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科学技术协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114&run=13

1978年1月, 地区科学技术协会恢复建立,由地区科委代管,围绕团结动员全区
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交流、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等开展工作。1980年11月,地区科协独
立列编。1981年,各县均建立科协。1984年起,全区科协组织除开展科技培训、学术
交流活动外,相继开展科技推广、科普宣传、科技咨询、青少年科技教育等活动。至
1985年底, 全区各县科协均独立建制,有乡镇科协146个、村科协4839个,地级学会
(协会、研究会)26个、县级学会52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495个。1989年5月,组织
开展全区性的科普宣传月活动,900多名科普工作者参加。此后,每年均以不同形式、
不同主题开展1~2次全区性的科普宣传活动。1993年,开始在全区组织实施“金桥工
程”,利用科协组织人才智力优势和横向联系广泛的特点,为科技与经济建设牵线搭
桥, 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997年3月,地委、行署下发《关于加强和
改善对科协的领导,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的意见》,科协工作作为全区实施“科教
兴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组织网络进一
步健全,进入稳定发展阶段。2000年,共培训各类人员15.7万人次,重点推广新技术、
新成果99项, 学术活动236次,科普宣传417次,完成科技咨询项目402项,青少年科
技活动14次。至2000年底,有乡镇(办事处) 科协106个,厂矿企业科协24个,地级自
然科学学会41个,县级学会74个;全区共申报确立“金桥”项目185个,已完成121项,
可年增加经济效益4134.3万元。

一、科普宣传
1978年,全区科普宣传工作逐步展开。1979年7月,各县陆续开办科技广播讲座,
由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编写稿件,定期进行广播。是年,相继举办科技电影汇映、科
教电影周、科教电影现场会;第一次举办全区科普美术展览,创作展出《迎接科学的
春天》《痕迹的科学价值》《科学植棉》等科普美术作品100多件,500余幅。1981年,
为配合精神文明建设,地区科协科技电影队深入地直18个商业企业和20个工厂,放映
《柜台语言艺术》《闪光的青春》《莫让年华付水流》等影片70多场,观众达8500多
人次;从山东省科技馆选调有关棉花地膜覆盖技术科教片,并自制12套地膜覆盖操作
方法幻灯片, 巡回到各县农村放映。 惠民、邹平、阳信等县还创办科普小报,编印
《小麦栽培与管理》《棉花栽培与管理》等科普资料15万多份(册)。1984年2~6月,
全区举办《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大型图片展览,先后在博兴、沾化、阳信、
滨州等县市的54个乡镇巡回展出380多场, 观众达12万人次。1985年,全区共举办各
种科普展览134次,出展科普宣传橱窗(画廊) 490期,组织大型科普宣传活动6次,放
映科教影视2461场,组织赶科普大集669次,印发各种科普宣传材料111万份。1989年
5~6月, 全区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组织发动全区900多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传授
科学技术知识, 共放映科教电影、录像240场,举办图片展览85次,专项技术报告会
140场, 印发科普资料10万多份,受教育群众40多万人次。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
台、滨州电视台、《惠民大众》等新闻媒体,对科普宣传月作了报道。
1991年4月8日,行署办公室转发地区科协《关于在全区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月”
活动的意见》,把科普宣传工作纳入各县市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议事日程。1992
年7月12~18日, 地委宣传部、地区科协、科委、妇联、团委、工会等部门,组织开
展大规模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在滨州市黄河五路、渤海七路繁华地段设立科技一条街,
设科技咨询台100多个, 摆放科技展板560多块, 展示全区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
1000多种,出动宣传车160多部,散发科技宣传资料18万份,受教育群众达25万人次。
1995年9月18~24日, 为宣传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
工作的若干意见》,地区科协在全区开展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振兴滨州经济”为
主题的科技宣传周活动。地委书记王道玉及地区五大班子的领导,身披绶带上街巡视
“科技宣传周”活动情况。各县市和地区农业、林业、水产、畜牧、卫生、教育、科
技等部门及地、县83个学会的2035名科技工作者,走上街头进行科普宣传,共展出版
面772块,展出实物标本1341件,宣传新技术、新产品1973项,发放科普资料12.22万
份(册),受教育群众34万人次。
1997年9月10~16日, 举办“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科普宣
传周, 在滨州颐园举行了开幕式和大型科普图片展。9月14日,滨州地区,’97科普
宣传周“三下乡” 活动在滨州市堡集镇展开,地直210多名科技、卫生、文艺工作者
向群众宣传科学生产、医药卫生知识,并演出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1998年,
地委、行署转发地区科协《关于举办滨州地区“科普之春”活动的意见》,确定每年
3~4月定期开展集中的科普宣传活动。 1998年8月22~30日,全区举办“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科普宣传周。期间,地区科协与滨州市科协联合举办“崇尚科学、破除迷
信, 揭批‘法轮功’”大型图片展,在地直和各县市进行14天的巡回展览,8万多名
干部群众和学生观看了展览。2000年8~9月在全区开展“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
昧” 科普宣传月活动。9月25日,地区科协、地区文明办、滨州市科协联合在滨州颐
园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科普展览,用大量翔实生动的图片、资料和
典型案例,揭露批判“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各种反科学、伪科学封建迷信的本质和危
害。同年11月10~16日,地区科协在滨州人民剧院展厅,举办《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
和21世纪科技发展前景回顾与展望》大型展览,宣传展示了人类不断创新、不新进步
的过程和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至2000年底,邹平县、
阳信县被山东省科协命名为全省科普示范县,滨州市第一小学、博兴县实验小学被省
命名为全省科普示范学校。全区已建成集科普宣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规范化科普画
廊500多米。

二、科技培训
1982年1月5日,地区科协会同教育局、农业局、团地委、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大力
开展农民教育的通知,把农村干部、农业技术员和青壮年农民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在
加强农民教育干部队伍和民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本着“就地取材,能者为师”的原
则, 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农民教育。至1987年,全区建乡镇科普学校123处,村科
普夜校2308处, 拥有校舍11468间,配桌椅10537套,购置图书资料21.26万册、书橱
900多个, 实验基地2500亩。1992年,地区科协在无棣县进行中国农村致富函授大学
招生培训工作试点,招收学员645人,612人通过中国农函大的考试,获结业证书,85
%的学员较熟练地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20%以上的学员当年致富。1993年3月3日,
中国农业函授大学滨州分校成立,各县市也相继成立县级分校,在乡镇设立教学辅导
站。农函大第一届招生5454人,专业涉及种植、养殖、综合加工、乡镇企业等19个专
业, 126个教学班。1995年,地区农业函授大学分校被评为全国25所地市级重点分校
之一,博兴、无棣、惠民县分校被评为全国先进县级分校。2000年,地区农函大分校、
博兴、邹平、沾化、阳信县分校被授予全国农函大先进分校称号。至2000年底,全区
共招收学员23092人, 结业率99.8%,其中70%的学员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成
为农村依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三、科技推广
1979年9月,地区农学会组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报告团,深入农村进行技术推广,
现场指导农民生产。 1980年9月,在全区开展科教电影放映月活动,放映《小麦创千
斤》《地膜覆盖》《营养钵》《巧治棉铃虫》等科教片1598场次,观众达155万人次。
1981年, 推广高产早熟棉花新品种“鲁棉1号”,并组织科技人员下乡推广棉花地膜
覆盖技术, 进行对比试验。 惠民县在小面积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1983年扩大到
2.4万亩, 虽然在棉花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遇到严重干旱和发生棉铃虫等灾害,单产皮
棉仍达到169斤, 其中4900亩单产皮棉220斤, 比露天种植的棉花增产70~120斤。
1989年,配合中国科学院重点推广“棉花摘早蕾”技术,全区共推广29万亩,经中国
科学院在无棣县验收证明,该技术亩增籽棉56.9斤,全县推广4.1万亩,增加效益270
多万元。
1991年,地委、行署把叶面肥料“喷施宝”的推广列入全区科技兴农重点推广的
农业新技术之一, 责成地区科协在全区进行推广应用。 是年,全区推广“喷施宝”
100万亩, 增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1992年,地区科协与邹平县、博兴县联合承担
省科协推广的粮与粮、粮与菜、粮与果等间作套种“六种六收”和“八种八收”的农
业立体种植试验推广项目,并被列为全区农业开发项目。1994年起,各级科协相继建
设了一批集科研、科普和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至2000年底,全区科协系
统创办、领办、协办科普示范基地52处,其中,惠民县李庄镇“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
育示范基地”、沾化县下河乡“鱼、鸭、果养殖示范基地”、邹平县“西瓜科研示范
基地”、阳信县流坡坞镇“蔬菜示范基地”、无棣“刀额新对虾海淡水养殖技术示范
基地”等12个科普示范基地被省科协挂牌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

四、青少年科技活动
1981~1985年,先后组织境内青少年参加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科学
创造发明竞赛、农业科技活动成果竞赛、汽车模型比赛等活动,共征集各类参展参赛
作品439件, 其中“甜水探测器”获全国铜牌奖,“遥控机器人”“方便气针”获省
一等奖,“可调杠千斤顶”“开锁器”“轮式高空穿绳器”获省二等奖,“振动式扶
埂器” 等6项作品获省三等奖,“多用畜力机模型”“万能犁模型”《挖掘农村能源
的潜力》(论文)获全省青少年农业科技活动成果竞赛奖,阳信县第二中学的李海斌获
山东省车辆模型比赛圆周竞赛中学组第一名,阳信县第二中学的刘建科老师获全国优
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称号,北镇第一小学获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85
年5月18日,地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成立。同年7月,举办全区“首届青少年微型
电子计算机培训班”,40名高、初中学生参加学习,并参加了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程
序设计竞赛” 。同年8月,举办“滨州地区首届小学生科技夏令营”,35名小营员先
后参加科技制作、植物标本、书法、绘画、音乐等科技活动。1986~1990年,先后与
有关部门联合组织青少年参加全省青少年航模、海模和“科学小创造发明竞赛”“计
算机通讯赛”“生物百项活动”等,有11件作品获奖,滨州市第二小学王风林老师被
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
1997年5月28日, 地区科协、环保局、教委、水利局组织发动市区11所中小学的
3000余名学生上街开展“保护环境、 节约用水”宣传;5月31日,开展“珍惜生命之
水”青少年科技考察活动,200多名小考察队员先后参观考察了滨州造纸厂污水排放、
滨州化工厂污水治理和潮河污染情况, 写出考察报告50余篇。同年6月7日,组织500
多名中小学生听取地区环保、水利、生物专家“保护生态环境,珍惜生命之水”科普
报告。 1998年7月30日,地区科协、教委联合举办“1998滨州地区中学生环境与生物
科普夏令营” ,滨州市4所中学的50名初中在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参加。营
员们在地区生物、环保专家谷奉天教授、田家怡研究员的指导下,参观考察了无棣县
贝瓷厂、螺旋藻养殖厂、鲁北化工总厂、大口河贝沙资源和孤东国家自然保护区、黄
河入海口等, 并写出“我可爱的家乡” “美丽的黄河三角洲”“呼唤优美的环境”
“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等考察报告和心得体会30多篇。2000年,组织全区青少年参
加“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活动方案征集”和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
奥林匹克赛活动,共征集活动方案102项,有10项获全国竞赛奖,其中二等奖5项、三
等奖4项、鼓励奖1项;北镇中学的郑南等4名同学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
机)奥林匹克竞赛山东赛区高中组三等奖,付磊获初中组一等奖、耿嘉洲获二等奖。

五、学术活动
1979年6月, 地区农学会成立,会员186名。1981年4月,农学会副理事长马振泉
在省农学会植保分会成立大会上宣读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豆杆黑潜蝇空间模式分
布”“鲁北豆夹螟的研究”两篇学术论文,引起国内外农业学者的关注。1989年,组
织学会会员先后参加全省“小清河综合治理研讨”“食物发展战略研讨”“对虾养殖
研讨”“关于打破种植业徘徊局面研讨”等学术会议,提供交流学术论文21篇。是年,
地级学会举办学术活动20多次, 2093名科技工作者参加活动,提交学术论文195篇,
有74篇在全省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获奖。1990年5月29日,召开全区自然科学学会(协
会、研究会) 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自地区科协恢复建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区性
学会工作会议,对进一步推动全区学术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0~1995年,
先后组织开展“建设海上滨州研讨会” “科技救灾研讨会” “菜篮子工程研讨会”
“棉铃虫综合防治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交流和《全区小纺织业情况调查》《农业社会
化服务问题研究》《全区对虾养殖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全区农业投资问题研究》
《全区耕地外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滨北区域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等调研活动,
并组织水产专家到博兴麻大湖进行实地考察,写出《麻大湖开发建议》,提交地委领
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1997年4月15~16日, 山东省园艺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滨州召开,全省17地
市、 有关高校、研究所的120名科技人员参加会议。与会人员提出林果发展“三要三
不要” (面积要稳定、管理要科学、品质要上档次;不要单纯追求数量、不要单纯追
施化肥、不要盲目使用农药) 和蔬菜发展规模要再加大、步子要再加快、高档品要再
提高,尽快发挥滨州北邻京、津、唐的区位优势,抢占京津菜市场的建议。1998年,
组织开展“为科教兴滨献计献策”活动,共征集筛选出101条有实用价值的科技建议,
对《加快实施滨州地区人才计划的几点建议》《关于开发洼地绵羊新品种资源的建议》
《关于发展我区渔业的几点意见》等35条优秀科技建议进行了表彰。1991~2000年,
先后开展五届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活动,共有1537篇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获优秀学术成
果奖。

六、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1984年7月19日至8月2日, 地区科协组织地直12名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到
烟台市休息疗养。 同年10月10~18日,为地直98个单位的562名中级职称以上知识分
子进行体格检查,建立了知识分子健康档案。1993年7月,在全区设立“青年科技奖”。
1997年,经地区科协推选,冯久田获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沈志强获第
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地委、行署及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一系列科技人员优惠政策,其
中规定地区优秀学术成果奖获得者,在职称评定中享有地区科技进步奖的同等待遇;
获地区青年科技奖的人员给予每月30元的科技津贴,入选地委组织部《滨州地区高级
专家信息库》 。至2000年底,共开展三届全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共有329名优秀
科技工作者获得表彰,其中50人被地区人事局、地区科协记三等功;开展了四届“青
年科技奖”评选,有171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