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6&rec=64&run=13

【概况】 200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31.74亿元,减少0.4%;农业增加值79.14亿元,
减少0.5%; 粮食面积41.07万公顷,增长5.2%,总产276.96万吨,增长5.0%,创历史
新高;单产6744公斤,减少0.1%;棉花面积13.48万公顷,减少3.2%,总产16.11万吨,
增长1.8%;瓜菜播种面积4.15万公顷,总产217.96万吨,分别减少13.7%和11.7%。农
民人均纯收入5661.5元,增长13.5%。2008年年9月27日,国家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到滨
州视察农业生产,对全市农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008年,全市共争取58项国家或省项目,到位资金4.12亿元,到位资金占全省同
类资金的8.8%, 超过全省平均数3个百分点。农业系统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
位资金1.63亿元,其中市局2670万元。制(修)订了13项行政管理制度,组织全市农
业系统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年大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68篇。市农业局被国家
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信息统计和种子检验先进单位,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农技推广、
农民减负、科技培训等10多项先进集体称号,16人被评为全国、全省先进工作者。

【农业种植结构日益优化】 2008年,全市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19.2万公顷,占种
植面积的91%。 优质专用玉米达到17.33万公顷,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0%。大力推广抗
虫杂交棉花良种和规模区域开发, 80%以上的棉田集中在40个植棉重点乡镇,形成了
规模优势。 全市优质杂交棉面积达到12万公顷,占棉田面积的89%,其中,抗虫杂交
棉发展到3.73万公顷, 占棉田面积的28%。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步伐加
快,建成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基地1.67万公顷。

【农业产业化】 2008年,围绕粮棉菜主导产业,引导企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培
植壮大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具备年加
工粮食350万吨,棉花30万吨、蔬菜16万吨的能力。建成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115家,
其中小麦加工企业56家, 玉米加工企业50家,大豆加工企业9家,年加工小麦72.2万
吨,占全市年产量的53%,年加工玉米195.6万吨,占全市年产量的141.4%。玉米糖产
量列全国第一,年加工大豆185万吨(全市大豆年产量仅1万吨左右),年加工能力列
全国前六位,玉米深加工后的终端产品有无水葡萄糖、玉米油等20多个品种,大豆终
端产品已有大豆分离蛋白、色拉油等10多个产品,小麦终端产品有谷朊粉、膳食纤维
等10个产品。精深加工后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全市农
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6个,入社成员11.5万名,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

【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全市建立粮棉菜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个,基地面积5.27
万公顷,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阳信、惠民、邹平、博兴、无棣等县为重点的优质小麦和
玉米生产基地,以邹平、惠民、无棣、沾化等县为重点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以博兴、
惠民、 滨城、邹平等县区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全市7县区被列入全省小麦、玉米
优势区域, 阳信县被列入优质麦生产县。全市7县区均被列为国家优质棉花基地县,
邹平、无棣两县被确定为全国植棉大县,惠民县被确定为全国优质商品棉基地县和抗
虫杂交棉制种基地县。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7县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市、
县、乡、企业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初步形成。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狠
抓农药等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市粮棉菜无公
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达到65个,32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11个企
业或产品获得省“著名商标”“名牌商标”称号。培育了“长苑”牌山药、“好爽”
牌无耔西瓜等一大批名声响、产品优、效益高的农产品品牌。

【农业科技工作】 2008年,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承担国家
和省级科研任务, 获得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20多项,承担各级新品种试验350多个
品系。 充分利用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科技110服务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引
进作物新品种60多个, 推广农业新技术30多项, 培训农民10万人次,建立示范基地
130多处, 测土配方施肥200万亩,病虫害防治面积3500多万亩次,综防面积达60%以
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

【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2008年,全市新建农村沼气池7610个,全市累计建设户用沼
气池19783户, 通过发展农村沼气,改厕、改厨、改畜禽圈,用生态循环模式净化了
农村的生产和居住环境。 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全年新推广2.1万平方米,全市已
累计推广13.3万平方米。 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年秸秆还田260万亩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85%以上, 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
害综合防治,全市减少使用化肥(折纯)1000吨、农药(折纯)30吨,改善了土壤环
境,促进了生态农业建设。

【农民权益保护工程】 2008年,贯彻落实对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
补贴工作,补贴资金2.61亿元。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推进经营权证换发补发,
土地承包“三清理” 的村完成62%,促进了农村土地关系稳定。认真作好农民信访工
作, 接待农民来信来访122起197人次,其中市领导转办案件9起,省转办案件30起,
依法做了妥善处理,处结率达到100%。针对土地纠纷大量增加的新情况,依法开展土
地承包纠纷仲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狠抓“一事一议”筹资筹
劳政策的落实,加强农业灌溉水费等各项收费的监管,搞好“一事一议”资金专项审
计,防止了各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减轻了农民负担。积极开展农资市场整治,市、
县两级出动车辆210车次, 执法人员210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300多家,查处
违法案件260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