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5&rec=22&run=13

【概况】 2006年,全市组织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30字”工作方针和“锁定目标争上游,全
力冲刺2006”的战略部署,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的先进性建
设为重点,解放思想、科学实干,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1)扎实推进县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7月,
完成省委组织部在邹平县开展的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进行的换届考察试点任务;8月,全省市、县(市、
区)党委换届业务工作培训班在滨州举办;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运用《综合考核
评价试行办法》组织了县区委换届考察工作,并指导各县区完成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换
届工作; 配合省委考察组完成了对市委班子的换届考察。(2)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
革。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行干部“赛选”机制,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
实施意见》和《关于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实施意
见》,对县区、市直部门、市属企业及市委管理的干部,分岗位类型制定考核评价指
标体系,实现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共性与个性考核相结合;进一步规范企业领导
班子管理, 制定出台《关于市属企业干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滨化集团等4
个企业的领导班子由市委管理,滨州盟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25个企业的领导班子由
市国资委管理, 进一步理顺企业干部管理体制;组织对168个县级领导班子和1066名
在职县级干部2005年度工作进行考察;结合年度考察,充实调整干部实绩档案558份,
其中正县级干部78份、副县级干部261份、正科级干部219份;对考核优秀、实绩突出
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对相对较差的班子主要负责人和县级干部,分别予以诫勉谈话
或提醒, 对个别领导班子和干部进行适当调整;(3)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
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规范执行调整提拔干
部监审制度和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几个问题的通知》《关于不称职干部的认定和处理意
见》,与原来制定的干部监审制度、谈话提醒制度等相配套,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干部
监督工作机制;4月,全省部分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处)长座谈研讨会在滨召开;
9月,开展“《干部任用条例》学习月”活动,分5个批次对4个县区300多名干部进行
了监审;与3名新任县委书记、8名市直部门党组(党委)书记、2名县区委组织部长、
10名市直部门干部人事科科长就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提醒谈话;对12名干部进行离
任审计,根据审计报告,与1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1名干部进行函询;制定《干部
工作信访举报案件受理查核办法》 ,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49件,其中12380举报电话
16件。 (4)做好干部调配、因公出国审批工作。进一步规范干部调配程序,严格控
制调入机关人员, 共办理调动手续87人次,安置军转干部5人;办理退休手续27人,
离岗手续3人;认真履行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审批手续,办理因公出国政审162人次,因
私出国52人次;为2700多名县级以上干部审批、报批工资。
二、建立党建工作体系,推进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构建和谐基层,着眼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逐
步形成了以“三级联创”“双基工程”“民主议政日”活动为内容的基层党建工作体
系。 (1)强化考核,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建立
健全县区、乡镇、村居三级党组织抓党建责任制,制定《关于基层党建工作“双十”
目标考核的意见》,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滨州市在全省农村党的建设“三级
联创”活动工作视频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2)凝聚合力,整合基层党建资源。
充分发挥各级党建工作部门职能作用,将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部门之间
资源共享, 配套联动。组织市、县区直86个部门、1255名干部,组成387个工作组,
对惠民、 阳信、无棣3个欠发达县的43个落后乡镇结对帮扶,并将帮扶情况列入领导
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 (3)持之以恒,深化“民主议政日”活动。制定《关
于在“民主议政日”活动中强化党员联系户制度的意见》,在全市各村实行党员联户、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代理等制度,进一步深化农村“民主议政日”活动;同
时将“民主议政日” 活动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广;6月,召开了全市基层党建工作
研讨会, 对全市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4)抓住关
键,强化基层班子建设。深入实施“渡河战役”和“两票制”推选村干部,结合先进
性教育活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55个,调整充实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764名;
扎实推进科技培训“百、千、万”工程和招商引资“乡村行动”,培训基层党组织负
责人1万余人;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认真解决全市部分村级组织
无活动场所问题的意见》 ,建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情况通报制度,全市921
个无组织活动场所村已建设完工363个; 建立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工建、党工
共建”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遴选4个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并被省委
组织部确定为先进典型,进一步带动全市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圆满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任务】 2006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
按照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和“关键是取得实效”的要求,在顺利完成第1、2批先进
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组织开展了第1、2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和第3批先进
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全市3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任务,基本实现“提高党员素质、
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群众满意率达99.76%。
活动期间, 坚持做到“4个突出”:突出“双跨越”目标,推动经济社会事业“跨越
式”发展和党员干部素质“跨越式”提高,把握活动的正确方向;突出督导检查,向
各县区选派3个巡回督导组和2个巡回检查组,开展“千名干部下千村”活动,加强工
作指导,保证活动质量;突出整改落实,实行“两表一报”“一诺三评”抓整改制度,
明确责任, 强化监督,督促县区及市直部门解决突出问题134个;突出长效机制,建
立形成党员教育管理、 “民主议政日”等6项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活动期间,共
组织召开动员会、 调度会、座谈会等会议14个。先后迎接中央巡视组来滨检查1次,
省委督导组、 巡视检查组到滨州检查指导4次,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上级领导高
度评价。“七一”前夕,组织召开了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 隆重表彰了全市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80名优秀共
产党员、 2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0个2005年度实施“双基工程”先进单位和30名保
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工作先进个人和组织指导工作先进个人。 其中,有9
个先进基层党组织、 3名优秀共产党员和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省委表彰,1个先进
基层党组织受中央组织部表彰。

【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2006年,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
行)》,按照“贴紧中心、贴紧需求”的工作思路,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培训层次,
丰富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果。在全市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情
况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进一步明确干部培训方向。组织46名干部到复旦大
学参加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 组织第8期52名中青班学员到上海浦东区委党校学习考
察;举办了县级干部《江泽民文选》研讨班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培训干部
162人; 选派48名干部到苏州农村干部学院举办招商引资专题研修班;结合乡镇党委
换届,组织全市86名乡镇(办)党委书记进行集中培训;组织40名县乡村干部赴韩国
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 举办两期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146人;开展国际职业经理
人资质认证培训,组织39名学员进行结业考试,选调60名企业负责人参加第二届培训
班; 加强对山东经济学院和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班的组织管理,组织150余名学员
参加2006年成人高考;同时,圆满完成上级部门调训任务,先后选调94名干部(厅级
10名、县级81名)参加中央党校、中组部、人事部、农业部、省委党校和省委组织部
等部门的有关调训班次。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6月全省干部
教育培训工作学习观摩会在滨州召开。

【推进干部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2006年,组织召开第4次全市干部档案工作会
议,制定了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档
案工作人员办公室、 档案库房、档案阅览室、微机室“四室分开”。全市500卷档案
以上的38个单位中,市委组织部等33个管档单位通过“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一级单
位”验收,其中28个单位通过省委组织部一级标准单位的一次性检查验收。积极为查
档单位提供服务, 办理档案查(借)阅800多卷次。11月,2006年度全省党内统计工
作会议在滨州市召开,市委组织部被评为全省党内统计先进单位。12月,在全省党内
统计、 干部人事统计、 离退休干部统计总结表彰会上,滨州市作了典型发言。建立
《干部信息数据库》,收录1252名市管干部的基本信息,进一步提高干部管理信息化
水平。 加强网站管理维护,对“市委组织部”“选调生之家”和“党员致富工程”3
个互联网站进行改版,充分发挥网络宣传媒介作用。

【加快“人才滨州”建设】 2006年,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
头抓总作用,适应“十大产业链”建设和跨越式发展需要,努力突破“人才瓶颈”,
加快建设“人才滨州” 。 (1) 完善配套机制,打造人才政策“洼地”。研究制定
《滨州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干事
创业的若干意见》,修订完善《滨州市人才资金管理办法》,调整津贴标准,将优惠
政策和措施向高层次人才、亟需人才倾斜。针对高层次人才群体特点,出台《滨州市
人才柔性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拓宽渠道,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滨州创业。(2)突出
重点,大力引进高层次亟需人才。组织开展全市博士资源调查,确定了滨州学院、滨
州职业学院、滨化集团等14个企事业单位的112个博士工作岗位。围绕“高层次人才、
‘十大产业链’亟需人才”两项重点,组织实施“博士选引计划”。通过集中选拔、
单位自主引进等方式引进博士37名、 硕士250名,对口充实到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岗
位上,有效改善了全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同时,精心组织招考选调生和公务员充
实党政机关工作,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77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6名、本科生58名;
招录公务员243名。 组织开展支农、支教、支医、扶贫“三支一扶”工作,选用63名
专科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基层。 (3)优化环境,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
召开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制定出台2006年人才工作的35项重点,分解落
实责任。组织召开“全市优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并向28名优秀企业家发放“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奖金。组织开展了第2届滨州市
“首席技师” 评选活动,11人获“首席技师”称号。1人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有突
出贡献的专家” ,2人被评为全省“首席技师”。会同市人事局,选拔推荐了2006年
度滨州市30名“有突出贡献的” 专业技术人员。会同市科协组织开展了“全市第8届
优秀自然科学成果”评选活动。

【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 2006年,进一步健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学习收看、
检查考核等制度,加强对远程教育站点的规范化管理。实行远程教育管理员与村计生
主任“一人兼”,稳定了管理员队伍。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全市上报省远程办各类视
频教学课件32小时,上报和采用量均居全省首位。在全省远程教育教学课件评比中,
参评的《回家》《巧手织女教织布》分别获电视纪录片类、农村实用技术片类二等奖;
《切实发展村级民主,努力推进新农村进程》《书记来到咱农家》分别获电视讲座类、
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项奖三等奖。选送的《梁漱溟与邹平》《小冬枣大产业》分别获山
东省第2届记录(专题) 片评比一等奖、三等奖。启动市级远程教育播出平台建设,
播出设备在市有线电视台安装完毕。 3月,中组部调研组到滨进行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调研和考核评估, 对滨州市的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8月,滨州市在全省远程教育
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提高调研信息工作水平】 2006年,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组成两个调研组,就《在组织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
研究》 和《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问题研究》两个课题,深入4个县区、12个乡
镇(办) 、6个市直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11月,开通了中组部远程
文件传输系统。组工信息和宣传工作有新的突破,稿件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中组
部《组工信息》采用稿件5篇(正刊4篇),其中《领导参阅》1篇;《山东组工通讯》
采用稿件正刊17篇,其中“本期关注”3篇;《山东组工信息》采用稿件36篇(正刊30
篇) ,其中《领导参阅》和《领导专报》4篇,在全省名列前茅。编发《滨州组工通
讯》13期、《滨州组工信息》60期,《滨州人才工作简报》16期,有效促进了组织工
作开展。

【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2006年,进一步完善老干部组织建设、培训教育、考核表彰“三项制度”,健全“亲
情服务体系”,认真落实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医药费保障和财政支持“三个机制”,
滨州市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先进单位。同时,积极开展“三个亮
点”创建活动,市干休所、博兴县干休所、博兴县第二干休所、邹平县干休所被省委
老干部局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干休所”;博兴县、邹平县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被省委
老干部局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老干部活动中心”。会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下
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国前入党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共发放生活补贴
356万多元。妥善处理老干部历史遗留问题19个。
(高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