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抗旱救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355&run=13

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 全区仅降水59.3毫米。小清河、徒骇河、德惠新河断
流干涸, 200处扬水站停机。黄河两次断流37天。小清河以南地下水位下降4~6米,
埋深达15米,大部分机井出水量减少,2300眼机泵下卧后仍抽不出水。全区受旱面积
637.5万亩,95万人和2.8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地委、行署连续多次召开会议,研
究部署抗旱措施。1981年春节前,重点完成滨县小开河、张肖堂和惠民县归仁引黄灌
区的清淤; 春节后完成16处引黄灌区的清淤, 做好了引黄抗旱的准备。共完成土方
604.4万立方米。同年3月,地委、行署和各县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带
领976个工作组、5439名干部深入社队抗旱第一线,全区128万群众投入抗旱,17处引
黄灌区引水6.08亿立方米,407处扬水站引河水1.6亿立方米,偏远地带发动群众车拉
肩挑人抬,点浇点种。全区利用包括灌溉机械4.07万台、运水车辆5386辆等在内的抗
旱工具28万套,灌溉麦田、春田422万亩。经过抗旱,全区小麦总产达5亿公斤,亩产
115公斤,比1980年亩增20公斤。
1983年11月至1984年5月, 全区平均降雨79.4毫米,比常年同期少57.5毫米,德
惠新河、 马颊河和秦口河断流,19座小水库、106处塘坝干涸,8000余眼机井无水。
全区受旱585万亩,801个大队、65万余人饮水困难。面对严重旱情,地委、行署多次
召开紧急会议,落实引黄放水任务。地区和各县、社层层建立抗旱指挥部,提前对12
处引黄灌区进行清淤,完成土方507.7万立方米,为引黄抗旱奠定了基础。至1984年5
月, 共引水8.9亿立方米,为内河补源1.3亿立方米,为井灌区补源0.4亿立方米;利
用调、 输工程,向远、高、难地片送水,对1548条干渠进行清淤,接长沟渠235条,
新建引水建筑物261座、 扬水站20处,新打机井1168眼,扩大灌溉面积26.5万亩,改
善灌溉面积47.3万亩。同月,无棣县严重缺水,行署决定“控制惠民、阳信两县引黄
用水, 向无棣北部送水10立方米/秒”,共向无棣县送水2128万立方米;多方筹
集抗旱资金2014.2万元,用于工程维修、油料购置等。全区共发动83万人投入抗旱,
利用2.94万台灌溉机械、493处扬水站、1.68万眼机井引水浇地510万亩。
1992年春、夏,全区持续大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灾情之重,为建国后罕见。
5月23日至7月22日, 黄河断流4次、80余天,75条内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邹平县
井灌区下降5~6米, 河灌区下降2~3米,山区下降8~10米,4600眼机井、大口井无
水,920座扬水站停机。由于干旱时间长,旱情蔓延扩大,全区580.5万亩耕地全部受
旱, 重旱428.7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72%, 180万亩不能适时播种。全区减产粮食
34.19万吨、棉花3万吨,果树受灾2720万棵,115个工厂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1258个村庄、69.1万人和31.2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旱灾
发生后,地委、行署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发动群众,部署抗旱。地、县市和乡镇组织
117个工作组、 万余名干部实行包村、包片,日夜奋战在抗旱第一线,抢在用水高峰
前, 开启引黄闸。至同年5月底,共引水7.4亿立方米,灌溉麦田、造墒500万亩;井
灌区增打新井3000眼,凿石井、土井3000眼;利用低压管道和防渗渠道44万米,地上
软管440万米, 控制灌溉面积70万亩,节约水量2000万立方米,扩浇40万亩;开展小
流域治理和兴建塘坝截流工程,开挖沟渠1653条,增加、改善灌溉面积97万亩,恢复
灌溉面积25.5万亩, 增加水土保持面积29.7平方公里;派出运水车523辆向无棣、沾
化两县沿海乡镇送水2.62万车次、 26.5万立方米,保证了661个村庄、25万群众的吃
水。 全区共101万人投入抗旱,利用3.4万台机械、1.3万眼机井、400处扬水站、8万
眼手压井,共提水16亿立方米,春田造墒200万亩次,灌溉保苗137万亩次,春灌小麦
366万亩次,夏播造墒170万亩次,保苗168万亩次,冬灌麦田158万亩次。是年,全区
粮食总产148.74万吨,棉花总产11万吨,取得了抗旱斗争的胜利。
1997年, 春季降雨偏丰, 小麦获丰收。 6月起,干旱少雨,6、7两个月降雨仅
59.6毫米, 比历年同期少76.4%。黄河先后6次断流201天。由于降雨极少,黄河水源
断绝, 内河水库和坑塘等蓄水设施全部干涸,全区100万亩麦茬地等水待播,已播农
作物受旱480万亩。6月17日,行署召开全区抗旱抢种会议,行署专员王宗廉带领地直
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第一线指导抗旱。 7月11日,行署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
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引黄灌区巧抓机遇,突击抢引黄河水11.15亿立方米,并
投入400万元资金, 对簸箕李、韩墩两大引黄灌区突击改造。在宜井地区突击打井,
至10月底新打机井5898眼。
2000年1~9月,全区降雨291.8毫米,其中3月1日至7月15日许多乡镇未产生有效
降雨。由于黄河来水少,全区共引水9.4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少3.6亿立方米,农作
物受旱505万亩,绝产63万亩,农业减产粮食55.9万吨,经济作物损失4.5亿元,工业
损失0.28亿元,15.7万人和3.26万头大牲畜饮水发生困难。地委、行署发动全区党政
军民全力投入抗旱, 日投入26万人抢引黄河水; 利用内河拦河闸蓄水;利用机电井
1.92万眼, 扬水站245处,灌溉机械4.2万台,实灌908万亩。全区68个县、乡抗旱服
务队、1302名队员全力投入抗旱,为群众打井、修井,承担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施工,
供应和维修抗旱机具,引黄清淤开卡,保证了抗旱引水。全区共减少粮食损失74万吨,
抗旱直接经济效益1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