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31&run=13

[机构设置]1986年,组织部设有办公室、干部组。县委组织员办公室为正科级单位,
归口组织部。1990年12月,成立县委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为正科级单位,归口组织
部。1991年8月,成立组织科,干部组改为干部科。1993年9月,组织科和干部科改称
为组织室和干部室,县委组织员办公室和县委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撤销。1995年4月,
县委下派干部工作办公室恢复,同时,成立县委党员电化教育办公室,为正科级单位,
归口组织部。1996年10月,县委组织员办公室恢复,仍归口组织部。1996年底,组织
部共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干部17人,工人4人;中共党员19人。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986-1996年,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
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面贯彻执
行,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考
选制,公开招考机关工作人员。实行了企业领导干部聘任制、试用制及领导干部回避
与交流制度、目标责任制与考核奖惩制度、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
离任审计制度、谈话、打招呼与诫勉制度、辞职与辞退制度、退休与内部退养制度、
干部审查工作联系制度、干部调离公物移交制度、干部任免谈话制度等一系列干部管
理规章制度,顺利完成了历届县、乡党委政府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干部“四化”方针
和德才兼备原则,注重政绩和群众公论,坚持凭政绩用干部,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求
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的束缚,更新用人渠道,打破身份界限,严格执行《党
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注重加强对妇女干部和党
外干部的选拔培养,1996年底,全县12个乡镇全部配齐了妇女领导干部,有党外领导
干部21名。对科(乡)级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下派锻炼、进党校培训等形式,
强化对后备干部的培养, 1996年底,全县共有后备干部172人。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
干部进行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及市场、法律等知识的教育,提高干
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及领导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干部政策,
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对犯有错误干部的教育。按照中组部干部档案管理的要
求,对干部档案重新进行了整理,干部档案管理和干部统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
高。

[知识分子工作] 1986-1996年,加强了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领导,制订了《关于进一
步加强知识分子工作的意见》和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的规定,建立了专业
技术人才库和知识分子工作联络员制度、目标管理制度、部门分工负责制度以及定期
考察制度。全县共有22名同志被评为地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5名同志被评为县级专
业技术拔尖人才。1991年,为组织实施“科教兴博”战略,选聘了一批懂业务、有技
术、素质高的同志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1992年,为充分发挥乡村优秀科技文化
人才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先后两次选出52名乡村优秀科技文化人才,纳于县级拔尖
人才的管理体系。

[干部退离休工作] 1986-1996年,干部退离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认真执行干部退(离)休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格退(离)休条件,对
到龄的干部及时办理退(离)休手续,1986年-1996年,共为42名科级以上干部办理了
退休改办离休手续, 为59名科级以上干部办理了离休手续,为130名科级以上干部办
理了退休手续。

[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按照围绕经济
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和“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顺利完成了博兴县党建工作“七五”规划所制定的各项任务。1986、1987年,分别完
成乡镇、 村两级整顿;1988、1992、1995年,对乡镇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1992年7
月,进行了村级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农村,广泛开展了“农村党支部班子达标升级
活动”、“党支部任期目标责任书制度”、“帮带活动”、“党员手册制度”、“争
创党建工作先进乡镇活动”、“争创奔小康红旗党支部”、“321工程”(3即300个农
村党支部达到一类支部标准; 300名农村支部书记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每年发展
300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青年入党。2即培养帮助2000名农村党员成为科技示
范户; 选拔培养2000名村级后备干部;创建200个奔小康先进党支部。1即使10000名
农村党员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从县直机关抽调10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村进行扶
贫攻坚和整顿后进村党支部)、“钢铁工程”(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建立钢铁般牢固
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战斗堡垒) 等活动,以1998年能否实现小康为标准,重新划分了
农村支部班子类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召开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瘫痪状态的党
支部班子全面整顿工作的力度, 对排查出的59个贫困后进村进行因村施治。到199 6
年底,共确定县乡领导干部联系点63个,共抽调了2156名县乡机关干部包村,对贫困
后进村进行换、联、包、扶综合治理,使全县后进班子的比例逐年下降,大大提高了
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1986-1996年,县乡共举办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
132期, 培训后备干部万余人次,其中1992、1995年分别举办了两期后备干部培训中
专班。在乡镇企业中,县委制定了党建工作意见,建立健全了党组织,开展了各项活
动。在私营企业中,凡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建立了党支部,并积极开展活动。在县属企
业中,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坚持在企业改制的
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并始终把服务于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在企业中推行并不断完善了党组织工作目标责任制,保证党组织充分发
挥政治核心作用。实施党员责任区制度,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了条件。机关
党的建设,开展了“争创优良机关、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活动,进行了思想、纪律、
作风“三整顿”,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培养了一支牢记宗旨、
信念坚定、 维护大局、廉洁自律、适应市场经济的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至1 996年
底,全县共有基层党委21个,其中乡镇党委12个,县直党委5个,企业总公司党委4个;
党总支84个,党支部941个,其中农村党支部446个。

[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教育与管理。1986年以来,广泛开展了“党员责
任区”、“党员示范岗”、“我为党旗添光彩”、“党员联系户”、“争创奔小康标
兵党员”、“学科技用科技”、“再现鱼水情”等项活动。以县及各基层党校和各村
党员活动室为阵地,采取举办培训班、事迹报告会、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等形式强化对
党员教育。 1994年底,在全体党员中,又组织开展了“双学”活动。1986-1996年,
共有党员1.5万人次进县和基层党校学习。 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方针,以解决长期不发展党员的村和消除空白车间班组为重点,积极发
展优秀工人、 农民入党,坚持组织员谈话制度和“推优”制度,基本消灭了5年以上
不发展党员的村和空白班组。 1986-1996年,全县共发展党员4468名,至1996年底,
全县共有党员21732名,其中男19356名,女2376名;农村党员16286名。

[党员电教工作] 1988年,县委成立党员电化教育办公室,1994年9月,确定为正科
级单位, 编制3人。全县党员电教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现已形成集制片、复制、
发放播放、 收看为一体的党员电化教育网络,在党员教育中起到积极作用。截止199
6年,全县各级电教机构在党员电教工作中投入资金达140.2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全县
电教事业的发展。1993年,建起了全区最大的片源库,包括政治教育、科技知识等六
大类1000余部电教片。 全县电教网络初具规模,各基层党委建立了26个电教站,339
个党支部设立了电教播放点。 专兼职电教管理人员达342人。村一级播放点占全县行
政村总数的70%,基本保证了全县党员每月至少收看1-2次电教片。1994年以来,在全
县农村中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效益年”活动,提出了“向电教要效益、让电教出效益”
的口号。1996年,在全县开展了“电教科技工程”,利用电教网络,通过电教手段,
对全县党员和群众进行科技教育。积极做好电教扶贫工作,1995、1996年,先后向经
济落后乡镇和贫困村无偿赠送电教科技片百余部。1988-1996年,自制专题片30余部,
向基层发放电教片3000余部, 培训电教人员600余人次,全县各级电教网络播放电教
片24200场次,收看达58万余人次,提高了全县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下派干部工作] 1986-1996年,全县共抽调1242名县直机关干部,分批分期到全县
12个乡镇、268个行政村、20个县属企业、9个乡镇企业任(挂)职。1986年,县委选派
12名下派干部到12个乡镇挂职;1989年2月,县直机关147名下派干部到45个贫困后进
村包村; 1991年7月,从县直机关选派62名干部到12个乡镇担任实职,接受锻炼;19
94年10月, 县委选调了22名县直机关干部到22个贫困后进村担任支部书记;1995年8
月,县直机关29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县属14个企业挂职;县委选派了24名优秀青年干
部到乡镇挂职乡镇长助理。1986-1996年,共有115名省直机关干部、47名地直机关干
部来博兴县挂职,任地委副书记(驻博兴)、行署副专员(驻博兴)、县委副书记、副县
长、乡镇副职及企业副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6年3月, 县委选派了103名县直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进驻到乔庄乡的全部3
3个村, 实行重点帮扶。县委提出了单位包村,一包3年,1名副科级干部带队,一年
一轮换的办法,要求不脱贫不撤离,不致富不脱钩,加快了贫困落后乡镇群众脱贫致
富奔小康的步伐。
(司毅勇 张晋民 王维钟 王雪岭 孙培国 王建光 丛林 时强 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