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自营出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527&run=13

一、培育自营进出口企业
1993年2月,地区进出口公司成立。同年3月,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授予山东活塞厂、
滨州柴油机厂自营进出口权,成为全区首次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同年4月,
国家外经贸部批复授予地区进出口公司综合进出口经营权,这是全区首家获得综合自
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至1998年,滨州印染集团、滨州针棉织品集团、魏桥棉纺织
集团等骨干企业相继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全区骨干生产企业发挥货源优势,积极
开拓国际市场,并拥有了比较稳定的国外客户和外销渠道。1999年,博兴天龙工艺品
公司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成为全区第一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
营权的私营企业。全区自营进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外贸经营主体走向多元化,形成生
产企业、 外贸公司、供销流通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组成的多路出口大军。至2 000
年底, 全区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发展到60家,其中,进出口额过1亿美元的
企业1家,进出口额1000~10000万美元的企业3家、100~1000万美元的企业9家。

二、自营出口创汇
1991年,全区自营出口创汇开始起步,各级对外经贸部门和企业积极组织参加各
种对外经贸洽谈活动,锻炼队伍,广交客户,发展创汇业务。1994年,自营出口商品
35种, 主要销往日本、美国、泰国、韩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此后,全区各
级政府和有关经济部门坚持狠抓商品、市场和贸易方式三大结构调整,实施骨干带动、
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三大战略,推动自营进出口快速发展。1996年,全区自营进出
口额首次超过1亿美元, 达到1.02亿美元,出口商品品种发展到83个,出口市场发展
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给境内的出口创汇带来严重冲击。
全区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合理调整结构,大力开拓市场,全区进出口贸易保持了稳定
增长。 2000年,全区自营进出口额首次超过3亿美元,达到3.66亿美元,出口额首次
超过2亿美元,达2.80亿美元,在全省17市地中排名第7位。出口商品品种发展到近百
个大类,出口市场发展到72个国家和地区。

三、三资企业出口
全区三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出口创汇始于1991年,是年创汇
130.6万美元, 创汇企业为山东滨华纺织有限公司,出口产品是棉纱、棉布,销往香
港。1992年起,全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三资企业迅速增加,出口创汇随之大幅度增
长。1997年,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发展到7053万美元,是历史最高年份,创汇企业发展
到39家, 出口商品有50多种, 产品销往日本、 美国、韩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1998年起, 随着国家对三资企业政策的调整,许多出口合资企业的中方转而申报自
营进出口权,以生产企业的身份开展出口业务以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因此三资企业
出口出现滑坡。2000年,全区三资企业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达到4316万美元,开展
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发展到54家, 出口商品有30种,产品销往韩国、日本、美国及台
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