放映场次的最高记录。
1984年,配合整党运动,重点放映国产新片《不该发生的故事》《咱们的牛百岁》等。
1985年, 全区电影放映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个体电影放映队迅猛增长。是年,全区
的电影放映单位有原来的313家猛增到718家,其中放映35毫米影片的电影院有原来的
11家猛增到37家, 村办、个体电影队占全区电影队总数的60%,影片投放出现供不应
求的局面。地区电影公司加大影片的投放量,由每年投放28部提高到188部。武打片、
枪战片相继进入电影市场,北镇电影院连续十几天放映《少林寺》。
1986年,电影发行收入突破120万元,达全区电影放映史上的最高记录。1987年,
全区所有电影放映公司、电影放映队,由原来的文化事业单位一律改为文化企业单位,
进行企业式经营,自负盈亏。同年起,由于电视普及,录像点增多,游戏厅、卡拉OK
厅迅猛增加,争夺、冲击了电影市场,电影放映出现滑坡。电影工作人员采取组织爱
国主义影片教育活动、献礼影片宣传放映活动等形式,放映《开国大典》《大决战》
《周恩来》《毛泽东和他的儿子》等,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暂时遏制了
滑坡的趋势。
1990年起,各种走私、盗版的光盘日渐泛滥,各种放像点、游戏厅、舞厅对电影
市场冲击更加严重,又加之一些言情、贺岁片本身缺乏竞争力,全区的大部分影院因
上座率太低、不够成本而停业,大部分个体电影人员停止经营。至1996年,全区只有
滨州影剧院、 博兴、邹平3家影院维持时断时续的电影放映。1998年,引进美国大片
《泰坦尼克号》,突破单片放映收入30万元大关。1999年,地区电影公司对原影视厅
进行全面改造和装修,安装新座椅,新上环绕立体声,建成全区首家一流的精品电影
院,但放映仍不景气。2000年9月,配合反腐倡廉放映国产新片《生死抉择》,社会、
经济效益均比较可观。是年,全区电影发行收入30万元,新片投放近百部;整个电影
市场仍在低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