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9&rec=119&run=13

【概况】 2010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学校5所,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所:滨州医
学院、 滨州学院;专科院校3所:滨州职业学院、滨州技术学院、滨州技师学院。滨
州医学院、 滨州学院、 滨州职业学院在校生4.8万人, 当年招生1.47万人,教职工
3544人,专任教师2705人。
(崔方锋 王 蕾)

【滨州医学院】 滨州医学院是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有滨州、烟台两个校区,占
地1589.5亩, 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设有10个院(系),17个本科专业和方向,2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7个二级学科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级
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重点学科(实验室)7个、精品课程8门。全日制在
校生1.4万人;教职工976人,其中专任教师685人,教授91人,副教授226人。近五年
承担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9项, 省部级121项,获省部级奖励13项。编辑出版
学术期刊《中国医院统计》和《滨州医学院学报》。固定资产总值10.9亿元,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 图书馆藏书223万册。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
院11所, 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130余所;直属附属医院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
资产总值10亿元, 仪器设备总值3亿元,开放床位1651张,是鲁北地区医疗、教学、
科研、保健、康复中心。
教学工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成教学大纲修订,获省(部)教学改革立
项项目12项。加强专业课程建设进,完成2010年专业评估,外科护理学、公共外语被
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和教学改革示范点。强化实践教学,基本完成省级
立项的8个实践教学中心项目建设, 启动优秀教学基地评选,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
完成实习大纲修订。质量工程项目新增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
精品课程1门、教学团队1个。录取研究生73人、本专科生3492人。成人教育录取学生
3453人。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拓展,完善培养方案,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专业学位研究
生招收首批学生26人, 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课题4项,遴选第四批硕士
研究生导师145人。
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加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通过“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验
收,启动“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申报工作,加强校级重点学科强化工程过程管理。
学位点建设迈上新台阶, 新增临床医学、基础医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口
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成为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单位。科研课
题立项、 成果奖励、结题鉴定工作实现新突破,获课题立项3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7项,省部级41项。获厅局级及以上奖励119项。结题鉴定上级课题92项。发表
学术论文701篇, 其中核心期刊241篇,被SCI等收录126篇,编写著作、教材102部。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完善滨州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建设,加大校级学科研究所建设力度。
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管理系统,推进科研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和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获山东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高校科研管理和社会
科学普及周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期刊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申报“泰山学者”岗位3个和“万人
计划”第一层次人选2个。 完成人才队伍建设“三大计划”第一周期届满考核工作,
启动第三周期评审。聘请客座教授11人。录用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15人。鼓励教职
工在职攻读学位、外出进修学习,1人获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1人获教育厅
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资助, 3人获教育厅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获省教育系统人事工
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生工作。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强化入学教育、军训和国防教育,
获省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加强素质平台建设,打造校园活动品牌,召开
第四次团代会, 6000余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1000余学生参加志愿服务,6名学生应
征入伍,86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校团委被评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强化服务育
人理念,完善就业指导、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宿舍服务等服务平台建设。加强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举办“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月”活动,7名辅导员顺利通过职业
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考试。
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外交流与合作范围不断拓宽,与韩国友校联合制作塑化医学
标本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接待美日韩欧等来访团组9个,10人赴国外友好学校或医疗
机构做短期访问。
思想政治工作。举办暑期领导干部读书班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通“干部在线
学习中心” 。完善基层党建监督考核机制,完成党总支(党委)换届工作,发展党
员345人。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学校180多次。
6月30日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明确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思路、
主要任务和措施,确立了新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
(颜廷海)

【滨州学院】 2010年,滨州学院占地158.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4.7万平方米,
资产总值11.8亿元。 有21个系(院),36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建成4个省级
重点学科、5个省级特色专业、8门省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经、管等
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设有20个校级实验中心(室)和电工电子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仪器设备总值8669万元。图书馆藏书180万册,期刊2100余
种,专题数据库12个。建有全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家飞行学院和全国高校第一家
“孙子研究院”“李大钊研究所”以及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
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等7个省级科研平台和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等3个市级科研
平台。年内,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五五’教育普法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高校档案工作优秀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2010年度山
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二等奖”“山东省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示范单
位”等荣誉称号。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计划财务处、图书馆、团委、后勤管理处等
十几个部门受到市级以上表彰。
教学工作。加强专业建设,按照重工科、强应用、精传统的思路,调整专业结构。
做好专业改造, 统计学等5个本科专业招生中明确或增加了专业招生方向,报到率大
幅提高;开展专业测评和新上专业调研,完善专业保障条件,新上建筑学、公共事务
管理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 生态学本科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推
进“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建设,制定《滨州学院双学位、双专业管理办法》,
申报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等辅修专业12个。 新增省级精品课程2门,立项校级重点课程
15门、双语课程4门、案例课程15门,结项校级双语课程1门、网络课程11门、重点课
程8门、 案例教学课程12门;建设公选课程43门。制定《滨州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工作条例》,健全各环节质量标准。进一步搞好督导检查,完善校系两级督导组织,
发展学生教学信息员,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教研室“面对面”评教、教师评学、学生
和教师评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
及时反馈结果。进一步搞好教务管理,改进排课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支持系(院)
资料室建设, 举办各类教材展示活动6次,争取各类免费样书7600余册,提高教材选
优率; 严格学籍管理,学生注册率达到99.4%;评选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0人。继续开
展教学工作自评,进一步推进学校“六个体系、四个循环”与教育部评估体系有机融
合。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项目立项的形式第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
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大平台”的互补互动,坚持因材施教,分流培
养, 2006级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43.6%;继续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新建27处实践
教学基地, 加强省校两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验室开放项目达到333个,参加
大学生学科竞赛, 获国家奖47项、 省级奖138项; 加大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比重,做好学术不端行为检测,获评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3篇。加强
教研室建设,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成绩考核改革为重点,
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校级教研项目结项17项,立项29项;评选第三届校级
优秀教学成果奖20项;立项教材编写项目6项,教材出版基金资助项目3项。
招生就业工作。 面向22个省(市、 区)实际录取学生5548人,报到5059人,报
到率91.2%, 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至年底,各类在校生3.3万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
专科生1.68万人。 继续、远程教育在校生1.6万人。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完善
五级就业工作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试点“预就业”实习模式,毕业生初次就
业率达到91.4%,其中正式就业率为66.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特色办学和科研工作。坚持立足地方,做大做强飞行技术、孙子研究、安全文化、
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三角洲文化、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航空信息技术“七大品牌”。
开辟飞行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新路子, 完成飞行技术专业招生129人。被正式纳入民
航系统统一招生,获得民用航空飞行员执照考试资质和ATPL理论培训资质。举行了首
届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典礼,60名飞行学员顺利赴航空公司工作。推进黄河三角洲、
孙子研究两个特色数据库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研究中心协助山东赛尔生态经济技术
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山东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筹建工作,并就园
区内学校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初步达成意向。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坚持开放式研究,
面向社会聘请社会一线文史工作者15名。安全文化研究中心获得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颁发的三级安全培训资格证书。 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团队首次争取到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召开第二次科研工作会议,明确了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任
务措施。重视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组织管理和目标考核,成立黄河三角洲
经济研究中心和自动控制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科研机构;应用数学省级重点学科和山东
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厅终期评估;学报增设“黄河三角洲研究”
专栏,出版“孙子兵法与和合文化”特刊,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名栏”“优秀栏
目”等称号。活跃学术交流,举办了黄河三角洲环境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
峡两岸大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等国际大型学术会议。 争取到国家级课题2项、省
部级课题31项、 市厅级课题35项、横向课题11项。到账科研经费530余万元。取得鉴
定成果17项、 专利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市厅级奖励108项。学校被评为“山东
省社科学术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加大开放办学力
度,国内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重视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增设飞行技术本、专
科函授两个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试点本科自学考试正式获批并顺利招生,全年累计招
生6500人,完成各类培训、资格认证2000余人次。加强校际合作,不断推进联合培养
研究生工作,获批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2家单位
建立研究生培养合作关系,累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27人。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中法
合作办学财务管理本科项目顺利通过教育厅专家组的评审。中俄合作办学项目2008级
学生全部出国深造。招收培训外籍学生22名。
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引进博士7人、硕士25人。2人在职取得博士学位,35人在职
取得硕士学位。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科研管理先进个人1人。选拔第三批校
级学科带头人13名、校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校级科研团队4个,“生态环境研究团队”
荣获“滨州市优秀创新团队” 称号。至年底,教职工总数1260人,其中专任教师925
人,教授、副教授2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622人,拥有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
5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
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档案工作被评为“全省高校档案工作优秀单位”。投资50万
元改造餐厅,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示范单位”。绘制绿化电子图集,补
植树木2800余棵、草坪4000多平方,社会捐赠名贵树木25棵,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
单位”。继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水电暖累计节约220余万元。新建教学行政用房2
万余平方米,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94.9万元、图书8.1万册,提高图书仪器设备
利用率,学校荣获“2010年度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先进单位二等奖”。
思想政治工作。调整提拔干部9名。发展党员347人。积极配合省调研组做好高校教师
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活动,获“山东省‘五五’教育普法工
作先进集体”称号。
(薛萍)

【滨州职业学院】 2010年,滨州职业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院校建
设单位,获得第十届国家技能培育突出贡献奖、省绿化模范单位、省高校学生食堂管
理优秀单位、省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省高校图书馆管理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财会工
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教学工作。学院围绕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黄蓝”经济区建设需要,新上《工商
企业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2个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
设点。船员教育与培训项目获得国家海事局办学资质。 立项建设15门院级精品课程,
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1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特色课程。编写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教材15部。 引进11名专业教师,19名教师参加转岗
培训, 2名教师获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 3人晋升教授、11人晋升副高级职称、24
人晋升中级职称。 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1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
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竞
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实验实训设备投入286万元,立项492万元,新开发校外实
习实训基地204家。 网络信息和图书服务工作,新上协同办公OA系统,推进了办公自
动化。年内,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学生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学生工作。学院持续推进“五重”“六爱”品牌教育活动,促进良好学风、校风
的形成。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班会和优秀辅导员班会观摩活动,坚持政策发布会、学生
院长助理制度,实施了学生管理人员挂靠班级担任班主任、入住学生公寓和四级心理
健康教育网络制度。 发放各级奖助学金1005.53万元。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458个, 发放勤工助学和特困生补助50余万元。为613名学生办理助学贷款523万元。
为应征入伍学生补偿学费45.1万元,中职生免学费8.36万元。圆满完成国家二类城市
语言文字评估检查工作。建立慈善义工服务队伍,开展了系列服务活动。院团委获山
东省先进团委荣誉称号。承办了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会2010年年会。
招生就业。 在山东生源减少7万人的严峻形势下,学院完成招生4917人,高职学
生报到率为87%。 举办财经类、建筑类等专场招聘会8场,吸引省内外130余家用人单
位到校招聘学生, 2010届毕业生正式就业率62.7%,总体就业率98.52%。19名学生赴
英国、韩国学习就业。大力推行“订单”培养,分别与中国平安集团上海总部、浦东
发展银行、 青州尧王制药等多家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组建6个冠名培养班。
在2010年全国高职高专“推进合作就业培养模式”高峰论坛上,作为山东省典型,介
绍了工作经验。
科研与服务。 立项省级以上课题12项,争取市重点实验室改造项目1项,获专项
经费10万元。立项学院科技计划19项。获省高校优秀学术成果奖2项、省软科学奖6项、
市科技进步奖5项、 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4项、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31项。发表
论文近200篇,获得专利8项。社会培训实现双赢。先后为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滨
州华纺集团、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永盛集团、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组
织各级、各类培训班多个,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继续教育各类层次在校生达3000余
人。联合办学呈现新势头。与中国建设银行滨州分行、东方地毯有限公司、山东绿都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师创软件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美国麻州大
学、加拿大麦瑞·维多伦学院、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签订对外联合办学协议。与清华大
学粉体研究所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成立滨州职业学院清大粉体技术研发中心。校办产
业管理逐步规范,效益逐步好转。
队伍建设。学院突出抓创新、抓制度、抓服务,强化队伍建设、素质提高,全面
加强学院的党建工作。举行了全院党务干部考试。组织开展了“小金库”清理工作,
清理资金近50万元。做好干部离任审计和各类欠款清缴工作,清缴各类欠款1100万元。
进行了第三轮人事制度改革, 新提拔、调整4名正县级、12名副县级、62名正科级和
24名副科级干部。学院党校培训学员572名,团校培训青年积极分子634人。本年度发
展党员200人。 调整二级工会组织,积极推进院务公开。获省教育工会调研先进单位
称号,1人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和谐校园建设。对现有校园建设规划和绿化规划、水系等进行修订、完善和提升,
综合大楼、实训楼、校园绿化等设计进展顺利。分别被评为“全市消防安全工作先进
单位”“全区防邪教工作先进单位”。校餐厅被评为“省高校学生食堂管理优秀单位”。
开展全院固定资产大检查, 完成资产变动7300余项,验收新进仪器设备130余项,新
购资产入账120余项。招标采购110项,金额达711.47万元,节约资金近80万元。学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入选感动滨州2010年度15件候选大事之一。
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全国首批骨干
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实现了“十一五”期间学院创建全国“百强”的目标。开展“我
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共收到各方面建议和意见400多条。
(仝丙昌)

【滨州技术学院】 2010年,滨州技术学院获“省级文明单位”“滨州市技工教育先
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招生就业工作。年内,学院采取得力措施,广开渠道,实行了多元化、多层次办
学。坚持学制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在抓好学制班招生的同时,加强企业在职青工函
授招生等技能培训和网络教育、函授等成人教育招生;举办劳动力培训、工友创业培
训、金蓝领培训、技师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多管其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实现招
生注册人数2568人。继续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全年安排上岗实习和就业学生1900多人,
就业率达到98%以上,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企业、家长、学生“三满意”。
教育教学工作。在第三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山东选拔赛中,5名学生参加了3
个项目的比赛, 其中1人获装备钳工中级组第一名,并代表山东赛区参加在成都举办
的全国技能大赛;技能鉴定所的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全年组织27个工种职业资格鉴定
考核2057人, 其中社会鉴定543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氛围日
益浓厚, 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争取市科研发展计划1项,科研经费10万元,立
项科研课题20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学生管理工作。学院志愿服务工作获“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
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和“滨州撤地设市十周年优秀组织奖”等称号。成功举办歌手
大赛、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庆教师节暨迎新晚会等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三项改革”工作。学院启动“干部人事制度、教学体制、校系二级体制”三个
内容的改革。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3名副县级干部通过竞争上岗、12名正科
级干部通过差额竞争提拔, 对15名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对3名副县级干部岗位进行轮
换,加强教学单位后备干部的培养与任用;教学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建立教学质量监
督评估体系,加强教学督导,规范了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校系二级管理体
制改革扎实推进,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权责结合,激发了系部的办学活力和主
动性,提高了管理效率。
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坚持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完善
政治学习制度,积极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学习形式,联系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舆论
宣传氛围浓厚, 全年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稿30余次,编辑校报9期。平安校园建设
成效显著,全年没有发生任何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确保了良好的教学秩序。全
校师生踊跃献爱心,共为灾区捐献资金4万余元。
(崔志勇)

【滨州市技师学院】 滨州市技师学院是山东省政府2009年12月批准改建的一所高等
职业院校。1987年,成立博兴县技工学校、博兴县职业中专两所中等职业学校。2003
年4月, 博兴县委、县政府整合两校教育资源,合并组建博兴职业技术学校,同时保
留博兴县技工学校和博兴县职业中专两校的牌子和办学职能。 2006年3月,学校被国
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估确认为高级技校,省政府同意改为滨州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
并升格为副厅级事业单位。2009年12月,山东省政府批复改建为滨州市技师学院。主
要承担培养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等专业技术人才,兼成人教育、短期培
训的教育教学任务。滨州市技师学院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
批准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技工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
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2002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
重点技工学校”。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山
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百所骨干示范性学校”、被确立为“山东省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
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示范学校”。2006年,被评为“滨州市级
示范学校”。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十
佳创业明星学校” 。2008年,被评为“全国中职院校就业质量100强”“全国东西部
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
省技工院校先进集体”。
基础设施建设。 滨州市技师学院占地22.47公顷,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固定
资产2亿元。 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实习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楼等基础设施。
有专用实验室(教室)34个。校内实验、实习场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实习车间18个,
主要实习设备1600台套,价值2650万元。图书馆藏书13万册。2010年学院筹措资金近
4000万元,建成学院大门、广场、图书馆、报告厅、办公楼、塑胶跑道操场等。
师资队伍建设。2010年,学院有教职工388人,专职教师289人,其中具有高级专
业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93人,“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1)制定教师提
高业务能力的激励政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双师
型” 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业务提高培训提出明确要求, 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研究生。
(2) 加大请进来、送出去培养人才的力度。年内,用于外聘专家教授讲课指导和外
派教师培训费用达30余万元。学校先后选送40名优秀教师赴国内知名院校学习深造,
一名教师赴德国培训。 (3)暑假期间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学校制定《教师社
会实践暂行规定》。暑假期间,安排56名会计、机械、数控、机电等专业的教师到黄
河会计师事务所、华兴集团、香驰集团、京博集团等企业学习锻炼。
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开设机修钳工、维修电工、数控技术和焊工四个技师专业,
机床切削加工、高级焊工、电气维修和数控机床加工四个高级专业,车工、机电、钳
工、焊工、化工、纺织、仪表、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等中级工专业,其中计算机
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技术4个专业为省重点专业。2010年9月18
日,山东省名牌专业验收组到学院评审,学院焊工专业以验收小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被
评为山东省名牌专业。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先后同山东科技
大学、鲁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济宁医学院、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
多所院校建立长期联合办学关系,在学校设立教学点,满足各行各业人员进修深造。
招生就业。 2010年, 学院常规教学班招生2828人,成人教育招生1095人,短期
培训3550人,均创历年来最好成绩。至年底,学院有在校生7300多人。学院毕业生就
业形势喜人。2010年,京博集团、香驰集团、华兴机械集团、渤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等著名企业及滨州市大中型企业到学校录用工人,1580名毕业生顺利就业。建校以来,
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毕业生2万多名,为社会短期培训实用技能型人才4万余人,
为社会人员成人教育学历提高培训8000余人。
教学科研。 (1)高考成绩优异。年内,15人参加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对口单
招考试,6人考取本科。21人参加天津春考,20人被录取,录取率达95.24%;山东对
口高职158人高考全部过线, 过线率达100%,远远高于全省54.74%的平均录取率。
(2) 技能竞赛成绩突出。在2010年度山东省技能大赛中,学院有26名师生代表滨州
市参赛,在比赛中共获得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1个。教师吕波和学生李建
廷在第四届全国奥林匹克数控技能大赛山东选拔赛中分别获得数控教师组和学生组的
第一名,代表山东省参加第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为山东省建立技能
大赛制度以来, 滨州市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也是全省各市参赛团队中成绩最好的
代表队。(3)年内,学院申报省级课题3项,国家级课题7项。其中3项省级课题成功
结题,并有2项课题获省级一等奖。 在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评选活动中,《职业学校
学生心理健康方法与途径研究》《五线谱改革方案研究》二项课题获省级一等奖,并
得到专家高度评价。 在全市教育系统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有9名教师获市级一等奖,
并代表滨州市参加全省优质课评选。 在四年一度的全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5名教
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在全省劳动系统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中,学院一等奖获奖
率达23.3%, 远远高出全省10%一等奖获奖率,并有8项教学成果上报国家教育部参评。
积极组织科技成果推广和申报,学院教师申报国家专利7项。
(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