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化学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380&run=13

1978年,全区有化工企业18家,其中化肥生产企业14家(氮肥生产企业8家、磷肥
生产企业6家),基本化工原料工业1家,有机化学工业1家,医药工业1家,化工机械1
家。化学工业固定资产4275万元,实现产值2811万元。1979年,对亏损企业进行整顿,
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关停并转。其中,北镇制药厂并入省医药公司,惠民化肥厂等七
个化肥企业先后关闭,无棣磷肥厂并入无棣硫酸厂。同年10月,渤海化肥厂建成投产,
碳酸氢铵生产能力为4万吨。 是年,氯碱、炼油、精细化工等有新发展。1980年,全
区化学工业固定资产为5454.2万元,工业总产值为3220万元,首次扭转长期亏损的状
态,实现利税460.7万元,实现利润348万元。1982年,无棣硫酸厂担当起石膏制硫酸
联产水泥国家级工业性实验项目,建成全区第一套年产硫酸7800吨的盐石膏制硫酸联
产水泥装置, 属国内首创。 1984年5月, 地区化学工业局改为地区化学工业公司。
1988年,行署制定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
环节,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同年,邹平农药厂建成投产,填补了境内农药生产
的空白, 主要产品为50%复方多菌灵悬浮剂,20%三唑酮乳油等。1989年6月,地区
化学工业公司复改为地区化学工业局。1990年1月,滨州化工厂年产2万吨烧碱改造项
目完工投产。同年10月,无棣鲁北化工总厂国内第一套3万吨磷铵、4万吨磷石膏制硫
酸联产6万吨水泥的“346”国家示范装置建成投产。
1991年,地委、行署号召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把经
济工作转移到讲求质量和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确定滨州化工厂建设境内有史以来投
资最大的石化新区项目。1992年,为提高原油利用率、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从纯炼
油转向油头化尾发展道路。 滨州化工厂7万吨/年重油催化项目、15万吨/年常减压改
造项目完工投产。 1995年,博兴县润滑油脂厂7万吨/年重油催化项目、15万吨/年常
减压项目建成投产。1996年12月,地区化学工业局加挂石油化学总会牌子。同年,博
兴县京博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组建投产。1997年,全区化工行业加速企业公司制的改造,
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关系组建了滨化、鲁北、
京博三大企业集团。国家化工部将滨州市列为全国中小城市精细化工基地,标志着以
油田化工、油脂化工及表面活性剂、盐化工为主的精细化工具备了一定的水平和规模。
1998年6月,鲁北企业集团年产6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建成投产,促进了国内氯碱工业
的发展。
1999年11月, 滨化集团年产2万吨环氧丙烷项目竣工投产,成为国内环氧丙烷产
品六大生产企业之一。同年12月,国家“九五”重点工程项目年产15万吨磷铵、副产
磷石膏制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项目在鲁北企业集团竣工投产,荣获2000年山东省科技
成果重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2000年底,全区化学工业拥有鲁北企业集团、滨
化集团、邹平农药有限公司、无棣天立化工有限公司、博兴润滑油脂厂等大中型企业
9家, 主要生产装置38套。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氯碱10万吨、硫酸100万吨、炼油140
万吨、环氧丙烷2.5万吨、磷铵60万吨、复合肥100万吨、农药3万吨、油田化学品1.5
万吨、电石1万吨、溴素1万吨等。全区化学工业成为拥有氯碱、硫酸、化肥、石油化
工、油田化学品、表面活性剂、油脂化工、农药、盐化工、纺织助剂等多领域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