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农机科研与技术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309&run=13

1978年,全区有农机科研机构13个,科研人员40名。1979年起,全区农机科研与
技术推广工作,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工具并举、人畜
机电并用,重点研制和推广适合全区的小型适用机具。至1985年,地区农机局科教科
负责全区面上的科研推广工作,地区农机所主要负责小型适用机具的研制、改制和理
论调研工作。重点研制推广了棉花地膜覆盖机具、小型植保机具、小麦播种和收割机
具、钢带组合油环和检测节油技术等新技术、新机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
的机械化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年起,为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
发展,全区重点推广应用以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油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节本
增效技术。
1986年,全区各县市农机所更名为推广服务站,主要推广机械深耕、化肥深施、
小麦精少量播种、小麦机收与联合收获、玉米半机械化套种、棉花机械铺膜、机械植
保、 玉米秸秆还田等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主要机具有与泰山-12拖拉机配套的原
铧深耕犁、 犁底施肥机具,莱芜生产的3行小麦精播种机,诸城和沂南生产的6行、9
行小麦精少量播种机, 龙口生产的单行玉米套种耧、4GL-140型小麦割晒机,惠民县
农机所研制的人、畜力地膜覆盖机,沾化、高青、滨州、博兴等县市生产的棉花播种、
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北京、上海向明、南通、佳木斯、四平等地生产的自走式和
背负式小麦联合收割机、 泰山-18和东方-18型机动弥雾机等。1988年5月,博兴县寨
郝村引进第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 (不包括国营农场) ,型号为北京-2.5自走式,作业
300亩, 效果良好。由此,博兴、邹平两县开始引进、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机型以
南通产上海-Ⅲ型、向明产上海ⅡB-A型背负式和佳木斯、新疆等生产的中型自走式为
主。 1990年5月,全区棉花机械植保现场会在无棣召开,对全区棉花机械植保工作起
到较大促进作用。
1995年起,农机科研推广工作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
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重点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和组织大中型深耕机具
开展“西进东征” 跨区作业、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和联合收获机具等。同年6月,博兴
县在麦收结束后,组织3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利用小麦成熟的时间差异,到荣成支援
麦收,平均单机作业300亩,作业收入1万元,为全区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探
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之后,博兴、邹平、滨州、惠民等县市也陆续组织跨区作业,
分别到河南开封、濮阳、蔚氏以及河北、京津等地区,使小麦联合收割机单季作业时
间由7~10天延长到20~30天, 有机户的麦收作业收入翻了1~2番。同年7月6日,地
区农机技术推广站成立。同年10月,地区农机作业服务中心成立。1997年9月,阳信、
惠民、 滨州三县市分别与寒亭、安丘、高密签定接机合同,接机27台,完成深耕1万
亩。是年,全区有667台大中型拖拉机到淄博、潍坊、济南、东营等跨区作业23万亩。
1998年5月29日, 全区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首次出征仪式在博兴举行,组织
联合收割机1554台, 完成跨区作业面积52万亩。 同年“三秋”期间,全区共派出大
中型机具630台,跨区深耕作业28万亩,增加作业收入420万元。1998~2000年,全省
实施“3413”项目 (用3年时间,推广4万台深耕深松机具、1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
万台玉米秸秆还田机),全区共推广大中型深耕深松机具42台, 玉米联合收获机9台,
玉米秸秆还田机14台,保有量分别达到63台、16台、25台,深耕深松土地12.7万亩,
玉米联合收获2.49万亩,玉米秸秆还田5万亩。至2000年底,全区有科研机构1个,科
研人员24人;有推广机构8个,推广人员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