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民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640&run=13

一、扫除青壮年文盲
1979年3月, 在桓台县召开全区扫盲业余教育座谈会,行署下发《贯彻执行〈国
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的通知》。是年,全区青少壮年总人数227.43万人,其中
文盲半文盲35.27万人, 文盲率占青少壮年总数的15.5%。参加扫盲的人数达17.36万
人, 脱盲9万人。1983年,地委、行署加大扫盲工作力度,县、公社、大队落实扫盲
责任制, 层层签定扫盲合同,制定奖惩制度。全区组织250人的扫盲工作队,进驻63
个公社指导农村的扫盲工作,并在全区实行以“四定” (定任务、定职责、定考核、
定奖励)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教育工作责任制。建立农村文化档案,实行“一村一个册,
一队一个本,一户一张纸”。1984年,地区教育局、农牧渔业局、科协、团地委、妇
联联合制定《农民教育考核办法》,扫盲工作采取“一堵二扫三提高” (制止小学生
辍学,堵住产生新文盲的口子;扫除剩余的青壮年文盲;提高脱盲人员的文化科学素
质)的措施。至1985年底,全区青少壮年共脱盲9.84万人,非文盲率达到91.9%,经省
府检查验收,宣布惠民地区完成扫盲任务。
1988年2月, 国务院颁发《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提高扫盲标准,规定青壮年非
文盲率须达到95%(原来为90%)。1991年,青壮年年龄段由原来的15~40岁扩大为15~
45岁,全区青壮年人口总数为155.71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4.50万人,文盲率为2.95
%。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普及九
年制义务教育” 。1993年8月,国务院修订1988年颁布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对
扫除文盲的标准进行调整,规定19 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15周岁以上人口非文盲率,
农村人口须达到95%以上, 城区须达到98%以上。 1994年10月,行署下发《关于加强
“两基”工作的决定》,提出确保1997年、力争1996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
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目标。行署与各县市人民政府签订《扫除青壮年文盲责任书》。
1995年1月, 邹平县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同年
12月,省政府对惠民、无棣、沾化三县进行扫盲专项验收并顺利通过。博兴县、滨州
市、阳信县分别于同年底和1996年初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完成扫盲任务。至此,
全区全面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任务。1997年起,全区扫盲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减,
经费不少,工作不停,继续扫除剩余文盲。至2000年底,全区成人初等学校4805处,
在校生18.39万人, 教职工8037人,其中专任教师2778人。成人初等学校中有扫盲班
2584个,在校生1.97万人,教职工3335人,扫盲专任教师1520人。

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978年,以大队为主的农村业余技术学校兴办起来,分常年技校和短期培训两种
形式。1981年,农民业余教育开始向农民技术教育发展,全区有农民业余技校257处,
学员达5930人。邹平、博兴、沾化三县开始举办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分校。1983年12月,
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农民教育的几点意见》,提出要在扫除文盲的同时,多形式、
多层次、多学科地广泛开展农民技术教育。同年,地区教育局、农业局、科协、团地
委、妇联联合颁发农民教育考核办法,要求业校做到“四本一改、两则、两册、一表”,
即课本、教本、备课本、作业本,批改作业;教师守则、学生守则;点名册、记分册
和课程表,以规范办学,促进业校发展。至1985年,全区参加常年技术学习的2.99万
人,参加短期技术培训班的11.88万人。
1987年,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暂
行规定》,对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审批程序等作了明确具体的
要求。 是年,全区有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23处,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308处。
1989年,全区开始把乡镇和村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列入全年
教育工作年度目标, 规定各县市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要达到95%,每县市至
少有一处达到省规定的一类标准,每乡镇实用技术培训不少于800人。
1992年,全区有10处学校经省教委验收达到省级示范学校标准。1995年,全区又
有15处学校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同年,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初中后职业技术
培训的通知》,决定对全区初中回乡毕业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并
规定从1996年起, 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委培指标的50%专门用于初中后培训学员。全区
统一编写《种养技术》《农村机电常识》等初中后培训教材。
1997年,在全区广大农村教师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求凡年龄在50岁以下
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在1~2年内掌握3~5项农业实用技术,以推动农民科技培训和农
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同年7~8月,全区有4.5万多名教师参加培训并取得实用技
术培训合格证书。 1998年3月,省教委在邹平县召开乡镇成教中心建设现场会,会议
总结推广了滨州地区充分利用乡镇成教中心实验实习基地开发农业示范项目、带动当
地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是年,全区又有34处乡镇成教中心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1999年,在全区初中开展初三(或初四)分流教育,全区各县市从初中毕业年级分流学
生4000多人学习职业技术。2000年,根据地委、行署关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要求,
举办全区成教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班,聘请食用菌、冬枣专家对全区各乡镇成教中心的
专业教师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是年,全区有农民技术培训学校5648处, 在校学员
53.78万人,教职工8597人,其中专任教师5346人。

三、重点乡镇成教中心
博兴县湖滨镇成教中心 1986年建立。 1995年,投资130万元,征地10亩,建成
高标准成教中心。 教学楼建筑面积1063平方米,学校配有各类教学仪器200多件,图
书3000多册, 标本200多件,实验实习基地13亩。学校每年都面向当地群众举办各种
类型培训班,平均每年培训2000人次以上。1996年,学校举办幼师专业成人中专班,
学员毕业后,大部分自办幼儿园,促进了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1997年,《中国燎原
信息报》《中国农村教育》《滨州日报》、博兴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对学校办学情
况进行报道。 1998年,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2000年3月,学校创办《农业科
技园》 《小康导报》,及时摘登农业新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每月500份,免费发
放给当地农民。在12个村建立科技放像点,根据农时定期播放农业科技录像,推广农
业新技术。同年,学校有专任教职员工14人,兼职教师12人,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在校初四分流生130人,短期培训学员2300人次。
邹平县明集镇成教中心 1985年建立。1992年起,学校先后举办企业管理、畜牧
兽医、幼儿教育、农村干部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各类中专班,并在全县率先举办初
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初四分流班。同时坚持举办适应农民需求的林果、养鸡、特种动
物养殖、大棚种植、机电、缝纫等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村科
普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农村成人教育省级示范学校和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
进单位。1997年,征地15亩建成封闭式示范园,建起高标准冬暖大棚,引进大樱桃、
中华寿桃、黑提葡萄、红提葡萄、银杏、天麻、优质面包小麦、草莓、韭苔等科技含
量高、推广潜力大的示范项目,成功进行了草莓、芸豆大棚立体种植试验,做到生产
示范、 培训、推广、服务一体化。2000年,学校共有教职工24人,其中专职9人,兼
职15人;在校初四分流生83人,短期培训学员8600人次;创建起全国首批乡镇自学考
试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