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4&rec=115&run=13

【概况】2001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销售收入84.72亿元,利润总额4.28亿元,
上缴国家税金3.82亿元, 社办工业增加值20.0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2.8%、32.3
%、119.54%、34.5%。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省供销社系统第1位。

【稳步推进改革】2001年,全市供销社系统按照基层社转换体制,社有企业转换
机制,联合社转换职能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1) 基层社建制调整取得初步
成效。继沾化、博兴、邹平3县之后,滨城区的基层社调整也已全面完成,组建了5个
有限责任公司。无棣、阳信两县的基层社建制调整正在稳步进行。通过改革,全市基
层社在上年实现全面扭亏的基础上, 全年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实现销售收入
7.23亿元,增长7.34%;实现利润61万元,增长64.86%。(2)社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按照“抓大要强, 放小要活”的工作思路,全系统组建股份有限公司2个,有限责任
公司58个,股份合作制企业8个,拍卖、破产企业7个,社有企业改制面达75%。改制
后的社有企业多数在体制和机制上与市场经济接轨,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3) 联合社职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各县区社除加强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
外,努力适应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大力压缩行政管理人员,职能向经营创收延伸。博
兴县社以渤海油脂公司为依托,创办了股份制运输车队。邹平、沾化等县社也都根据
各自实际从事流通业务经营。市社成立了为魏棉服务的运输有限责任公司。

【棉花收购量居全省第一】2001年,全市供销系统按照“一放 (放开棉花收购,
打破垄断经营)、二分(实行社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三加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加强棉花质量监督) ,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的总体改革思路,
加强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管理,在棉花收购加工工作中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广大干
部职工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开展融资活动,千方百计筹措收购资金,克服了制约棉花
收购工作的资金严重短缺难题, 棉花收购加工工作进展顺利。 至年底,共筹措资金
3.25亿元,其中争取农发行贷款7495万元;收购皮棉185万担,列全省供销社系统第1
位。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2001年,全市各县区供销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为农民增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邹平县社为搞好全县棉花产业化经营试
点,建立了经营服务网络,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棉花生产,全年
为棉农提供棉花发展基金20万元,技术服务2.8万人次,印发各种资料2.1万份。惠民
县社在第三油棉厂棉花良种繁育产业化经营雏形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惠民农兴种
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胡集、魏集、陈集、清河镇发展6000户制种专业户,制种面积
达5750亩。 制种前与专业户签订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并按每亩补贴230元为专业
户购进亲本良种。 全年制种120万斤,其中杂交制种80万斤,并在高产开发示范田中
创出黄河流域亩产皮棉153.7公斤的最高记录。 良种运销山东、江苏、新疆、浙江、
安徽、河北等省市,企业实现产值1800万元,为棉农增收1000多万元,公司实现利润
500多万元。杂交制种专业户平均亩产可达660斤,平均亩收入4620元,大大增加了农
民收入。

【社办工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供销社社办工业通过实施“三改一加强 (改
革、 改造、 改组,加强管理) ”,开工技改项目12个,累计完成重大技改项目投资
10.8亿元,规模和实力增大,实现了质的飞跃发展。邹平县魏桥纺织集团第二生产区
织布改造项目、第一生产区牛仔布生产线扩建项目按期投产达产;热电厂三期主体工
程基本竣工;滨州魏桥科技工业园33万平方米大楼已经封顶;成为亚洲最大的纺织集
团公司;全年实现利税6.04亿元、利润3.6亿元。渤海油脂工业公司2月份与新加坡丰
益贸易公司正式签订中方占66%、 外商占34%的合资协议,5月中旬日处理大豆2000
吨生产线投产运营,形成年加工大豆70万吨的生产规模,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浸出油
生产基地,全年生产植物油20.5万吨。全系统45家工业企业全部盈利,以魏棉为首的
9家龙头企业实现利税6.95亿元、 利润4.13亿元。年内,社办工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
值79.4亿元,增长45.8%;产品销售收入70.5亿元,增长25.4%;实现利税7.3亿元,
增长38.7%;实现利润4.28亿元,增长34.2%;实现出口交货值1.76亿美元。滨州市
供销社、邹平县供销社、邹平县魏桥纺织集团,继续名列全国供销社工业排名“国家
队”成员单位地市级供销社、县市供销社、工业企业第1位。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