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5&rec=140&run=13

【概况】 2006年,全市共有高等教育学校4所,其中本科院校两所:滨州医学院和滨
州学院;专科院校两所:滨州职业学院和滨州市高级技校。4所高校在校生3.90万人,
教职工2989人, 其中专任教师1854人。招收本专科学生1.4万人。适应全市“十大产
业链(集群)”发展需要,滨州学院成立飞行学院并于当年招生。滨州市技术学院新
校一期工程完工,10月实现搬迁。

【滨州医学院】2006年, 滨州医学院滨州、烟台两个校区,占地1500余亩,总建筑面
积44.9万平方米, 设有3个学院,6个系、14个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点、6个省级
重点学科, 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38万余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有教职工944
人, 其中专任教师642人,有教授、副教授233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346人;聘任
附属医院、 教学医院兼职教师4000余人,其中副教授职称以上者857人。有直属附属
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实践教学医院58所,开放床位数1.14万张。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整改成果和“回头看”工作,
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举办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入党
积极分子867人, 全年发展党员391人,比上年增长35%;加强干部工作,制定《加强
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意见》 ,选拔任用了8名处级领导干部,
通过竞争上岗方式选任11名团总支书记、副书记,学校干部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
结构都得到了明显优化;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教学工作。坚持全面贯彻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加大教学投入,
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扎实开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取
得显著成效。12月24~29日,教育部专家组进校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全面
考察,对学校教学及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召开实践教学会议和研究生
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明确工作目标、思路,全面加强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构建覆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
稳步提高, 2006届毕业生计算机统考通过率为99.6%,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本科毕
业生考研率23.5%,学位授予率98.4%。科研工作。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出台10余项规
章制度,切实加强科研计划管理、过程管理和成果管理。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做好科
研课题申报工作,立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8项、省教育厅计划课
题8项;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教育厅成果奖5项、滨州市科技进步奖39项、滨州
市优秀科技成果奖42项;主编出版5门案例式本科教材,2门实验教学改革教材,立项
教学研究课题108项。 学科专业建设。学校认真做好重点学科建设,病理生理学被列
入山东省“十一五” 重点建设学科,全校省级重点学科达到6个;完善制度,强化重
点学科建设管理。 积极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临床医学等3个专业分别被推荐为
山东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病理生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加强学位点和新上专业建设,启动第11次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加大对新上学位
点、新上专业支持力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坚持培养、引进和聘用并举,不断加强
师资队伍建设。 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联合举办第5期在职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
班,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加大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
全年引进博士12人、硕士72人,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重视人才工作环境建
设,形成了有利于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加强教师队伍
的教育和管理,集中开展教师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师德师风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
质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改革。学校贯彻全国、全省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会议精神,深
化以聘任制和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人员聘任办法
和收入分配制度。设立基础学院、临床学院,理顺了教学管理体制,为构建更加符合
医学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学生工作。认真贯彻2006年中央16号文件
精神,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针对性、系统性和拓展性;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
学生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聘任2005级本科学生导师31名。大力倡
导学生服务工作人性化,设立大学生“12345”服务热线;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成功举办了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加
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和志愿服务活动,“滨州医学院大学生医疗服务团”被评为2006年全国百支重点团队。
加强学生政工队伍建设,按照专家化、学者化的要求,加强学生政工队伍教育管理和
培养培训,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政工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2人被评
为“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对外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
进展。与美国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韩国卡透立医科大学、新西兰奥塔古大学建立
友好校际关系,与韩国延世大学齿科学院、加图立大学医学院友好合作取得实质性进
展。(赵景刚)

【滨州学院】2006年,滨州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确定了“突出一个主题,深化
两项改革,抓住三个重点,健全四个体系,实施五大工程,实现六个突破”的改革发
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合格、强校、名校”三步走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制定了《滨州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和《滨州学院服务滨州行动计划(2006
~2010)》。按照“狠抓质量固根本,特色办学创名牌,提升素质强队伍,思想领先
育人才,广泛联姻增收入,强化管理促跨越”的办学思路,各项工作都焕发了新的生
机, 部分单项工作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学校现占地162.4公顷,校舍建筑面积49.5万
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91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622万
元; 专任教师70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262人;设有
21个系(院),3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本科专业、38个专科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
3门省级精品课程; 面向山东及全国21个省市招生,各级各类在校生1.95万人,其中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2万人。荣获全国四五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
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教学工作。学院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目标
体系、运行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日常教学支持体系、监督考核体系、保障体系
等六大体系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搭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
大平台。积极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查活动,在学校层面实现了评估工作经常化、
制度化和迎评工作自然化、常态化。突出本科教学,不断强化“四率”考核(专升本
率、毕业生就业率、新生报到率、本考研率);按照“三个符合度”的要求,全面修
订完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启动并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推进大学
生素质拓展, 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大赛,荣获国家二等奖1项,
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成功参赛奖2项,在全省7所同类本科院校中遥遥领先。年
内专升本率、 毕业生就业率、新生报到率分别比2004年提高3.6%、12.3%、4.5%,均
高于全省同期升本的3所院校。 学科专业建设。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
科专业结构,重点发展工科和应用理科、应用文科专业,加强重点学科、本科专业、
精品课程建设。 新增“应用数学”和“文化生态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学科特色凸
现。 新上交通运输(机务维修)、应用化学、通讯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7个
本科专业,普通本科专业达到26个,物理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物理教育试
点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试点课程顺利通过省专家组验收,《数学分析》《大学语文》
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初步形成了文、理、工、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
专业体系,走在了全省同期升本院校的前列。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继续坚持聘请、引
进、 培养、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年内聘请两院院士2名、民航总
局副局长和知名学者、厅级以上行政领导10多名,担任学校的荣誉院长、顾问或客座
教授;聘任985、211工程大学的23名博导教授作兼职教授,讲授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9名外国文教专家来校任教;引进博士2人、硕士8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
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了37.4%;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和素质
显著提高。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举办课堂教学大赛,促进青年教师教学
水平的提高;切实落实“教学第一、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办学要求,确立教师在
办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尊重教师治学、治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组织开展“教学优秀奖”“教学管理先进个人”“教学优秀成果奖”等评选活动,初
步形成“人人愿意当教师,个个争当名教师”的良好氛围。特色办学。学院坚持以服
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关心、以作为求地位,充分发挥当地人文环境资源、高新技术和
学校自身优势,围绕滨州市“十大产业链”和“系统九州”建设,精心打造了飞行技
术、孙子研究、黄河三角洲生态和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四大品牌,为当地经济社会的
全面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文化等全方位的支持。年内组建了飞行学院,顺利招收65
名飞行学员,隆重举行了飞行学院揭牌暨首届新生开学典礼,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
轰动; 举办了由130余人参加的“孙子兵法与企业发展战略”高级研修班,部分专业
开设了“孙子兵法概论”选修课;与澳大利亚、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外大学建立
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开展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首次
招生611人, 中外合作办学实现了实质性突破。科研工作。积极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
环境研究,承办了“全国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实
验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成为山东省第一家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校被批准
为山东省高校首家“绿色大学”示范学校;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被批准为山东省人文
社科研究基地; 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3个
科研平台。 年内争取到国家级课题2项、 省部级课题17项, 其中国家重大课题——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获得科研经费570多万元;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
奖1项、省部级5项、厅局级36项;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280余篇,被SCI、EI收录
12篇;学报出版了两期孙子研究专刊,“孙子兵法研究”栏目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
栏目”,文科学报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学院严格规范
程序,建立健全了教学、科研、党建、人才、思政、后勤等6大体系230余项规章制度。
继续实行重点工作领导责任制,改进考核办法,把落实党代会精神、重点工作、专项
工作、“四率”考核、为师生办实事等纳入考核内容,坚持集中考核与分散考核相结
合、全面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坚
持每周一次校领导碰头会,调度各项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纪委和办公室每月进行一
次效能检查,对上级重要文件和学年工作要点、会议议定事项及规章制度等逐项进行
督导。出台了校内津贴分配办法,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完善了饮食服务中心
目标管理责任制,达到了全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要求;完成了印刷厂改制;改革校医院
管理体制,实现了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办医, 节约了开支,提高了医疗和服务水平。鼓
励各单位增加预算外收入,年内实现创收650多万元;严格合同管理,坚持依法办事,
督促建设方对部分工程返修, 相对节约资金540余万元;加大资金管理力度,严肃财
务纪律, 继续开展建设节约型学校的“五个一”活动,年内节约资金600多万元;对
校园进行了整体规划,新建2栋学生公寓、1栋教学楼和第三食堂交付使用,新增建筑
面积4万余平方米, 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按照
省委的部署, 学校第1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班子;调整选拔了部分领导干
部,举办了两期副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评选表彰了“十佳处级干部”和“十佳科级
干部”。在各系党总支设立党支部,充实调整了机关党支部;对1900余名学生入党积
极分子进行了培训, 发展学生党员344名,初步实现了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
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坚持年年为师生办实事制度,着力解决师生关心的勤工
助学、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生活设施条件等问题,寓思想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
文化活动之中;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配齐了辅导员、班主任,组织进行了考核、
培训;开通了学生工作网站,实现了网上与学生交流;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
级网络和“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创建实践基地、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和社会调查
等活动,受到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的表彰。组织开展集中教育整顿、
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完善校园安全稳定领导责任制、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处理机制和
“校地警共建”机制,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了“七个不发生”,促进了和
谐文明校园建设。(孙才顺)

【滨州职业学院】2006年,滨州职业学院围绕滨州市实施的“三大战略”和“四大重
点”工作,按照“鼓足干劲争一流,锁定目标进百强”的指导思想和“123456”(坚
持1个中心、搞好2个层面的教育、深化3项改革、突出4个重点、实现5项突破、强化6
项措施)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医为主体,工为主导,农抓特色,经管结合,做大
建旅,做强信息”的专业平台,实施超赶战略,学院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大
好局面。年内,获第四届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职教先进
单位、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芯片研发成功及黎翠凤同
志分别入选瞩目滨州·2006年度十件大事和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学生技能大幅提高。
5月, 在“思美创杯”山东省首届大学生数控技术竞赛中,工业工程系代表队获得数
控组两个团体二等奖,1名同学获金奖,2名同学获银奖,2名同学获铜奖。8月,计算
机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第二届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山东赛区决赛,获优秀成绩。
9月, 医学系学生在“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山东赛区)”的比赛
中获二等奖。工业工程系代表队荣获2006年“凌阳杯”山东省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07届毕业生考级考证通过率大幅提高。教学改革稳步进行。学院实行选修课程网上选
课,实现了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双向选择,优化了教学资源。完善学分制改革各项制度,
与滨州学院等省内高校建立学分互认关系,做好全省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
书“双证互通”的准备工作,出台《滨州职业学院奖励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滨州职
业学院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全面启动名师建设工程,建立教师队伍数据库,制订
建设规划,落实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和到企业实践制度,编制
了教师实践进修学习计划,出台了《滨州职业学院教师实践进修管理办法》。专业建
设不断增强。学院围绕滨州市打造“十大产业链”人才需求,按照前瞻性、适用性的
原则, 调整了一批落后专业,新上了空中乘务等6个与社会需求对接性强的专业,建
立起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满活力的专业群体。护理专业被教育厅评为特色专业,
计算机应用和数控技术专业被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为主体专业。按照建设国家精
品课要求, 巩固完善4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立项8门院级精品课程。积极探索
“分类培养”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求职升学意向,有针对性的侧重课程和
实践教学,357名同学考入对口高职,399名同学专升本。师资建设不断优化。年内,
引进研究生18名(博士1人);22人攻读硕士,3人攻读博士,72人取得研究生学历或
学位;5名同志被评为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晋升正高职称,21人晋升副高
职称,30人晋升中级职称。教职工912人,其中,正高职称30人,副高职称257人。教
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日趋科学合理。体制、机制改革得到深化。
完善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起评价和考核体系,增强了系部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
力,管理重心继续下移,推动了系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出台了《滨州职业学院系
(部) 创收分配管理办法》。进行第2轮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委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
持下,制定《滨州职业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按照组织要求和规定程序,选拔13
名副县级领导干部,选拔聘任了一批部门副职干部和科级干部,搭起了规范管理的机
构框架,为学院发展做了干部储备和人才铺垫;通过考任制的办法选拔干部,在营造
干事创业氛围的同时,促进了学习型校园建设。进行后勤改革和校办企业改革。出台
《滨州职业学院后勤改革实施意见》,按照后勤服务社会要求,成立后勤服务总公司;
出台《滨州职业学院校办企业改革方案》,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校办企业进行
改革。 招生就业势头良好。年内,新生入学报到4860人,超计划860人,实现了建院
以来招生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以上,对口就业率、起薪值
明显提高。就业网络呈现出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辐射的良好局面。科研工作再
创佳绩。 国家级课题立项1项,省级课题立项10项,院级课题立项22项。完成课题鉴
定36项; 荣获市科技进步奖30项,市科技星火奖4 0项,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19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
刊285篇,论著、教材8部。组织科技“三下乡”活动,获山东省科技“三下乡”活动
优秀组织奖。“金钥匙”培训和招商引资取得佳绩。积极发挥学院智力、技术密集的
优势,依托“金钥匙”(免费开展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培训)培训工程,积极开展
灵活多样的对外培训。 年累计培训2万人次,实现服务社会、宣传学院、增加对外联
系的多赢。完成招商引资1822万元。原农科所置换、南区整体置换已签订协议。与鲁
北化工、亚光纺织等企业进行了产学研结合,与阳信县等地方政府的联合办学日渐深
入,在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滨州纺织研究中心完成注册并积
极开展工作。与韩国惠泉大学达成联合办学协议。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缔结友好学校,
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与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对接迈出实质性步伐。“创百强”工作扎实
推进。 创建全国高职高专骨干示范性院校(全国100所)工作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
大力支持和师生员工的一致认可。按照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遴选标准,进行了任务分
解,责任到部门、到人;按照标准规范学院管理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使学院办学
基本达到遴选标准,有的条目超过遴选标准,积极向教育厅申报了评选材料。在思想
上、行动上、物质上做好了争创百强准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利用校园
网、院报、宣传栏、广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将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文明修身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
学生的品德修养;大力抓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
成功举办50年校庆。按照“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学术氛围、人文精神与优
美环境相协调,隆重、热烈与俭朴、务实相统一”的原则进行了积极筹备和运作。先
后编纂滨州职业学院院志、 宣传画册、校友通讯录等文字、图画性材料140多万字,
搜集珍贵照片600多幅, 为丰富学院历史,记录创业历程,积累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聘请专家学者给师生做了8场学术报告会; 整理充实了校史展室;与有关企业、单位
进行了产学研对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年教学资金投入1100万元,为教师配备笔
记本电脑415台, 完成护理实训基地配套建设,按照需求,为工业园购置了部分设备
等。 投资600多万元新建86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一栋;北海嘉苑教职工公寓工程即将
完工。新建教学楼、医学楼完成选址和规划设计。
(仝丙昌)

【滨州市技术学院】2006年,滨州市技术学院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更名,新校区建成启
用并整体搬迁。学院以“两招一建、申办学院”(招生、招商、新校区建设和技术学
院申办)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
的协调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
进单位”“全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招生就业工作。学院全院
动员,全员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宣传,利用社会力量
和招生骨干人员,扩大了招生宣传范围。完成招生2443人,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
列, 其中招收高中毕业生628人,生源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就业安置,在滨州及
其它地市企事业单位安置学生1681人,有力地带动了招生工作。学院拓宽办学思路,
与山东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共识,成立了山东科技大学滨州成教分院,与山东大学联合
办学成立了滨州函授站,提高了办学层次;学院积极争取设立了市残疾人职业培训基
地,对特教系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市领导以及省市残联领导给与高度评价和充分
肯定,特教系的设立,开创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与残疾人培训相结合的先河。党建和
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党委围绕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加强了
党的建设, 认真组织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
心组和党员学习制度,举办了“学校改学院,我该怎么办”学习大讨论活动,举办了
建设和谐校园和“八荣八耻”等系列形势报告会、演讲会。针对组建技术学院后的机
构设置,调整充实了基层党支部18个。校报、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和社会新闻媒体的作
用充分发挥,宣传了学院的办学优势、发展成就和美好前景。3月,《滨州技术学院报》
创刊,录制新校区建设纪实片,在地级以上新闻媒体投稿50余篇次。队伍建设。学院
共有教职工365人,其中,专任教师252人,高级职称55人,中级职称66人,引进57人。
学院根据工作需要和民主测评情况,提拔任用调整中层干部48名。对25名入党积极分
子进行了培养教育,有15名同志被接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学工
作中,围绕着学院层次上的提高,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促
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了常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强
化教学管理, 加强对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考核,组织开展教师教案和优质
课评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完成了部分培训任务,根据学院的
师资水平,承担了“金蓝领”技师培训任务; 全省技工院校学生统一考试和计算机大
赛成绩良好。在全省技工院校统一考试中,799名学生参加了《机械基础》等4门课程
的考试, 及格率达95%以上,优秀率60%以上;在全省计算机大赛中,初赛通过率达
80%以上。学生管理工作安定有序。加强了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按照院、系、辅导员、
班主任、学生会管理网络,坚持了对学生“一日常规”的检查和管理,严格学生作息
和考勤制度,强化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了教育
引导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加强对班主任考核与管理,坚持班主任例会和班会制度,班
主任做到了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秩序。技术学院申办
成功。技术学院申办工作连续两年被列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按照相关规定,高级技
校建立时间满三年方可改建为技术学院,学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申办工作,在市
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新校区建设工作的有效带动下,克服了这一制约因素,提前
两年实现了改建成功,2006年2月5日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学校的改建请示。新校区建成
并投入使用。 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于2005年5月10日奠基,包括综合主楼、教学楼、
学生公寓楼、餐厅等工程共计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及睿智湖、主题广场、校园绿化等
工程。 2005年实现了单体建筑主体封顶,2006年继续推进后续工程,共投入资金近2
亿元, 9月30日实现了校园整体搬迁,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住宅区建
设职工宿舍22栋3 14套;沿街商铺38个,共计8万余平方米。
(崔志勇)

2006年全市高等学校情况统计表
┌────────┬───┬───┬────┬────┬─────┐
│ 项目│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教职工数│专任教师数│
│ 单位 │(所) │(人) │(人) │(人) │(人) │
├────────┼───┼───┼────┼────┼─────┤
│一、普通高等学校│ 4 │ 14044│ 38978 │ 2989│ 1854 │
├────────┼───┼───┼────┼────┼─────┤
│ 滨州医学院│ 1 │ 3481│ 13575 │ 944 │ 642 │
├────────┼───┼───┼────┼────┼─────┤
│ 滨州学院 │ 1 │ 6530│ 14180 │ 1134│ 701 │
├────────┼───┼───┼────┼────┼─────┤
│ 滨州职业学院│ 1 │ 4033│ 11223 │ 911 │ 511 │
├────────┼───┼───┼────┼────┼─────┤
│ 滨州市技术学院│ 1 │ │ │ 295 │ 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