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9&rec=80&run=13

【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
整,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协调、较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19.83亿元,同
比增长16.61%, 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9.33亿元,增长36.12%,
列第二位;实现利税361.89亿元,增长42.08%,列第四位;实现利润239.42亿元,增
长57.36%,列第二位。四大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
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77.92%,同
比提高22.78个百分点。 反映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7项指标中有5项好于同期。其中,
总资产贡献率同比提高2.5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比加快0.28次,产销率同比
提高1.73个百分点。 资金使用效率继续提高, 两项资金占用增幅低于主营业务收入
23.47个百分点, 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比重同比下降了2.7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
额减亏7.79%,亏损面下降0.1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势头良好。全市重点统计的35个行业大类中,经济效益保持较快增长的
占70%以上。其中,纺织、化工、食品、机械四大支柱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39.36
亿元, 同比增长32.37%; 利税301.46亿元, 增长37.71%; 利润196.40亿元,增长
51.44%,三项指标分别拉动全市相应指标增长27.59、32.41和43.84个百分点。
百强企业活力增强。 全市百强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9.60亿元, 同比增长
40.93%;实现利税306.68亿元,增长39.11%;实现利润207.68亿元,增长52.21%。三
项指标分别拉动全市相应指标增长31.20、 33.85和46.8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过
10亿元的企业达到38户, 同比增加5户;过百亿的企业达到9户,增加3户;利税过亿
元的企业26户,增加4户。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2010年,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
了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转
方式调结构指明了发展方向。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项目引领,建立了
项目储备、建设、调度和管理新机制,围绕项目增投入、快调整、促转型,全年实施
重点项目近千个,推进了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了新兴产业的膨胀发展,促
进了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346.6亿元,增长38%。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工艺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占39%,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占56%。

【技术创新取得新进步】 2010年,全年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510项,增长36.2%。新增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 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全市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
心122家。 行业技术中心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山东省棉纺织产业聚集区行业技术中
心” 认定;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在省政府主办的产学研展洽
会上, 全市有5个产品荣获省2010年工业设计优秀产品, 有9个产品获重点领域首台
(套)认定。

【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326.2亿元,同比增
长20.7%, 较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实交税金114.8亿元,增长27.6%,较同期提高
2.3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入1105.9亿元,增长21.3%,较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出
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指导
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金融支持千家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计划贷款余额89.02亿元,比年
初增加26.11亿元, 增长41.5%。新增担保机构2家,登记备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
构达到32家,注册资本21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增长75%。认定了首批11个市级中
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第一批5个市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 培训中小企业各类人才
3500人次。

【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2010年,全市被列为全省6个市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申
报国家倍增计划项目5个, 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项目7个,“四个100”项目20项,两
化融合重点项目3项, 市专项资金项目11个,信博会重点项目20项。新认定信息化示
范企业15家,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中心6家。有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计算机优秀成果三等
奖。黄河三角洲滨南物流园被确定为山东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园区。2010年,全
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亿元,增长75.30%;实现利税7.86亿元,
增长11.95%; 实现利润5.67亿元, 增长17.10%。2010年,全市通信业务收入共完成
14.76亿元, 增长11.26%, 地方税金及附加1.21亿元, 增长8.03%, 移动电话用户
322.42万户,固定电话用户77.7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31.88万户。加强无线
电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区域性无线频谱智能监测管理协同系统及应用》和
《电磁干扰动态侦测与应急指挥一体化网络平台及应用》 2个技术课题顺利通过省级
鉴定。其中,《新一代区域性无线频谱智能监测管理协同系统及应用》被评为“2009
年度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

【节能降耗工作】 2010年,全市制定并出台了《节能降耗分析制度》《节能降耗预
警调控制度》《节能降耗约谈制度》《节能降耗限批制度》《节能降耗“一票否决”
制度》等五项制度,从政策上为节能降耗工作提供保障。加强对国家和省重大节能项
目的调度和核查,对个别因市场和资金问题进度缓慢的项目情况,督促其尽快进行整
改。积极向上推荐节能技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支持。对28家省管重点
耗能企业上报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了初审,并对19家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了
现场监察。滨州高新区生态化工产业园被确定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滨化集团、
鲁北企业集团等4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
限公司“毛巾印染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等6个项目被评为“2010年省循环经济重点项
目”;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了省清洁生产专家验收组现场审核验收,魏桥创
业集团、亚光毛巾有限公司被评为山东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

【举办第八届中国(滨州) 国际家纺文化节】 2010年10月12至14日, 第八届中国
(滨州)国际家纺文化节暨首届中国国际服饰文化博览会在滨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
办。本届节会新增加了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中国服饰文化委员会、山东省经信委
为主办单位,山东省服装协会、浙江省流行色协会、温州服装商会、天津美院、浙江
理工大学、滨州黄河文化基金会协办,全国妇联发展部给予了大力支持,成为历届主
办、协办单位最多的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服饰文化委员会主
席、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原国家纺织工业部王曾敬副部长,中国国际文化
传播中心副主席戴述高将军,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名
誉会长杨东辉,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
会长杨兆华等领导及国内外知名家纺企业的专家学者汇聚滨州出席开幕式并考察指导。
本届节会以“生态、文化、创新”为主题,以展示为主干,以赛事为重点,以销售为
辅助,“展、赛、评、奖”相结合,把产业的展示交易与行业的技能竞赛结合起来,
把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实现了节会模式的创新和办会理念的突破。节会期
间,举办了“亚光杯”第五届中国家纺时尚产品大赛、“愉悦杯”第五届中国家纺时
尚产品设计大赛、 “东方地毯杯” 第五届中国家纺手工精品创意大赛,国内外知名
780余家家纺服装服饰企业汇聚滨州, 纷纷拿出精品参展参赛。三项大赛的举办,从
概念、产品、互动沟通等层面深刻阐释了“家纺新思维”,对树立品牌,提高市场竞
争力起到了促进作用,有2000多名国内外客商参观洽谈,有21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了
集中签约,合同金额达121亿元。

【四大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全市纺织、化工、机械、轻工四大行业发展势
头良好。 (1)纺织工业。全市生产棉纱144万吨,各类坯布24.31亿米;服装5682万
件。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0.02亿元,同比增长34.19%;利税136.42亿元,同比增长
58.15%; 利润94.1亿元, 同比增长72.26%;完成工业增加值288.99亿元,同比增长
5.12%。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4.19%;37.7%;39.3%;31.41%。(2)机械
冶金工业。全市机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10.72亿元,增长62.55%,实现利税31.7亿元,
增长117.58%, 实现利润24.99亿元,增长133.84%,经济指标增幅名列全省第一。滨
州活塞荣获全国质量最高奖, 成为国内活塞行业惟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3)化
学工业。全市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5.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13.65亿
元, 利税107.23亿元,其中利润70.56亿元。2010年,全市18家重点化工企业销售收
入过十亿元的有11家, 其中滨化集团、鲁北企业集团、京博石化3家企业过百亿,为
全市石化工业快速增长做出重要贡献。(4)轻工业。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企业达到555
家, 总资产535.8亿元,全部从业人员8.1万人,完成增加值198.5亿元,增长5.1%,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1.7亿元, 增长22.7%,利税55亿元,增长43%,利润37亿元,增
长39.3%,出口交货值30.6亿元,减少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