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5&rec=113&run=13

【概况】2006年,全市财政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强化收
入征管,建立完善预算执行分析社会化网络机制,深入开展宏观调控税负分析、地方
税源普查,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一起管,加强税源监控,挖掘
增收潜力,实现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努力做大收入蛋糕。年内,全市完
成财政总收入91.6亿元, 增长38.9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5.12亿元, 占预算的
108.79%, 同比增长41.26%,增幅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4.96个百分点。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5.4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
政收入的77.62%,提高0.5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
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9.25%,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支出64.67亿元,占预算
的112.29%, 增长33.56%,连续15年实现财政平衡。县区财政进一步增强,并呈现出
财政强县高点起飞、财政弱县赶超发展的良好局面。邹平县在全省30个经济强县中增
幅第1,在全省的位次由第11位升至第8位; 全市县级财政收入增幅最高的沾化县同比
增收69.8 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8.55个百分点; 惠民县、阳信县地方财政收入分别
增长54.89%、 50.0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63个、8.75个百分点。切实发挥财政职
能,努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
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保证各级工资正常发放、保证政权高效运转、保
证社会和谐稳定,大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调整完善收入分配政策,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机关事业人员工资标准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
准以及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社会保障中的
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保障破产企业安置、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再就业补助和部
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等利益,使弱势群体充分享受到滨州市的发展成果。加大对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
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保证落实对种粮农
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资金需要。不
断深化财政支出改革,会计集中核算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管”和“村财村用乡管”
改革在惠民等部分困难县实施,对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成效进一步显现。积极争取上
级政策性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地确保滨州市利益。同时,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联系
与沟通,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并按照市场化要求,为滨州市重点项目、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等注入资金。

【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发展】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支出64.67亿元,占预算的112.29%,
增长33.56%,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证。落实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在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的同时,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
周密制定资金保障方案,支持惠民县、阳信县提高和统一了县乡工资标准。全市社会
保障和抚恤社会救济等支出6.4亿元, 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优抚对象和低
保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支持90 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了弱势群体利益,
促进了社会公平。

【拓宽融资渠道保重点】2006年,以培育十大产业链为重点,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科技三项费用等4.6亿元, 着力支持了企业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等,促进了经济结构
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增加财政建设性投资的同时,积极发挥财政作为政府融资平
台的功能,争取中央、省财政基本建设资金1.44亿元,融通国家开发银行、德富泰银
行、 建设银行等资金5.4亿元,并争取开发银行在滨州派驻工作组,与各县区全面开
展金融合作,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及大高航空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了
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注重运用贴息、担保、风险投资、奖励等手段吸引、导向金融
和社会投资,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完善招商引资财政补助办法,调动各
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促进了大招商、快发展。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
设,全市已建立担保公司16家,其中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中心与德州民鑫公司合资成
立了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股份制担保公司,帮助一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9465万元。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市全面取消
农业税, 与税费改革前相比农民人均减负143元。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整合财政支农
资金,重点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民等,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稳步提高。扩大涉农补贴范围,落实粮食直补、良种推广、农机具购置和生产资
料增支等补贴1.2亿元。 紧紧围绕为农民办的“十件实事”,集中支持了事关农民切
身利益的重点项目,4个县区150多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66万农民享受
了最低生活保障,1万多五保对象享受了五保供养,为6万多名农村中小学生配备了课
桌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生“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村村通
公路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扩大。

【深化财政支出改革】2006年,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既有
效控制非税收入的不合理增长,又努力将合理合法的收入收好用好,全市完成非税收
入(含土地收入) 43.3亿元, 增长52.33%,其中缴入国库13.2亿元、缴入财政专户
30.1亿元。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衔接,在市、县区两级466个部门、669个单位进行
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 集中支付财政资金15.28亿元,其中市级和惠民县、阳信
县、无棣县、滨城区扩大到所有部门单位。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全市完成采购额6.63
亿元,节支率12.16%,其中市级采购额3.12亿元,节支率12.56%。作为全省唯一的试
点市,积极推行编制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两项改革,加强了社保资
金财政监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稳步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及时完成了2006年
新老口径数据转换工作,实现了新旧科目双轨平稳运行。加强财政预算、土地出让收
益等投资的重点工程预算审查, 审核确认工程预算4.36亿元,审减69 17万元,审减
率15.86%。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2006年,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的要求,进一步完
善各项制度和措施,坚持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用制度管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
活动,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提高财政队伍的凝聚力、理解力和执行力。在四
年一次的财政工作评比中,市财政局和邹平县、博兴县财政局及沾化县下洼镇财政所
被表彰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2人记二等功,3人记三等功。局机关被市委、市政
府授予“社会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市重点项
目建设工作中被市委记集体三等功。(巴建国 孙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