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108&run=13

[机构设置]县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县经贸委,其前身是县经委。1986年,县经委
设工业科、财贸科、人秘科,共18人。1987年8月设有生产计划科、技改科、企管科、
财贸科、 人秘科、 财务科, 1989年8月成立县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
1992年11月, 设有人秘科、生产科、财贸科、企管科、财务科。1993年9月,全县机
构调整,经委、二轻局、外经委合并成立经贸委,除职工教育办公室划归县教委外,
原经委职能不变,增加外经贸管理职能,设办公室、财审股、生产调度室、财贸办公
室、 技术改造股、集体企业管理办公室、对外经济贸易办公室7个股室,编制38人。
1994年5月成立经贸委党委, 1995年5月设立党委办公室,1996年5月对外经济贸易办
公室划归县计委。

[工业发展概述] 1986-1996年,博兴县工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整体实力、产
业布局、经济效益到管理水平、机制活力、科技素质、产品档次都有了很大提高,实
现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1年间,随着“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的意识一步
步深入人心,工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党抓经济、
重点抓工业”成为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县里出台了多项鼓励和支持工
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包保企业制度、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制度、挂牌保护制度、重
奖企业厂长(经理)制度、激励效益大户发展规模经济制度等,大大加快了工业经济发
展步伐。11年间,新建了棉纺厂、润滑油脂厂、啤酒厂、植物油厂、渤海油脂工业公
司、兴粮玉米加工工业公司等企业,机械厂、麻纺厂走上了振兴之路,酒厂不断发展
壮大。至1996年底,县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1亿元,是1985年的30多倍;县属工
业企业发展到29家,其中大型企业3家(酒厂、润滑油脂厂、棉纺织厂) ,中型企业12
家 (华兴集团、电业总公司、水泥厂、兴顺公司、油棉一、三、四厂、博昌公司、植
物油厂、工艺一厂、食品厂、化肥厂) ;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34.1亿元,是1985年的
23倍多,其中乡镇办以上工业实现13.3亿元,是1985年的11倍;县属工业实现7.02亿
元, 是1985年的6倍多;工业在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47.1%上升到1
996年的66.9%;1996年全县乡镇办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73亿元,是1985年的19倍多。
县属工业企业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2家,过百万元的11家。
工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经过多年的优化调整,以酒厂为龙头的一轻工业,以华兴
集团为龙头的机械工业,以博信公司、润滑油脂厂为龙头的化学工业,以渤海油脂工
业公司为龙头的植物油加工业,以棉纺织厂、兴顺公司、油棉四厂等为重点的纺织工
业,以水泥厂为龙头的建材工业,以及草、柳、苇、木、手工艺品加工业,构成了全
县工业发展的基本产业框架。董公集团、华兴集团、润滑油脂厂等企业已初具规模优
势。一批有资源、有市场、有技术的新产品也相继问世,如“聚宝”牌锯石机械、董
郎家酒、“锦秋莲”牌棉纱、“康达”牌啤酒、“口福”牌高级精炼油等产品上市后,
提高了工业产品的知名度。
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11年间共实施技改项目231项,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80%
以上县属企业、 40%以上的乡镇企业技术装备得到了普遍改造,部分装置、工艺达到
了国内先进水平。新增较先进的设备2400多台,淘汰了一大批陈旧落后设备。采用新
技术、新工艺10多项,形成较先进的工艺生产线8条,开发生产新产品76个。
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11年间,通过开展管理升级和现场管理达标活动,“双增
双节”活动,学海尔、学邯钢活动,“管理效益年”活动,全县工业企业普遍推行了
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从严治厂,向管理要效
益,企业管理素质大有提高。在管理升级中,有10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42个
企业晋升为地级先进企业。涌现出了一些企业管理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植物
油厂的先进管理经验在省、地区推广。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1988-1990年、1991-1993年推行了两
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1994-1996年推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了“人事、
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贯彻《条例》落实企业自主权,大部分企业实行了全员
劳动合同制,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取消了档案工资制,实行了工效挂钩,部分企
业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进一步得到完
善。 1994年,植物油厂等8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迈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第
一步,1995年后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