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4&rec=69&run=13

【概况】2001年,滨州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
强化职能转变,大力开展科技示范、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和农业行政执法,积极引导
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区域特色经济,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
较好的发展势头。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市粮食总产217.89万吨,比上年下降
2.2%;棉花总产11.67万吨,同比增长69.3%;蔬菜总产253.07万吨,比上年下降1.4%;
农业总产值达到117亿元, 同比增长3.2%;农业增加值65.41亿元,增长5.1%;农民
人均纯收入2600元,增长5.9%。

【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2001年,全市农业系统坚持压粮、稳棉、扩经、提
质增效的原则,按照品种调优、品质调“绿”、特色调新、产业调强的基本思路,促
进了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1)压粮扩经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2.48
万公顷,同比减少10.2%;粮食平均单产342公斤,增长8.8%。通过主攻单产保持了粮
食总量稳定。优质专用小麦面积保持在120万亩。(2)植棉面积扩大。棉花依靠用棉量
大的支撑, 全市棉花播种面积10.1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9.4%;总产11.67万吨,同
比增长69.3%,面积、总产均创1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3) 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继续
扩大, 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突破, 食用菌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全市蔬菜总产量
253.07万吨,比上年下降1.4%。惠民、博兴等县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建设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25万公顷,环境监测控制面积
2.67万公顷。全市先后有15类产品被省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占全省总数的20.5%;4
个企业的5种产品获绿色食品称号;7个农产品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马兴伦)

【全面开展科技服务】(1) 科技示范。在巩固完善上年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示范
内容上着力加大了新品种开发、综合技术应用、无公害产品生产、订单农业引导等项
目的示范带动力度。 全市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7.2万亩,带动面积113万亩,示范服
务覆盖2000多个村。(2)科技110服务。在健全组织、充实专家、加强宣传、无偿服务
的基础上,实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主动服务与应急服务相结合,科普服务与
现场诊断相结合。 全年咨询服务8000多次,现场出诊200多次,确保了服务的及时高
效,深受农民欢迎。(3)科技培训。组建了由134名专家组成的市、县区专家顾问团,
以农广校、 农民夜校、田间课堂为阵地,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全年系统培训1万多
人,培训农民科技带头户10万多个,培训农民50多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多万份,
提高了农民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能力。(4) 农业信息服务。市局建立局域网,实现了
农业系统与政府信息网和国内有关农业网站的有效对接,并在市政府网建立网页,多
数县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了上网工程。

(朱晓云)

【农业产业化有较快发展】2001年,全市积极发展农产品出口,除棉纺业之外,
出口农副产品1097批,创汇189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1.9%。至年底,全市有产业
化组织188个,其中龙头企业105个、中介组织27个、专业市场46个、其他类型12个;
188个产业化组织中,有种植业111个、畜牧业46个、水产业9个、林业8个、其他9个;
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15.3亿元, 带动农户41.6万户,带动生产基地309.5万亩、
牲畜饲养量78.9万头、禽饲养量1030万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28亿元,利润1.7亿
元, 创汇460万美元,上交税金9314万元,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收入1.95亿元。全市
农业产业化有较快发展。

(王子强)

【加强监督管理保护农民利益】2001年,全市在全面完成税费改革基础工作的同
时,坚决执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各项制度,实现了税费改革暂停条件下减轻农民负
担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加强农村财产管理,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村会计制度改革,
全市91.4%的村会计实行培训、 考核和聘任制,开创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执法行为的同时,深入开展打假扶优护农活动,全市共查
处生资经营单位1024家,涉案农资791吨,立案处罚违法经营者126家。净化了农资市
场,保护了农民利益,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

(马萍)

扶贫开发
【概况】2001年是滨州市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的第一年。全市围绕巩固扶贫开发
成果,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为中心,进一
步稳定政策、增加收入、强化科技,使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共投资1480
万元, 重点对20个乡镇、84个贫困村进行了扶贫开发,使8.6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
温饱问题,扶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
全面发展。

【调整思路转变方式】2001年,滨州市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对新世纪扶贫工作的总
体要求和上级一系列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全市实际,重新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
式。把扶贫开发的总目标由解决温饱上升为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最终实
现共同富裕;扶贫任务由增加农村和农民经济收入扩大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
步;在战略布局上,改变传统的分散型、单一式扶贫开发模式,突出抓好示范区建设,
走区域化、规模化整体推进的路子。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2001年,通过积极争取,全市在原有沾化、阳信、惠民三
县基础上,无棣和博兴两县也被列入全省扶贫开发重点范围。全年共申请到位省财政
专项扶贫资金745万元, 比上年多300万元, 人均居全省第一位。同时,市财政配套
110万元、县配套130万元。各级扶贫和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保证
了资金的正确使用和效益的发挥。

【加强示范区建设】2001年,全市按照“村为基础,整乡推进,区域规划,综合
开发” 的思路,对贫困村相对集中、区域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3个乡镇,规划建设了
沾化县利国乡冬枣、牧草、畜牧养殖和木材市场为主的示范区;惠民魏集镇蚕菌双用
高效大棚为主的示范区;阳信水落坡乡果、草、牧开发为主的示范区。其中,沾化县
利国乡和惠民县魏集镇示范区被列入全省八大重点扶贫开发示范区。经过一年来的建
设,各示范区建设的框架已经形成,有些项目发挥了较好的效益。

【强化特困村项目建设】2001年,全市把特困村作为解决绝对性贫困的重点来抓,
在示范区之外的56个特困村, 共投资408万元,建设扶贫开发项目59个,其中19个基
本建设项目、40个种养加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共新建和改造良田面积2.18万亩,扩
大灌溉面积2万余亩, 建成各类建筑物12座,打机井10眼,新增畜禽饲养量39万只,
扩大蔬菜和果树面积1.33万亩,新建蔬菜大棚1500个,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生产和生
活条件,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董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