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4&rec=9&run=13

县领导人员名单

中共县委书记祁维华(女)*
何凤岐
副书记何凤岐*
刘相庆
刘长生*
商玉昌
袁炳银
李树军
李树典
尚洪立*
常委祁维华(女)*
何凤岐
刘相庆
刘长生*
商玉昌
袁炳银
张本胜*
李树军
李树典
吴佃军
尚洪立*
石淑芬(女)
刘秀忠
侯国芳
邹斌芳(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曹洪儒
副主任司金英(女)
李宝清
孙全祥
田有增
徐廷荣
县长何凤岐*
刘相庆
副县长尚洪立*
商玉昌
齐文长*
刘泽田
步兵
康永彬
刘希安
袁海芳(女)
县政协主席王占宝
副主席张德新
成功文
宫洪利
李洪喜
李寿星
王洪昌
邱立
张玉标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袁炳银

【县情综述】惠民县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2001年初顺利完成乡镇规模调整,全
县由12镇9乡调整为10镇4乡,共辖1282个行政村(居委会),1303个自然村。年底全县
人口61.99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56.27万人,非农业人口5.72万人。人口出生率10.55
‰,自然增长率3.59‰。少数民族300余人。
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
实现增加值11.76亿元, 较上年增长1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较上年
增长8.3%;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5亿元, 较上年增长16.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32.2:35.6:32.2。
2001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3亿元, 较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实
现产值15.98亿元; 林业实现产值0.19亿元;畜牧业实现产值5.09亿元;渔业实现产
值0.87亿元。各业所占比重为:农业占72%、林业占1%、牧业占23%、渔业占4%。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06万公顷, 较上年减少1610公顷; 全县粮食产量实现
39.66万吨,较上年增长1.3%;全年棉花种植面积2.26公顷,较上年增长54.0%,棉花
总产实现2.59万吨, 较上年增长49.7%。 全年油料产量8785吨。 蔬菜生产初步形成
“精稀特优”格局。全年发展“三园”面积3.16万公顷。其中,果园面积8070公顷,
菜园面积(含瓜类)1.85万公顷,桑园面积5075公顷。塑料大棚1.99万个,其中,食用
菌大棚发展到8822个,已发展成为全县的一大特色产业。蔬菜、瓜类产量99.85万吨,
水果产量8.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8%和0.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53公顷, 其中:经济林413公顷,防护林240公顷。成林抚育
面积达50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
全年肉类总产量3.97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产量实现1.15万吨,较上年
增长4.5%。
2001年末, 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7.64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5.55万公顷,用电量4750万千瓦时,地膜覆盖面积5.07万公顷。年末通汽车村1233个,
占67.4%;通电话村1280个,占99.8%;通电话户数5.03万户,较上年增加2.13万户;
自来水受益村达到492个,比重上升到38.4%。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1.2亿元, 较上年增长7.2%。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
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95亿元,增长7.1%。
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9624万元, 集体企业完成1.62亿元,私营企业完成
8975万元,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完成4709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合计1.14亿
元,其中利润总额4401万元。
2001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增长16.7%。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1.8亿元, 全县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4万元。全
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54万元,全县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6.93万户。其中,农村电话
用户5.0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发展到3万户,互联网用户已达3600户。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74公里。全县公路客运量89万人,客运周转量1.41亿人/公
里,较上年增长70.9%;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完成88万吨、1.14亿吨/公里。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亿元。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328项,累计实
际利用县外资金4.9亿元,其中,利用境外资金10万美元,全年外贸出口总值实现406
万美元,较上年增长27.3%。
2001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9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31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11.59亿元。
全年共实现财政收入1.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亿元,地方财政支出实
现1.81亿元。
2001年, 全县共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2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46人。
年内全县共实施科技发展计划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1项,申请专
利10项,取得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3项。
年内,全县在中小学内部推行了“一评三制”改革,教育教学总体水平进一步提
高。高考本科上线446人;全县普通中学28所,专任教师1841人,班级594个,在校学
生3.79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人数3.30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4947人。中等专业
学校1所, 在校学生731人;全县共有小学136所,专任教师2654人,共有班级1298,
在校学生4.54万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入学率达99%以上。全县共有幼儿
园117所,其中县镇67所,农村50所。在园幼儿4512人,专任教师176人。
全县共有各类文化机构25处,影剧院1处,电影队60个,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
1处,藏书量达10万余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县有线电话用户超过1万用户,
电视覆盖率实现100%。
2001年末,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0处, 县级县以上医院5处,中心卫生院5处,乡
(镇)卫生院16处,卫生防疫站1处,妇幼保健1处。年末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46人。其
中,医生736人。全县拥有医疗床位1331张,较上年增长14.2%。
2001年,全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各项比赛中共获得金牌31枚,银牌31枚,铜牌27
枚。全县举办县以上运动会13次,参加运动员2461人次,输送到各类体校人数12人。
全年支出救济金183.7万元。 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累计20.8万人, 累计金额
3400万元。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670元,较上年增长1.4%。农民人均收入实现2550元,较上
年增加172元;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878元,较上年增加365元。

(孙兵)

【重点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1年,惠民县委、县政府始终注重发挥县城总
体规划的龙头作用,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深层次综合开发”
的原则,融入经营城市的新理念,积极为“经营城市”创造宽松、优美的外部环境,
努力在健全城市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培植经济增长点上下功夫、做
文章。年内建筑面积突破15万平方米,工程完工率达到80%以上,已完成投资2.4亿元。
(1)县城东转盘改造工程,总投资达1800万元,拆迁面积1.7万平方米,动用土方3700
立方米;东转盘改造结合县城改造实施了全长2400米,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样板街一
期工程。(2) 全长1000米的文安东路打通开发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含两侧开发),
已完成投资850万元,动用土方4500立方米,铺实灰土6000平方米,于6月中旬竣工通
车,两侧商住楼开发已经动工。(3)占地108亩的建材、生资大市场一期工程投资2800
万元,投入900万元,动土9万立方米;市场基础设施部分已全部完成,地上建筑物完
成过半,可容纳工商业户60余家,为县财政增收培植起了新的财源。(4)打通南东路、
文安西路和糖坊街西首工程, 三路总长2730米,总投资2100万元,完成140余幢14万
平方米的商居楼主体工程建设,投资达9500万元,其中县内投资6500万元,县外投资
3000万元,已有30%的个体户开始营业。(5)府前街、工业路两条主要道路下的排水管
道工程,共计铺设3000余米,投资达200余万元,完善了城建排水体系。其中800米长
的工业路排水工程投入126万元,提高了城区通行能力。(6) 投资240余万元,南北大
街彩虹桥工程,共架设不锈钢拱桥40余座,县农信社、农行等金融单位相继买断广告
权。同时,以体现故里文化,投资1400万元的孙府和孙武书城都是利用优势吸引社会
投资而兴建的。由寿光县公交公司注资运营的城建公交车也于10月23日正式开业。重
点工程建设的竣工、 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城区功能,盘活出让土地320余亩,收回资
金7000万元,达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周增章 孙兵)

【《古邑沧桑--惠民县历史图片集》出版发行】由惠民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
公室、 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文物事业管理处、档案馆4家单位共同合作努力,
经过近两年的紧张征集、编纂工作,一部以图片形式反映古老惠民县历史发展变迁的
史料性图集--惠民县历史图片集于2001年7月由山东齐鲁书社正式出版。
整部图集共183页,总计征集图片760余幅,通过各个时期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
从各个侧面形象、真实反映了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到公元2000年五千多年间惠
民大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事业发展轨迹。从图集当中,可以一睹当
地出土的珍贵古代文物风采,可以看到至今荡然无存的原古城门,鼓楼旧貌,也可以
看到战争时期战斗在当地的八路军、解放军雄壮队伍,以及旧时当地人们生活风俗场
景等等。
图片集的出版,为人们认识惠民悠久浓厚的历史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事实。此举
开创了全市地方志书表达形式的先河,为宣传惠民,弘扬黄河三角洲先进地方文化发
挥了积极作用。

【惠民二中迎来首批藏族学生】 2001年9月,11名藏族同学来到惠民二中就读,
成为惠民二中为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培养的首批高中生。
1998年,惠民二中青年女教师刘辉参加援藏工作,从教期间,了解到拉孜县没有
高中,当地学生读完初中后只能辍学的现状,便主动与工作派出单位惠民二中联系,
要求选送部分藏族学生到惠民二中就读,惠民二中领导大力支持并热情接纳了卓玛仁
次等11名来自西藏的学生们。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18岁,最小的只有15岁。
由于刚下高原,藏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各方面都有困难,学生们没有学习过英语
和地理,语文课基础也较差,为此,学校给予了特别的关照,安排教师专门为他们补
课。对其中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给予每月补助200元生活费。在二中倡议下,
社会上众多家庭纷纷要求志愿接待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每一个藏族学生在不同的家
庭里都享受到了家庭般温暖。

(孙兵)

【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2001年,全县有11个农产品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
产品,占全省认证总数(73个) 的15%。大年陈乡的“惠红”牌红富士苹果、“惠蜜”
牌惠民蜜桃, 胡集镇的“益健” 牌香菇,麻店镇的“万丰”牌无籽西瓜,姜楼镇的
“联伍”牌西瓜,何坊乡的“香翟”牌西葫芦、淄角镇的“淄翠”牌黄瓜、芹菜,清
河镇的“青禾”牌胡萝卜,李庄镇的“申桥”牌圆葱,皂户李乡的“世康”牌香菇。
基地面积达9.45万亩,年产量38.75万吨。
在2001年11月7~12日北京召开的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 惠民县武定府酱
园的“武定府”牌什锦菜和孙武酒厂的“孙武”牌38°孙武家白酒被评为名牌产品。

【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惠民县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全面实施生态农
业发展战略,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
工程措施相结合,示范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模式。2001年,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冬暖
式大棚集中的淄角镇建成“四位一体” 生态模式30组,即在一个600平方米左右蔬菜
大棚内的一端建一个猪舍、 一个厕所,在猪舍和厕所下面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
池,形成了利用猪粪制沼气,沼气照明、做燃料,沼液、沼渣施入大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良性循环链。
在林果集中的大年陈乡示范推广“猪沼果” 生态模式33组,建立示范村5个,示
范面积3000多亩。通过建设体积为10立方米地下沼气池,地上配套猪舍和沼气灯照明,
沼液喷洒果树,沼肥进园增肥地力(代替化肥),解决了果农盲目追求果品产量,大量
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农药、化肥),致使果品品质下降、增产不增收、经济效益低等问
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月琴)

【李庄镇招商引资取得实效】2001年,李庄镇进一步实施“以商活镇”战略,引
资引智结合,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镇党委、政府提出“引群众招商,让群众致富”
的口号,并出台政策激励群众参与招商。一方面层层分配招商任务,规定正科级干部
年内每人引资50万元, 副科级干部每人30万元,一般干部每人2万元。另一方面成立
了招商引资办公室, 抽调8人专业招商,多次到青岛、天津、济南、淄博等地上门招
商,主动出击。镇党委、政府还通过开展发一封信、打一个电话、联系一名外商、引
一个项目的“四个一”活动,多方动员在外工作的李庄人帮助家乡招商引资,编织招
商引资的“信息网”;制作了“招商引资信息联系卡”,发给各村及个体大户,广泛
动员群众参与招商,通过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战友同事等种种关系,利用各种形式
捕捉和收集投资信息。
“引资先引人,引人先交心”。镇领导班子成员主动同客商加强沟通,定期开展
谈心活动,及时了解他们思想动态,做到对外商有问必答,有难必帮,以心换心,以
情感人。 福建客商何文俊新上马2台密目网设备,由于没有流动资金,不能及时启动
生产,为帮助外商解决困难,镇政府无偿提供流动资金25万元,至年底,该企业发展
成为拥有设备12台、 固定资产150万元的骨干民营企业。2001年,全镇密目网机发展
到255台,全镇固定资产100万以上企业达到48家。
2001年,全镇共先后引进上海、湖北、江苏、福建、台湾、济南、威海等地项目
35个,引资4625万元;在谈项目17个,协议资金2500多万元。

(刘维华 孙兵)

【世纪首年科技开门红】2001年,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惠”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高新技术和
科技成果转化两大重点,努力实施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了新世纪的开门红。
面对国家和省科技政策的调整,县科委一方面加大对上调研,掌握准确信息,一
方面着手研究科技工作如何创新。形成了“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走科技与
经济紧密结合的路子,实施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的共识,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
力强的项目,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申报。年内,全县共组织上报市以上项目11项,有
8项被批准立项(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1项) 争取无偿科技项目经费达138万元。
立项的科技项目数和项目经费数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国家科技部立项的“两系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38中试”填补了全县没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的历史空白。
县科技开发中心与六和农牧科技园共同承担研制的“高效动物生态制品”,已被
省科技厅列为2001~2003年重大生物工程计划项目;山东中棉棉业、县农兴种业有限
公司分别承担的“杂交抗虫棉新品种研究与推广”“转基因双抗杂交棉研究与开发”
和县科技开发中心承担的“转双抗基因741毛白杨快繁技术研究及大面积开发” 项目
全部按计划进行;正在实施的“鲁北果菜智能化工厂育苗关键技术研究”和“食用菌
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先后被省科技厅立项为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科技富民工程项
目,“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基地被省科技厅列为省食用菌高科技示范园,
惠民县被列为全省三个食用菌强县之一。县良种棉厂承担的“抗虫杂交棉生产技术开
发试验” 项目分别获省、市科技贡献三等奖和二等奖,同时有6项科技成果获市级奖
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年内国家级新产品3个,省认定的无公害绿色产品9个,
市级以上科技示范点、星火示范乡镇、明星企业11个。县科委通过组织科技人员编写
科技使用技术资料、购买科技书籍、聘请专家教授、采用赶科技大集和举办讲座等形
式,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全年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18次,技术现场会45次,提
供咨询服务2011次, 赶科技大集6次,发放“科技明白纸”3.2万份,科技书籍700余
本。

(张振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