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8&rec=11&run=13

2009年4月, 胡锦涛总书记到山东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此,山东省
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学习、贯彻、部署。滨州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
要组成部分,突出的优势成为实现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接的前提,必须发挥优势
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一、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机遇的优势
区位优势。滨州扼居华北、华东交汇处,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的叠加地带。滨州港与天津港相距60多海里,与唐山
曹妃甸港相距70多海里,是山东距天津“滨海新区”最近的区域,是对接“滨海新区”
的“桥头堡”。滨州港又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惟一、最近的出海通道,广阔的沿海区
域可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提供产业转移腹地支撑。
交通优势。济青高速、滨博高速、荣乌高速、津汕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
滨港铁路实现试运营,滨德高速、黄大铁路滨州段开工建设,滨州万吨级港口建设进
展顺利。滨州已成为连接华北、华东的全国交通枢纽之一。2007年,滨州被确定为国
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在国务院审批通过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
也凸显了滨州未来的交通优势。“规划”提出铁路方面,将规划建设黄骅—大家洼铁
路、德州—龙口—烟台铁路、博兴—广饶铁路、小营—滨州港铁路,扩能改造淄东、
益羊铁路和滨沾铁路。公路方面,将规划建设滨州—德州、东营—滨州—济南高速和
东青高速南延工程,建设沿海高等级公路,完善疏港公路。
资源优势。 主要表现在国土资源、自然资源等方面。(1)国土资源方面。全市
土地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未利用土地数量多、分布广。滨州市土地后备资源丰富,
未利用土地数量多、 分布广, 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至2008年底,滨州市未利
用地254.55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18.0%,其中荒草地86.88万亩,盐碱地50.88万亩,
滩涂65.70万亩,苇地15.09万亩,河流水面24.20万亩,其它11.80万亩。其中适宜开
发为耕地的50.21万亩; 适宜开发为林牧渔用地44.60万亩; 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
的120.45万亩(近期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的86.44万亩) ,适宜于非农业建设的用地
占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47.35%,剩余为河流水面24.20万亩,芦苇湿地面积15.09万亩。
其中北部沿海无棣、 沾化两县未利用地199.75万亩 (其中无棣81.00万亩、 沾化
118.75万亩) ,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有81片,面积90.02万亩。从土地的性质来看,
这些土地都是盐碱荒草地和滩涂用地。除用于湿地保护和养殖的部分外,少量水资源
充足、设施比较完善的可补充耕地;其余部分可用作建设用地(以上数据出自市国土
局)。(2)海域资源。海岸线总长238.9千米。毗邻海域面积为3000平方千米,零米
等深线以上淤涨型高涂海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 -15米以内浅海面积2000平方千米;
沿岸有海岛89个,总面积33.78平方千米。(3)盐业资源。自“北带”开发以来,开
发整合盐田面积142.43万亩,形成原盐产能800万吨每年,溴素产能2.5万吨每年,溴
一二溴4硝基苯胺、 十溴二苯醚产能分别为1000吨每年,氯化镁8000吨每年,香兰素
1000吨每年等10多个化工产品类别。2007年全市生产原盐191.11万吨,溴素1013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利税1.4亿元,利润6312万元。就山东来说,原盐主要分布
在潍坊、东营和滨州。2009年上半年全市原盐产量大约为140万吨,全年估计达到300
万吨;东营号称全年150万吨;潍坊产量现居全省第一。全市盐田正处于成熟上升期,
全市实际产能将达到500万吨。 潍坊目前在全省盐产量第一,但其地下卤资源接近枯
竭,处于产量总体下降期。所以,从全省来看,滨州原盐优势非常明显。从供求来看,
市场前景好。2005年前原盐供过于求,2005年后原盐市场供不应求。因为就目前看,
全国盐产量6500万吨;而全国的需求量为7200万吨,其中氯碱烧碱用盐6000万吨,小
工业用盐和食盐1200万吨。 (4)其他自然资源包括风能和湿地资源。风能方面,滨
州北部沿海年平均风速4.6米每秒,10米高度平均风速6.4米每秒,30米高度平均风速
6.9 8米每秒, 有效风速年平均累计超过6200小时。湿地资源方面,北海新区是全国
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无棣县的贝壳堤和附近滩涂已
经形成了特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地非常完整,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
徙的中转站和鸟类越冬、栖息、繁衍的乐园,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无棣县的这
条贝壳堤与美国圣路易斯安那州古贝壳堤和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并称世界三大古贝壳堤。
专家介绍说, 这里的贝壳堤比起国内外同等类型,贝壳质含量几乎达到100%,绝少
有杂质;而且这里的贝壳堤是新老贝壳堤并存的,不但有距今5000~2000年的古贝壳
堤,而且尚有发育中的新贝壳堤。
产业基础优势。 (1)沿海产业基础。近几年,滨州沿海产业发展迅速,形成特
色农业、油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船舶修造、生态能源等产业也进入快速增长期,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原盐、烧碱、溴素等一批主导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培育
了鲁北企业集团、正海集团、埕口盐化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奠定了做大做强的产业
实力。(2) 重大基础设施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打破了重大基础设施单一由政府投资
的老办法,组建滨州港务公司,并以公司为投资平台,采用合资、转让收费权等多种
方式吸纳资金。 目前,11公里的引堤工程已完毕,两个3万吨级码头泊位正在建设,
疏港公路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有望年内实现通车。今年滨州港一期工程将投入
运营,制约滨州很多主导产业发展的瓶颈将被打破。按照海陆对接、互为辐射的思路,
从此滨州走向海洋的通道将被打开。蓝色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滨州实现“追赶超越”
目标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尽管滨州存在以上发展优势,而滨州海洋经济出于落后的状况。2008年,全市主
要海洋生产总值83.3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6.7%,低于全国和全省平
均水平。 200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亿元, 同比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9.87%; 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25亿元, 比上年增长20.6%,占全省GDP的
17.2%。山东提出: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
18%以上。通过以上数据尤其是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滨州海洋经济总量小,
不发达。
二、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机遇,促进滨州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统筹规划和协调有序发展海洋经济。
规划是龙头、是基础,也是管理、开发海洋的基本依据。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好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涉海行业及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并注重海洋经济发展
总体规划与沿海产业带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紧密衔接。根据发
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尽快做好《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工作,
科学合理地安排用海布局。在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要严格执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
规,加强对涉海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实现海域的依法使用,有偿使用,科学使用,合
理使用,促使海洋各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优化区域布局,打造滨州蓝色经济区。
滨州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北海新区。以鲁北化工、埕口盐化、正海科技、滨州
海洋化工、滨化海源盐化、魏桥盐化为主体的一大批盐及盐化工项目为基础,打造以
盐化工、油化工、造船、生态能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套尔河沿岸的滨州中盛、津
滨船舶重工、长胜造船、宏盛造船、舟山船舶修造等12家造船企业和螺旋管、预应力
钢绞线等11个配套项目园区为基础,重点打造中国北方中小型船舶制造基地。发挥优
势,加快推进无棣、沾化前沿开发。
申请将北海新区设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打造国际知名生态工业区。北海新区是
济南都市圈最近的出海通道,也是滨州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先导区。在北海
新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同时围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实施循
环经济示范工程等十大生态环保工程,尽快将其建成黄河三角洲的产业集聚区、生态
示范区。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的物质综合利用水平、排放水平都已优于著名的丹麦卡
伦堡生态工业园,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中国生态工业的典型。发挥滨州原生态
优势和生态工业基础好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建设国际知名生态工业园,并争取获得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命名。
滨州蓝色经济区的前沿——无棣、沾化。发挥无棣县、沾化县近海优势,以省级
经济开发区建设为依托,发挥海洋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集中培植海洋生物、装备
制造、现代渔业、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做大做
强新兴海洋产业,科学布局临港产业,培育壮大涉海产业,努力构建素质高、规模大
的蓝色产业体系。同时,要依托无棣县、沾化县,延伸产业发展,实现海洋产业由沿
海向陆地延伸,辐射带动全市其他县区发展涉海产业,实施海洋科研成果的转化,提
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形成海洋一、二、三次产业优化发展的格局。
(三)做大做强海洋主导产业,优化海洋经济结构。
改造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是滨州海洋经济的两大大传
统优势产业。应着力加快两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显著
提高。 (1) 大力培植现代海洋渔业基地。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优化提升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
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海水养殖渔业按照“扶优扶特”的思路,发挥资源优
势和技术优势,加大苗种繁育和新品种开发科研力度,坚持苗种繁育与养殖并举,质
量、安全、生态、效益并重,实施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建设全省重要的
无公害现代海水渔业增养殖基地和沿黄淡水特色养殖基地。海洋捕捞渔业按照“走出
去”的方针,合理控制近海渔业捕捞,积极推进捕捞渔船的更新换代,突破发展远洋
渔业。立足本地毛虾、贝类、卤虫、鱼虾、藻类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
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粗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辐射能力。以中
心渔港为龙头,以一、二级渔港为依托,形成集交易、仓储、配送、运精为一体的水
产品交易市场。重点建设浅海贝类增殖养护区、潮上带池塘养殖区、南美白对虾健康
养殖区、 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及微藻养殖区、 五大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完善现代渔
港体系。 (2)推动海洋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滨州盐和地下卤水资源丰富,
是海洋盐业大市,为海洋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应依托鲁北化工、滨化集
团、滨阳燃化、魏桥海化等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在提升氯碱、纯碱
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染料中间体、感光材料、溴系阻燃剂等
溴系列产品,培育壮大盐化工、溴系列、苦卤化工系列、精细化工系列四大产业链和
产业集群,力争把滨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 (3)以滨州港建设
为基础,打造临港物流基地。油盐化工及衍生产品产业链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和
主导产业,北海新区的开发更为油盐化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依托北海新区
港口建设,立足鲁北,面向环渤海,努力打造“临港物流基地”。依托滨州大港,建
设以煤炭、石油、原盐、化工产品、建材、水产品为主的北海新区临港物流园区。济
南都市圈的出海口。(4) 海洋文化旅游,适度推进休闲土地开发。休闲经济是以人
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
元性发展为目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全市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未
利用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及毗邻省会城市经济圈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因地
制宜推进休闲土地开发,打造黄河三角洲大型旅游、体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
型休闲用地中心。湿地资源,京津冀都市圈与济南都市圈的后花园。
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1)大力培植生态能源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海水冷却、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大容量、高效率、环保型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
利用广阔的浅海和滩涂,规划建设陆域风场和浅海风场。利用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着
眼于废弃物利用和环境保护,在每个县区布局一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农村积极推广
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废水处理厂和城市污
水处理厂,布局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实行集中供气和沼气发电。积极鼓励太阳能开发
利用,在农村和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加大光伏电池、光伏
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搞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建设。在取暖、洗浴、理疗等方面推广
利用地热能。在城镇、工业园区及热负荷较集中的地区,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同时,
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潮汐能、波浪能、核电等新能源的利用。(2)
大力培植装备制造业基地。以中小船舶拆修造、风力发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为重点,
提升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在套尔河两岸,重点发展3万载重吨以下集装
箱船、油船、海洋工程船、游艇等产品,提高船舶制造业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扩大
修船能力,建设中国北方中小船舶制造和维修基地。鼓励重点船舶配套企业和科研院
所联合,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发船用发动机、船用活塞、船用机电设备等相关产品。
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风电成套设备,延伸培育一批风电零部件企业,建立大
型风机制造基地,创建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依托现有基础,努力发展海洋机械、
海洋仪器制造业, 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海洋工程设备研发、生产、出口基地。(3)
大力培植海洋生物医药基地。依托国内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和完善海
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产业化技术研究和专业服务等平台。重点研发一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积极开发农用海洋生物制品、工业海洋生物制品,做大做
强微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等生物医药保健制品。以集团化发展为方向,扶持发展一
批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四)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加大投入,加快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自主创新,优化配置科技力量,加
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步伐,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提
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使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和市场法则;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只是创新要素,决定要素向哪里聚集、在哪里
发生作用的,是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要通过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影响科技创新的体
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有效环境。
发挥市场机制的首要作用,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实现海洋科技资源跨地区、跨
部门、跨行业优化重组,政、产、学、研有机结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
科技运营机制。要在一部分能够起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作用的科研机构建立集中协调
机制,使其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在科研选题、人事安排和行政管理方面都不受政
府干预。充分发挥这种新型机制的催化作用,争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的、独立的科学
研究精神的海洋科研机构。要去掉科研单位的“婆婆”,斩断其行政依赖。以断奶的
方式“逼迫”技术开发类型科研机构与企业结成双赢的合作关系,共同寻找科技创新
的突破点。通过“政府停止财政拨款→科研单位把科技创新当成生存的惟一途径→创
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研成果→进行科技转化→创新获得回报”这样的流程,激发技
术开发类型科研机构向市场要效益的内在动力。要在政策上鼓励科研单位联盟,整合
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研发集团,主动参与国际海洋科技合作,逐步占领国际海洋科
研制高点。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建立一批类似于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的研发集团,使
其“联合舰队”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要引外智、活内智,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
借鉴深圳虚拟大学园的经验,吸引国内外大学和科研机构来滨州建立研究开发机构。
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滨州学院、 职业学院等高校适当调整专业,发挥大学的科技源
作用。在“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上,省政协常委、民进山东省委秘书长郭
永军提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53所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应有所侧重,以实现学科专
业和经济区产业结构更匹配。“例如,滨州、东营等地高校要重点发展农业技术、水
产养殖、畜牧兽医、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海洋化工、环境生态、现代物流、食品加
工、装备制造等专业;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地高校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
信息、船舶工程、核电技术、港口物流、水上运输、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生态环保、
文化旅游等专业;日照及周边高校要围绕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重点发展机械制造、
材料能源、港口物流、交通运输等专业。”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
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切实推进科
技成果产业化。技术创新引导基金,技改投入和以贴代补等方式,引导企业去研发。
只要干的企业就能获得资金支持,产生激励效果。
(五)加大海洋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
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化建设,保证海洋法律、法规、配套的规章制度内
容科学、结构合理,同时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全面推进海洋管理
依法行政工作,建立健全海洋管理行政复议、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以推进海
洋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强化海洋行政监督。加强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
和岸线资源保护,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加强典型海洋生态系
保护,维护海洋物种多样性。建立近海主要渔业资源捕捞总量控制制度,保护和涵养
近海渔业资源,实施近海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促进近海海洋牧场建设。对生态功
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区,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按照谁开发
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针对海洋环境污染和赤潮的频繁发生,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系统,严格控制陆
源污染物向海洋排放。如,陆地废水、石油污染、海水养殖造成的污染。风暴潮等自
然灾害是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不安定因素。应建立健全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加强沿海减
灾工程建设。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突出推进港口、疏港交通体系、港口腹地建设、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新型能源、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建设。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增进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在合作共赢
中打造蓝色经济区。多方筹措资金,借鉴滨州港经验,以项目为载体,市场化运作。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的大力发展,河北省沿海地区建设了一些重大交通设施,滨州
应主动承接北部沿海通道的建设,为承接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
随着北海新区的建设,努力将滨州港建设成为协调与黄骅港的重要港口,积极构建沿
海积疏港专用通道。通过快速交通手段使滨州距离天津、青岛、济南城市中心在1至2
小时车程内,加强经济圈内交通网络建设。
(七)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打造蓝色经济区是一项事关全局、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要
加强组织协调,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
展海洋经济的动力和活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带动海洋经济发展;实施依法治
海,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实现海洋资源的集约有序高效利用。
(八)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扩大合作交流。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乃至东北亚经济合作。滨州毗邻黄海和渤海,与日本、韩国(以下简称日韩)隔海相
望,在泛黄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次区域合作中处于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山
东与日韩的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在中日韩经贸合作中地位重要,这是山东对外开
放的最大优势。2008年,山东与日韩进出口额438.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8%。
其中,韩国为山东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为第四大贸易伙伴。至2008年底,日韩对山
东实际投资额310亿美元,占山东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6.7%。其中,2002~2007年韩
国连续6年为山东第一大投资来源国 (地区) 。 2008年韩国为山东第二大投资来源
国(地区),日本为第三大投资来源国(地区)。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突出
与日韩的合作交流,正是基于发挥山东独特优势的战略选择,滨州应该注意这一点。
对内开放主要是要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要城市和国内沿海经济带的开放与合
作交流,让滨州站在全国沿海经济的高度插上腾飞的翅膀。
(宋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