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996年全县高考、中考情况统计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169&run=13

┌───────┬──┬──┬──┬──┬──┬──┬──┬──┬──┬──┬──┐
│ 人数 │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 │ │ │ │ │ │ │ │ │ │ │ │
├──┬────┼──┼──┼──┼──┼──┼──┼──┼──┼──┼──┼──┤
│高考│本科 │71 │50 │98 │62 │66 │89 │86 │95 │127 │83 │123 │
│录取├────┼──┼──┼──┼──┼──┼──┼──┼──┼──┼──┼──┤
│ │专科 │117 │93 │118 │112 │136 │140 │226 │411 │415 │464 │349 │
│ ├────┼──┼──┼──┼──┼──┼──┼──┼──┼──┼──┼──┤
│ │高中中专│65 │65 │46 │47 │32 │68 │64 │49 │53 │43 │14 │
├──┼────┼──┼──┼──┼──┼──┼──┼──┼──┼──┼──┼──┤
│中专│统招 │132 │187 │201 │250 │187 │159 │128 │127 │184 │124 │171 │
│录取├────┼──┼──┼──┼──┼──┼──┼──┼──┼──┼──┼──┤
│ │委培 │ │ │ │ │ │77 │174 │407 │500 │439 │408 │
├──┴────┼──┴──┴──┴──┴──┴──┴──┴──┴──┴──┴──┤
│说明 │1.专科含电大。 │
│ │2.初中中专不含民师,1990年以前无委培计划。 │
│ │3.计划外招生不在统计之内。 │
│ │4.1986-1992年本科为地区划线,栏内数字为实际录取数; │
│ │1993-1996年本科为全省划线,栏内数字为本科上线数。 │
└───────┴────────────────────────────────┘

[德育工作]全县各类学校把德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教委、乡镇、学校建立
了一把手负责,党委(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县教委设德育
办公室,乡镇配备专职教育团委书记和少先队总辅导员,中学设政教处,小学强化少
先大队德育职能,各学校建立了校长主管、班主任、政治教师、政教团队干部为骨干,
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德育队伍。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德育考核标准和评估制度。强化基
础设施,校校建有德育展室,各乡镇均设德育基地,其中陈户烈士塔、寨郝村被认定
为地级德育基地。在实施德育过程中突出了对学生“两史一情”教育和五爱教育,强
化了劳动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并狠抓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
不断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县、乡教委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
并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1986年,博兴县教育局下设成人、职业教育办公室,负责全
县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县设有职工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副局级),隶
属县经委管辖。1993年10月全县机构改革,二者合并后改称县教委职工教育办公室。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不断加强了对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统筹领导,
成、职教育逐渐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县、乡、村三级成教办学网络形成体系。
县建立了成人中专、农广校等成人教育的龙头培训基地,12个乡镇均建立了农民文化
技术学校, 其中10处达省示范校标准,446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多渠道、多规格、多形式开展了以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的技术培训。仅1996年就开
展成人学历教育350人,技术培训121800人;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工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1996年,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到了高中阶段在校生总人数的51%。

[“3+1”教育]1989年,庞家一中进行了改革办学模式的探索,开办了拖拉机驾驶、
家电维修、果树栽培、缝纫技术培训班,招收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使之掌握一种
或几种发家致富本领。培训班举办成功,赢得了当地领导及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县教
育局当即对这一办学模式进行总结,把这种初中毕业后延期一年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办
学模式谓之“3+1” 教育,并及时推广。省教委、地区教育局高度评价了博兴县的经
验,在全省推广。同年《大众日报》用头版头条作了专题报道。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民
教育中心校, “3+1” 教育有了固定阵地。 随着对初中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和
“五.四”分段学制改革的完成,全县初中实行“3+1”教育有了更可靠保证。

[职业中专简介]博兴县职业中专始建于1987年。初命名博兴县职业高中,1992年改
称职业中专。办学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于一体。学校占地112亩,建筑面积21688平
方米。 建有办公实验楼、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至1996年,有教工181
人。其中任课教师125人,高级教师6人,中级教师24人,初级教师95人。设有12个专
业,配有相应的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在校生500人,校外班420人。培
养培训中、初级人才5000人。1992年经省政府验收合格,定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博兴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围绕
“提高办学效益,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向纵深发展。
1988年8月,以“三制改革”(校长责任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目标岗位责任
制)为主要内容的全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先在陈户镇试点,后在全县推行。改革后,
新任校长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37%;全县教师落聘45人;教师
普遍享受岗位目标奖和生活补贴等优惠待遇。这次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了学校,初步
克服了“铁饭碗”、“大锅饭”的弊端。
1991年8月,本着“基本稳定,个别调整”原则。全县开展了第二轮“三制改革”,
共辞退不合格民师53人, 待聘9人,20人退休,64人病休。这次改革初步理顺了教育
管理体制,乡镇教委主任、中小学校长由县教育局和乡镇政府共同考察、任命;教师
待遇得到较大提高, 全县教师平均年收入增加260元,寨郝乡教师平均每人年增1400
元。
1994年,全县又进行了以“五定四制” (定规模、定编制、定经费、定工作量、
定岗位,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 为主要内容的
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2月在庞家、湖滨试点,8月在全县推开。这次改革的力度更
大,取得的成果更显著:(1)重新建立了乡镇教委,进一步理顺了教育干部管理体制,
明确了乡镇教委主任、校长由县教委考察、任免。(2) 促进了学校布局调整,优化了
教师队伍。 改革后,全县中小学由477处调整为359处,复式班由195个减至80个,有
利于提高办学规模和投资效益; 教师队伍调整幅度较大,全县共精减教职工731人,
占总人数的14.5%,教师学历合格率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3)提高了教师
待遇,增强了学校内部活力。全县减人不减资,并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投入,公办教师
收入年增260元, 民办教师收入年增500-1000元,寨郝镇民师工资达3600元,极大调
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校长负责制使校长治校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结构工资制倡导了
“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原则,拉开了教师收入档次,使教师工作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学校内部活力得以启动,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师队伍]1986年全县公办教师2030人,1996年增到2105人。民办教师稳中有降,
由1986年的1548人减至1996年的1416人。新增公办教师大多来源于师范院校毕业生,
另有少量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中心
的教育活动,学习和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
德, 树立人民教师的模范形象。1986-1996年全县教育系统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2人,
省级荣誉称号的35人,地级荣誉称号76人。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进修学习,教师学历
合格率不断提高,各学段教师学历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列全区第一位。加强了中小
学校长培训工作,实行校长培训持证上岗制度,现任校长培训合格率达100%,经常性
地开展教师业务短期培训和教师基本功训练,仅1996年全县组织各类培训5343人次。
1988年进行了首次全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1990年职称评定步入正常化,
至1996年底,全县教师有高级职称91人,中级1081人,初级2881人。
教师待遇不断提高。1996年全县公办教师人均工资总额7126元,民师人均工资总
额2800元, 各乡镇民办教师收入均达到了当地人均年收入的1.8倍以上。教师工资基
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全县还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教师解决住房问题,县直教师平均
住房面积9.2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