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9&rec=138&run=13

【概况】 201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和“十一五”
期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 8月,成功举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
坛。荣获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二
等奖,同时被评为全市电子政务推进、政务督查、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法行政、计划
生育等工作先进单位。
就业再就业。2010年,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被市政府表彰为滨州市“1010”
工程先进单位。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3.3%,其中下岗
失业人员再就业2.5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9.1%;困难群体再就业7296人,完
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5.9%; 农村劳动力转移12.4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60%;
城镇登记失业率3.17%。 全年为68户企业拨付岗位、社保补贴4300余万元,涉及职
工3.7万人。 (1)实施创业推进行动。以创建现代农业创业园为载体,积极探索解
决农民稳定就业和大学生创业问题。将岗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培训投入等政策进
行整合,集中扶持创业园区发展。各县区创业就业园区初具规模,滨城区、邹平、博
兴、开发区、高新区已开始发挥作用,全市建立创业就业园区10余处,直接在创业园
区就业人员达5000人。全市表彰奖励3处现代农业创业园区、6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
12名创业之星。 (2)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在鲁滨金店建立全市首家高校毕业生创
业孵化基地, 47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基地培训,其中6名学员已走上创业岗位。新确立
23家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全市见习人员达1342人。开发大学生基层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岗位235个, 登记的21名特困生全部实现就业。接收2010年毕业生档案
6800余份,现场报到1721人,网上报到2456人。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以“激情创业·放
飞梦想”为主题的“首届滨州青年创业电视大赛”,营造了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
会氛围。(3) 深入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先后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
毕业生春季招聘月、 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举办各类招聘会100多场,为1758
家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 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9.3万人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开展
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共培训各类人员7.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
移培训3.6万人,新增创业人员达3100多人。
社会保障。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1.3万人、90.5万人、19.5万人、33.1万人、17.6万人。各项社保
基金滚存结余突破30亿元,提升了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失业金、工伤待遇、
遗属补助按规定及时调整并足额兑现。积极出台并贯彻落实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
法。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70.3元, 取暖补贴标准由每年24元提高到1100
元,65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遗属补助费纳入社会统筹。 两次调整失业金标准,由300
元调整为410元; 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住院报销比例、最
高支付限额相应提高; 工伤待遇按规定及时调整并足额兑现,全市286名“老工伤”
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
人才工作。 (1)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年内,共调整组建23个系列的高级评
委会2个, 中级评委会24个,初级评委会98个,调整充实评委会专家库,加强对评委
会的指导、 考核和监督,努力提高了职称评审工作水平。全年共审核高级材料367份,
评审通过282人; 审核中级评审材料1894份, 评审通过1220人; 审核中级评审材料
1894份,评审通过1220人;评审通过初级资格3000余人。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审核高
级评审材料797份,向省各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进行了推荐评审,对评审通过的498人
进行公示。组织了2010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中青年突贡专家和滨州市有
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推荐工作, 2010年审核上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29人。继续
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工作, 全市5.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举办公务员和选调生培训班4期,培训人员673人,培训公务员面试考官162人。(2)
职业技术培训和鉴定工作。注重发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年内,全
市技工院校招生7000人, 其中高中以上生源占30%,在校生总人数达2万人,就业率
95%以上。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40个。建立和落实首席技师评审制度,评选市级10名首
席技师。职业能力鉴定1.5万人,颁发职业资格证1.3万个。实施“金蓝领”培训工程,
培训1000人。
人事管理工作。 (1) 人事考试及公务员管理工作。年内,组织8.33万科次、
4.21万人参加的68项考试报名,圆满完成7.56万科次、4.12万人参加的24项考试任务,
办理发放各类证书1.34万本,滨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访问量达70余万人次。查处违规违
纪考生155人, 实现了“零”投诉、“零”举报。全市考录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
理人员572人,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比例达到35%。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
度考核工作,8.66万人参加考核,其中优秀9851人。2010年向国家、省推荐先进集体
38个,先进个人109人,与市直单位联合表彰先进集体157个,先进个人437人。(2)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科学制定事业单位招聘办法,根
据岗位特点确定不同的考试方式。 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9人,全市共招
聘1343人,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部署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工
作, 全年共有81个市直单位完成竞聘上岗工作。(3)军转安置工作。实行“双考、
四公开、一监督”的安置办法,将2008年以来符合安置条件的副团职以上13名军官家
属, 一次性安置到事业单位工作。 到年底,全市接收军转干部43人,在市直安置16
人(2人放弃),县区25人。
劳动关系调整和权益保障工作。 (1)工资宏观调控。在机关建立了职务与级别
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建立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
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有序开展。在严格执行现有工资制度的同时,
做好公务员工资收入的统计调研工作,统筹做好县区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同时,
在企业建立了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调整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劳动
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对引导企业工资正常增长发挥了积极
作用。 (2)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成立劳动人事仲裁调解委员会,基层调解
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建立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组织238个, 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180件。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560件,按期结案
率达100%, 审查集体合同38份,涉及职工1.2万人,鉴证劳动合同1.8万份。(3)劳
动保障监察工作。认真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年度监督审查工作,将事业单位全部纳
入年检范围,共年检用人单位1197家,涉及职工24.5万人,责令补办用工手续1.29万
人,补签劳动合同1632份,补办职业资格证书1316份,补缴社会保险费2589万元。开
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共检查用人单位486户,为5600名农民工补发工资
1300万元。评选市级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单位64个。(4)信访维稳工作。突出农民
工、改制企业职工等重点群体的权益保障和维稳工作,着力抓好初信初访,强调预防
和疏导, 从源头控制信访案件的发生。共接待来访群众918人次,来信73封,回答政
策性咨询1700余人次。 协助处理集体上访事件9起,代表市政府复查复核各县区信访
案件8起, 处理省长、市长热线电话和信箱案件35起。全面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
维稳工作,实现全市企业军转干部的整体稳定,无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坛】 2010年8月23日至26日,黄河三角
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在滨州举行。本次论坛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省政
府主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滨州市政府承办,美国GMAC国际公司协办。
论坛期间,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6个,总投资17.1亿元;签订招商引资项目74个,外方
投资额530.6亿元。与10多家国内外留学生组织和博士后管理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4位海内外博士与滨州市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拓展了招才引智的范围,搭建了
合作交流的新平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新突破】 2010年10月,惠民、博兴两县分别作为
国家第二批试点和省级试点,启动实施新农保制度。至年底,全市有新农保试点县区
3个(滨城区、 惠民县、博兴县)全市新农保适合参保人口达73.9万人,23万60周岁
以上的农民享受到政府的基础养老金,新农保覆盖率达46%。

【信息一体化建设】 2010年,按“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以加强业务应
用和公众服务为核心,从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入手,积极推进系统整合,狠抓数据质量
管理,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范围,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2010年,被国家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彰为“金保工程建设示范单位” 。以总分89.66的成绩在市直46
个部门中名列第一,被评为“2010年度全市政府优秀网站”。工作网络联接6县4区、
88个乡镇(街道办)、51个社区、100多家银行营业网点、40多家就业培训服务机构、
4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200多家参保单位,网络用户达2000多个,纵向实现了省、市、
县区、乡镇(街道办)、社区五级联网,横向实现了与财政、银行、定点医院和门诊
药店、部分参保单位联网,基本形成了标准统一、规划科学、功能齐全、安全稳定的
信息网络体系。全市发放社会保障卡40多万张,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即可在全市统
一定点的医疗机构网络内无障碍就医、就诊和结算,实现了全市医疗服务“一卡通”。
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开始运行,初步实现了政务办理网络化。局门户网站与就业网、考
试网、人才网资源共享,服务功能日益强化。在线咨询、社保综合查询、社保卡网上
办理、 网上申报缴费、 公开招考网上报名、 求职招聘信息发布等业务网上办理,
12333公共服务电话日均接电话在200个以上,初步建立了全天候立体式公共服务体系。
(李元新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