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高发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9&rec=150&run=13

记滨州市交通局原局长高发明同志

我叫刘占勤, 是滨州市交通局副局长。从发明同志2003年5月担任市交通局局长
那天起,我就跟他朝夕相处。在两千四百多个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他把全部身心都
毫不保留地献给了滨州交通事业;亲身见证了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点点滴滴,他
用自己满腔热血践行着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 作为战友,我强烈地感受到他创造不
平凡事迹的强大精神力量,那就是深深根植在他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
(一)
发明同志去世后,我们同事追忆跟他最后的那一面,说的最后一句话,发的最后
一条短信, 吃的最后一餐饭, 包括他最后一个眼神。每个人都有自己跟高局长的那
一个“最后” ,但这一个个“最后”,都与滨州交通有关,都与他为之付出的事业
有关,一个个沉重的“最后”,诠释着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人视人民的利益为神圣,
视自己的事业为神圣,视正在做的事情为神圣的充沛激情!发明同志的灵魂纯洁到了
“最后”,发明同志的灵魂纯洁得透明!
2009年12月12日,上午11点,我接到刚上任的无棣县交通局局长电话,他想同分
管交通的副县长一起向高局长“报个到”,做个交接。我知道高局长最近身体状况不
好,担心他吃不消,就犹豫着给他打了个电话,没想到他一口答应,把时间定在第二
天中午。随后就询问我关于滨州高新区黄河大桥的招商情况,说,“占勤呀,你陪外
商去现场看一看,了解一下合作的可能性多大?”后来,我才知道,就在这天医院给
他下了病危通知书。
13日中午,我按照发明局长的吩咐陪同外商考察回来后,就参加了跟无棣县局同
志的见面,发明同志戴着口罩,但依旧谈笑风生。他跟我说:“占勤呀,明天就要向
市政府汇报十二五和2010年重点项目了,事关大局,一定要精益求精啊。”
“十二五”交通规划和2010年重点项目申报方案涉及滨州未来五年交通项目的储
备和建设,攸关整个滨州交通事业的发展,同志们连续加班,常常是通宵达旦。几乎
每次加班,发明同志都要参加,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怎样定位、怎样命名,他都亲
自过问,反复推敲。13日晚上,有关资料终于整理完成,发明同志跟我说,“为了把
两个本子搞好,大家实在是辛苦了。我请同志们一起吃个饭吧。”想了想又说,“为
了保证老黄河大桥不出安全问题,稽查的同志们24小时无间隙守护,也很辛苦,咱叫
上他们一块儿吧。”同事这么多年,除了对外应酬,大家很少有机会跟高局长坐在一
起吃个饭,都非常高兴。发明局长虽然面色蜡黄、声音嘶哑,但还是坚持向我们敬了
酒:“大家都辛苦了。平时我常跟你们着急,还批评你们,请大家原谅……”我端着
酒杯,看着高局长憔悴的样子,看着平时滴酒不沾的他以水代酒一饮而尽,我心里面
突然生出一丝伤感。现在想想,那是我们一起最后的晚餐了。
14日上午一上班,发明同志带领我们赶到市政府,汇报两个方案的制定情况。虽
然依旧思路敏捷、慷慨陈词,可是我注意到,他把手探入怀中的次数多了,我替他捏
着把汗。一直到接近12点,汇报才结束,高局长又留下我们,根据会上提出的意见和
建议对方案做最后的修订,一直到下午1点多钟。
这次会议,是发明同志召集的最后一次工作会议。
第二天上午,市里将要召开十一届全运会滨州赛区表彰大会,这次会议,发明同
志原本打算亲自参加的。可是15日一早,我接到他的短信,说身体不适,会不能参加
了。发明同志安排我代表交通局作受表彰单位发言。我已经提前整理了一个发言稿交
给了办公室。下午下班前,赵永把发言稿送给我,说高局长把稿子要了去,逐字逐句
修改了一下午,交稿时还开玩笑:“去告诉刘局长,好好熟悉一下,一定把交通局的
工作介绍好,是我给你们当的秘书。”当天晚上,发明同志又发来短信,叮嘱我发言
时嗓子要放开,声音要洪亮、字正腔圆,充分展示出市交通系统的精神风貌……
会议结束后,我马上给他打了电话,告诉他我按他的要求,用普通话发言;告诉他讲
话引起全场共鸣,效果很好……他非常高兴,说:“很好!”接着,他又嘶哑着交代
了几项工作,最后他说,“占勤呀,滨南客运总站是十二五‘夹河而建、南拓北扩’
城市框架的重要节点。明天省厅高厅长亲自参加奠基仪式,我却去不了了,你代我跟
他请个假吧。”“你听听我这个嗓子,我们一家人都感冒,你嫂子跟高迪都好了,可
我就是好不了了……以后局里的工作,你要多辛苦呀!”至今,亲切和蔼,语重心长
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这是我们通的最后一个电话,也是我最后一次聆听老班长的声
音。
16日上午10点左右,就在奠基剪彩的过程中,我收到发明同志发来的短信,要求
我把两个方案的修订本,连同相关要点交市领导审阅。下午两点多钟,我给他发去短
信:“高厅长已经送走,材料已经送达市政府。”下午下班前,我收到他回复的短信,
只有两个字:“很好!”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他躺在病床上发出的生命中最后一
个短信……
17日早上8点多钟, 我接到发明同志的大哥从医院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发明同志
病情严重,请我抓紧时间往济南赶。我才知道,16日上午,他昏倒在奔往省厅汇报工
作的路上, 醒来后仍旧为滨州十二五交通规划呕心沥血,晚上9点,发明局长的生命
已临近终点,但他却忍着剧痛,与作为路桥专家的哥哥高发清,探讨已经进入超期服
役的滨州黄河大桥如何延长使用寿命。
(二)
自2003年5月担任市交通局长以来, 发明同志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把理想和抱负
铺陈在这块深爱的土地上。他和同志们一起,为滨州交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
座大桥凌空飞架, 五座浮桥贯通南北,黄河天堑已经变成滨州的“内河”;3条国家
主干道、3条高速路、17条省道,13000多公里农村公路,已经构筑起全市四通八达、
干支相连的现代化公路网络;省内最大的客运站投入运营,曾经两上两下的万吨大港
稳步推进……全市人民的梦想一个个实现,昔日的艄公渡口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交通
运输枢纽城市。短短6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经超过150多亿元,3000多项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圆满完工。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奠定了滨州作为黄河三角洲主战
场的地位,为滨州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环渤海
经济圈开发中大展宏图搭建起了坚实的平台。
在推动滨州交通日新月异的路途上,发明同志是一位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是一名
冲锋陷阵的战士。就在率领大家克服千难万险,想尽千方百计,跑遍千山万水,争项
目、跑资金、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他也把滨州交通系统锻造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
能战、 战之能胜的铁军。 交通事业牵扯项目众多,往来资金数额巨大。我还记得,
2003年5月一上任, 他就在全局大会上提出: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能
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我们搞建设,一定要干
干净净做工程,认认真真树丰碑。”因为我分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发明同志更是常
常耳提面命:“搞工程,一定要顶得住说情的条子、顶得住亲情的缠绕、顶得住环境
的考验、顶得住金钱的诱惑。”为了防止有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在工程中牟利,他不止
一次给我打“预防针”:“我是滨州人,在当地有一个大家庭,光叔伯兄弟就接近30
个。你把关,就从我开始。我保证不给亲戚朋友开‘后门’,如果他们通过你办了事,
我就先拿你们是问!”任职六年多,发明局长没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他说:“为一
个人办事,他个人得益,我坚持了原则,事业发展了,大家都受益,将来他也会理解
我。”发明局长近乎苛刻的廉洁,看似不通情,实则最通理,他的精神骨骼里不缺钙,
他以自己的浩然正气带出滨州交通人的昂扬士气!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高效运转,高发明在财务管理上提出了“五个漏斗”管理模式,
把工程资金、财务经费、车辆管理、人事用工、日常接待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并建
立了工程项目从设计到施工到交工一整套完善的工作程序, 要求大小工程必须坚持招
投标制,并邀请市纪委、检察院、公证处提前介入,全程监督。任何工程,必须通过
审计才能结算。
几年来, 交通局项目投资逾150亿元,发明同志没有写过一张条子,没有揽过一
个亲情工程,没有从中谋取过一分钱的好处。因为他的高风亮节、率先垂范,滨州交
通也创造了6年无不合格工程, 无安全责任事故,无领导干部不廉洁事件的奇迹。为
此,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预防职务犯罪现场经验交流会特地选在滨州召开,在全省
范围内推广滨州交通局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
发明局长牢记自己是黄河的儿子,他要报答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情,他把一个党员
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深深扎根在沃土里,他是科学发展观的忠诚践行
者,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到:“一个人
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
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发明同志亲密的战友,
我有资格说,他也完全配得上这样的评价!
(刘占勤)

永远的朋友

我叫王国明, 在滨州市人民医院工作。 我和发明既是同学也是同事。1978年到
1981年间,我们在滨州卫校学习时是同班同学;之后我们同在潍坊医学院卫生管理系
学习;毕业后又同在市卫生局工作两年多。现在我们两家相距不过百米,逢年过节也
常在一起过。这两年,尤其在发明患病和治疗期间,我经常陪伴在他身边。与他32年
的相处,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感动和挥之不去的记忆。他做人、做事的态度,他的高尚
精神和品德,令我深感钦佩。
我钦佩发明,因为他是一个重孝道、懂感恩的人。
自古忠孝很难两全,但在发明的亲朋好友看来,他却做到了忠孝两全。在我们朋
友中间,大家都知道发明是出了名的孝顺。
发明幼年丧母,是跟着外祖母长大的。1993年,他的外祖母患了直肠癌,发明把
老人送到省肿瘤医院。当时大夫一看老太太都快八十岁了,一口拒绝手术并让回家保
守治疗。发明一听就急了,他使劲哀求大夫。当院方得知这是一个外孙自费为姥姥治
病时,大受感动,最后,指定普外主任李教授亲自为老人手术。术后,给老人做放射
治疗。老人年龄大,体位难固定,发明不顾自己的身体受放射线危害,每次都陪伴搀
扶着老人,等老人放疗结束,他的胳膊也由于放射线的照射而变了颜色,好几个月都
下不去。为了给姥姥补充营养,除了药物外,发明每天给老人喝鱼汤,炖排骨,并坚
持给老人喝阿胶口服液, 从未断过一天。从1993年患病至1997年去世,老人卧床4年
多,但在这4年多时间里, 老人身上没长过一个褥疮,屋里没有一点难闻的气味。老
人逢人就夸“得了外甥的济”。但我知道,发明为了给姥姥治病,欠下了一万多元的
债。
每年过年,发明只要有时间都要回老家按当地的习俗给长辈磕头拜年。2009年春
节,发明术后仅20天,鼻子里还下着胃管、滴着液体,视长兄如父的他还对妻子说:
“寿枝,过年了,咱给哥嫂拜年吧。”说着,很吃力地给大哥、大嫂磕了个头。大哥
含着泪说:“这个头让我的心像刀割一样,很痛很痛。”
我多次听发明讲,他幼年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能够活下来全靠乡里乡亲帮助—
—有时家里断炊,是靠东一家西一家的接济才熬过来。发明一直对那些曾经帮助过自
己的人心存感激。现在条件好了,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回报他们。有次周末,他
让我开车,带着我们的家属外出“兜风”,一直开到他老家的原址,他说要去看一位
他的“嫂子”。等到了那位“嫂子”的家,我们一看是一位瘫痪在床并且双目失明的
老太太,还有一个五十多岁智力低下的儿子。娘儿俩住在两间低矮的破土屋里,阴暗
潮湿,点着煤油灯,看上去很可怜。发明把口袋里仅有的三百元钱拿出来,又对我说,
“国明,你带钱了吗?都拿出来。”我们几个人把口袋里的钱都掏了出来,又凑了三
百多元,都给老太太留下了。老太太感激地拉着发明的手,叫着他的乳名,说:“这
些年,我家一个亲戚都没来看过我们,只有你和你哥每年都来看我。你才是我的大恩
人呐!”。发明对我说:“这位庄乡‘嫂子’心地善良,我小时候经常去她家混碗粘
粥喝。”
发明过去身体一直很好,不论在市卫生局还是在市政府工作,无论是下基层还是
做文字工作,他的精力都非常充沛,通宵达旦连轴转是家常便饭,自己戏称是“傻小
子睡凉炕,凭着身子壮”。但发明到交通局工作后,体质明显下降,时有腹痛、腹泻
的症状。 到2008年8月份的一天,他突然大量便血,晕倒在工地,住进了医院,先后
到北京、南京治疗,被诊断为“克罗恩肠溃疡”。由于发病时间长,没能及时治疗,
术后又没得到很好的静养,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在每次住院期间,特别是在北京和南
京住院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前去看望,单位的同志们也都很关心。为了不给
组织和同志们添麻烦,之后几次发烧、便血住院,他都非常郑重地对我说:“国明,
我住院的事,谁也不要告诉。”起初,我不理解,对他大发脾气:“这都啥时候了,
还不让说?是怕丢官还是怕影响进步?”我还不止一次地说,“这个官咱不当了,先
保命吧!”发明心情沉重地对我说:“国明,别人这么认为我可以理解,但是你这么
说就太不应该了。咱老同学三十多年了,什么官不官的,领导和组织这么信任咱,把
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咱,除了感激组织、报答组织,别无他念,咱要对组织负责,对
职工负责啊!不能因为自己长点小病就影响工作、耽误了大事啊!”
我钦佩发明,因为他视事业重于生命。
发明在生病期间,和我谈得最多的不是病情和治疗,而是他的工作。每当谈到工
作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焕发、兴奋不已。在说到自己健康状况时他总是说:
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我还是原来的大老高,有病不要怕,越怕它越大,要像斯大
林讲的那样“我们不理睬他们,继续前进!”——我知道,他这是把工作作为同疾病
斗争的武器,把工作取得的成绩作为同疾病斗争的成果来看待。
自2008年开始, 发明先后6次在我院住院治疗,每次治疗他都不按时检查,不按
时用药,常常是输着吊瓶拔下针就走,成了住院病人中最“不守规矩”的人。为此,
科里的医务人员多次找我说,“高局长不按规定用药,说走就走,住着院参加会议,
跑工地,有时跑到北京、济南去,如果出了什么事,我们可负不起责任。”为此,我
也对他发过脾气,但他总是笑着对我说:“你当院长,老同学就沾你这点光,让我自
由点吧,我保证出了事不怨你。”
在南京住院期间,手术前因极度的腹痛,汗水把发明的头发、衣服都浸湿了,我
们就拿纸巾给他吸汗擦拭,每天用上三四盒。当疼痛发作时,发明都是咬紧牙关,握
紧拳头,脸疼得苍白,他却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没有叫过一声难受。因为疾病的折
磨,原本170斤的汉子,一个多月的时间体重掉到了不到130斤。但是,每当领导或同
志们打来电话,发明总是拿出全部的力气,努力不让别人听不出自己是一个病人,还
像以前一样探讨着、指挥着工作。看到他这样,我好多次恨不得把他的手机夺过来给
扔了。
医院的每次化验结果出来,都显示全血细胞很低,尤其是白血球和血小板计数极低。
对于发明这样一个有着医学专业知识的人来说,他知道这种症状意味着什么,明白仅
靠输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随时都有感染、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2009年10月
的一天,发明在我院住院,他趁着别人不在,把在医院工作的我的儿子叫到床前,郑
重地对他说:“王琮啊,我的病不轻,今后你李姨和高迪,就请你多照顾了。”说完,
两人眼圈都红了。回到家我儿子说起这件事,眼里还含着泪。这让我更加理解了发明
的所作所为,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和疾病抗争,是怕误事……从此,他每次到我院治
疗,我都严格要求我们的医务人员:高局长在这里住院不准对任何人讲。
发明的妻子对我说,发明去世的前几天,实在撑不住了要输血,但发明坚持去滨医附
院治疗,而不到我院去,就是怕我知道他的病情不让他出院,耽误了他的“大事”。
发明很清楚自己的病情,他是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再多干一点事,少留一点人生的遗憾。
我钦佩发明,因为他始终驻守着精神的高地。
发明在深知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坚持工作,忘我工作,有不少人认为他这是为了
保官、发财。但是我知道,发明从不稀罕钱,他对钱看得很淡。
2005年腊月,发明年迈的父亲因病去世,按照当地的风俗,他必须守灵三天。为
了不影响亲友和同事们的工作,发明一是不发讣告,仅我们几个关系好的朋友知道;
二是当天火化并在老家安葬;三是让我专门盯着,严禁收取亲属以外的任何一分钱祭
仪。尽管没发讣告,但还是有些人得到了消息。有不少下级交通部门和市直单位的朋
友们想表示点心意,都让我按照他的意思一一谢绝了。
发明任交通局长期间,有许多人想通过我和他的特殊关系揽点工程、弄个出租车
手续、跑个客运专线什么的,他没给办一件。就连2007年我儿子和他女儿高迪一起在
他下属的驾校学驾照,他给找好了学校、安排好时间,可钱却一分也没让少交。这件
事让发明的爱人很尴尬,她拿着钱找我儿子说,“王琮,学费你高叔叔不给免,你李
姨给你报。”
他在南京手术期间我和另一朋友去陪他,当他得知我们住在小宾馆、吃快餐,没
吃交通局一顿饭时,非常欣慰地对我们说“谢谢你们对我的理解”。我们明白,不这
样他早就把我们赶走了。
我的儿子和发明的女儿从小一起长大,发明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很严格,并
且寄予厚望。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发明家串门,发明当着我的面教育两个孩子:“王
琮、高迪,你们现在也长大了,都参加工作了,应该明白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时,我们觉得发明教育孩子谈得未免太高了,发明却严肃地说:“人活着,两个字,
就是‘奉献’。评价你的标准不是看你钱挣得多少,而是看你为社会做了多少。”和
孩子们聚在一起,饭桌前他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天道酬勤”。他激励孩子们要能吃
苦、勤奋学习,多做些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不要总是想着自己。他常跟我们
讲,咱是老百姓的孩子,庄稼地里刨过粪,出过河工,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情,咱从心
眼里愿意。
生命的长短由不得自己,但是生命的高度和厚度却能由自己掌控。“人生的价值
就是奉献”——发明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发明走了,52岁的生命很短暂,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足够我享用终生。发明啊,
我的好兄弟,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很怀念你。
(王国明)

我永远怀念父亲

父亲生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自己在家好好吃饭”,然后便匆匆下楼。我急
忙披上外套追出去,可是连父亲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看到他乘坐的车渐行渐远……
从我记事起,父亲留给我的印象就是俯身书桌写材料的背影。那时没有互联网,
只需一支笔、一摞纸和一杯浓茶,父亲就能写出一篇让人叫好的稿子来。父亲写材料
从来不是一气呵成就收笔,而是经过一个甚至几个通宵达旦,至少反复十多次的修改
方能定稿,记得当时父亲每改完一页,便让我递给在另一间屋子里誊抄的母亲,母亲
抄好了再让我送过去给父亲再次修改,我就负责这样来回运送稿纸,现在想来,那也
是一种温暖和幸福。
从小,父亲只要有时间就教我如何写文章,写好文章。父亲说,做文章就是做人,
文章的味道就是品性的味道。长大后我才觉得,父亲这一辈子就是一篇精彩绝伦的大
文章,从头至尾透着正直、果敢、大气的味道。
回忆像条河,日夜流淌……现在才觉得,即使那些很少见到父亲内心有些委屈的
日子,现在已成了我最珍贵的记忆……
上幼儿园时,每天我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夏天的时候也要等到天蒙蒙黑才能等
到父亲来接。至今我还很清楚的记得我蹲在幼儿园二楼拐角的墙边,陪我的老师不停
地抱怨:“以后你爸爸能不能早点来?”
我上小学时,父亲被调入行署办公室。每天下午放学,我都先去办公楼下,父亲
从来不让我去他的办公室,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我都乖乖的在楼下涂着蓝漆的车棚里
等,在父亲的自行车旁等他下班,有时直等到天黑,星星都出来了……车棚里最后一
辆被推走的自行车经常是我父亲的那辆黑色的、前面带大梁的自行车。
等我读了初中,父亲工作更加繁忙了,加班成了平常事,而极少次的按时回家倒
成了稀奇事。有很多时候,我和父亲好几天都见不到面,早晨我还没有起床,父亲早
早就上班了,晚上我已经睡了,父亲还没有下班。很多次我都觉得很委屈,这和父亲
出差有什么两样啊?
后来我上了高中,学业开始紧张起来,母亲曾多次埋怨父亲不管我的学习。父亲
说,等我上了高二就管我,其实父亲从我上小学的时候就这样说:“等高迪上了初中
我再管她”,一直拖到我大学毕业,父亲都没能抽出时间来管理我的学习,更不用说
辅导我功课,去开家长会了。
父亲对工作超出常人的付出和热爱,是我和母亲还有很多父亲的同事和朋友一开
始所不能够完全理解的,那时,在我眼里,父亲钟爱他的工作胜过他的女儿,更胜过
他的生命,他对于工作的拼命让我仿佛感觉他从未属于过我们这个三人小家。
直到我参加工作, 我才对父爱有了另一番理解。2009年9月份,我山东大学毕业
后参加滨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考入滨州市人事局工作,十月份单位举办迎国庆文
艺晚会,要我主持节目。演出前一周我就开始做父亲的思想工作,我说,“老爹,我
刚刚参加了工作,又是第一次主持,你一定要去看节目啊”父亲满口答应了,当时我
特别高兴,可是两个小时的晚会结束了,我一直没有看见父亲出现,心里特别委屈。
晚会结束后专门来看我节目的堂哥告诉我说,刚才你爸爸来看你了。听到这句话,我
心底一热,忍不住眼泪涌了上来,我想,这就是父亲,这就是父爱!我仿佛看见父亲
工作繁忙中抽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悄然背身影。父亲,就是那个心里装着孩子却又从不
表露的人,而此时,父爱,就是隔着玻璃窗默默流淌的那份关爱。
父亲不爱喝酒,不爱喝茶,不会吸烟,不会打牌,社会上流行的娱乐活动,他不
仅不会,也从不去学。除了拼命工作和酷爱读书,父亲没有别的爱好。父亲在生活上
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个大老粗。他不讲究吃,不讲究穿,母亲给他什么他就穿什
么,父亲最爱吃的是大包子和水饺,最爱喝的是玉米面黏粥,他从不记得自己的生日
是哪一天, 他不知道什么是七夕什么是圣诞。 但父亲在工作上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细心人”,他写过的文章,找不出一个不恰当的词,找不到一个错别字,他会在元
宵节晚上十一点去看局里灯展现场撤没撤完。他心里装的满满的都是工作,却唯独没
有他自己。
最近几年,父亲经常腹泻、腹痛、发烧,母亲劝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他总说没
有时间,实在支撑不住时就在家让母亲给他输点液,遇到工作紧急,没输完自己拔下
针头就走是经常的事。怕母亲担心,每次去卫生间都锁门不让母亲看见,有时背着母
亲吃药,问也不说,现在想来,其实那时他已经经常便血,只是自己偷着吃止血药。
有时上楼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扶着楼梯,问他是不是肚子痛,他总是说没事。母亲天
天催着他去看病, 他就说等忙完这阵子再说, 但他忙完一件又一件,总也忙不完。
直到2008年8月份突然大量便血晕倒在卫生间,才住了院。
2009年初,父亲做了手术,大夫要求术后一定要静养半年。可是,出院回来的第
一天父亲就去了工地,不能下车,他就在车里面贴近车窗,看一眼时刻关心的工地现
场。因为身体还没有恢复就立即投入工作,导致机体免疫力极度下降,造血功能降低,
近一年来,不得不靠经常输血来维持生命。以往输血都是去人民医院,2009年12月12
日,实在撑不住了,父亲坚持去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以避开在人民医院工作的
老熟人。就是这次的化验单,白血球已不及正常值的三分之一,血小板已几乎查不到,
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要求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否则必须写下保证书。此时正是滨州
市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期,涉及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未
来五年数亿元交通项目的立项问题,必须立即向上级汇报,他让母亲代他写下了保证
书,14日一早父亲就去市里汇报,一直到下午一点才拖着病怏怏的身体回家,这时母
亲哭着求他,“咱啥也不干了,赶快去看病吧,要不我去找市长了”。父亲非常生气
地说:“你别给领导添乱,别给我增加压力,我还有好多事要做,不要干扰我!”
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布置
工作。
“自己在家好好吃饭”,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是父亲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父亲这
一去竟是与我的永别。再次见到父亲,他已经是永远地睡去了。他的身体还是温热的,
脸庞也是慈祥的,只是眼睛还微微睁开。我知道,这是父亲还有未了的心愿,躺在病
床上时,父亲就天天对母亲讲,一定要建一流的滨州西客站,高标准的疏港路,要提
前完成港口二期工程,要把北海新区建成威尼斯式的花园水城。父亲常说自己是一名
共产主义战士,以前我无法理解,现在我明白了,父亲的一生就像是战士的一生,一
生奉献,一生奋斗。
父亲一辈子都心怀挚诚的感恩。父亲常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是老百姓的孩
子,父亲从未忘记过自己的职责和本分,过年过节家里不开门,这是父亲给我和母亲
立下的规矩,多年来,我和母亲渐渐养成了节假日在家里过的习惯;父亲在交通局任
职的六年里,从没有在家里过一个春节,不是陪一线的交通职工就是陪在滨州的外商
一起过年;在父亲陪伴我的二十三个年头里,细数父亲专程带我和母亲游玩过的地方,
只有两处,一处是在我十岁生日时带我们去了东营,看了天鹅湖,另外一处是在我初
中毕业时带我们去了青岛,看了崂山,除此再没去过其他地方。当同学们在一块畅谈
旅游的快乐时,我心里常常羡慕,后来父亲察觉到了,有一次愧疚地说:“等我忙完
这阵,带你和你妈去海南看看”,可这一等,是遥遥无期,一直到父亲离开我。
我不能说父亲是个为了工作而不要家的人,不能说父亲是个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忘
记家的人,因为我深深知道,深深懂得,也深深理解,父亲爱我和母亲,爱我们这个
小家,爱他的故乡,爱他的亲人和朋友,但是,父亲毅然决然的把这些“小爱”统统
放在了他对工作的“大爱”之后,因为父亲觉得,只有对事业全心全意、无所保留的
付出和奉献,只有在扪心自问时深感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和责任,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堂
堂正正的人。
那天收拾父亲的遗物,我发现了父亲的一枚印章,上面刻着“剑胆琴心,福慧双
修”。父亲常说宁愿站着死,不愿躺着生,要做就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我一直默默
铭记父亲对我的告诫:利国利民事常做,有损身心事莫为,要少说多做,任劳任怨,
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多读书多学习,早日胜任自己的工作。
当流淌的回忆戛然而止的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我真的失去了父亲!父亲
真的再也不回来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竟是这样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父亲常说,前
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现在,我要学会自立自强,继承父亲的遗志,
铭记父亲的教诲,接过父亲的担子,代替父亲做好我们这个家的脊柱,照顾好悲伤的
母亲,像父亲从前一样支撑起这个家,支撑好这个家!
——父亲,您安心的去吧!我会照顾好我们的家!我会像您教导的那样,做一个
堂堂正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永生永世做您的好女儿。
——父亲,您安心地去吧!您未完成的事业将会有更多像您一样的叔叔、阿姨来
完成。
——愿您在天堂不再有痛苦、辛劳和疾病。父亲,我永远怀念您!
(高迪,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