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196&run=13

[机构设置]1986年镇机关有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
老干部办公室、团委、妇联、武装部、司法所、民政所、财政所、信访办公室、纪律
检查委员会、教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办公室、统计站、科协、农技站、水利站、林业
站、农机站、广播站、文化站、电影队(1992年合并为乡村文化服务公司)、农商工公
司(1990年改为经济委员会),下设4个管区;镇直部门有农行、信用社、工商所、税
务所、粮所、供销社、卫生院、农电站、公路站、交通管理所。1987年成立土管所、
房建办公室,1992年成立乡村路管站。1992年机构改革,撤并虚职部门18个,裁减分
流人员109名,新设机构: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工商经济办公室、村镇规划办
公室、政法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乡村文化服务公司
。1995年增设蔬菜办公室、合作基金会。1995年1月撤乡设镇。1996年,共有干部职
工142人,其中临时工4人,中共党员68人。

[概况]庞家镇位于县境西北部,总面积67.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3322亩,全镇
辖4个管区,50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6307口人。
该镇属黄泛平原缓平坡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质系砂性土壤和粘性土壤,
土地肥沃。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大豆、谷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芝
麻、西瓜、蔬菜等,林木以杨树、榆树、刺槐、枣树、果树为主。境内国家重点工程
引黄济青输水河和道旭干渠纵贯南北,北支新河,三号支沟横穿东西,机井池塘星罗
棋布,水利设施成网配套,水资源丰富。205国道穿越全境,全镇村村通柏油路,交
通便利。1994年安装程控电话,并入国际国内电话网;1996年又新建邮电大楼,扩大
了程控电话容量。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人民解放
思想、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
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9477万元,比1986年增加26277万元,增长821%;比1991年增
加18077元,增长258%。工农业总产值20828万元,比1986年增加16828万元,增长81
%;比1991年增加12826万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1706元,比1986年增加1278
元,比1991年增加953元。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6941人,比1986年增加956人;比
1991年减少1445人,其中农业人口25056人,非农业人口1885人,人口出生率12.73‰
,自然增长率3.16‰。

[农业生产]1986年,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
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986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44万亩,总产重达到1322.3万公斤,棉花播种面积2.56万亩,
皮棉总产116.3万公斤,1987年-1991年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发展林果、
棉花等,农业收入得到较快提高。1991年在涝灾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取得了
较好收成,粮食播种面积51946亩,总产量达到1618.2公斤,棉花播种总面积4.1万亩
,总产221.5万公斤,1992年后,对农业生产加大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大搞农田配
套挖潜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大科技力度,举办各种培训班128期,培训
人员6500人。
1993年,按照“稳住粮,保住棉,大力发展经济田”总体规划,推出了发展效益
农业的“1315151”工程,结合本镇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行粮棉瓜菜同作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
和经济效益。1995年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选准以发展蔬菜生产为突破口。把蔬
菜生产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经济“含金量”,1996年全镇蔬菜面积达到
3500亩,蔬菜大棚649个。并建立了一批西瓜专业村、韭菜专业村、蘑菇专业村,形
成蔬菜生产基地。

[畜牧业]1986年在发展畜牧生产中,主要采取以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以分
散养殖为主的生产方式,主要品种有牛、猪、羊、兔、鸡、鸭、鹅等。从1992年开始
引进法国“利木赞”优良品种牛及人工冷配新技术,至1996年底成功繁殖782头。19
95年彻底根除劣质种牛,并全面推广猪、羊优良杂交品种。发展养牛专业村2个,养
猪专业村2个,养羊专业户52个,养鸡专业户41个,从而带动了全镇畜牧业生产的发
展。1996年末,全镇大牲畜存栏15262头,猪存栏13640头,羊存栏2840只,家禽786
50只,分别比1986年增长5倍,3.2倍,7.9倍和2.4倍。1996年全镇畜牧总产值2901万
元。

[水利建设]1986年,全镇共有排灌沟渠136条,并以境内“两河两渠”(北支新河、
三号支沟、道旭干渠、济青输水高条渠)为主。基本形成排灌网,1987年由于引黄济
青输水高条渠的修建,打乱了全镇原来的水系布局,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不等
不靠,首先从调整维修、配套入手,自1989年以来,先后投资757.8万元,修出水口
14个,渡槽8座,水闸22座,扬水站45处,桥涵282座,清挖主支渠35条,毛渠280条
,动土方252万立方,投劳动工日135万个。使全镇排灌水系基本调整合理,形成网络
,全镇黄灌面积达4.2万亩。1990年大涝、1992年大旱之后,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改
造力度,全镇新挖排灌用河18条,并对蒲洼沟进行了清淤治理,投资50万元在北支新
沟上建起节制闸。至1996年全镇共有排灌主沟渠278条,配套设施、计有桥548座、涵
洞232个,水闸98个,开挖水库32个,机井689眼,大大增强防涝抗旱和抗御自然灾害
能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祁家、通滨、刘寨等村率先用上自来水
,至1996年全镇已有32个村用上了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

[工业]1986年全镇有乡镇企业206处,从业人员2100人,固定资产800万元,企业产
品涉及五金、建材、制砖、农具、食品、皮毛加工和工艺美术等门类。个体私营企业
145处,从业人员1489人,完成产值1302万元,1992年投资47.5万元建起了冷拔
丝厂,年创产值350万元、实现利税28万元。1995年,通过股份制、承包、有偿转让
,拍卖、租赁等形式,对镇办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1
996年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净水剂厂,年产固体产品1200吨,产值达到300万元,创利
税50万元。投资120万元,在205国道两侧兴建工业商贸小区,总长450米,由镇里统
一规划,统一筹建,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经商者,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1996年
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17亿元,比1986年增长近10倍。

[教育]1986年全镇有幼儿园15处,入园450人。1996年发展到45处,入园1020人,
入园率达96.7%。
1986年全镇有小学50处,在校生2650人,教职工165人,1987年投资520万元,使
全镇50处小学全部实现了“六配套”,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1990年有8处小
学达到了地级规范化学校标准。为了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从1993开始对学
校布局进行调整,到1996年将全镇50处小学,调整为5处完全小学,3处初级小学,8
处简易小学。共有64个教学班,在校生2074人,入学率100%,有教职工117人,合格
学历达标率100%,小学毕业生全部免试就近升入初中。
1986年全镇有2处中学,18个教学班,在校生920人,教职工72人,1990年镇一中
达到了地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到1996年全镇2处中学26个教学班,在校生1266人,教
职工115人,专任老师合格学历达标率94%,1996年中考上线46人,获得全县单一学制
第三名。
从1992年以来,全镇人民共为义务教育专项集资达500万元,1995年镇二中建设
了高标准教学楼,按省二类标准为全镇中小学配备了“六材一书”,全镇中小学配备
了音、体、美器材8375件,电教实验仪器材15230件,图书41685册。大大改善了办学
条件,1995年顺利实现了“两基”的宏伟目标。
成人教育发展迅速,1995年镇政府建起了达省级标准的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村
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达50处,对初中毕业生进行一年的职业技术培训。每个学生都能
学到一技之长,同时有30%的学生升入了高一级学校、每年结合农时,从全镇实际出
发,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培训农民达8000余人次,为振兴当地经济发挥了积极作
用。

[卫生]1986年有乡卫生院1处,设有综合门诊、病房、妇产科、药房、收款、治疗
、放射、检验、防疫等9个科室,病床12张,下设诊所1处,全院医务人员共有19人(
其中医师3人,放射医士1人,医士3人,护士2人,药士2人,检验士1人,会计师1人
,防保3人,工勤4人),医疗设备有30MA透视机1台,单目显微镜1台,简易产床1台,
能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内科急症、农药中毒救治,平产接生,外伤简易处理,普通化
验,普通透视。年门诊量2860多人次;住院病人420人次。1996年设镇卫生院、防保
站各1处,卫生院设内科、中医科、外科、痔瘘科、妇产科、小儿科、药房、收款、
心电图、化验、B超、放射科。新增设备心电图、B超机、200MA透视机1台、摄片机1
台、双目显微镜1台,救护车1辆。服务人员39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医师10人,护师
1人,中药师1人,士级15人,工勤1人)。能开展的项目有内科危重症抢救,重度有机
磷中毒救治,结扎手术、痔瘘、难产接生,内外倒转术、心电图、B超、透视摄片、
肝功抗原检测技术等。防保站6人(其中师级1人,士级4人),有冷链量设备,医政、
药政、食品、公卫监督齐全。计划免疫达标。
1996年有村卫生室72处(其中集体卫生室49处、个体卫生室23处)比1986年增加卫
生室31处(其中个体卫生室增加18处),人员增加28人,有证书乡医91人;师级以上3
7人,其中女乡医9人,甲级卫生室36处,占村卫生室73%,95%的村卫生室能治常见病
;部分卫生室可做外伤缝合,清创等小手术,基本达到小病不出村。村集体卫生室负
责预防接种及防疫和健康教育等卫生科普宣传工作。改水30村,打深水井18眼,全镇
70%人口饮用了安全卫生水。全镇无计划免疫传染病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的
发生和流行。

[计划生育]1986年采取计划生育措施的育龄妇女4874人,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已婚育
龄妇女中,领取独生子女证的有1241人,领证率占99%。该年合计出生390人,死亡3
01人,自然增长89人,自然增长率3.2‰。1990年后庞家镇狠抓了计划生育工作
,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机构。乡党委有一名副书记挂帅,计生办有一名主任主管计划
生育工作,各村设有计生主任,药管员、宣传员。做到了责任明确,奖罚分明。199
3年乡配备了116个小组长,形成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网络体系。全镇5800余名已婚
育龄妇女分为7大类,27个小项,编入“二档”、“五簿”、“二板”,计划生育工
作形成规范化管理。平时通过镇村人口学校对已婚、未婚青年妇女进行婚育教育。1
994年镇政府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计划生育服务站,当年投资50多万元在各村建起了
“人口理论学校”和“计划生育服务室”。1996年晚婚率达99.3%,晚育率达100%,
计划生育率98.85%,统计合格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6‰。自1990年至1
996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92年至1996年连续5年被地
委、行署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95年被地区计生委表彰为协会工作“标兵乡
镇和乡镇合格计生服务站”。

[文化广播]1986年设文化站1处,站长1人,负责全镇文化活动,有电影放映队4个
(三个是村级),庞家镇文娱活动基础较强。1991年镇投资12万建立文化大院,内有图
书室(藏书6500余册)、阅览室、游艺室、音乐室、录像室等文化设施。镇里组织成立
了一支20多人的文艺演唱队,每逢重大节日就登台演出,自1986年以来从未间断,同
时还组织书法展览、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为了
培养充实文艺队伍,成立了创作组、音乐组、先后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87篇、其中72
篇在国家、省、地以上报刊发表,祁东创作小吕剧《湖畔新歌》在参加地区文艺调演
中荣获创作奖。11年来,举办音乐培训班8次,培养文艺骨干218人。
庞家镇广播站,有站长1人,工作人员2人。1986年有两套275WXZ,总功率1KW的
广播设施。自1987年广播站办起了自办节目,在地区乡镇自办节目评比中,连续5年
荣获一等奖。1992年在全省乡镇自办节目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5年,投资2万元在
镇驻地按装了有线电视。

(祁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