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科研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661&run=13

一、科技规划
1981年,制定《1981~1983年惠民地区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全区农业、林
业、水利、畜牧、机械、纺织、化工、交通、邮电等16个方面25个科研项目和34个推
广项目。三年间,共安排50个研究课题。1984~1985年,全区科学技术研究重点为作
物栽培、作物育种、植保、畜牧、轻工、机械等科技开发,共安排87个研究课题。
1985年,制定《惠民地区“七五”期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在农业方面加
强主要农作物良种的选育、引进推广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宜牧草场的改良利用与
畜禽良种的引进改良,浅海滩涂资源开发及海淡水养殖加工,林果技术开发和推广,
棉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的研究;在工业方面加强对纺织、机械、食品、轻工、电子、
化学以及乡镇企业“短、 平、 快”项目的开发研究。五年共安排年度科技计划项目
316项。
1993年,制定《滨州地区“八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实施“一高五兴”战略
(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海、科技兴第三产业、科技兴社会),
围绕五大兴滨工程(滨州港、德烟铁路滨州段、小开河引黄工程、240万千瓦电厂和鲁
北化工总厂年产15万吨磷铵、20万吨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装置) ,结合全区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组织在农业、工业、高新技术及社会发展四个方面关键技术难
题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五年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06项(国家级项目33项,
省级项目247项,地区级项目426项) ,其中科技发展计划326项,星火计划218项,推
广计划139项,火炬计划23项,总投资达7.52亿元。
1996年,制定《滨州地区“九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全面实施“科教兴滨”
战略,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经济增长
方式的根本转变为目标,围绕全区在农业科学、工业科学、海洋科学、社会发展、高
新技术及其产业五个重点领域共13个方面进行科技攻关和开发研究。五年共安排落实
各类项目667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42项,地区级安排各类项目325项。
2000年,制定《滨州地区“十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科技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科技载体建设、民营科技企业、政策对接与向上争取和
多元化科技投入六个方面有新突破。提出以引进为主培植具有滨州特色的高新技术产
业、以创新为主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加快民营科技企业
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五大方面共16个技术领域的研究任务。

二、计划管理及组织实施
1980年,开始试行“专项管理、分级负责、签定合同”的办法,推行科研责任制。
1985年,地区实行科技计划管理“四同步”政策,即指令、指导性计划同步安排,地、
县投资同步落实,科委、银行对经费同步管理,合同制、承包制同步实施。1986年,
科技经费的拨款制度和管理办法,实行基金制、合同制和包干制。1993年,指令性攻
关计划实行课题招标制。 1996年6月,建立科技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同年,在全区组
织实施科技富民工程、科技创业工程和科技形象工程。1998年,在科技计划管理程序
上试行“一个办法、三项制度、两张表”举措,一个办法即地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和
科技三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三项制度即项目申报、跟踪管理、验收鉴定登记制度,
项目经费管理登记制度,重大项目定期检查调度制度;两张表即年度科室工作安排简
表和科室工作周报表。1999年,调整地区科教领导小组,对全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实
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和
《科技进步目标责任书》,建立以行署主要领导任主任,组织部长、分管专员任副主
任的考核委员会。
至2000年底,科技计划信息管理系统共收录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21项。“科技富
民工程”在农业新品种选育、引进和推广、立体开发高产高效模式、蔬菜生产技术、
畜禽养殖技术、 海淡水养殖技术、果品生产技术等方面共落实各类科技项目289项,
补助经费1576.5万元, 科技周转金145万元,贷款规模4.19亿元,增加农业新品种72
个,认定科技示范乡镇、村、户等科技示范点321个;“科技创业工程”在电子信息、
机械、 化工、纺织、轻工等方面共落实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2项,补助经费2014.3万
元, 周转金1542万元,贷款规模5.40亿元,开发新产品107个,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
的项目6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