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5&rec=146&run=13

【概况】2006年,滨州气象系统以“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为统领,
以“强化气象服务,造福滨州人民”为指导思想,强化措施,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实现了滨州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全省综合目标考核滨州
市气象局位列全省第6, 较上年有了较大提高;被省局授予气象服务先进集体;被市
安委会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孙仁邦被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在全省测
报业务竞赛中, 取得团体第3名;孙卫卫被省气象局选拔参加全国竞赛,在全国比赛
中个人全能成绩名列17位。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以人
为本、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理念,积极作好气象服务工作。全年为市领导提供
决策服务情报140余次, 其中雨情与天气情报39次,天气情报服务55次,重要天气公
告3次, 发布决策短信22次。认真开展春、秋播预报,编写墒情简报,麦收期间每天
发布一周滚动天气预报。积极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农作物产量预测预报服务,
对指导农民科学开展农事活动,确保农业丰产丰收发挥了应有作用。为滨州航空博览
会、第四届体育节、公铁两用大桥建设等重大活动和建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制作发
布逐日滚动预报44次。强化气象应急体系建设,编印了“滨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积极参与安监局组织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保障演练,提高了突发重大事件应
急保障能力。积极开展重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联防和重大天
气灾前、灾中、灾后评估,努力提高对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御能力。认真做好防灾减
灾工作。认真履行管理职能,积极开展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人员密集场所、易
燃易爆场所、建筑物防雷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查处各种雷电安全事故隐患,下达整
改意见书,从源头上预防雷电安全事故的发生。积极开展防雷安全知识宣传,提高人
们防雷意识,有效防止雷电灾害发生。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市开展防雹作
业14次,发射炮弹7749发,保护面积7000平方公里,减少损失8000余万元;增雨作业
13次, 发射炮弹379发,影响面积9000余平方公里,增加降水2200余万吨,社会效果
良好,为防灾减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台站建设和科研工作有
较大发展。年内,惠民、阳信、无棣等县气象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达到一流台站标准;
市气象局继上年完成业务大平面、多功能会议室、市到县可视会商系统建设和通讯网
络升级改造之后, 又相继完成了办公区、宿舍区的集中供暖改造,DLP电视大屏幕项
目的建设任务。全市立项自立科研课题20余项,邹平县气象局参与研究的五彩甜椒引
进筛选与示范开发科研项目获滨州市星火科技一等奖。继续与中科院大气所在秦台民
兵训练基地开展人工引发雷电试验,研究滨州雷电发生规律,为雷电防护提供科学依
据;在沾化安装了闪电定位仪,积极开展雷电趋势预测预报。承担的《海盐生产决策
服务系统》研究进展顺利,服务效益已开始突显,深受服务用户欢迎。在国家核心期
刊发表科技论文6篇,中高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有7篇文章入选中国气象学会等国家
级机构学术交流,其中有1篇论文获中国气象学会雷达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

【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2006年,按照省气象局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了业务技术体
制改革。按照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工作原则,制定了符合滨州实际的
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 6月底全面完成了业务技术体制改
革第一阶段的工作,做到了机构、编制、人员三到位。通过改革发展,综合观测体系、
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教育培训
体系进一步完善;天气轨道、气候轨道、生态与农业轨道、雷电轨道、人影轨道、大
气成分轨道建设初见成效,大气象、大服务的业务框架已初步构成,气象服务能力进
一步增强。

【加强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2006年,为进一步提高气象综合观测和气象灾害监测
能力, 根据省气象局统一要求,按照城市5平方公里、乡村10~15平方公里的标准,
重要部位适当加密的原则, 投资140多万元,在滨州市沿海、滩涂养殖区、枣粮经济
带建立4要素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26个、2要素加密自动站60个,基本实现了每个乡镇
都有一部加密自动站,实现了对降水、温度、风向、风速的连续自动监测,各级政府
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掌握全市降水、大风、气温等气象信息,了解气象灾
害发生情况,更好的进行决策指挥。86个加密自动站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全市对灾
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使全市气象现代化水平上了一个大台
阶。惠民县气象局建立了土壤水分自监测系统,为开展干旱趋势预测预报提供了条件。
沾化县气象局建立了沿海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对地下水位、酸碱度等内容适时监测。
在沾化安装了闪电定位仪,与全省17观测点建成全省雷电监测系统,为雷电监测、预
警预报打下坚实基础。(石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