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189&run=13

[机构设置]1986年镇内部机构有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武部、团委、妇联、
信访办、民政办、财政所、司法所、计生办、统计站等;事业单位有教育组、文化站
、广播站、农技站、农经站、林业站、兽医站、拖拉机站、经委、土管所、房建办、
食品站等;其他单位有税务所、工商所、派出所、法庭、农电、邮电、供销、粮所、
银行、结核病防治所等。1987年10月,县政府决定简政放权,将农技站、林业站、农
经站、拖拉机站、文化站、兽医站、教育组、计生办、广播站、水利站、粮所、食品
站等十二个单位下放基层,移交镇政府管理。1988年8月成立镇防保站;1993年3月,
乡镇机构改革,设六大办公室,分别是党政、农业、政法、工商经济、文教卫、计划
生育办公室。是年5月增设路政站;11月增设湖区开发办;1994年12月增设农村合作
基金会;1996年3月增设蔬菜办。到1996年底,全镇机关干部48人,工人17人。机构
设置有:党政办公室、农业办公室、人武部、团委、妇联、民政、人事、综合治理办
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湖区开发办公室、司法所、统计站、财税所、农技站、农经
站、农机站、种子站、林业站、兽医站、土管所、房建办、文化站、水利站、蔬菜办
、环保办、基金会、教委、防保站、广播影视站、经委等;其它有工商所、派出所、
法庭、农电站、邮电支局、供销社、交管所、结防所、粮所、农行、建行、信用社和
四个管理区。

(焦天树)

[概况]湖滨镇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麻大湖畔,辖4个管区30个行政村,总面积56平方
公里,全镇耕地面积3.2万亩。1996年全镇社会总产值56721万元,比1986年增加508
43万元,增长8.6倍;工农业总产值31738.8万元,比1986年的5500万元增加26238万
元,增长了5.8倍;比1991年增加25444.18万元,增长409%。完成财政收入160万元,
按可比口径,比1991年增加90万元,年均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2349元,比1986
年增加1836元,比1991年增加1636元。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4.8万人,比1986年
增加1200人;比1991年增加406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非农业人口1309人,人口
出生率16.93‰,自然增长率为1‰。
该镇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自1986年以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投资
1000多万元,修建扬水站70座,供水渠道10万米,修建涵闸25座,清挖排涝沟10万米
,两万亩粮田达到了方田化建设标准。年亩产量达到1900斤,比1986年亩产量增加8
00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以发展蔬菜生产为突破口,狠抓了冬暖式塑
料大棚蔬菜生产,到1996年底,全镇冬暖式塑料大棚发展到85个。农业机械化程度有
了较大提高,全镇基本上实现了机耕、机播、机收、机打。农业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麻大湖开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西闸村开展了以挖塘筑台为重点的麻大湖开发工
作,初见成效。过去每年亩收入不足200元的荒洼地,经过挖塘筑台改造后,台上种
植优质果树,塘内养鱼,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村开发湖田300亩,年收入100多万
元,比1991年多收入94万元。在王桥村开展的以“铲草种藕”为重点的湖区开发,过
去年收入100元的荒草地改造后种上白莲藕,每亩当年收入3000多元,第二年收入50
00多元。比未开发前的1991年每亩增加收入4000多元。几年来,湖区开发已逐渐得到
全镇人民的重视。
麻大湖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从1986年以来,镇里依托麻大湖天然风景优势,以
付侨、湾头为重点,新建两处麻大湖旅游景点,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游客来湖滨观光旅
游,截止1996年底,年旅游人数已达1.5万人次。麻大湖旅游业的发展,在取得经济
效益的同时,加快了信息流通,提高了湖滨镇的知名度,为湖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
生机和活力。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
乡镇企业改革的力度,按照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的原则,对全镇20家工业
企业全面进行了改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
注重发挥湖滨的木器加工、建筑安装、工艺品加工、纺织、铸造、餐饮服务和运输等
主导产业的优势。到1996年底,全镇个体私营经济已初步形成东南部和西北部隆起带
和六大产业经济相映衬的格局。全镇拥有3000多人的建筑施工队伍,5000多人的工艺
品生产队伍,550多个木工专业户,拥有织布机300余台,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近100
0户,个体私营经济在全镇农村经济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讯业务形成密集网络,全镇村村通上了程控电话,
入网已达1000多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湖滨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投资400万元建起四层23
22平方米的一中教学楼,投资100万元,建起三层2000平方米的成人中心校。投资20
0万元扩建三中;进行了教育两基建设,截止1995年,累计投入800多万元,扩建校舍
,购置仪器,全镇中小学基本上达到省定标准,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教学成绩不断
上升,1996年度中考,在全县名列第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四有”新
人,湖滨镇开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实行
校长负责制,极大地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整个教育战线呈现出竞争、奋进、
向上的局面。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防疫工作不断深入,全镇实行药品统一代购分发,
从而保证了药品质量,杜绝了乱进假药的现象。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管理,采取持证上
岗,坚决取缔无证乱医、无证行医者。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对因病致贫的农户,实行
救助。从1986年至1996年,救助农户30个,资助额5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
人民群众中。
广播文化事业发展迅速。1996年全镇有线电视安装户发展到1000户。群众性的文
化生活丰富多彩,以吕剧、锣鼓令、京剧等传统剧目为重点的群众演出日益活跃,深
受广大群众喜爱。体育活动成绩显著,几年来,全镇在县以上大型比赛中获奖8次,
跃入了全县体育先进乡镇行列。

(王长青 马作君)

[蓬勃发展的魏家村纺织业]1986年,湖滨镇魏家村建起一处织布厂,有织机28台,
属于村办企业。直到1992年未发展,集体收入较低,企业内部管理较为混乱。1992年
,魏家村率先行了村办企业改制,对织布厂公开实行招标承包,魏家织布厂以29万元
中标,承包者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筹措资金60万元,当年新上宽幅织布机24台,更
新了设备扩建厂房。1995年又新上织机48台,实现织机100台,工人80人,实现年产
值1000万元,利税突破20万元。随着魏家织布厂的发展壮大,魏家村出现了纺织热,
有40多家入股办厂,投资300万元,全村建起织布厂四处,拥有织机300台,吸纳闲散
劳力300人。仅纺织业年创产值3000万元,利税60多万元。
1996年投资110万元,新建浆纱厂一处。在全国纺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魏家
村织布行业凭着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呈现着生机。

(马作君)

[木器加工业悄然兴起]湖滨镇人杰地灵,人民心灵手巧,传统的木工手艺,历史渊
源流长,能工巧匠能够制做美观、实用的木器。从高中档家俱,到一般桌椅板凳,都
能加工生产。
1986年,全镇30个村,村村有木工,他们大多从事制作、盖屋架梁、制作门窗和
家俱。1990年,柳舒村开始承揽学校课桌凳,并逐渐形成规模生产。1993年柳舒村有
200人从事木器加工业,人均收入20000多元。有的年收入10多万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木器加工业在全镇范围内悄然兴起,到1996年全镇木器加
工业从业人员达5000人。东风木器厂,木兰家俱厂,柳舒木器加工厂,福利木器厂等
20多个厂家,产品遍及上海、天津、东北等省市。年创产值5000万多元。
镇委镇政府因势利导,扶持柳舒村建立木器加工经济园区;扶持东风村成立了木
材交易市场。从而带动和辐射了全镇的木器生产,并成为木器加工、外运集散地。

(马作君)

[元桥永发实业公司]元桥永发实业公司始建于1985年。该公司由一个单纯个体饭店
,滚动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职工100余人,固定资产350万元,年创利税50万元,集饮食
服务、生产加工、养殖、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该公司注重在私营企业中开展思
想教育活动,于1992年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并随之建立了工会组织。
1993年公司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公司被地委、行署授予“文明私
营企业”称号。公司经理、支部书记刘元桥,致富之后,多次为兴办家乡公益事业捐
款捐物,总金额达30余万元。他曾被评为山东省先进个体劳动者,县“十佳农民”,
全区“农民企业家”,1993年4月被省政府授予“模范个体工商户”。他还被推选为
县工商联副主任,地区工商联执委,省工商联常务理事。

(窦同霆)

[工艺美术生产]工艺美术品生产是该镇传统的手工业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
要项目包括草编、苇编、柳编和蜡杆工艺等。该镇境内的麻大湖,总面积1万亩,盛
产芦苇、蒲草、柳,工艺品生产具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工艺品生
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1996年全镇从业妇女达7000余人,争创产值300万元。有艺品
厂3家,个体收购点50余处,产品远销美、日、意、德、法、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占有很大市场。

(马作君)

[个体私营经济]1986年,全镇只有1家私营企业─魏家面粉厂。到90年代,乡镇企
业异军突起,全镇农具、建材、酿造、工艺美术等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
经济以其严格的管理,灵活的经营,使其在乡镇企业中不断上规模,上档次,成分越
来越大。到1996年,全镇已形成了木器加工、纺织、建筑、运输、铸造、工艺品生产
等六大支柱产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60家,私营企业8家,专业村4个,从业劳力16
000人,年创产值3亿元,利税35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超百万的企业有5家,即魏
家第一织布厂、第三织布厂、联合浆纱厂、东风铸造厂、元桥永发实业公司。
1996年,该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乡镇”称号。

(焦天树)

[麻大湖开发]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自1993年10月起,镇党委政府在地
县领导的支持下,开始对麻大湖进行治理开发。党委政府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全面开发,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以生产性开发为先导,以旅游开发为纽带,把
治污引水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和治本措施,从而加快了麻大湖湖区综合开发
的进程。为解决堵污引水问题,1994年先后实施了“湖心干渠清淤”工程,修建了院
庄预备河拦污节制闸。这两项工程总投资260万元,动用土方39万立方米。最终堵住
了淄博工业废水对湖区的污染,引来了黄河水,为湖区生产性开发创造了条件。199
5年、1996年镇财政投资380万元,新建了博安路,扩建了西崔路,安顺路,完成了湖
心路基工程,使湖区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改善了湖区基础设施。经过连续几年的治
理开发,湖区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先后挖塘筑台800亩,开发养鱼水面500亩,铲草种
藕1200亩,改造苇田6000亩,养殖樱桃谷鸭13万只。在湖区旅游业开发上,全镇建成
了湾头、傅桥两处公园。共投资30多万元开挖疏通环湖船道11000米,购置游船30只
,建成了古槐阁、九曲桥、泰山行宫、汉孝亭等多处景点,公园每年接待游客1.3万
人次,从而带动了湖区经济的发展。

(焦天树)

[公路建设]
1986年,湾西路修通,宽5米,长8000米,解决了从西闸到湾头16公里的交通问
题。
1987年,迎新路正式通车,北接湖滨路,南接鲁刘村,总长7.5公里,宽5米。
1988年,博安路接通,北接县城,南通安柴。全镇公路一横两纵,交通方便。
1992年,重修、拓宽、曲直湾西路,路面宽20米,油面8米。
1993年西崔路动工,延伸湾西路,西接淄博市崔家村,方便了两县交通。
1994年,湖滨路罩面工程开工,使该镇与205国道相接的主通道达到二级路标准

1995年,安顺路修通,总长8000米,路面宽8米。至此全镇公路两横两纵,实现
了村村通柏油路。
1996年,镇府门前的清河二路修通,安装了路灯,修建了花池,栽上了蜀桧、冬
青、马尼拉草皮、山榆、白腊等。

(马作君)

[露水集与夕阳集]露水集即早市;夕阳集即晚市。在湖滨镇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
乡村生活风景线。
露水集,最早出现在湾头街桥口,故又称桥口集。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
有600多年。1986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露水集更加繁荣兴旺起来,即方便了
群众,又有明显的经济效益。1996年,湖滨镇露水集有3处。
夕阳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1990年,湖滨镇修建湾西路以后,义和闸西侧
的傅桥村,有几户农民用三轮车贩卖青菜,从寿光拉菜到义和闸桥头上卖,每天早上
出发,下午回来即摆摊出售。之后客商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类更加齐全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1996年全镇有夕阳集4处,吸引着本县及淄博、寿光、东营等
地的买卖客商。

(马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