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阳信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33&run=13

一、建置沿革
境域阳信县位于北纬37°26′~37°43′,东经117°15′~117°52′。东临沾
化县、滨州市,南接惠民、商河县,西毗乐陵市,北连无棣、庆云县。东西长48.5公
里,南北宽26.5公里,总面积792.49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 始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
之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东汉初属冀州刺史部渤海郡。220年(东汉
延康元年)改属乐陵郡。曹魏时沿之。517年(北魏熙平二年)并瀛冀二州为沧州,不久
改为沧州郡,阳信随属沧州郡。634年(唐贞观八年) 阳信县改属德州。五代属棣州。
北宋属河北东路棣州。金属山东东路棣州。元属中书省济南路棣州。明初属山东省承
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武定州。1373年(明洪武六年) 改棣州为乐安州。1426年(明宣德元
年) 改乐安州为武定州,阳信县随属之。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阳信县属山东省武定
府。中华民国初期属山东省岱北道。1914年属济南道。1925年改属岱北道。1928年废
道制直隶于山东省。1936年属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第五行政督察区,后改属鲁北行政区。
1939年共产党始建抗日民主政府, 属冀鲁边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
渤海行政区,阳信县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属垦利专区。1950
年5月改属惠民专区。 1958年11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同年阳信县并
入无棣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撤淄博专区复置惠民专区,同年10月复置阳信县,属
惠民专区。1978年属惠民地区。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阳信县随属。
2000年,阳信县辖6镇7乡,853个行政村,总人口42.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3万
人。 有回、满、蒙、苗等8个少数民族,共9700多人,其中回族占绝大多数。县城城
区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

二、自然条件
地质地貌属华北地台下坳部分,接近渤海凹陷中心,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属渤海盆
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的一个次级洼陷。属黄河冲积平原,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
西南向东北呈现倾斜, 西部洋湖乡海拔高程9~11米,东部劳店乡海拔高程7~8米。
缓岗、浅洼、微坡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23.8%、20%、56.2%。
河流主要河流有钩盘河、 白杨河、德惠新河3条干流河道。钩盘河为县境中部的
主要排涝河道,由商河县入境,由劳店乡崔家寨入沾化县,县境内流程44公里,流域
面积499平方公里。 白杨河系流经县境北部之主要排水河道,西起温店镇黑张村德惠
新河, 由劳店乡雹泉庙村流入无棣县境,县境内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311.2平方公
里。德惠新河为德州、滨州两市地的排水河道,由洋湖乡崔家楼入境,于温店镇王坤
兮村西流入庆云县,县境内长21.3公里;最大排涝流量296.4立方米/秒,最大防洪量
450立方米/秒;引水灌溉面积达10万亩。
土壤土壤分2个土类,4个亚类,4个土属,47个土种,总面积88.5万亩。
潮土土类: 根据潜水作用的强弱和盐化程度,潮土类分为3个亚类,即褐土化潮
土、潮土、盐化潮土。褐土化潮土主要分布在翟王镇、洋湖乡、商店镇、流坡坞镇、
阳信镇, 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面积5.55万亩,占土壤面积的6.25%。潮土亚类分布
在9个乡镇,面积55.50万亩,占土壤面积的62.5%。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劳店、温店、
水落坡、洋湖等乡镇,面积27万亩,占土壤面积的28.1%。
盐土土类: 主要分布在水落坡、劳店2个乡的浅平洼地下端,面积9450亩,占土
壤面积的2.41%。
植被栽培植被覆盖县内大部分区域,是农作物主要产区。草本植物主要有玉米、
小麦及蔬菜类;木本植物主要有梨、苹果、桃、枣树等经济类林木和杨树、柳树、槐
树等用材林。自然植被主要有草甸植物、盐生植物、水生植物和农田杂草等类型。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土地面积118.8万亩,耕地面积70.5万亩,尚待开发土地12
万亩。
水资源:大气降水不足,地下淡水缺乏,水资源主要靠引黄河水补充。德惠新河、
商东河、白杨河等入境客水和自然降水年利用量为2200万立方米。地下浅层淡水一般
埋深50米以下,可开采量4434万立方米。
矿藏资源: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生物资源:兽类有野兔、黄鼠狼、老鼠、田鼠、刺猬、蝙蝠等;鸟类有麻雀、燕
子、啄木鸟、鹌鹑、猫头鹰、灰喜鹊、布谷鸟等;爬行类有蛇、蜥蜴、壁虎等;两栖
类有青蛙、 蟾蜍、龟等;昆虫类有100余种。木本植物有33科90个品种,草本植物有
52科265种。

三、经济状况
1978年,全县实现社会总产值5072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1万元,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3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支出731万元,各项存、贷款余
额分别为389万元、 29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元。1982年,全县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98.7%。 1985年,阳信鸭梨参加山东省水果评
选和全国农产品首次展评会, 分获山东省优质水果总分第1名和国家优质水果“金杯
奖”。1986年,县委、县政府把鸭梨生产作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提出“依靠
科技,发挥优势,兴果富民,建设小康水平鸭梨之乡”的指导方针,制定《阳信鸭梨
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鸭梨生产。1990年起,全县畜牧养殖由过去家庭
式零星喂养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一大批养鸡、养猪、养牛大户应运而生。1993年,
台商独资企业长威电子有限公司落户阳信,开全区外资引进之先河,为阳信外资企业
膨胀和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1994年,阳信县在全国猪、牛、羊肉百强县中以总
产6.57万吨居35位。畜牧业产值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同年,全县以鸭梨为
主的果品总产居全国果品百强县的第89位。 至1995年,全县形成20万亩鸭梨、5万亩
优质苹果, 香椿、桃、桑田各1万亩的5大经济林基地;以鸭梨为主的果品总产1.1亿
公斤,人均纯收入350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同年,全县到位外资1060万美元,年
出口创汇861.4万美元。 1996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6部委将阳信命名为“中
国鸭梨之乡”。阳信鸭梨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各国家。2000年,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67亿元,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3.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800万元、支出1.38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
为10.14亿元、9.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88元。

四、社会事业
1978年,全县有小学745处,在校生6.01万人,教职工2324人;中学114处,在校
生1.90万人, 教职工1326人。有文化馆、电影管理站、影剧院各1处,文化站13处。
卫生机构25处,卫生技术人员518人。县体育场1处。
1982年,全县校舍改造,新建校舍1714间,置课桌4503张。1986~1995年,全县
投资9600万元先后完成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两基”达标,均通过省验收,提前两
年实现“两基”目标。1988年,以小桑乡为试点,推行以“双向选聘”为主要内容的
教育体制改革,办学单位聘任校长,校长聘任教师,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内部,调动
了办学单位和校长、教师的积极性。阳信县教育改革情况多次被《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 等报刊登载。1989年4月,地委、行署在阳信县召开全区教育改革座谈会,推
广阳信经验。1993年,全面推行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办学体制,形成政府办教育、校
长管学校的体制;转变学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实行教师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建立
“多劳多得,优教高酬”的分配制度。全县精减教师1307人,合并减少初中11处、小
学280处,节约经费210万元,依照“减人减校不减资”的原则,提高了投资效益和办
学效益。1994年全省教育改革现场会和1995年全国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术研讨现场会
相继在阳信县召开。阳信县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推动教育事业
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6~1995年,全县文学工作者共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500余篇(首),
其中在省以上报刊杂志发表100余篇(首)。期间,全县每年举办“庆国庆”“迎新春”
美术、书法、摄影展。1989~2000年春节期间,连续举办12届“梨乡新春大联欢”活
动,活跃了节日文化生活。
1986~1995年, 全县共投资1000多万元改建、新建医疗用房3万平方米,新增各
种医疗设备价值350万元, 改善了医疗条件。1993年,温店镇卫生院在全区首批晋升
为“一级甲等医院”。1995年,县人民医院在全区首批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
至2000年底, 全县有科技人员5479人,共取得科技成果130项,其中省级25项。
幼儿园151处,入园幼儿8792人,教职工362人;小学75处,在校生3.06万人,教职工
1874人; 中学19处,在校生3.12万人,教职工1695人;特殊学校1处,在校生85人。
文化馆、 文管所、图书馆、电影公司、影剧院、艺术团、画院各1处,大型文化活动
场所3处。卫生机构18处,卫生技术人员922人。运动场所190处,其中篮球场100处,
乒乓球活动室49处, 门球场20处;共获国家级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2枚,省级金
牌16枚、银牌39枚、铜牌38枚。

五、乡镇概况
阳信镇位于县境中部,东与劳店乡相邻,西与银高乡接壤,南与翟王镇毗连,北
与庆云县、无棣县搭界。总面积64.7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1984年改建为阳信镇。
2000年,辖79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3.48万人。农业主产玉米、小麦、棉花、蔬菜、
阳信鸭梨等,是阳信鸭梨的主产区,鸭梨生产为主导产业。乡镇企业有骨胶厂、建筑
公司等11家。农民人均纯收入2461元。205国道、大济路、乐桑路在此交汇。中学1处,
完全小学5处,在校生4741人,教职工330人。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36处(甲级卫生室
20处),村医36人。
温店镇位于县境西部,东靠流坡坞镇,西邻乐陵市,南与洋湖乡、鹁鸽李乡相连,
北与庆云县接壤。 总面积76.8平方公里,耕地6.9万亩。1984年改建为温店镇。2000
年,辖72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3.78万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
菜等。主要镇办企业有塑料厂、窑厂、糖荃厂等。农民人均纯收入2156元。乐桑路、
阳温路穿越镇境。 有中学2处,完全小学10处,教学点12处,在校生5028人,教职工
253人。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45处(甲级卫生室15处),村医45人。
商店镇位于县境东南,北靠河流镇、水落坡乡,南接小桑乡,东邻雷家乡,西界
惠民县。总面积47.95平方公里,耕地3.9万亩。1984年改建为商店镇。2000年,辖46
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 ,2.5万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梨、苹果等。经济
林是该镇一大优势,为阳信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主要乡镇企业有面粉厂、窑厂、建筑
公司等。农民人均纯收入2271元。乐桑路横穿全境。有中学2处,完全小学5处,教学
点7处,在校生3553人,教职工178人。卫生院(省一级甲等医院)1处,医务人员17人;
村卫生室24处(甲级卫生室12处),村医24人。
流坡坞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与庆云县交界,东与翟王镇、银高乡相邻,南与洋
湖乡接壤, 西与温店镇相连。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6.9万亩。1984年改建为流坡
坞乡,1995年撤乡改镇。2000年,辖73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4.01万人。农业主产
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是阳信蔬菜主产区之一。乡镇企业有砖瓦厂、皮革厂等。
农民人均纯收入2273元。阳温路、庆淄路纵横全境。有中学2处,完全小学8处,教学
点9处,在校生5590人,教职工284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16人;村卫生室45处(甲
级卫生室18处),村医45人。
翟王镇位于县境中部偏南,东靠河流镇,南邻惠民县,西与洋湖乡、流坡坞镇相
连, 北和银高乡、阳信镇接壤。总面积66.8平方公里,耕地6.6万亩。1984年改建为
翟王乡,1995年撤乡改镇。2000年,辖89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3.87万人。农业主
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为阳信县蔬菜主产区。乡镇企业主要有窑厂、食油厂、
家具厂等。农民人均纯收入2281元。大济路在镇境通过。有中学2处,完全小学6处,
教学点8处, 在校生4458人,教职工305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7人;村卫生室40
处(甲级卫生室13处),村医40人。
河流镇位于县境中部偏东,东与劳店乡相邻,西与翟王镇接壤,南与商店镇毗连,
北与阳信镇搭界。总面积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1万亩。1984年改建为河流乡,
1995年撤乡改镇。2000年,辖78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3.86万人。农业主产小麦、
玉米、棉花、鸭梨,盛产紫叶香椿,被誉为鲁北最大的香椿生产基地。刘庙回民村的
牛羊肉批发市场全省闻名。乡镇企业主要有餐具厂、索具厂、皮革厂、电子元件厂等。
全区最大的台湾独资企业--长威电子有限公司建在此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乐
桑路南北穿境而过。有中学2处,完全小学7处,教学点11处,在校生5497人,教职工
339人。卫生院(一等甲级医院)1处,医务人员27人;村卫生室40处(甲级卫生室13处),
村医40人。
劳店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沾化县为邻,西与阳信镇接壤,南与河流镇、商店
镇、 水落坡乡相连, 北与无棣县搭界。总面积9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9万亩。
1984年改建为劳店乡。2000年,辖86个行政村(80个自然村),4.17万人。农业主产小
麦、玉米、棉花、小枣等,所产德州黑驴和鲁西黄牛省内闻名。主要乡镇企业有毛巾
厂、苇编厂等。农民人均纯收入2206元。205国道穿越乡东北部。有中学2处,完全小
学8处,教学点1处,在校生6102人,教职工280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18人;村卫
生室61处(甲级卫生室18处),村医61人。
水落坡乡位于县境东部,东接滨州市,西与劳店乡、商店镇为邻,南与雷家乡相
连, 北与沾化县搭界。总面积8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万亩。1984年改建为水落
坡乡。2000年,辖75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3.26万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大豆、高粱等。乡镇企业主要有抽纱厂、地毯厂等。该乡所产抽纱工艺品深受国内外
客商青睐,其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英国、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2221元。 205国道穿越乡东部。有中学1处,完全小学6处,教学点12处,在校生4192
人,教职工226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8人;村卫生室36处(甲级卫生室11处),村
医36人。
雷家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靠滨州市,南邻惠民县,西与商店镇相接,北与水落
坡乡搭界。总面积5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3万亩。1984年改建为雷家乡。2000年,
辖5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2.47万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高粱等。
乡镇企业有地毯厂、骨胶厂等。农民人均纯收入2221元。有中学1处,完全小学5处,
教学点10处,在校生3216人,教职工176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4人;村卫生室27
处(甲级卫生室9处),村医27人。
小桑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南、西三面皆邻惠民县,北面与商店镇接壤。面积
4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万亩。1984年改建为小桑乡。2000年,辖50个行政村,
2.11万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主要乡镇企业有地毯厂、建筑公司等。该乡
手工业较为发达,其地毯系列产品质优物美深受国外客商青睐,出口美国、日本等国
家。 农民人均纯收入2381元。永莘路横穿乡境,乡村路与桑阳路相连。有中学1处,
完全小学5处,教学点9处,在校生2998人,教职工154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0人;
村卫生室21处(甲级卫生室7处),村医21人。
银高乡位于县境北部,东靠阳信镇,西接流坡坞镇,南邻翟王镇,北与庆云县毗
连。总面积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万亩。1984年改建为银高乡。2000年,辖58
个行政村,2.17万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鸭梨等,鸭梨生产是该乡的主导
产业。主要乡镇企业有面粉厂、制衣厂、建筑公司等。农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阳温
路横穿乡境。有中学1处,完全小学4处,教学点4处,在校生2845人,教职工212人。
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1人;村卫生室24处(甲级卫生室8处),村医24人。
洋湖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接翟王镇,南邻惠民县,西靠鹁鸽李乡,北依温店镇。
总面积5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万亩。1984年改建为洋湖乡。2000年,辖61个行
政村(66个自然村),2.77万人。“鼓子秧歌”在洋湖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全乡多数村
庄有秧歌队;洋湖鼓子秧歌与商河县、惠民县的秧歌同出一辙,被誉为山东省三大秧
歌之首。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桑蚕等。主要乡镇企业有砖窑厂、假发厂、绳
索厂等。 农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 有中学1处,完全小学4处,教学点12处,在校生
4007人,教职工204人。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18人;村卫生室50处(甲级卫生室18处),
村医50人。
鹁鸽李乡位于县境西南端,东靠洋湖乡,北接温店镇,西连乐陵市,南邻惠民、
商河县。总面积4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万亩。1984年改建为鹁鸽李乡。2000年,
辖36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2.25万人。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乡镇企业有
窑厂、 安装公司等。 该乡建筑业较为发达,有“建筑之乡”之称。农民人均纯收入
2311元。有中学1处,小学4处,教学点14处,在校生3471人,教职工138人。卫生院1
处,医务人员16人;村卫生室35处(甲级卫生室10处),村医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