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8&rec=148&run=13

【概况】 2009年,滨州市民政工作充分发挥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作用,整体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社会救助。全市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月人均306元、补助水平达到月人均165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90元、43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年人均1313元、补助水平达到月人均68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356元、 22元。全市在保城市低保对象2.47万人,年支出低保资金5059万元;在保农村低保对象8.17万人,年支出低保资金6622万元。城市低保建立了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8733人,其中集中供养7501人,集中供养率85.9%,位列全省第3位;集中供养标准年人均2675元,比上年增加487元;分散供养标准年人均1588元,比上年增加275元,全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948万元。实施敬老院“温暖工程”,有63处敬老院实现集中供暖,占敬老院总数的76%, 邹平县、惠民县的敬老院全部实现集中供暖。全市共下拨救灾款83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5万余人。资助城乡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众参保、参合近13万人次, 发放救助资金295万元;救助城乡大病患者644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425万元。投入倒房重建资金278万元,为470户困难群众建房1233间。完成了《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滨州部分)编纂任务。
双拥优抚安置。年内,滨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慈善进军营·情暖子弟兵”活动,为60名驻滨部队家庭困难干部战士发放慈善救助金12万元。推行优抚政务公开制度,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深入,全市共投入优抚资金3829.5万元,其中补助优抚对象入保1370.1万元,补助门诊费1083.4万元,补助住院费1202万元,发放大病救助资金174万元。 加快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正式出台《滨州市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施意见》,逐步建立起“经济补偿、扶持就业、重点安置、城乡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体系。军休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继博兴县军休所后,滨城区军休所被省厅表彰为“星级军休所”。渤海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慈善、 福利事业。年内,全市普遍建立了组织网络和义工队伍。共募集善款2581.65万元, 是往年平均募捐数额的3倍, 列全省第9位;首次设立慈善专项基金,总额达1.3亿元,列全省第7位。全市发放善款1046万元,救助特困户、大病患者和特困学生等困难群众2万人次。 邹平等县开展了一系列慈善品牌活动,提高慈善工作的影响和作用。开展专项检查,规范养老服务和福利企业的发展。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72亿元,同比增幅31%,创历史最高纪录。
社区建设。年内,全市对社区建设实行月调度、通报、抽查制度。建成城市社区79个,滨城、 无棣、沾化、博兴、邹平、开发区6县区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各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室) 680多处,服务项目30多项,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完善,城市社区由建成向建好发展。农村社区建设成果显著,各县区把提高社区覆盖率作为重点目标,快速推进, 开发区、沾化、滨城3县区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年内,全市农村社区已建成317个,超额完成市政府确定的200个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农村社区建设已经全面推开。市民政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滨州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滨州市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单位”,3人被表彰为“滨州市农村社区建设先进个人”。
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年内,全市民政系统加大社会组织管理执法力度,强化年检登记管理,对存在问题的15家社会组织进行了督促整改。配备了执法监察车,执法手段进一步加强。成立了市殡葬行业管理协会,加强殡葬事业规范化管理,推行殡葬用品统一订货制度, 提高阳光监管力度。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全市有6个县区婚姻登记处获得“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称号。完成了15条边界线的联检任务,顺利通过全省平安边界检查验收, 位列全省第6位,在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地名管理工作继续保持先进水平,滨州地名网站被省厅作为“山东省最好地名网站”推荐到民政部,受到民政部表扬。
复退伤残军人稳定工作。年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安置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滨政办字[2009]24号),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解决了部分人员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接续问题,赢得了复退伤残军人对稳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重点区域、重点人员进一步落实领导稳控责任制,保持了稳定局面。市民政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和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安保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度滨州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4人分别被记二等功、三等功。
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市民政局抓住民政部、省民政厅全面部署基础设施建设和滨州市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的机遇,确定了“三年内市级完成‘二园三中心’建设任务,三至五年内各县区完成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任务,两年内依托乡镇敬老院完成功能完备的乡镇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总体目标。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于国庆60周年之际隆重开园,年内接待150余批2万余人参观,成为滨州市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展示滨州形象的窗口。为提升纪念园整体档次,投资1500万元实行绿化美化工程。市社会福利中心内儿童福利院大楼建成,投资2200多万元,规模档次全省一流。市优抚中心内优抚医院承担的滨州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发改委改扩建项目,是全省惟一一家承担此项目的民政系统医院,中心的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完成环评、规划、审批、立项等工作,并报批办理正式用地手续。市社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成八层。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民政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沾化县、经济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使用,惠民县、阳信县社会福利中心准备开工,滨城区建成光荣院。无棣县在乡镇试点建立了“一站式”民政服务大厅,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完成“抗震救灾志” 资料长编编纂任务】 2009年7月3日至8月4日,按照《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社会赈灾志》山东编纂工作室的要求,市民政局完成《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滨州部分)资料长编任务,并按时上报。资料长编收录了自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至2008年10月14日时间段内,滨州人民无私支援四川灾区的真实史料和典型,全面展示了滨州倾力支援地震灾区的壮举。资料长编共分为社会捐赠组织与发动、社会捐赠活动、捐赠款物使用与管理、滨州市援川活动、志愿者服务、其他救灾工作和“众志万难解,鲁川一家亲”七个部分。在编纂过程中,参编人员收集、借阅了大量档案,查阅了《滨州日报》《鲁北晚报》等报纸资料,通过各种渠道,与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反复协商,收集第一手资料。严格按照资料长编一事一条、 按篇目归类、时间顺序排列等要求,完成4.5万字的资料,超额完成了省分配滨州市2万字的编纂任务。

【城乡困难居民普查工作】 2009年3月至4月,根据山东省民政厅统一部署,滨州市开展城乡困难居民普查工作。通过各县区严谨细致的拉网式普查和反复核查,根据实际上报统计,滨州市共计普查城乡困难居民总计12.82万户,23.57万人。其中:普查城镇困难居民1.76万户4.27万人,占城镇总8.48%;普查农村困难居民11.07万户19.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18%。
城镇困难居民情况。 (1)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1.11万户2.61万人, 占调查人口的61%, 其中在保对象1.11万户,2.6万人,尚未保障14户,57人(主要是“分人保障” 造成的) 。月人均收入0至100元的1.03万人,101至180元的1.15万人,181至200元的3607人,201至220元的576人,221至300元的83人。(2)月人均收入高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6475户1.66万人, 占调查人口的36%。家庭收入低的主要原因: 因病2399户、因残777户、零就业3160户、就业收入低7597户、年老体弱1857户、 其他原因1795户。低于保障标准的调查对象平均月人均纯收入121元,高于保障标准的调查对象平均月人均纯收入376元。(3)调查对象的住房情况,其中4527户住楼房,9382户住平房,人均居住面积17.22平方米。(4)医疗情况。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1.94万人, 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6873人。(5)月人均纯收入分布情况。收入0至180元的2.18万人,181至200元的5051人,201至220元的638人, 221至250元的2492人, 251至300元的5809人,301至400元的3519人,401至500元的713人,501至600元的541人,601元以上的2119人。
农村困难居民情况。 (1)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50万户8.13万人, 占调查人口的42%,其中在保对象5.49万户,8.08万人,未保对象126户,448人(主要是“分人保障” 造成的) 。 年人均0至900元的7.86万人,901至1000元的1448人, 1001至1200元的1267人。(2)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56万户11.17万人,占调查人口的58%。家庭收入低的主要原因:因病2.82万户、因残1.74万户、 年老体弱4.44万户、缺少劳动力或劳动能力低下1.61万户、被征地160户、 生存条件恶劣或连年受灾278户、其他4177户。低于保障标准的调查对象平均年人均纯收入612元,高于保障标准的调查对象平均年人均纯收入901至1000元的2.15万人,1001至1200元的3.53万人,1201至1300元的1.69万人,1301至1400元的1.27万人,1401至1500元的1.44万人, 1501至1600元的7060人,1601元以上的3876人。(3)在普查的农村居民中残疾人8574人, 占普查人口的4.4%,有17.77万人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普查人口的92%。(4)年人均纯收入分布情况。收入0至900元的7.86万人,901至1000元的2.29万人,1001至1100元的1.65万人,1101至1200元的2.0万人,1201至1300元的1.69万人,1301至1400元的1.27万人,1401至1500元的1.44万人,1501至1600元的7060人,1601元以上的3876人。
此次普查准确地反映了全市城乡困难居民家庭情况和收入状况,为更好地开展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工作打下了基础。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开园】 2009年9月29日,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正式开园。渤海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继承和发扬“老渤海”精神,滨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兴建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工程自2007年5月动工,历时两年。总占地53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全园分东西两区,东区由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多功能厅、纪念塔、模拟长城、英烈碑廊、英雄群雕、烈士墓地和栈桥水景等组成;西区配套休闲服务区。至年底,纪念园接待国家、省、市各级150余批2万余人参观,成为滨州市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展示滨州形象的重要窗口。
(巩铁军)

【地名工作】 2009年,全市地名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配合全市中心工作,被滨州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滨州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集体三等功。
地名数据库建设。年内,整合更新了市地名网站内容,对县区地名网站进行了督导检查。10月,《滨州地名网站》建设被省民政厅作为“山东省最好地名网站”推荐到民政部,在“全国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论坛”上,受到民政部点名好评。
地名规划。3月,在博兴县兴福镇召开“地名规划和地名设标现场会”,博兴、邹平、无棣3县和兴福镇作典型发言, 交流地名设标经验,部署地名规划、地名设标任务和操作要求。邀请省地名研究所领导和专家对无棣县城规划区街道地名规划方案进行了论证指导,并由无棣县政府正式公布。至年底,滨州、邹平、无棣、沾化城区街道规划命名经政府审批公布,惠民、阳信、博兴城区街道规划命名方案报县政府在审查过程中。 邹平、博兴、无棣、滨城4县区乡镇驻地街道规划命名,全部经县区地名办审查、由县区或乡镇政府公布。
推广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年内,市地名办多次到胡集镇民政办,指导镇驻地地名规划命名和设标工作。12月,在惠民县胡集镇召开“全市地名工作观摩推进会”。观摩胡集镇驻地地名规划和街道名称标牌、沿街门牌设置,听取县区地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交流,对县区和乡镇地名工作进行巡回督促指导,整体推进地名规划和地名设标实施工作。协调指导沾化县和滨城区道路名牌的招商工作,由投资商在滨州东区新设路名牌90块。 无棣县地名办公室争取县财政投资68万元,在已建成的51条街道新安装427块路名牌。 指导惠民县对开发区街道和湖名称规划命名开展有奖征名,收到100多个单位或个人的700多条命名建议, 召开有20多人参加的论证座谈会,提出了命名及设标方案。至年底,邹平、博兴、无棣3县乡镇街道地名设标工作全部完成。
地名图书资料编辑。指导滨城区地名办办理了“三河湖”命名工作。与省地名研究所领导及济南大学专家到邹平县指导《邹平县地名志》书稿修改工作。组织县区完成了《山东省地图集》市、县区的政区、城区图的地名审核工作和《山东省城市路街巷图录》的编制上报工作。
全运会和省级园林城的创城工作。年内,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和全运会,根据创城指挥部的部署和全运会指挥部的要求,在滨州城区,每个道路节口附近有两块以上路名牌设置全运公益广告, 保证每隔500米有一块路名牌发布全运广告,新增路名牌300块,为全运会发布公益广告670块,维护清洗街路牌550块,维修破损街路牌126块,清理街路牌野广告478块, 并实现了路牌亮化。协调滨城区地名办,在渤海五路以东新安装街路牌80块。
(周其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