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扶贫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281&run=13

1994年, 国务院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1994~2000年,利用7年
时间基本解决全国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省政府决定1994~1998年,利
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4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同时,国务院扶贫办和省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重点扶贫区域进行调整,沾化县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扶贫县,阳信、
惠民两县被确定为全省重点扶贫县,滨州地区成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之一。同年
5月, 地区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地区扶贫办公室,为正县级行政单位,
主要负责全区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扶贫开发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以及对社会扶贫活动
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同年,沾化、惠民、阳信三县均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设
立正科级行政机构。
1994~1998年,为扶贫攻坚阶段,主要任务是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994年,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开发式扶贫”方针,地委、行署重
点实施“三大”扶贫开发战略,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战略;
产业化扶贫战略; 以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的扶贫开发战略。1997年4月,地委、行署
下发《关于加快贫困县、特困村脱贫步伐的实施意见》,确立“建好当家田、治好当
家水、上好当家项目、选好当家人”的“四当家”基本思路。至1998年底,按照省政
府确定的年人均纯收入1000元的标准,3个贫困县共有435个贫困村、76个特困村 (人
均纯收入500元以下) 、53.27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按照全县农民年人均纯
收入1700元的标准,阳信和惠民两县于1997年、沾化县于1998年完成整体解决贫困人
口温饱的任务。但是,以村和户为单位的“插花”性贫困仍然存在,由于自然条件差、
劳动者素质低下等原因返贫现象较为严重。
1999~2000年,为扶贫开发巩固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全面
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区在抓好巩固完善扶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把沾化、
阳信、 惠民三县1998年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48个贫困村、5.7万贫困户、20万贫困
人口作为工作重点,集中人财物进行扶持。至2000年底,全区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均
有明显改善, 除5个村因旱灾严重不能脱贫外,其余43个村均达到整体脱贫的目标,
5.2万个贫困户、19.3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一、资金投入
1994~2000年,在沾化、阳信、惠民三县共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1.93亿元,其中
无偿资金1.26亿元。 资金主要来自4个渠道: 上级扶持1.44亿元, 包括省财政资金
4364万元、专项贷款5500万元、省直部门帮扶资金4500万元;地区投入2700万元,包
括财政配套资金790万元、 地直单位帮扶资金1910万元;沾化、阳信、惠民三县投资
2063万元, 包括县财政配套资金1227万元、县直部门帮扶资金836万元;干部职工个
人投入帮扶资金130万元。 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上,严格按照《山东省扶贫资金、物
资管理使用办法》的要求,坚持“村有乡管、专帐管理”的办法,基本做到专款专用。

二、项目建设
1994~1996年,主要扶持一批农田水利建设、种植、养殖和农业“龙头”企业项
目。1997年起,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坚持到村到户原则,收拢拳头,集中攻坚”,
在全省确定380个特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其中滨州地区1997、1998两年安排
76个特困村,1999、2000两年安排48个特困村。
1994~2000年, 在沾化、阳信、惠民三县共计建成和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805
个,大体分为三种类型。(1)以农田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4个。共计
疏挖沟渠2100多公里,建成各类建筑物496座,修建中小型水库135座,新打和配套机
井3987眼,挖塘筑台0.6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修建乡间柏油路1585公里,解
决了53万人、 67万大牲畜的吃水问题。沾化县齐(quan)乡修建一座250万立方米的水
库、40多座小型水库及坑塘, 增加蓄水能力500多万立方米,并在全区率先实现村村
通自来水。(2)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扶持贫困村发展种、养、加脱贫致富项目381个。
共发展蔬菜基地5.9万亩,建蔬菜大棚2970个、食用菌大棚2188个,发展桑园2.9万亩、
冬枣密植园3.5万亩;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78个,开发淡水养殖面积0.72万亩;1.8万
个贫困户搞起抽纱、苇帘、编织、粉皮、豆腐等加工项目。1997~2000年,沾化县在
贫困村建成冬枣密植园1.2万余亩,并扶持所有贫困户在庭院栽植2棵以上的冬枣树,
仅此一项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200多元。 (3) 围绕农产品加工增值,扶持兴办扶贫
“龙头”项目62个。扶持兴建的沾化县吉利公司,集鸡鸭孵化、加工和饲料供应于一
体, 直接与贫困户签定供销合同,每年均能带动1500多贫困户养鸡200万余只,户均
增收4000元左右,企业年获利70余万元。

三、社会扶贫
1993年,地委、行署作出《关于重点帮扶加快沾化县经济发展的决定》,组织42
个地直部门和企业对沾化县进行重点帮扶。1997年,根据扶贫任务的需要,地委、行
署对帮扶单位进行调整,重点帮扶沾化、惠民、阳信三县有特困村的23个乡镇和沾化
县的6个企业。 1997~1998年,是社会帮扶活动开展得最广泛、力度最大的时期,共
有58个地直单位和198个县直单位参与社会扶贫活动,先后与23个乡镇、175个特困村、
49个扶贫龙头企业结成“对子”,共计投入帮扶资金2746万元(包括实物折款),帮助
建成农田基本建设项目278个,改造建设基本农田23.2万亩,修建配套建筑物123处,
修柏油路280公里, 修建小型水库35座,打机井2500眼,为45个贫困村通上自来水;
帮助上种、养、加项目432个,年直接经济效益达2.8亿元。1997年起,沾化、惠民、
阳信三县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献爱心、结穷亲”活动,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均与特困
户结一门“穷亲戚”,惠民县还扩大到有固定收入的一般干部和企业职工。至2000年
底,共有4527名干部职工与特困户建立帮扶关系,投入帮扶资金130万元,95%以上的
包扶户摆脱贫困。

四、科技扶贫
1997年11月,地区扶贫办组织举办为期一周的特困村支部书记培训班,76个特困
村党支部书记参加,重点围绕畜牧、蔬菜、食用菌等产业,从信息、技术、管理、市
场等方面进行培训。 1998年8月,在沾化县举办全省特困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来自
全省387个特困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2000年1月,地区扶贫办联合地委组织部、
地区下访办, 举办为期5天的特困村、“下访村”支部书记培训班,46个特困村和15
个“千名干部下访”村的支部书记参加培训。至2000年底,地区和沾化、惠民、阳信
三县共举办各类扶贫开发培训班325期、 培训人员10.5万人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21
期、2300人次。

五、结对帮扶
1993年2月, 省委、 省政府召开加快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作会议, 下发
《关于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意见》,决定采取省领导联系,省直部门、经济强
县与试点县结对的方式, 开展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试点县工作。同年3月,
全省确定9个县区为首批改革开放试点县,阳信县被列入首批试点行列。1994年1月,
经省政府批准, 增加无棣、沾化两个试点县。同年3月,阳信县又被确定为全国综合
改革13个试点县之一。这三个试点县先后分别与省农业银行、农业厅、人民保险公司
三个省直部门和荣成、淄川、昌邑三个强市区结成帮扶对子,李春亭省长、陈建国副
书记、邵桂芳副省长分别将三个试点县作为各自的联系点多次现场办公。至1995年,
帮扶单位两年共向试点县注入各类生产资金1243万元, 无偿支援设备价值总额315万
元,协调合作项目40余个。同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城市、大企业带动战
略”,全区三个试点县又分别与境外18家大企业结成对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精神,就农业开发、资源开发、企业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对
外贸易、项目扩散、技术协作、劳务输出、人才培训、干部交流等签订协议,并对试
点县无偿支援设备、 物资折款450万元,融通资金和合作投入1593万元,招收工人、
经警等1200余人。
1996年, 三个试点县分别与95处高等院校、 科研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由原来的
“三方结对” “四方结对”发展到“五方结对”。同年5月,博兴县被列为全省第三
批改革开放试点县,并与省经委、淄博市周村区结成友好帮扶对子,王玉玺副省长把
该县作为联系点, 带领省直部门到该县协调解决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1998年9月,
召开全省改革开放试点县工作会议,阳信、无棣两县试点到期,并全面完成省委、省
政府确定的试点目标任务。同年10月,惠民县被列入全省改革开放试点范围,与省民
政厅、人寿保险公司以及荣成市结为友好帮扶对子,黄可华副省长将该县作为联系点。
1999年1月,惠民县组织召开由120多人参加的第一次改革开放试点县联席会议,县直
11个综合部门、6个总公司、5家重点企业和2个油区乡镇,分别与省内29家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大型企业 (集团) 结成友好帮扶对子,成为全省结对子最多的试点县。至
2000年底,5个试点县分别与省内27家大型企业(集团) 和98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
立合作伙伴关系,共组织召开省长现场办公会、联席会50余次,共创办合作、合资项
目85个、外商独资项目4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