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338&run=13

1978年,全区有桥、涵、闸等建筑物656座,防洪能力达1.03万立方米/秒,排涝
能力达5452.5立方米/秒; 建成簸箕李、韩墩等引黄灌区13处,实际引黄灌溉面积达
239.63万亩。1979~1981年,按低标准疏浚小清河、支脉河、白杨河,裁弯治理徒骇
河, 共治理长度170.5公里,完成土方3475万立方米。1983年,按照国家水电部的部
署,对11条大中型河道、14座拦河闸、12处引黄灌区进行“查安全、定标准,查效益、
定措施,查综合经营、定发展规划”工作。80年代前期,境内引黄灌溉发展到鼎盛时
期,扩建改造韩墩、簸箕李等引黄灌区,新建引黄闸、渡槽和倒虹吸,衬砌输水干渠,
扩大了灌溉面积。80年代末,徒骇河、秦口河、潮河等河道老化退化、淤积严重,行
洪排涝能力降低20%~40%,汛期洪水暴涨,内涝成灾,涝、客水相互顶托,壅滞为患。
90年代初起,地委、行署组织大规模的河道治理,按“61雨型”(1961年雨型)防
洪、“64雨型”除涝标准,先后治理秦口河、徒骇河、潮河、小清河、土马沙河、支
脉河、北支新河、白杨河和德惠新河等367.45公里,整修堤防164.71公里,完成土方
1.2亿立方米, 投资5.81亿元。90年代,境内黄河来水量减少,断流次数增多,时间
延长,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群众生活。行署为解决无棣东部和沾化西部高亢地带
灌溉和滨海群众饮水困难, 扩建小开河引黄灌区,使全区引黄灌溉面积达560万亩,
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区的引黄工程体系。并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 的原则,制定“双星”“双丰”水利工程规划,多元化投资4亿余元,共
建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9座,中小库塘248座,增加蓄水能力1.47亿立方米,
缓解了水资源危机。为彻底解决无棣、沾化两县群众饮水困难,地委、行署多方筹措
资金, 社会各界踊跃捐款, 完善配套乡镇供水工程7座,建成供水厂7处,铺设管道
1351公里,两县户户通上自来水,80万人摆脱“饮水难”的困扰。
2000年,全区河道防洪能力达1.03万立方米/秒,排涝能力达5500.6立方米/
秒, 除涝保护面积590万亩,引黄能力达396立方米/秒,年引水17亿立方米,灌
溉面积445.9万亩;中小型水库和河道年蓄水3.9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20万亩;井灌
面积136.44万亩,形成洪能防、涝能排、潮能挡、旱能浇的水利工程体系。至2000年
底,全区共疏浚治理河道649公里,修筑加固堤防164.7公里,兴建防潮坝80公里,建
成引黄灌区13处,开挖灌排沟渠1.02万公里,兴建中小型水库62座,各类水工建筑物
数千座, 配套机电井4.5万眼,改良盐碱地0.15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平方公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