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1996年全县引黄井灌情况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2&rec=102&run=13

┌──┬───────┬─────┬───────┬──────┐
│年份│引黄(亿立方米)│提取地下水│灌溉面积(万亩)│旱涝保收面积│
│ │ │(亿立方米)│ │(万亩) │
├──┼───────┼─────┼───────┼──────┤
│1986│1.6 │0.9849 │63.03 │35.17 │
├──┼───────┼─────┼───────┼──────┤
│1987│0.822 │0.543 │63.15 │35.67 │
├──┼───────┼─────┼───────┼──────┤
│1988│0.974 │0.6530 │61.76 │38.13 │
├──┼───────┼─────┼───────┼──────┤
│1989│1.99 │0.5950 │62.17 │38.12 │
├──┼───────┼─────┼───────┼──────┤
│1990│0.78 │0.358 │62.20 │38.14 │
├──┼───────┼─────┼───────┼──────┤
│1991│1.2 │0.65 │64.95 │44.82 │
├──┼───────┼─────┼───────┼──────┤
│1992│2.02 │0.947 │66.225 │43.695 │
├──┼───────┼─────┼───────┼──────┤
│1993│1.75 │0.725 │66.225 │44.82 │
├──┼───────┼─────┼───────┼──────┤
│1994│1.6 │0.67 │67.275 │45.90 │
├──┼───────┼─────┼───────┼──────┤
│1995│1.52 │0.57 │67.563 │47.55 │
├──┼───────┼─────┼───────┼──────┤
│1996│2.423 │0.645 │67.653 │47.55 │
├──┼───────┼─────┼───────┼──────┤
│合计│16.689 │7.32 │ │ │
└──┴───────┴─────┴───────┴──────┘

[防汛抗洪]1986年以来,博兴县防汛抗洪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力
争做到黄河安全,内河不决口、内涝少成灾。县常年设立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
挥的防汛抗旱指挥部,县六大班了主要成员及水利、公安、交通、土管、电业、农业、
卫生、邮电等相关部门领导任副政委(副指挥)或成员。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
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内河防汛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水利局长兼办公室主任,每年
6月1日至9月30日昼夜24小时值班, 负责全县防汛预案的编制,渡汛工程施工维修,
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上传下达、调度防汛物资等工作。防汛队伍由沿河乡村群众
组成常备队、 抢险队、预备队,实行分堤段防守,每年汛前由水利局组织1-2次防汛
实战演习和爆破演习,平时参加生产,待命抢险。防汛物料采取国家、集体、群众多
方结合筹集。 1989-1996年,发生3次洪涝灾害。1989年7月20日,降特大暴雨,中心
在博兴镇, 8.5小时降雨303.2毫米,湖滨、店子、寨郝、阎坊、陈户、庞家6乡镇降
雨150毫米左右,全县受灾7个乡镇,124个村,13.6万人,农田积水22万亩,成灾9.5
万亩,绝产2.6万亩,县城积水2.5平方公里,水深0.4-0.5米,工农业损失2168万元。
1990年7月-8月, 博兴县遇到多年罕见的暴雨, 45天降雨469毫米,全县6个乡镇,
111个村庄,8万人口受灾,13.5万亩农田被淹,成灾面积7.6万亩,其中绝产3.1万亩,
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1996年7月29日-7月31日,博兴遭受自1964年以来罕见的暴
雨洪水袭击,全县平均降雨164毫米。阎坊、庞家、博兴、陈户4镇降雨分别为3 05毫
米,269毫米,233毫米,232毫米,陈户局部最大降雨350毫米。小清河形成两次特大
洪峰, 博昌桥水位8.41米超过警戒水位1.21米,1号洪峰流量292m3/s,2号洪峰流
量322m3/s。两堤共出现险情9次,全县多数内河漫溢倒灌,37.5万亩农田受淹,工
农业损失3.2亿元。洪涝发生后,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全县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
县委书记董吉增,县长祁维华亲临现场指挥小清河抗洪和全县抗灾自救,全县共组织
人力3.5万人次,各类机械5000多台套,动用麻袋、编织袋43.6万条,木桩2万条,树
枝2000吨。,经全力奋战,8月16日洪峰安全入海,至8月20日取得了全县抗洪救灾的
全面胜利。

(傅长华 张延河)

[小清河管理]1. 小清河确权划界 1991年8月开始,对小清河两河三堤进行确权划
界。水利局成立由副局长魏立士任组长的小清河确权划界领导小组,历时10个月,完
成了小清河界址调查、 测量、界桩埋设等工作,共埋设界桩347个。小清河博兴段两
河三堤确权长度87.6公里,使用面积453.38万平方米,溢洪河339.63万平方米。
2.小清河干流治理 1996年11月18日,县成立县委书记董吉增任总政委,县长邓
文泉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董书斌任政委,副县长任晓明任指挥,由水利、公安、土
管、财政、计委、环保、交通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工程指挥部,小清河干流治理正式付
诸实施。 小清河工程博兴段任务河段全长18.375公里, 土方401,18万立方米,工日
481.41万个,总投资4700万元。工程分两期组织实施,一期工程共投入人力3万多人,
各类机械556台套,于同年12月15日完成水上方224万立方米的施工任务,被省、地评
为优良工程。

(耿绪成)

[水资源管理] 1986年县出台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实施细则》。1989年9月,全省
油区水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在博兴召开,从此,胜利油田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正式纳入
地方水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1993年9月,编制完成了《博兴县水长期供求计划》。
该计划在分析博兴县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全县需水预测, 供水预测, 对博兴县
2020年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1994年, 随着全国范围内正式换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证》工作的展开,于同年九月完成企事业单位的取水许可
证换发工作。1995年8月,博兴县农业灌区取水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全县446个行政村
全部发放取水许可证, 发证率100%。博兴城乡水资源管理步入正规化、系统化管理
轨道。

(刘法巨)

[水政管理]自1990年10月成立水政执法队伍以来,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水利水产局
为龙头的水利执法体系。到1996年,全县共有专职或兼职水政监查员78名,其中乡镇、
各管理处、所水政员58名,初步形成了上下配套,协调有力的水政监察网络。几年来,
利用“世界水日”、“水法宣传周”进行大规模水利水产法律法规宣传。组织宣传车
队100多车次,张贴标语3000多幅,印发宣传单5.6万份,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
传150多次。 1990年县出台《博兴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1991
年县出台了《博兴县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范围规定》、《博兴县河道管理暂行规定》、
《博兴县灌区管理暂行办法》 3个地方性法规。1990年以来,县水政执法人员与公安
司法部门相配合, 共查处水事案件58起,调处水事纠纷113起,挽回经济损失53万余
元。

(姚江田)

[水产养殖] 1986年以来,博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发[1985]5号文件精神,
结合全县实际,把开发荒碱涝洼地、挖池抬田发展淡水养殖业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重
要支柱产业来抓,全县水产业年年迈上新台阶,1995年,博兴县被省政府评为“全省
水产工作先进县”。1986年11月,全省水产开发现场会在博兴县召开。县政府成立博
兴县水产开发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水产开发。1987年至1989年县政府
与山东省水产学校共同承担省科委“博兴县万亩低洼盐碱地养鱼技术开发”项目,全
县水产开发形成高潮。 1988年1月,水产站由农牧渔业局划归水利局。至1996年,博
兴县淡水养殖面积达到3万亩, 水产品产量8500吨,产值8500万元,分别是1986年的
1.9倍,3.7倍和12.2倍。全县水产养殖已形成“渔-农”、“渔-牧”、“渔-果”、
“渔-禽”等多种生态模式。全县苗种繁育孵化点发展到7处,年孵化能力8000万尾,
渔业生产形成育苗-育种-成鱼养殖系列化生产格局, 成鱼亩产量达到270公斤,是
1986年的2倍。1993年争取国家投资205万元建起了博兴县名优淡水产品养殖基地,全
县养殖品种也由“四大家鱼”逐步发展到罗非鱼、建鲤、淡水白鲳、罗氏沼虾、革胡
子鲶、中华毛蟹、甲鱼等十几个名特优品种,名优品种产值占水产品产值比例达到30
%以上。水产养殖科研工作成绩显著,有11项科研成果获省、地、县科技进步奖,其
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县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三等奖1项。

(孙长江)

[渔政管理]随着淡水渔业的迅速发展,淡水渔政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1990年,成
立博兴县渔政监督管理站,从此,博兴县渔业生产走上法制化轨道。从1994年,各乡
镇都配备了2-3名渔政监督管理员, 全县渔政员发展到40名,开始发放淡水捕捞许可
证, 收取渔业资源费。县渔政管理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查处了200多起偷
鱼、炸鱼、毒鱼、电捕鱼、水质污染等渔业违法案件。有力地维护了全县渔业生产秩
序,促进了全县水产业的健康发展。

(韩洪军)