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供销集团总公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151&run=13

[机构设置]1986年博兴县供销社联合社机关机构设有: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
计划统计科、基层工作科、业务科、保卫科、老干部管理科、监事会办公室、职工学
校。下属企业有: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杂品公司、果品公司、棉麻公司、工业品公司、
锦秋商场管理处、第一油棉厂、第二油棉厂、第三油棉厂、第四油棉厂、城关供销社、
庞家供销社、蔡寨供销社、乔庄供销社、纯化供销社、陈户供销社、阎坊供销社、店
子供销社、寨郝供销社、兴福供销社、曹王供销社、湖滨供销社。
1987年成立农村产品购销公司,1988年成立家用电器公司和水产公司。1992年供
销大厦成立,以上3个公司和锦秋商场管理处、工业品公司合并于供销大厦。1992年,
以博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机关为龙头,联合下属公司、厂、基层社、供销大厦,成
立了“博兴县供销集团总公司”,和博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实行一个机构,两个牌
子。 1993年8月,成立“博兴县供销建筑工程公司”。1996年以第三油棉厂为依托,
渤海油脂工业公司精炼油厂建成投产,同第三油棉厂联合,成立渤海油脂集团工业公
司。
博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机关科室于1992年进行了改革,取消了计划统计科、基
层工作科、职工学校和监事会办公室。政工科改为人事科,增设了审计科和工业科。
1994年审计科取消,审计业务合并于财务科。1996年底,博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共
有7个科室,下属22个企业。

[工作概况]1986年,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供销社系统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制订
了经营承包制,首次提出了劳动同成果相联系,多劳多得的“工效挂钩”政策,使职
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供销社
不断强化业务发展,扩大业务范围,于1988年成立“水产公司”,“家用电器公司”,
在第三油棉厂新上毛巾项目。县联社机关本身精减科室、压缩人员,把有生力量充实
到业务第一线。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锐意进取,艰苦奋斗,1988年实现利润1012.2万
元,创博兴供销系统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居全省同行业第二位,被地区社评为先进
单位。为了发挥供销系统强大的联合优势,接轨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创建上规模、
上档次、 上水平的营业设施,于1991年9月30日撤销工业品、家用电器、水产、农产
品4个公司,合并力量联合建立博兴供销大厦,在博兴县城中心,矗立起一座集购物、
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商城。针对棉花病虫害严重,棉农种棉积极性受挫,棉花
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支柱产业油棉生产受到了极大影响的实际。供销社走一业为主多
种经营的路子, 于1996年以第三油棉厂为依托, 选址于博兴县外向型工业园,投资
9177万元,组建渤海油脂工业有限公司,并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可年
产精炼油6万吨,脂肪酸3000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3423万元。到1996年,供销社系统
共有独立核算单位22个,经营网点230处,有干部职工3356人,离退休人员617人,固
定资产1.64亿, 年销售额4.5亿元,利税1300万元。主要经营生产、生活资料购销;
收购、加工地产棉花;为农村、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系列化服务。有国家中型(二)企
业4个,国家小型(一) 企业四个,小型企业14个。拥有较先进的棉花轧花、剥绒、榨
油、纺织、出口打包和化工设备。主要产品有:皮棉、棉短绒、卫生油、豆油、花生
油、高级烹调油、棉饼、纯棉纱、汗衫布、棉布、食品、皮鞋、毛巾系列、服装加工、
酿造、面粉、加工、木器生产线、塑料加工等。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

[供销体制改革]1986年实行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主要是企业负责人向主管部门承
包企业,主要内容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责、权、利相结合,
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1988年继续完善承包责任制,对所有经营网点全部实
行承包、租赁经营,主要内容是任务包死,确保上交,超收全留,欠收自补,承包期
为三年。承包后企业所有权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企业的性质不变。承包者可以集体
承包,也可以个人承包,但必须抬算选聘,原企业负责人优先,同时实行厂长、经理、
主任责任目标责任制和离任审计制。1992年改革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分配制度,对
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实行聘任制,对企业正职实行民主推荐,毛遂自荐,招标竞
争,组织确定。对企业副职,由正职提名,民主测评,县联社考察任免。对企业中层
领导人,实行投标竞争,群众推荐,班子研究,正职聘任。同时对县联社机关科室进
行精简压缩,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竞争任职或停薪留职办实体。对职工实行劳动合同
制,打破了固定职工铁饭碗。在分配上取消了档案工资 (档案工资只作退休时的计算
退休费标准数),分配适当拉开档次,上不封顶,下不包底,并普遍实行风险抵押。
在经营体制改革中,打破了行业和商品分工限制,按市场需求放手经营。加工企
业向生产、经营型发展;流通企业向经营、生产型发展。为适应大市场,大流通,县
联社供销集团总公司健全了以公司、基层社为主体的六大批发市场,对大的商品如化
肥农药等要管住、对小的商品放开。1993年继续深化改革,推行一企多制,基层社实
行包、租、卖,公司、大厦实行高额风险抵押承包经营。人员自由组合,实行包死基
数,推保上交,照章纳税,超收全留,欠收自补。独资承包门店的,可以搞父子母女、
夫妻店,也可向社会雇用帮工。在小清河以北的庞家、蔡寨、乔庄、纯化供销社实行
抽本租赁,公有民营的办法。对承包、租赁门店公开抬标,竞争承包租赁,人员自由
组合,自主经营,自筹资金,到1993年底,计抽本门店48个,收回资金74万元,收取
年承租费150万元。
1996年供销体制改革以明晰产权,资产重组为突破口,对供销大厦、土产公司、
第二油棉厂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实行集体股、内部职工股、社员股金三股并存,集
体股,内部职工股实行同股同利,社员股实行保息分红,职工是出资者股东又是劳动
经营者。在股份制改制中,对企业全部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和评估,招股募股实行自愿
认购和配售相结合,职工每人5000元,中层领导7000元。企业副职1万元,正职1.5万
元,多认不限。

[网点设置和商品购销]网点设置:八十年代中期及以前,是计划经济年代,购销网
点的设置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即一乡一社,一管区一门店,村村设代购代销店。基
层社驻地设生产资料、百货、副食、废品收购,饭店旅馆、棉花收购、车行等店。公
司主要是对基层社搞批发业务,兼设少许零售门店。1986年计有生产资料门店13处,
百货门店12处,旅馆饭店12处,副食门店13处,棉花收购站13处,车行12处,综合商
店96处, 从业人员845人。由于农村个体私营商贩的兴起,供销社设在农村的代购代
销店被取替。80年代中后期,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改革开放促进了供销网
点的建设。供销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逐步对门店进行了扩建和新建,同时打破了商
业与供销城乡经营的分工,供销企业开始进城设置网点。到1996年底,共有经营网点
230处,其中工业品批发网点11处,再生资源经营网点2处,饮食服务网点23处,生产
加工机构5个, 旅馆7处。零售网点168处,其中日用杂品商店10处,百货商店13处,
农资商店52处, “庄稼医院”13处,综合商店54处,副食品商店24处。从业人员113
8人。90年代新建的规模较大的经营网点有:供销大厦、供销锦秋商贸城、纯梁商场、
寨郝供销商场、兴福供销商场、土产公司营业大楼、生产公司营业大楼、果品盐业公
司营业大楼。饮食服务业有供销大厦酒楼、店子供销社“宫宵宾馆”、陈户供销社舞
厅酒楼、兴福供销社宾馆酒楼等。
商品购销:在80年代中期及以前是计划经济,按照国营商业负责城市,供销社商
业负责农村的社会分工原则,按行政区划,按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人员数量实行计划商
品分配和非计划商品分配形式,上级业务部门分配什么商品就经营什么商品,分配多
少就经营多少,上级业务部门叫收购什么农副产品就收购什么农副产品。很少计划外
自行采购和推销产品。资金来源除社员和自有资金外,大量的所需资金主要依赖银行
贷款,供销社经营活动目的主要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为农业、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注重社会效益,因此,国家对供销社在贷款利率、额
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80年代后期,供销社企业按市场需求放手经营,市场需要什么就经营什么,只要
不违法, 什么都可以经营。为发挥群体优势,走规模经营和国际大流通的路子,于1
992年11月,建立了“博兴县供销集团总公司”,总公司以下设4个公司,12个基层社,
4个油棉厂和供销大厦为依托,以230处购销网点为阵地。购销方式有批发零售,购进
调拨、代购、代销、代储、代存、委托代理、授权销售、联购分销和分购联销等形式。
到1996年,除国家委托供销社专营的棉花、化肥、农药、农膜、食盐外,其他生产生
活资料全部放开, 搞活经营。经营品种由1986年的8千多种猛增至2万多种。199 6年
商品销售额4.5亿元, 实现利税1138万元。博兴县供销社联合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授予工业“国家队”称号,第三油棉厂、第四油棉厂被列入全国供销系统经济效益前
100名行列。

[系列化服务]从50年代开始就坚持做好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服
务。以生产资料公司为龙头,以基层社为依托,联营站、村代销点为阵地的三级服务
体系,每年及时对农业生产早调查、早计划、早备货,保证供应及时,不误农时,保
证质量, 农忙季节早开门、晚关门,予约送货到村到户,关键时候24小时营业。199
6年全县联营站、 点83处,销售化肥7万多吨,农药400多吨,方便了群众,保证了供
应。
各供销社、生产资料公司办起了“庄稼医院”,配备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季节,
不同病虫害,指导农民合理选购药种,科学勾兑比例,使药效达到最佳效果。供销社
还试办机械治虫专业队,自购机械喷雾器,进行大面积专业治虫有偿服务。
以科技为先导,强化棉花生产服务。每年都在种棉季节抽调专人、到农村宣传植
棉政策,落实面积,指导种棉。成立棉花生产服务队,举办棉花生产学习班,印发技
术资料。1992年在重点乡镇投放资金5万元,扶持开荒种棉3万亩;为棉农向保险公司
代交棉田保险金118.8万元, 投保面积达24.8万亩。在棉花收购中,邀请棉农代表进
驻各收棉站,监督棉花收购。收购中热情服务,不压级压价,随收购随付款,保证不
打“白条”,为方便棉农交售,增设临时收购点或下村收购,并实行价格公开。每年
“三夏”来临,及时购进农具、药械,并组织小分队,送货维修到田间、场园,保证
了“三夏”物资供应。

[商品销售服务]供销社严把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供销社销售渠道。
在销售中,向消费者介绍商品选购、使用、保养知识。设立公平秤、公平尺。对年老
体弱和离退休人员照顾优先。对售出的商品实行保修、保退、保换,有的商品实行终
身维修。对电视机、空调器进行免费调试,供销大厦、城关社等单位对空调器、太阳
能热水器、厨房设备上门免费安装。在家俱销售中,送货上门,帮助安装,方便了消
费者。

[棉花收购、加工与调拨]棉花收购博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所属棉花收购企业有博
兴县棉麻公司、博兴县第一油棉厂、博兴县第二油棉厂、博兴县第三油棉厂、博兴县
第四油棉厂, 及分布在全县12个基层社的30个棉花收购站点。1986-1996年,按照国
务院统一制定的棉花政策,积极开展棉花收购工作。实行由供销社棉花经营单位统一
收购,统一加工,统一经营。农业部门所属良种棉加工厂只允许收购、加工本地良种
繁殖区内生产的棉花,收购、加工后交当地供销社棉麻公司统一经营。其他任何单位
和个人一律不得收购、加工、经营棉花。为防止出现卖棉难,坚持倒包抽样过磅、单
据内部传递、专人送仓的工作规程,不准收“关系棉”、“人情棉”、“压力棉”。
成立棉花稽查队,严厉打击棉花贩子,查封私自开工生产的小轧花厂。棉花收购方式
有两种: 1986-1991年,由基层供销社代油棉厂收购棉花,油棉厂按实际接收数量付
给各基层社定额手续费;从1992年起,棉花收购改为油棉厂直接派出人员收购,实行
一级验收有效,结算员直接付款给售棉农户。棉花收购价格严格按国家物价部门确定
的价格执行。 1986年-1996年,累计为国家收购皮棉128075吨,占这一时期全县棉花
总产量的98%。
棉花加工与调拨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所属4个油棉加工厂, 拥有新型轧花机械20
台套, 脱绒机54台,打包机13台,榨油机20台,浸油设备4套。年加工生产能力:皮
棉25000吨,棉短绒3000吨,植物油4000吨。1996年加工皮棉5327吨,棉短绒1958吨,
植物油3844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15042万元。1986-1996年共计加工皮棉 (锯齿棉) 1
23592吨。期间累计向国家调拨交运棉花120116吨,支援了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