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95&run=13

[机构设置]农业委员会的前身是县委农村工作部(1984年5月建立)。1988年5月建立
县农业委员会, 列县政府序列,与农村工作部合署办公,一套工作人员两个牌子。1
989年5月县委农村工作部撤销。 1989年9月县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由
农业局移交农业委员会。1991年5月多种经营办公室由乡镇企业局并入农委,1993年9
月撤销。 同月,棉花生产办公室撤销,其职能、人财物全部合并到农委。1994年6月
农业开发办公室建立, 为正科级事业单位,1995年7月恢复棉花生产办公室,为正科
级行政单位。 1996年,农业委员会设农委办公室、调研室、生产办公室3个股室和农
业开发办公室、棉花办公室两个科局级机构。至1996年底,工作人员由1986年的5人,
增至28人,其中干部23人,工人5人;中共党员20人。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1986-1996年,博兴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据统
计, 1996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26001吨,比1986年增长64.3%;单产实现333公斤,
增长59.3%; 农村社会总产值553550万元,比1986年增长17.06倍,农林牧鱼副业产
值141180万元, 增长7.3倍,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副业、渔业产值分别达到90
003万元、1781万元、43785万元、7600万元、5611万元,分别增长4.05倍、6.09倍、
47.49倍、4倍、14.3倍,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96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
达到33.7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9476台、11.26万千瓦。机耕面积65.2万亩,机播面积
52.5万亩,机收面积53.5万亩,农村总用电量8649万千瓦时。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
改善, 有效灌溉面积35.2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1.7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初现成效,
大部分中低产田、荒碱涝洼土地得到开发治理。以蔬菜、蚕桑、畜牧养殖、淡水养殖
为重点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获得了飞速发展, 1996年蔬菜产量达到7.65万吨,蚕茧1
24吨,猪牛羊肉产量1.84万吨,禽蛋禽肉产量2.92万吨,水产品产量8500吨,使农业
综合效益大幅度提高。此外,立体种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一批高产高效农业新
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为全县农业连年丰收提供了可靠保证。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50元, 比1986年增长3.1倍,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
济实力和农民实际生活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为全县农村1999年实现小康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990年以来博兴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农
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1996年农、林、牧、渔、副各业总产值达到14.12亿元,比1990年增长71.1%。
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从种植业内部、大农业内部、农村经济一、二、
三产业3个层次进行优化调整, 使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1996年粮食作物与
经济作物面积比由1990年的85:15调整优化为70:30, 林牧副渔业与种植业产值比由7
2:28调整为64:36; 一、二、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由48:41:11调整为30:5
0:20。种植业通过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使粮棉单产和总
产都有较大幅度提高。1996年夏粮单产383公斤,总产3.65亿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棉花生产得到恢复性发展, 植棉11.57万亩,总产12万担。蔬菜生产是近两年发展高
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点之一,以发展露天菜为基础,积极发展“两大一小” (即蔬菜
大棚、大拱棚、小拱棚) 细菜生产。生产扩规模,管理上水平,品种上档次。1995年
蔬菜面积达到3.81万亩,总产1.52亿斤,分别是1990年的5.95倍、13倍。把以经济林、
蚕桑为重点的高效林业作为实现小康目标的主导产业来抓。 尽管果园面积由2.5 6万
亩缩小到1.2万亩, 但果品产量由1990年的0.31万吨发展到0.89万吨,桑园由原来的
20亩发展到3849亩,蚕茧产量由原来的2吨增加到124吨,1996年林果桑蚕业实现总产
值2022万元。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以猪、牛、羊等草食性家畜为重点的畜牧生产,
使畜牧得到跳跃性、 超常规发展。1996年大牲畜存养量11.23万头,比1990年的6.16
万头增长45%,肉类产量2.68万吨,增长66%。畜牧业产值由1990年的5906万元发展
到23364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年均递增31.6%。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是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始终
把确立主导产业、培植专业基地抓在手上,先后确立了粮食、棉花、蔬菜、水产、林
果、良种、柳草编等八大主导产业。围绕八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八大农产
品生产基地。40万亩粮食基地、10万亩优质棉基地、5.6万亩蔬菜、3万亩水产品基地、
4.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等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 为农产品加工业及商运贸业提
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通过新建、
改建、扩建,膨胀龙头企业群规模优势。1995年以来,全县通过改造扩建等措施发展
龙头企业131家, 初步形成以粮食加工、油棉加工、畜产加工、皮毛购销、苇帘及柳
草编加工、水产品购销为重点的八大龙头企业群。三是市场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县
先后建成博兴大世界、博兴商贸中心、博兴木材批发市场、博昌鲜鱼批发市场、店子
蔬菜批发市场、 纯化牲畜交易市场、寨郝皮毛批发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8处,扩建和
改建农村集贸市场30多处,为农产品货畅其流提供了保证。
[农村固定观察点]博兴县西辛安村固定观察点是根据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及省委原
农村工作部的有关要求,于1988年10月建立,由县委农村工作部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1989年5月撤销农村工作部后, 由县农业委员会接管该工作。该固定观察点设有71个
固定观察农户, 并从中选出了3名文化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同志作为辅助调查员,
负责帮助固定观察农户建帐、记帐汇总填报统计表等工作。固定观察点的基本任务是
对所调查的村、农户和经济实体进行长期的、连续的、综合的观察,反映农村社会经
济文化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深刻反映出
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真实情况的深层次问题,为中央和省制定农村政策和发展战略提
供可靠的依据。该固定观察点每年按照中央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季度把观察点上的随
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写出专题材料及时上报中央和省,
年终对71个记帐户约2.7万个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及写出年终综合调查报告后, 报送省
农委输入微机确定正确无误后,由省报中央主管部门。
自建立固定观察点以来,已根据中央和省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农村社会调查,
汇总上报数据27万多个。完成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产业
化,农民产业化,农民收入等专题调查报告12多篇,多次受到中央主管部门和省农委
的好评。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博兴县1988年被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办公室列为开发
区,县政府成立了博兴县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1989年
9月,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农业局移交县农业委员会。1994年6月建
立农业开发办公室, 具体分管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工作。198
8年5月编制出《1988-2000年博兴县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实施规划》 ,涉及全县9镇3
乡。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实行综合开发,综合治理,实现综合效益。
1988-1996年累计投资2708万元, 其中中央、省扶持869万元,专项贷款871万元,地
方自筹1158万元。开发期间全县安排小麦、棉花、玉米高产技术开发42万亩,改造中
低产田2.5万亩, 改造宜农荒碱地9万亩,扩建和完善农技站、兽医站3处,新建良种
兔繁殖场1处,疏通治理河道3条,开挖疏通沟渠533.3公里,新建和修复机井167眼,
建扬水站12座,配套桥、函、闸669座,新建农田林网10.5万亩,枣粮间作1.1万亩,
植树74.5万株,相继扶持了博大肉鸡集团繁殖场、姜韩藤木蜡杆家俱加工厂、寨郝养
猪场等8个龙头项目。 通过开发,农业基础和生产条件不断加强和完善,抗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共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1.5万亩,每开发
一亩中低产田和荒碱地,增产粮食200公斤、300公斤以上,期间共增产粮食12.5万砘,
增加产值15249万元。 同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涌现出了博大肉鸡集团、寨郝养
殖场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动了畜牧、林果、淡水养殖等产业的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农村社会化服务]通过11年的建设,全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健全完善,
服务范围日益拓宽,服务功能全面强化。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逐步健全完善。县里建立和完善了农技、水利水产、林果、畜
牧、 农机、气象6个经济技术部门,乡镇健全和完善了农口各站,管区配齐了科技网
长,村村配齐了科技村主任。全县统一招聘了70名农民技术员,并培养发展5000个科
技示范户。 9镇3乡农技、林业、水利、畜牧、农机等6站全部完成“定性定编定员”
工作,调动了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以县农广校、职工中专和农函大、农民夜校
为阵地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5万人次。同时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
入生产第一线,大搞技术承包、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目前全县以农口经济技术部门
为龙头, 乡镇农口6站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农民个体联体服务为补充的农村
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达到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覆盖全县,辐射周边。
此外,1992年博兴县在全区率先建成农村气象信息网,全县12乡镇村村布机联网,
使适用的科技、气象信息及时传送到家家户户。1994年,县购进了7门“三七”高炮,
在陈户、博兴、店子、庞家、寨郝、纯化、阎坊等镇乡设炮点,建成人工防雹增雨体
系。1996年又购进5门“三七”高炮,在曹王、湖滨、蔡寨、兴福、乔庄等镇(乡) 设
炮点,至此全县12个乡镇全部布点设炮,使人工防雹增雨体系进一步完善,极大减少
了农业灾害性损失,保障了农业的丰产丰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韩澎)

[棉花生产概述]棉花是县内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县城经济的重要支柱。1986─
1996年中, 棉花生产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N”型曲线发展过程。1986─1991年
棉花生产逐年上升,1992年棉花生产进入近10年来的低谷时期。1996年又呈上升趋势。
1986年植棉27.07万亩, 单产62公斤,总产26.096万担。1986年以来棉花的供需矛盾
日趋紧张, 国家急需棉花,纺织工业更需棉花。为此县委、县政府于1989年6恢复棉
花生产办公室,加强了对棉花生产的领导。推广、普及了高产、抗病棉花良种中棉12
号和中杂028, 科学植棉水平不断提高,使棉花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90年植棉
面积发展到32.9万亩,比1986年增长56%;平均单产皮棉57公斤,比1986年减少8%,
总产37.48万担,比1986年增长43.6%。被农业部、纺织工业部授予棉花生产先进县。
1991年植棉面积又增加到了38.025万亩,比1986年增长80.5%,单产皮棉50.9公斤,
比1986年减少17.9%; 总产38.71万担,比1986年增长48.3%。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商
品棉基地县,建立了高标准的棉花良种加工场和良种繁育基地,棉花良种自给有余。
1992年后由于旱、涝、雹、病虫害等特大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特别是棉铃虫连年的
特大暴发,使棉花成本增加,产量下降,棉花生产跌入低谷。1992年植棉33.826万亩,
比1986年面积增长60.5%。单产皮棉23公斤,比1986年减少62.9%。总产15.576
万担,比1986年减少40%. 1996年县政府及时调整了棉花布局,实现了棉花的区域化
种植,更换普及了棉花良种鲁棉14号,推广了棉花高产、高效立体种植,使棉花生产
逐步走出低谷。1996年植棉11.567万亩,比1986年减少45.1%,比1992年减少65.8%,
单产皮棉53公斤,比1986年减少14.5%,比1991年增长4.1%,比1992年增长130.4%。
总产12.248万担,比1986年减少53.1%,比1991年减少68.4%,比1992年减少21.4%。

(白长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