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辑 党校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2&rec=103&run=13

1979~1983年,围绕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通过举办各种理论班、培训班
等短训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业务知识武装干部,促
进广大干部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宣传、教育和落实。
1984年,举办第一期脱产形式的干部专修大专班。1985年,举办第一届中央党校函授
学院大专班。1989年,举办第一届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1990年,按照全国、全
省党校校长会议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贯彻省委提出的
“突出中心(突出教学这个中心),强化主体(党校主体班次及其学制要稳定),舒展两
翼 (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前提下多渠道开辟办学门路,大力发展函授、业余教育,多开
设一些部门班和各种专题性质的研讨班, 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为每个村级班子培
养1至2名大专生) ,两个延伸(干部培训向高层次和向基层延伸)”的教育发展战略,
党校教育从以国民教育性质的学历教育为主转到培训现职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
干部上来, 实现了党校办学的转轨定向。1991年2月,建立地区行政管理干部学校,
在地委党校加挂地区行政管理干部学校的牌子,实行两个牌子、一套机构。同年12月,
省编委批准地委党校为大专体制(副地厅级)。同年,举办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
第一届农村干部函授大专班。1994年,举办第一届省委党校业余函授教育本科、专科
班和第一届研究生班。 1995年, 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发挥
“三个阵地 (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重要阵地)、一个熔炉(干部增
强党性锻炼的熔炉)”的作用,强化各种主体班次,带动和发展学历班次。同年6月,
各县市委党校均改为中专体制(副县级)。1996年,地委党校机构进行调整,设14个处
室(副县级)。1997年,与地委组织部联合开始实行领导干部理论合格证制度。1999年
3月, 兼办社会主义学院。至2000年底,全区共举办主体班次142期,培训85704人;
学历班次72期,培训56365人次。

一、教育工作
主体班次1979年起,适应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举办多种形
式的短训班。1988~1989年,先后举办7期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班,451人参训。至1990
年,共举办学习班、轮训班37期,培训、轮训学员3565人次。
1991年,举办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995年,《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颁布,规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按干部轮训规划到相应党校学习,取得党校进修
班结业证书”“中青年党员干部因被提升或被提名选举到上一级领导岗位前,应具有
相应党校的培训班毕业学历”“并作为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任职资格、任用干部的必
备条件”。是年,规范设置了各类班次,主体班次设县处级副职和乡、镇科级党员干
部进修班,学制1~2个月;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制3~6个月;研讨班10天到1个月。
县级党校主体班次设科级副职和基层支部书记进修班,学制1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学制3个月; 研讨班10天左右。同时严格调训制度,落实学制、学历制度,使各级党
员干部和理论骨干分期分批地得到培训。
1997年,地委党校与地委组织部联合实行领导干部理论合格证制度,规定凡45岁
以下的县级及正科级干部必须分期分批参加合格证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统一印制的
合格证书,以此作为干部连续任职和提拔的重要条件。《党建研究》《组织人事报》
《大众日报》等多家报刊予以报道,省委有关领导在1998年省委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
全省推广滨州经验。 2000年9月,地委召开全区党校工作会议,制定2001~2005年党
校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基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五当代”(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
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为主要内容的教学。
同年11月, 建成可容纳40人的微机教室。12月,地委党校建成远程教学网B级站,各
县市党校建成C级站。 至2000年底,全区共举办各级领导干部短期培训班、轮训班、
进修班、读书班127期,80853人次参加;正科至副县级领导干部理论合格证书班10期,
3682人次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5期,1169人参加。
学历班次1983年,《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下发,提出“争
取从‘七五’计划期间逐步做到担任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经过相应的党校培训”
的要求。 1984年起,举办第一届脱产形式的2年制大专培训班之后,陆续举办脱产、
半脱产, 2年制、3年制、1年制,党政、经管专业的大专培训班、大专理论班、中专
班、中专专修班、大专专业证书班、业余大专班及续读班等班次 (1990年起,不再举
办类似班次) 。1985年,举办第一届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大专班。1989年,举办第一届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 1991年起,先后举办6届农村干部函授大专班。1994年,
举办第一届省委党校业余函授教育本科、 专科班。同年,根据省委关于“力争用5年
左右的时间为每个县(市、区)领导班子培养2至3名研究生,为每个村级班子培养1至2
名大专生”的要求,举办第一届研究生班。至2000年底,全区共举办脱产、半脱产大
专班、中专班20期,培训3736人;函授本科、专科班46期,培训52493人次;研究生班
6期,培训136人。

二、科研工作
《党校学刊》1986年,创办《惠民地委党校校刊》,作为党校系统内部交流刊物,
每期1000册。1988年,《校刊》获山东省期刊特许证号。1989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
局批准为省内刊物, 改名为《党校校刊》。1991年3月,《党校校刊》更名为《党校
学刊》。同年12月,《党校学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97年,根据全区出版业治理
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党校学刊》转化为内部资料。至2000年底,共出版66期,刊登
文章1167篇。
理论研究1986年起,开展理论研究,以在国家、省、地级刊物上发表理论、学术
文章和举办理论研讨会等为主要形式。1987年,组建理论研究室。1991年,成立全区
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基金会,以奖励科研成绩突出的人才,鼓励全区党校系统多出成
果。1994年,理论研究开始为教学服务,探索教学规律,以发表论文、出版专著教材、
理论研讨会为主要形式。1996年,将理论研究室、语文教研室和校刊编辑部合并为科
研处。1998年,理论研究开始为实践、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以发表论文、有创意的
调查报告、 理论研讨会为主要形式。至2000年底,共发表学术论文856篇。其中,国
家级28篇,省级267篇;出版专著、参编教材196本;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32项;
围绕纪念真理标准讨论10周年、 纪念建党70周年、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迎接香
港和澳门回归、纪念建国50周年等先后举行12次理论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