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44&run=13

[机构设置] 1987年11月,成立博兴县体制改革办公室,正科级事业单位。1990年9
月,改为博兴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正科级行政单位,列县政府工作序列。1993年
11月,机构撤销,并入县政府办公室下设体改室,为股级单位。1994年10月,成立博
兴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1996年12月,更名为博兴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为正科
级行政机构。编制7人,有工作人员7人。

[农村改革]1986年至1996年,以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进一步强
化农业基础地位。一、强化功能,搞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到1996年底,全县
建立和恢复农技推广、良种繁育、林果生产、畜牧兽医、水利水产、农机管理等县级
组织45个,充实和建立乡镇农技推广“六站” (农技站、种子站、水利站、畜牧兽医
站、林业站、农机站) 84个,形成了县乡村相配套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成立农
村合作基金会13家,发展了一批农民协会。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和生态农业。至1996年, 建成吨
粮田25万亩,高值田(年亩收入5000元以上) 3万亩,保护性栽培面积25万亩,立体种
植面积40万亩, 复种指数150%以上。涌现出博大肉鸡集团、鲁北养牛集团、曹王镇
艺品厂等集农产品加工、贮藏、运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68家,带动粮棉、畜牧、林果、
水产、桑蚕、工艺品等一批主导产业的发展。三、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稳定完
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 1996年,全县260个行
政村推行了口粮田均分、租赁田投标竞争和“四荒”(荒碱地、荒滩、荒水、荒坡)使
用权拍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以个
体私营经济为主要形式的多种经济成份,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多种产业共
同发展的新格局。兴福镇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初步构筑了家庭启动、市场牵动、
小区带动、政府推动社会发展经济的新机制,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兴福现象”。
五、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到1996年底,全县122家乡镇办集体企业,有84家进行
了不同形式的产权改革,改制面达到69.5%,其中,有28家改造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本额达到1209万元,有36家实行了租赁经营,有7家进行出售重组,有1家进行了兼
并重组。

[企业改革]1988年,开始推行企业承包制,在企业内部实行了层层承包,全员全额
风险抵押责任制以及以“三制” (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 破
“三铁”(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等改革措施。1988年,县属77户工商企业全部实
行承包制,承包期3年。其主要形式是“两包一挂”(包利润、包技术改造任务、工资
与效益挂钩)和“两定一挂”(定目标利润、定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
钩) ,承包主体是个人竞争承包,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1991年,企业进入第二轮
承包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的意见》,主要采
取顺延或滚动承包,继续采用“两包一挂”和“两定一挂”的承包形式,承包主体由
个人承包改为集体承包, 承包期限2年。第二轮实行承包制的县属工商企业79户,占
县属工商企业的97.5%,利润指标比第一轮年均递增10%。1993年,副县长曹明芬率
县政府办公室、体改委、经贸委、计委等部门负责人赴周村、龙口等地考察学习,借
鉴外地经验,县政府出台了5个关于股份合作制试点的法规性文件,9户企业进行了股
份合作制改造的试点。 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为标志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开始破题。
199 4年开始,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理顺产权关系、重建企业产权制度为
重点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1995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博兴县深化企业
改革实施意见》,抽调13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54名科级干部和精干人员组成工作
组,督导企业的改制工作。到1996年底,有26户县属工商企业进行了改制,改制面达
32.5%。12户企业通过“零价”出售和“先售后股”的改制形式,改造为内部职工持
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股本总额1044万元(职工股978万元,集体股21万元,法人股45
万元) ;4户改组为公司制企业(2户为定向募集设立并依法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股
本总额4700万元;1户实施了无偿划转;2户被托管;5户被兼并;1户依法实施了破产。
资本结构调整,通过采取吸纳、收购、兼并、划转等形式,建立完善母子公司体制,
发展企业集团6家, 其中省级1家,地级1家,其它形式4家,核心层和紧密层企业达4
5户。 企业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发展。1996年全县工业产值比1993年增
长115.9%, 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分别比1993年增长120.7%和158.2%,商品销售总
额4.2亿元,比1993年增长55.%。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从1988年开始,推行了科研经费项目负责制和
有偿回收制;实行了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社会化、科技成果和推广的商品化;兴办
技术市场11处,发展民营科技实体10个。在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训流动等方面取得成
效。教育体制改革。在农村建立了初中后教育制度,把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办学体制改革,调整了农村中小学布局,到位率达到90%以上。到1996年,全县农村
初中由31处调整为24处,小学由446处调整为234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突出完善与
提高以“五定四制”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县乡(镇)教育干部管
理体制;在改革教育投入机制方面,采取“集、捐、贷、借”等办法,广开筹资渠道,
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1996年1月,开始推行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改革,到1996年底,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和个体企业全部实行了社
会养老保险。农村互助保险体制逐步建立起来,保险覆盖面由种植业、养殖业险种扩
大到乡镇企业财产保险、农民家庭财产保险、农村干部综合险等险种。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并完善了县对乡镇的分税制,到1996年,
有8个乡镇实现财政自给。 金融体制改革,实现了农业发展银行与农业银行的分立,
农村信用社业务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试点县] 1996年5月,博兴县被列为全省第三批改革开放试点县。副省长
王玉玺和省长助理孙光远, 带领省金融等部门负责人3次到博兴县指导改革开放试点
县工作,协调资金到位近2000万元。

(鲍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