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6&rec=138&run=13

【概况】 2008年,全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认真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各项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
被省政府授予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在文明城
市创建活动中荣记集体三等功,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2008年,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
1.2万人,安置困难群体再就业420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万人,分别完
成全年任务的148.5%、 114.6%、117.6%、1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7%。境外就业
有了新进展,国外务工人员总量达1300余人。就业促进政策由城镇延伸到农村,全市
有9.5万人次享受到政策扶持。(1)继续深入开展“解决城乡家庭零就业年”活动。
抓宣传发动,抓技能培训,抓转移就业,注重在活动实效上下功夫。城镇零就业家庭
实现动态消零, 农村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存量消零。 (2)强化就业援助。9月,出台
《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对大龄、单亲、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就业
群体扶持力度,积极协调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
多的就业困难人员。(3)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
及时、全面、准确地宣传有关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关注就业、支持就业、
参与就业的环境。 举办了两次创业培训成果展,并到省参展获好评。(4)加强基层
平台建设。以基层劳动保障所建设为核心的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全市90%的乡镇劳动保障所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在劳动力资源调查、职业介绍、技
能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不断蔓延和冲击,11月,召开全市就业形势分析会,加强对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控,积
极预防失业,化解不稳定因素,采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确保了全市
就业局势的总体平稳。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
疗保险、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万人、7万人、19.1万人、33.2万
人、23.3万人、13.7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8.6%、102.8%、103%、106%、110%、
112%。征缴社会保险基金1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亿元,增幅达62.6%。企业养老
保险金累计结余突破11亿元。 按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12.5亿元。(1)坚持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不放松。重点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从业人员作为养老保险的扩面
重点,同时稳定国有集体企业的参保缴费。优先把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万人和7.5万人。 启动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出台实施了
《滨州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新老办法平稳过渡,参保人数达到13.7万人,
征缴保险费过千万。 (2)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
19.2万人, 扣除参加新农合的城镇居民10.5万人,实际参保率达到95.6%,完成了省
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筹集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度医疗保险费3287万元,其中个人
缴纳1955万元,各级政府补助到位资金1292万元。全市有3250人住院治疗,报销医疗
费用578万元。 以信息网络建设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为基础,建立起了直接面向
群众、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管理服务网络,实行了市级统筹和全市医疗服务“一卡通”
制度。 (3)积极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及时调整了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
均每月人均增加104元。 将企业退休人员遗属补助纳入社会统筹,全市5500余名退休
人员遗属的基本生活有了可靠保障。 (4)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组织开展
对特困退休人员走访慰问、为离退休人员送生日蛋糕、上门送发养老金等活动,举办
“社保杯”书画作品展、全市老年门球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
局被评为“全省社会化管理服务先进单位”。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全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198家,责令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补签劳
动合同5.33万份,补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4980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6280万元。受理
举报投诉1607件,立案查处920件,按期结案率100%。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68件,
较上年增长146%,按期结案率达100%。配合市人大开展《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规
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 鉴订劳动合同24万份。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初步
建立, 拖欠职工工资现象得到遏制。(1)落实不稳定因素排查处理制度。明确专门
科室和人员负责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处理工作,尤其是在各级“两会”期间主动搜集汇
总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对排查出的问题,分门别类,列出单子,建
立台帐,限期妥善解决。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对企业改
制和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进行了重点防范。 (2)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启
动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
行情况的动态管理。全市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38个,专职调解员484人,调解纠
纷531起。(3)突出抓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重心前移,变事后检查为提前预防,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把房地产开发商纳入劳动年检范围,通过年检督促开发商承
担应尽的义务。完善建筑企业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企业支付员工工资情况,防范恶
意拖欠工资案件的发生。加大对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有诉必查,查实必纠。
职业技能培训。全年组织在职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创
业培训5.8万人, 涉及计算机、财会、家政服务、电气焊、美容美发等20多个专业。
培养“金蓝领” 技师130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59万人,其中初级工4516人,中级
工9770人, 高级工1485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1万多人。完成了新职业新工种考试
524人;考评技师和高级技师558人,评选市级首席技师10人。组织技工院校招生6000
人。落实技能扶贫计划,完成招生1160人。组织编制《滨州市技工院校2009—2015年
发展规划》。
干部队伍建设。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统以实际行动打造“真情相助,阳光保障”
服务品牌。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与四川北川县建立了就业对口援助关系,为灾区提
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 接收20名学生到市技工院校就读。干部职工踊跃为灾区捐款捐
物,仅市直劳动保障部门捐款达12万元,捐赠棉衣被价值达1.4万元。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2008年1月,国务院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试点。滨州市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扩大试点城市,6月1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
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参保范围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老年
人、中等以下学校和托幼机构在校学生、少年儿童及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城镇居民
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基金的筹集、医疗保险待遇、医疗服务管理全市执行统一标
准、统一网络、统一经办服务流程。统筹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构成,政府
补助向困难人群倾斜。 成年居民按每人每年230元的标准筹集,未成年居民按每人每
年90元的标准筹集。推行社会保障卡制度,实现医疗服务“一卡通”。当年参保居民
达到19.2万人,3354人享受到了医疗保险待遇。

【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 世界银行“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始于2006年10月。
经过积极争取,2007年初,滨州被追加列入该项目,2008年11月生效。该项目包括培
训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两个方面,集培训、就业、维权于一体。培训平台建设由市劳
动力培训中心、市技术学院、滨城区技校、渤海活塞集团组成,设定了机械加工、计
算机、 机电一体化等7个培训专业。服务平台由市劳动就业服务处等部门组成,致力
于就业服务和权益维护功能的完善。总投资800万美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资金400万
美元、配套资金400万美元。实施期为4年。还款期17年。

【减轻企业负担】 2008年,为减轻金融危机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市劳动保障、财政
等部门及时出台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规定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正常
支付的前提下,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同时适当降低失业、工
伤、医疗、生育保险的费率。其中失业保险由原来的3%降为2.1%,工伤保险中属二、
三类行业的费率降低20%,医疗保险单位缴费由6%降为5%,生育保险由0.9%降为0.7%。
全年减轻企业负担4880万元,稳定就业岗位8万个。

【全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受省政府表彰】 2008年6月12日,全省就业工作会
议在济南召开。滨州市政府、市劳动保障局分别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促进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先进集体”和“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年内,全市劳动和社会
保障系统强化各级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继续深入开展“解决城乡家庭零就业年”活
动,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农村零就业家庭实现存量消零。加大就业扶持力
度,积极协调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就业困
难人员。 加快以基层劳动保障所建设为核心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市90%的乡
镇劳动保障所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