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农业综合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280&run=13

198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黄淮海平原、
黄河三角洲是全国农业开发重点区域。同年,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公室建立,
为副县级行政单位,隶属地区农牧业局。全区各县市均列入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范围。
1989年, 沾化县、无棣县又列入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范围。1990年1月,设在地区农
牧业局内的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公室和设在地区计委内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办公室的
农业开发业务移交地区农委,成立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领导小
组,下设办公室,为副县级单位。至同年底,全区实施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生产条件,扩大灌溉面积,内部挖潜和扩大外延相结合,以增产粮棉油肉为中心,
集中资金、重点使用,实施“簸箕李灌渠一条线,惠阳无三县一大片”的农业开发战
略,并对道旭、白龙湾等引黄工程进行全面改造和彻底治理。
1991~1998年,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强调质
量标准,发挥综合效益;坚持农业开发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相结合,与实现农业
产业化相结合, 对韩墩引黄工程进行9公里干渠衬砌、10万亩田间工程配套,修建无
棣县郝家沟、常家和沾化县久山等拦河闸及无棣县芦家河子、三角洼、镇江河等水库,
开全区千万方平原水库建设的先河;兴建5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1993
年3月,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办公室改为地区农业开发办公室,
为正县级事业单位。1997年5月,改为正县级行政单位。
1999年起,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提出围绕农
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更高要求,把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
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新阶段的根本方向。农业开发的重点,由改造
中低产田和开垦宜农荒地相结合,转到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尽量少开荒或不开荒,
实现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持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由追求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转到积
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来。至2000年底,全区共
完成投资7.1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投资2.91亿元,地、县市财政配套0.92亿元,
贷款0.82亿元, 县市以下自筹2.53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20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76
万亩,发展农田林网造林(折实)25万亩,建设种、养、加多种经营龙头项目76个。全
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新增生产能力: 粮食3亿公斤,棉花3000万公斤,瓜、菜、果
品7亿公斤, 牧草6000万公斤,小枣6000万公斤,肉、蛋、鱼2000万公斤;多种经营
项目年创产值10亿元。

一、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
1988年6月, 行署编制《惠民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1988~2000年规划》,规
划全区改造中低产田60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100万亩,改良草场45万亩,改造水面30
万亩,发展农田林网550万亩。项目三年一期,计划一年一定。同年11月6日,省计委、
财政厅、农业开发办公室批准惠民地区第一期三年(1988~1990年)农业开发项目建设
计划。三年计划总投资8440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2983万元。第一期黄淮海平
原农业开发,重点进行簸箕李引黄灌区综合开发,实施“簸箕李灌渠一条线、惠阳无
三县一大片”的战略。工程建成后发挥明显效益,送水能力提高12个流量,送水距离
延长50公里,改善了无棣县沿海一带人畜用水状况。三年农业开发,全区共完成投资
1.07亿元,除各级财政投资外,县市以下及群众自筹资金3900万元。完成农田水利投
工473.6万个, 动土723万立方米,开挖疏浚沟渠189.7公里,其中防渗渠8.67公里;
修建桥、 涵、闸222座,新打机井224眼,修复旧井190眼,修建扬水站11座,开挖小
型水库1座, 改良盐碱地64万亩;发展农田林网50万亩、农林间作10.5万亩;完善农
技服务站12处, 建良种基地4.8万亩、 晒场、仓库3080平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58台
(件),开展技术培训12.1万人次;购置大中型农机45台,配套农机具1005台;建设畜
禽良种、养殖场6处,饲料、良种棉、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保鲜项目4个。
1990年11月28日, 编制上报 《惠民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 “八五” 前三年
(1991~1993年) 实施计划》,即第二期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计划。1991年8月30日,
省下达全区三年项目建设计划及年度计划,三年计划投资8765万元,其中中央、省财
政投资3090万元。第二期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
为重点,围绕“方田”建设这一核心,采取沟、渠、路、林、桥、涵、闸等工程全面
配套,改土、科技、造林等措施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中,总结推广“五统一” (统一
规划、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 施工,人机结合作业,土方工程
“平、实、净、直、光”标准,实现“四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
“八化” (农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服务系列
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出优质高效化)目标等做法。三年共完成投资1.1亿
元, 开挖疏浚沟渠3966公里,开挖平原水库1座、库容1000万立方米,动土4400万立
方米, 配套桥、涵、闸6690座;建成农田林网69.3万亩,植树456万株,发展枣农间
作6.9万亩;整地改土180万亩;完善农技服务站18处,购置仪器设备416台(件) ,建
化验室、仓库、晒场5200平方米,开展技术培训17.7万人次;购置大中型农机101台,
配套农机具384台(套);发展淡水养殖场3处,增养面积5298亩;建成畜禽良种场、养
殖场、 改良服务站4处,完成建筑面积4540平方米,建设肉类、饲料加工及蔬菜保鲜
设施2处。 1994年起,滨州地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因投资渠道一致,并入黄河三角
洲农业开发。

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
1989年初,根据国家、省关于黄河三角洲先行农业开发的精神,惠民地区编制上
报仅包括沾化县、无棣县范围的第一期(1989~1991年)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计划。同
年10月4日, 省批准下达全区三年和年度项目建设计划,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
中央、 省财政投资1570万元。1991年9月25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加快农产
品基地建设, 批准无棣县为商品棉基地县,并下达当年5万亩商品棉花生产基地建设
计划, 计划投资1250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575万元。第一期黄河三角洲农业
开发项目的安排和资金的投向,立足于沾化县、无棣县资源优势,坚持“以开垦荒地、
改造中低产田、发展畜牧业为重点,以增产粮棉油为目标,综合开发,连片治理”的
指导思想,突出治水与改土措施,共安排项目14个,完成投资4170万元,建成河道水
库3座、畜牧基地2处、商品棉基地1处,配套桥、涵、闸538座。
1991年11月20日,编制上报全区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1992~1994年即第二期项目
建设计划。1992年5月27日,计划由省批准下达,三年计划投资2800万元,其中中央、
省财政投资1770万元。第二期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坚持综合开发、综合治理,三年
完成投资2800万元,开挖疏浚沟渠4079公里,完成土方1251万立方米,配套桥、涵、
闸建筑物8993座,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枣农间作1.1万亩,共植树218万株,配套完
善农技服务站4处,购仪器设备187台件,建化验室、晒场、仓库1720平方米,开展科
技培训2.15万人次,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37台,配套农机具131台,完善肉类加工厂1
处。
1993年,地委、行署争取把全区划入立项范围,承办省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邀请国家、省有关部门领导人来视察。行署请省政府转报国
家计委、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滨州地区农业综合开发
的请示》。同年12月16日,编报第三期(1994~1996年) 黄河三角洲(“两黄”合“一
黄”) 项目建设计划。1994年12月20日,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厅批准滨州地
区三年设计任务书,并下达年度项目建设计划,三年计划总投资1.93亿元,其中中央、
省财政投资7339万元。第三期农业开发在坚持以土地治理为重点的同时,加强多种经
营和龙头项目建设,三年开挖疏浚沟渠5150公里,新建库容950万立方米水库1座,共
动土3637万立方米,新打机井130眼,配套桥、涵、闸6209座,修建扬水站114座;整
地改土120万亩次;完善农技服务站2处,购仪器设备219台件,新建仓库、晒场920平
方米, 开展技术培训3.7万人次;发展农田林网45万亩、枣农间作1万亩,植树477万
株;购置大中型农机33台,配套农机具258台(套) ,建成种、养、加多种经营和龙头
项目50个。
1996年6月28日, 根据省委、省政府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海上山东”两
大跨世纪工程的战略构想,编制滨州地区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九五”规划。是
年,全区农业综合开发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投资达7982万
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3263万元,总投资和财政投资是滨州地区实施农业综合开
发后年度投资的最高数额;创建了一大批标准高、质量好、效益显著的农业综合开发
样板项目区,沾化县农业开发项目区被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现场会、全省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现场会等列为参观、学习的样板。
1997年起,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改称“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同年10月,省
为减轻“一年一立项一验收”的工作量,采取四年规划分年度提报计划的办法,地区
农业开发办据此编制1998~2001年四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同年9月3日,省批准滨州地
区四年规划, 并下达1998年项目建设计划。至2000年4月,圆满完成1997~1999年项
目建设任务,总投资1.78亿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投资8462万元。共开挖沟渠4760.2
公里, 动土3166万立方米,配套桥、涵、闸5760座,修防渗渠3公里,埋设地下管道
33公里,修建排灌站13座,新打机井1332眼,修复旧井500眼;整地改土102万亩次;
建设化验室、晒场、仓库3110平方米,建设良种基地1.5万亩,购置仪器设备164台件,
开展技术培训13.5万人次;建设农田林网48万亩、冬枣密植园1万亩,植树350万株;
购置大中型农机30台,配套农机具12台;建成多种经营项目18个。
至2000年底, 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共开挖沟渠2.2万公里,建成平原
水库及蓄水池8个, 动土1.58亿立方米,配套桥、涵、闸2.37万座,建设机电房配套
排灌站90座, 简易扬水站250座, 新打机井1586眼,配套旧井820眼,扩大灌溉面积
71.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8.3万亩,扩大除涝面积67.9万亩,改善除涝面积200万亩;
深耕及整平土地、 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等改良土壤501.5万亩次;项目区进行土地调
整,形成250亩左右的方田1.1万个,达到沟、渠、路、林、桥、涵、闸、站配套,旱
能浇、涝能排、碱能改的目的;完善农技、畜牧、水利、良种等技术服务站45处,配
套各种仪器设备1019台件,建成良种基地14.3万亩,举办技术培训56万人次,印发技
术资料90万份;建设农田防护林网267万亩,发展枣农间作25万亩、冬枣密植园6.8万
亩,林木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购置大中型农用机械240台,配套农机具1800台(套),
新增机耕面积130万亩,机播面积105万亩,机收面积95万亩;建成蔬菜、冬枣、桑蚕、
林果等种植业项目8个,畜禽养殖项目8个,淡水养殖项目2个,农机服务项目5个,科
技示范项目2个,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农产品保鲜项目7个;共完成2.13亿元投资,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